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884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Word文档格式.docx

(二)不良资产的分布5

(三)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5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5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5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5

三、不良资产的成因5

(一)经济环境5

(二)国家政策6

﹙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6

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6

2.银行间无序的竞争6

(四)金融监管乏力7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

7

三、不良资产的处理对策7

(一)资产证券化7

﹙二﹚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8

﹙三﹚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8

﹙四﹚完善信贷管理机制8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8

﹙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9

1.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法律知识,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9

2.法律要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9

3.建立和完善银行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9

﹙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9

三、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摘要

虽然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但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大大降低了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资产证券化

 

Abstract

Althoughmanyyearsbankingreform,ourcountrycommercialbankisstillalotofbaddebtproblems,badassetsremainstobeaseriousproblemtoChina'

sbankingreformandthedevelopmentprocess,ifnotcorrectlysolvedbadassetsproblem,itwouldseriouslyhinderthereformofcommercialBanksinChina,commercialbankofhugeamountofbadassetsgreatlyreducestheassetsofprofitability,safetyandliquidity,weakenourcountrycommercialbank'

scompetitiveness,directlyaffectthestate'

sfinancialsecurityandeconomicstabilityoperation,butalsoto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

seconomy.Thispaperstudiesourcountrycommercialbankofbadassetsof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reasons,andcombiningwiththeactualsituationinourcountryputsforwardtoguardagainstanddissolvetourcountrycommercialbankofbadassets.

Keywords:

commercialbank;

badassets;

AssetSecuritization

一、前言

资产质量是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既有政策、体制、企业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

需要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便是其中之一。

对此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不良资产的数量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6.2%,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距离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详见表一。

表一:

单元:

亿元%

2005

2006

2007

余额

比例

不良

13133.6

8.61

12549.2

7.09

12684.2

6.2

次级

3336.4

2.19

2674.6

1.51

2183.3

1.1

可疑

4990.4

3.27

5189.3

2.93

4623.8

2.2

损失

4806.8

4.15

4685.3

2.65

5877.1

2.9

(二)不良资产的分布

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

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不同,不良贷款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低于3%,而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新疆等经济不发达省份其不良贷款率超过15%。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说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13%-16%之间,而采矿、金融、建筑、运输、住房按揭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低于4%。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

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

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三、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首先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

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

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如: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例如当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造成企业总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滞销,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导致对应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

(二)国家政策

上世纪8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加速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步伐,政府实施的“拨改贷”将企业资金配置方式由财政供给制改变为银行供给制。

银行资金被用于财政性的用途,借贷资金运动不能遵循借贷资金的运作规律及特征,具有无偿性和运动的单向性,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另外,在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则带有双重性,政府干预企业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从国家计划,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承担社会性负担,并接受政府管理;

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

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

主要体现在对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管理上,违规经营普遍。

一是部分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特殊权限,做出超过本分的事情,给银行带来了危害,二是一些基层行为完成压缩不良贷款和收息指标等要求,办理借新还旧手续,甚至人为地调整数据,从而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

三是业务人员存贷款数目的压力很大,导致他们为达到目标,不择手段,急功近利,而不管其质量如何,使有问题贷款无法及时得到反映和揭露,为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

2.银行间无序的竞争。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推出了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可以选择银行,银行之间业务交叉、相互竞争的新举措。

这些措施的实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

银行间的不规范、不公正竞争,为一些授信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蓄意逃废债务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首先是企业在多家银行开户,多头结算,多头贷款,多头套现,重复抵押逃避银行的监督管理,致使信贷风险日益增大。

其次是在不合理、不公平的无序竞争中,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成本拉客户争存款,降低条件放贷款,争规模,企业则借此逃避信贷管理,致使银行贷款的投入方向与投入数量失去控制,形成信贷资金的风险。

(四)金融监管乏力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监管人员被动地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完成所要求的统计报表和检查工作,这就使得其只能对少数问题严重的银行进行查处,而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实施全面的、经常的、防范性的监管。

另外,监管人员的素质在整个监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监管质量的高低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从业经验。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队伍中,学历水平高、监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少,业务培训也存在许多不足。

同时,部分监管人员与被监管者保持非正常往来,使自己无法公正公平地行使监管职责,对非法金融活动打击不力,不能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

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才正式确立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完全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划清了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各自的职责。

2003年下半年才对《商业银行法》进行第一次修订,明确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主监管职责。

另外,政策银行成立多年,却至今未出台《政策性银行法》,造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界限未能理顺。

此外,有关债权银行保护的立法规定不完善,一方面,授予债权银行参与、监督涉及债务企业处理的权利不够充分,无法达到参与监督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银行债权保护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应法律规定。

同时,由于对国际金融领域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法规了解甚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和进行跨国风险管理了。

三、不良资产的处理对策

(一)资产证券化

所谓贷款证券化就是将已存在的信贷资产加以组合并以其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在市场上发行证券其实质是将缺乏流动性的、非标准化的贷款转化为可转让的、标准化的证券并转售于市场投资者的过程利用资产证券化,可以达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产流动性、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入证券投资的需求、促进资本市场深化的目的如前所述,商业银行现存的巨额不良资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而现存的处置方法又有极大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运用新的金融创新技术——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首先,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成熟和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及早实现市场处置创造条件。

其次,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健全各种配套制度,逐步改善经济结构,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资产风险。

﹙三﹚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政府要彻底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对银行和企业的管理方式,使用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无权再强加政策性贷款,力争政府、国有企业及银行保持平等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另外,政府还要致力于诚信环境的优化,要对诚信做出明确的成文规定,对不讲信用的要严惩不贷;

要完善整个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违规的银行和企业,不管其地位如何,都要被媒体披露。

﹙四﹚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业务环节中实行分段管理,职能分开,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强化贷款项目的调查评估工作、贷后跟踪管理以及后评价制度,集体审批决策要有权、有责、有科学性。

信贷风险预警台账一旦贷款进入预警范围内,则提示信贷员要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信贷风险发生。

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自我约束机制。

最后,增强信贷人员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整体能力和素质,增加员工控制风险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对待不良资产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强化不良资产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充实、培训监管人员,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二是逐步实现五个转变:

即金融监管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真正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做到让银行自主经营;

从合规性监管为主转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相结合,以合规性监管为前提,风险监管为主;

从现场监管为主转向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对银行的“三性”指标进一步量化,增强指标考核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质量;

从依靠传统监管方法为主转向依靠现代化监管方法为主,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

由外部监管为主转向外部监管与自身监管相结合,银行业的自身监管应通过银行业的规则和惯例来约束,靠银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和银行内部监督机构进行。

三是逐步放松对金融业务的限制,促进金融创新,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应该从目前规定的“能做什么”,转变为“不能做什么”,从而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提倡适度监管,鼓励适度竞争,而不是以监管规则制约公平竞争。

五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监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贷款结构、存贷比例等指标,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工作的考核力度,将不良贷款抓降措施和效果纳入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范围,对措施不力、效果较差的视情况给予机构降格、缩小业务范围、取消其主要负責人任职资格等处罚。

﹙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

1.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法律知识,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

2.法律要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业的一大特色,《商业银行法》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尤其是创新的经营行为作出补充规定和相应的支持。

3.建立和完善银行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银行债权保护的司法力度,以确保债权人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

﹙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尽快启动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工程建设:

一是加强市场经济的诚信教育,提高经济主体诚实守信的自律性。

二是制定严格的惩罚性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必要的惩戒,使其因不守信用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金融系统成立金融同业制裁制度,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进行联合制裁。

进一步发挥覆盖全国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

三是加快信用信息采集数据共享的建设,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四是提高司法部门、国土、房管等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监督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银行债权得到及时的保护。

三、结束语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银行体系的逐步开放成为必然趁势,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银行体系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唯一出路,但大量的不良贷款会成为银行改革的制约因素。

在未来的改革当中,银行既面临改革银行体系的困难,同时又面临保持信贷增长,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也要保证总需求的增加。

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在这两者中成为拌脚石,处理不好的话,会使金融与经济的运行出现负效应。

因此,对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卫淑霞,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的有效途径[J].中北大学学报,2007.

[2]吴蓬生.不良债权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李曜.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松奇。

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恽铭庆。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6】周小川。

重建与再生——化解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8】黄志凌。

价值提升与价值止损———不良资产处置技术研究【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