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66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建调研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创建目标和考核范围,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加强对嘎查村干部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嘎查村干部的综合水平,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其中卫星模式79个,电信模式38个,每个嘎查村配备站点管理员1名,并对117名站点管理员进行了培训。

县委组织部每年牵头对嘎查村“两委”班子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普遍轮训2-3批,基本实现了三年轮训一遍的目标。

三是抓管理监督。

建立和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如:

建立谈话诫免制度,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发挥作用不明显、抓班子带队伍能力弱的的嘎查村干部,由乡镇党委诫免谈话;

建立党建工作奖惩机制,对那些群众基础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志于在本嘎查村建功立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一定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的嘎查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工作不力的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软弱涣散嘎查村党支部倒排整顿制度,制定“好”、“中”、“差”标准,对全县嘎查村实行每年10%动态倒排机制,力争到2012年实现全县无后进嘎查村。

2009以来,结合嘎查村党支部换届工作,对8名工作不力的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

四是抓后备培养。

2010年底,经发布公告、党支部提议、乡镇党委审核、召开民主测评大会、“两委会”评议、乡镇党委讨论确定、公示等程序,全县117个嘎查村的355名优秀农牧民、大学生村官进入了“X县嘎查村级后备干部库”,为嘎查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解决了嘎查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嘎查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统一实行动态管理,县委组织部备案,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嘎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实行培养锻炼、滚动发展和动态管理。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嘎查村党组织的基础。

严格坚持党员标准,不断扩大发展源头、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状大党员队伍。

一是抓党员发展,严把入口关。

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注重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生产一线中发展党员,2010年共发展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生产一线党员21名,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二是抓教育培训,严把素质关。

以各党(工)委为主,以支部为单位,依托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教学资源,2010年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培训农牧民党员2800多人(次),引导党员提高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科学管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本领。

针对全县地域广阔、农牧民党员居住分散等实际,于2009年成立了手机党校,搭建起了党员教育的“空中”课堂,截止目前,累计发送手机党校信息164条,广大党员特别是农牧民党员和流动党员亲切地称之为“身边的党组织”。

按照抓中间,促先进,带后进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后进党员的转化工作。

三是抓评议管理,严把出口关。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双评双议”活动,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评议质量。

全面落实坚持发展党员工作的培训制、推优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

四是抓好流动党员管理。

在X县在新华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在各社区设立了党员服务站,为全县因实施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项目进城的200余名党员、流动党员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嘎查村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继续完善落实有关嘎查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规定,通过对嘎查村干部的选拔和配备、工作职责、教育和培训、请销假制度、考评和奖惩、报酬和待遇、诫勉制度、监督制度等八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嘎查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嘎查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规范决策程序,推进嘎查村民主建设进程,全面推行嘎查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议事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三是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提升凝聚力。

以党务公开促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为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在全县516个基层党组织统一设置了公示栏。

四是健全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从201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为每个嘎查村拨付组织运转经费3.7万元;

建立完善嘎查村干部工资报酬稳定增长机制,形成了激励、关怀嘎查村干部的有效机制;

协调多方力量,将离职嘎查村干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2007年制定了《X县离职嘎查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偿办法》,将2005年前离职的631名嘎查村干部按照不同年龄标准由县财政补偿全部纳入养老保险。

五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2006年至今,通过市、县级财政投入、结对单位帮扶、嘎查村自筹等方式,按照凝聚功能、适度超前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785.06万元,新建、改扩建了87个嘎查村活动阵地,总面积达13449.2平方米,使嘎查村活动阵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其充分发挥嘎查村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和活动的枢纽和中心,真正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功能和效益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六是建立嘎查村帮扶机制。

坚持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嘎查村;

在全县开展了“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活动。

要求全县千名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志愿帮扶千名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乡镇机关党员结对帮扶本乡镇困难党员群众。

全县117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1个乡镇的117个嘎查村党支部结对,以此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基层党组织、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改善基层群众生活、巩固和谐稳定局面。

(四)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嘎查村组织发展实力。

根据各嘎查村实际,选准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

因地制宜,通过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兑现承包、服务生产、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增效增收,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

对于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村,引导他们创新机制,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同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对于集体经济一般的嘎查,则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巩固发展。

对于部分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的村,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扶持、争取上级部门结对等帮扶措施,在造血上下功夫,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

同时强化报酬激励制度,把嘎查村干部报酬与实绩相挂钩,解决部分嘎查村干部“在职不在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从而形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

全县嘎查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0万元以上共有8个,如温都尔勒图镇巴润霍德嘎查鼓励种植大户打机井,开发西滩农业灌溉区发展农业生产,目前年收取土地承包费80万元,集体收入累计达到150万元。

(五)实行项目推进,培树各类典型。

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的标准,将工作扎实、特色鲜明的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单位,积极开展各类党建示范点创建。

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机关+农村、社区+农村、企业+农村”等多种形式,机关与嘎查村结对117对、社区与农村结对2对、企业与农村结对3对,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帮助嘎查村在阵地建设、经济发展、项目引进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企业帮村等多种方式,促进农牧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巴彦浩特镇通古淖尔嘎查与X县北方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村企联建”意向书》,建立了“村企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共同将通古淖尔沙漠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牧区转产转业。

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已初具规模,嘎查农牧民的骆驼队、马队均可以进入景区提供有偿服务,年均提高农牧民收入逾2000元;

巴润别立镇铁木日乌德嘎查党支部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营造了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嘎查议事决策程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好机制促进了嘎查大发展,一批惠农惠牧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一批涉农涉牧项目相继落地,嘎查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巴彦浩特镇柳树沟嘎查和额鲁特街道柳树沟社区启动了“村居联建、结对帮扶”活动,为X县在有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和嘎查村党组织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联动推进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查哈尔瓜果蔬菜协会成立于2000年3月,协会吸纳呼和陶勒盖嘎查、瑙干勃日格嘎查、查哈尔沙拉嘎查、乌达木塔拉嘎查、瑙干陶力嘎查五个嘎查的所有瓜果蔬菜种植户为其会员。

2010年5月,成立查哈尔瓜果蔬菜协会党支部,现有51名党员。

党支部成立后,认真开展党组织创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农产品产供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会员提供了优质服务,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县嘎查村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地广人稀,乡镇机构改革后,服务半径增大,地方财力有限,上级支持欠缺,投入不足,大部分嘎查村基础公共服务条件、设施差,嘎查村农牧民基本生存条件差;

二是嘎查村活动经费不足、嘎查支部书记、主任工资报酬低,他们工作的动力大多来自党员的责任和群众的信任,嘎查委员无工资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嘎查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虽然得到加强,但部分嘎查村活动阵地建设不同程度存在年久失修、破损等情况,新建的活动阵地设施不够齐全,功能不够完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新建和改扩建的87个嘎查村活动场所中70%的均存在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的困难,新建活动场所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影响嘎查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如2010年上级对改扩建的每个嘎查村投入3.5万元,但实际每个场所改扩建、配备基本办公设备等需要20万元左右;

四是由于近年来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转移发展战略的实施,农牧区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发展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存在一定困难,“家族式”党员现象突出,党员队伍结构单一,老龄化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五是嘎查村缺乏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撑,部分嘎查村发展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发展后劲不足。

加强嘎查村组织建设的思路:

今后工作中,我县将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自治区、市、县、乡镇四投入机制,每年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党建项目,加大嘎查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发展生产的条件。

二是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市委组织部、县财政、乡镇、嘎查村分级匹配投入机制,加大对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党组织办公条件,提高嘎查村书记主任工资待遇,逐步解决嘎查村委员待遇问题,真正使基层组织工作有经费、活动有场所。

三是建立党员创业基金,为创业党员提供资金扶持。

四是推广“村企联建”做法。

建议上级对参与“村企联建”并在增加农牧民党员、群众就业、壮大嘎查村集体积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并在税收减免、投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发展。

五是加大党员培训力度,建立县级党员培训基地和各乡镇培训基地,抓培训提素质,抓机制保运行,抓共建促转变,采取有计划地选聘大学生村(居)官、加强嘎查村级后备干部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解决嘎查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六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充分利用X县党员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对因实施退牧还草项目、转移转产进城党员的管理。

七是恢复部分乡镇建制,缩小服务半径,更好地服务农牧民群众。

二、关怀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情况

(一)老党员目前的思想状况

各乡镇现有老党员454名,占农牧民党员总数22.3%;

困难党员141名,占农牧民党员总数6.9%。

绝大部分农牧区老党员都是农牧区的优秀分子,相当部分还担任过或正在担任村干部。

现在他们虽然年龄偏大,但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实履行党员义务,积极支持党组织工作,踊跃参与嘎查村事务和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做群众工作,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的余热,自觉地为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帮扶的举措

一是掌握具体情况。

各乡镇党委能够熟悉掌握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家庭人口、基础资料、困难原因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和农牧区老党员建立联系制度,确保每一位农牧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都有党员干部联系。

二是过好组织生活。

各嘎查村党支部在组织学习和活动时,保障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按时参加。

由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订购了蒙汉文阿拉善日报、《实践》等杂志,以便党员学习。

各乡镇党委定期向老党员、困难党员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项方针政策,鼓励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各乡镇党委积极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进行表彰,增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活动。

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机制。

县委于2010年建立了“X县关爱党员激励扶助基金”在县财政投入10万元的基础上,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县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企业为基金捐款30多万元,为更好地帮扶、救助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县委主要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农牧区走访慰问,让老党员、困难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对家庭收入水平处于“低保线”以下的困难党员,及时纳入低保。

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再就业、社会救济、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以及子女就学费用减免或资助等政策方面,统筹考虑老党员、困难党员。

对于有技能培训、创业需求和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由“X县关爱党员激励扶助基金”进行临时性救助和帮扶。

今年“七一”前夕,县委拿出10万元对200名先进、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各地区、各单位也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对998名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共投入救助慰问资金75万元。

四是开展结对帮扶。

通过实施“千百”工程,深入开展党内结对帮扶活动,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按照部门扶持、党员结对、有能力的党员帮带等方式,帮助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2011年上半年全县各级党组织投入资金3600多万元,为群众办事1946件。

五是广泛开展谈心谈话。

各乡镇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对生活困难党员适时谈心谈话,县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利用深入基层调研时机倾听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传达党的有关精神,帮助老党员、困难党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知晓政策、解决问题。

六是实行定期补助制度。

对建国前入党的农牧区老党员,继续落实生活补贴制度;

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一些嘎查村,还拿出部分积累为达到一定年龄的群众缴纳养老保险;

各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年老体弱、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老党员,实行定期补助。

为切实解决好离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养老待遇问题,对2005年以前离职嘎查村书记、主任办理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将每月将有523元的生活补助;

对2005年以后的在职嘎查村书记、主任实行补助制度,以本人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学历津贴为基数缴费(比例30%),其中财政按20%缴纳,个人按8%缴纳、嘎查按2%缴纳,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在职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在关怀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主要原因

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是农牧区特别是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加之乡镇撤并后,各乡镇服务半径增大,服务成本增高,改善老党员、困难党员生产生活条件困难,影响关怀和服务老党员、困难党员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由于居住分散,老党员、困难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不便,出现活动难组织、效果不强的尴尬局面。

(四)对党内关怀激励机制的具体建议

一是引导鼓励老党员发挥好作用。

老党员熟悉农牧区情况,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要进一步激发农村老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增强责任意识,涉及乡镇工作决策应多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要保障每个农牧区老党员有适合阅读的党刊、党报和老年人杂志,使他们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了解和掌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有关政策。

二是解决好老党员的困难。

要经常深入到老党员家中,掌握老党员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衣食住行、看病就医等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同时,要为老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创造条件,采取服务到户、送学上门,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鼓励老党员发挥优势、献计献策。

三是形成关爱老党员、服务老党员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老党员发挥作用、教育管理、生活保障等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老党员精神上、组织上、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关怀,确保老党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调动了他们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新一届乡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情况

(一)认真做好干部考察。

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程序规定,认真组织考察工作。

在干部考察前,研究制定了《考察工作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时限规定,组成3个考察组,对全县11个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考察。

共填写测评票539张,个别谈话246人,实地勘察16次,对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等量化打分后综合评定记分,汇总结果后统一向县委汇报。

二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在认真听取考察组考察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分管领导、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本着“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提出乡镇党政、人大领导班子初步人选方案,提交县委讨论研究,做出调整意见。

(二)优化结构,提高乡镇党委班子的整体功能。

一是在搞好换届考察的基础上,对各乡镇党委开展了换届选举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工作,进一步掌握情况,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万无一失。

二是及早研究,拟定人事方案。

根据上级党委的文件精神,这次乡镇党委书记以35岁至50岁的干部为主体,形成老中青梯次年龄结构,注重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要求。

县委在听取干部考察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充分酝酿,通盘考虑,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乡镇领导班子作出了调整。

对这次涉及调整的干部,全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

在党委班子职数配备上,各乡镇均按照党委7-9人、纪委5-7人组成的要求进行了配备。

选举产生的90名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1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77人,占85.6%,具有本科学历47人,占52.2%;

妇女干部14人,占15.6%;

汉族40人,占44.4%,蒙古族45人,占50%;

30岁以下干部5人,占5.6%,31-35岁干部12人,占13.3%,36-40岁干部21人,占23.3%;

41岁以上干部52人,占57.8%,其中党委书记31-35岁2人,占18.2%,36-40岁3人,占27.3%;

41岁以上6人,占54.5%。

经过换届,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层次高、结构合理、气质性格互补相容的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关于公推直选情况

1、党员群众参与度和总体评价

2009年,X县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依据,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严格制定和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在温都尔勒图开展了公推直选党委书记工作。

按照《X县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工作实施方案》,经过资格审查有15人进行了参选。

党员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在公推直选推荐大会上,来自温镇机关、驻镇企事业单位、嘎查村的80位党员群众参加了公开推荐大会。

其中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全部参加;

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例达到20%以上;

群众代表由农牧民代表大会推荐产生,达到参加推荐大会人数的25%以上。

总的来说,X县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为推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组织制度创新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一次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功尝试,将对全县组织人事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公推直选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关于参选干部起点不一致的问题。

在开展公推直选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任职地域、工龄长短、分工差异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推荐代表对本地区本单位参选人员比较了解,往往存在本地区本单位参选者占优势的现象和“家族势力”影响,导致出现参选干部起点不一致、得票差距较大等问题。

我县公推直选环节产生的6名初步候选人中,有5名在本单位工作、任职或曾经工作过。

如何统一参选起点,促进公平竞争,保证参选人公平地参与竞争是民主选举的基本要求,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探索:

一是参加公开推荐的人员范围应当更宽。

要合理划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把握参与层面,确保党员群众认可。

不仅要有本单位各方面的代表,而且还应该有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直机关以及其他乡镇的领导干部。

同时要合理设置权重,根据干部群众对参选人的知情度,对各种不同代表的投票推荐可设置合理的权重。

二是加大对竞选者的宣传力度。

推荐大会前要广泛宣传参选者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和工作实绩,让群众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经历和各自的优势、不足,为他们在选择时提供更多的参考,增强推荐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

二是关于民主推荐如何更科学更合理的问题。

在民主推荐过程中,代表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不可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往往只能从公开推荐大会上的竞职演说的好坏来评价候选人。

能说和能干是否能划等号,他们较难判断,从而在民主推荐时存在片面性,难以保证选举的质量。

如何避免演讲好则优和本地区本单位参选人员占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