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697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中图版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工河渠、自流灌溉

坎儿井

农作物

水稻、蚕桑

长绒棉、葡萄

(二)教材第15页复习题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青藏高寒区微弱;

东部地区的交通比西部地区发达;

东部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比西部地区发达;

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比西部地区深厚,改革开放比西部地区早。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等温带水果;

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为平顶屋;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陡。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东南地区的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

(5)矿产资源的南北分布差异使北方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A级 抓基础

(2019·

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如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解析:

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

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表示西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

A.木材B.粮食C.煤炭D.铁矿石

该题组以柱状图为切入点,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交通运输的差异。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长江发达的水运,受地形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公路和铁路发达,与图中乙相符;

黄河中下游地区虽有黄河,但受其水运条件限制,水运不发达,但该区地形平坦,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铁路、公路交通便利,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和输出地;

西南地区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铁路、水运不很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

西北地区受气候和水文条件影响,水运条件差。

2.C 3.C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D.云贵高原——蒙古包

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民居。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5~7题。

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

C.地势较高D.土壤肥沃

第5题,新疆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

第6题,海拔高、气温低是青藏高寒区的自然特征,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影响农业发展,而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成为青藏高寒区主要的农业区。

第7题,北方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并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是我国半湿润区,故农业以旱作为主。

5.C 6.B 7.B

B级 提能力

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

据此回答8~10题。

分区

高原、高山

高原、盆地、山地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植被

森林、草甸、荒漠

森林、森

林草原

草原、荒漠

农业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种植业

8.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

9.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

10.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

甲区为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

乙区为东部季风区,①指东部的地形,以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高原为主。

由表中特征可判断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新疆也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内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8.B 9.D 10.C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放慢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1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未反映(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第11题,读图可知,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趋势。

B错。

读图可知,1978—1990年,表示西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柱状与表示全国平均水平的虚线基本平齐。

D对。

读图可知,2000—2015年,中、西部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东部。

C错。

读图可知,1978—1990年,人均GDP年均增速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A错。

第12题,图中显示,三个时段东、中、西部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首先发力,中、西部地区后来居上,这是改革开放对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性的体现。

其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A、B对。

由于我国人口、经济的重心都在东部,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

C对。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5年这一时段,虽然中、西部人均GDP年均增速已经赶超东部,但其发展水平依然低于东部。

D错。

11.D 12.D

13.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表格的相应空格内。

①外流河 ②内流河 ③放射状水系 ④辐合状水系 ⑤冰川融水补给 ⑥雨水补给

地形区

地理特征

(2)两地区差异显著,国土整治的重点也不同。

目前,甲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不同区域的特点、区域之间的差异等。

从图中经纬度和图形轮廓可以判断出甲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的海南岛。

(1)题,塔里木盆地位居我国内陆地区,其中河流多为内流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地形影响,呈现辐合状水系;

海南岛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呈现放射状水系。

(2)题,塔里木盆地受干旱气候影响,荒漠化问题严重;

海南岛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水土保持任务艰巨。

第(3)题,可从光、热、水、土壤等方面分析长绒棉和天然橡胶的生长条件。

(1)甲—②④⑤ 乙—①③⑥

(2)荒漠化的防治 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保持水土

(3)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利于长绒棉生长;

乙地区夏长冬暖,降水丰富,土壤发育,适宜橡胶生长。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19日山东新闻:

我省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试点省份,自2013年4月起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两市实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

(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4)我国目前的四座核电站,一座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核电站,一座是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而黄河三角洲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差异。

(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2)题,两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3)题,黄河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

长江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4)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能源状况有关。

(1)黄河:

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长江:

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相同点:

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同点:

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生长期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暖温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

小麦

水稻

花生

油菜

旱地

水田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站建设可最大限度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