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66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

对地球的自然灾害产生影响。

4.读图回答

描述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⑵生物量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的重量。

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是:

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大于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说明大小关系)这说明生物量好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

⑶读书1.9图,记忆雨林的景观特点:

茂密(植物密度大),阔叶、树冠大;

记忆针叶林的景观特点:

植物密度小,针叶、树冠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

逆时针,南极:

顺时针

恒星年(365d6h9m10s)

回归年(365d5h48m46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分秒)

角速度

平均1º

/日

近日点(1月初)最快

远日点(7月初)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

(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30º

为1447

Km\h,60º

为837Km\h,

关系

黄赤交角(目前为23º

26´

※任意纬度的自转线速度计算公式:

v=1670×

cosφ,(φ为当地纬度)

A

2.读图填空

D

B

C

⑴在图上的适当位置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⑶填写节气:

A春分日,B夏至日。

⑷当地球从A(春分日)移动再到A(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赤道,经历的一个周期叫回归年年;

其中从C移动D是,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到南回归线

⑸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的位置是B点(填字母)其纬度是23°

26′,因其以后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该纬线叫北回归线。

3.地方时:

⑴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早。

⑵绵阳(104º

E)属于东七区,但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全中国都属于东八区,是因为北京约为116º

E;

伦敦属于中时区,伦敦时间又叫世界时或国际标准时间。

美国的东部时间是使用的西五区的时间;

西部时间是使用的西八区的时间,西部时间因西邻太平洋,又叫太平洋时间。

⑶※经度差与时间差的关系:

1小时

15º

4分钟

⑷当埃及(30º

E)为2010-12-19日2:

00时,北京时间是2010年12月19日8:

00,

国际标准时间是2010年12月19日0:

00。

※总结理解:

地方时的计算:

未知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

两地经度差对应的时间差(未知地在已知地东侧用“+”,在西侧用“-”)

⑸朔州为北京时间2010-12-19日15:

00时,一同学乘飞机经13小时到纽约,请问到纽约的时候当地的区时为2010年12月19日15:

纽约(75º

W).

⑹地球人把180º

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它是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⑺记忆:

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

相邻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时区的计算:

用经度除以15º

,对商进行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区时是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中央经线的计算:

时区数×

⑻记忆:

180º

经线以东,0时经线以西为昨天,180º

经线以西,0时经线以东为今天。

(读懂下图)

4.认识晨昏线

(1)沿着地球自转方向,某地过该线后由夜进入昼,则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2)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3)晨昏线共同构成球面上一个大圆。

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

如图

(1)二分日时,图中昼夜分界线为晨线,AR两点的地方时为6h,D点的地方时为12h。

(2)夏至日时,图中昼夜分界线为晨线,B两点的地方时为6h

(3)冬至日时,图中昼夜分界线为昏线,C两点的地方时为18h,E点的地方时为0h或24h。

5.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记忆:

北半球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

(南左北右,中间不拗)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这里理解记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南北移动方向

(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记忆:

自春分日到夏至日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随日期推移,昼越长夜越短

②纬度越高,昼越长

③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逐渐扩大;

(扩大或缩小)

④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自夏至日到秋分日

随日期推移,昼越短夜越长

③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逐渐缩小;

自秋分日到冬至日

①北半球昼短夜长;

②纬度越高,昼越短

③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逐渐扩大;

④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自冬至日到春分日

③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逐渐缩小;

④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结论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边移动,哪个半于的夜变短,昼变长

③当半球昼长夜短,则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反之成立

④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⑤夏至日,20º

N昼长13时13分;

40º

N昼长14时51分;

60º

N昼长18时29分;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应用: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º

-|δ±

φ|(|δ±

φ|为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②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越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④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⑤计算绵阳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绵阳(30º

N)

春分日60°

夏至日83°

26分;

秋分日60°

冬至日36°

34′;

7.季节的形成和划分

(1)天文四季:

(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为四季的起点和终点。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

(3)我国传统四季:

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和终点。

8.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

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界面

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界面

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4.画图说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到达地面(部分被大气反射或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太阳暖大地)

②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大地暖大气)

③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保大地)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记忆理解回答: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原因?

※地球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只有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温度不会上升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把能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温度不致太低,而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面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月球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达到月面,月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很快。

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④⑤⑥⑦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热力环流过程如下图(画图理解)

①在理想状态下,等压面与地平面平行

②在B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A与C处空气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③B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

A与C处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

(4)在近地面,A与C处在气压差所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向B处流动;

在高空,B处在气压差所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向A与C处流动。

由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在B处向低处凹,在AC处向高处凸。

(高高低低)

⑷.热力环流的实际表现:

海陆风(理解记忆)

①夏季(白天):

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

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

②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差引起的热力环流。

③填图

※画出图中短线的箭头,使之构成环流,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的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间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3.空气的受力分析: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

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

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4.风向※在图中画出风向

(1)高空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

(2)图中气压带A是赤道低压带C是副热带高压带E是副极地低压带G是极低高压带

(3)图中风带B是东北信风D是盛行西风F是极地东风

(4)简述气压带A的成因: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气压带G的成因:

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5)在图中气压带E和风带D控制下,降水多(多或少),

因为①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空气上升。

(6)在气压带C控制下,降水少(多或少),因为空气下沉,不利于水汽凝结。

(7)地中海气候是在气压带或风带C和D(填字母)的交替控制下;

在它们的控制下的气候特点分别是:

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1)识记六个风带七年气压太名称和风向。

(2)描述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的环流过程。

(3)理解低纬和高纬环流为热力环流,中纬环流为动力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形成气压中心,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全球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⑴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⑵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5.气压中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1月)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7月)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⑴在图中画出箭头表示风向

⑵冬季,东亚盛行来自亚洲高压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

⑶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①夏季风(从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森林、草原景观。

如长江流域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水网密布;

而同纬的撒哈拉地区,受副热带高亚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②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

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③影响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参考第三章第三节,课本61页)

⑷南亚季风是因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

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在南亚吹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偏成西北季风,如下图:

冰岛

低压

6.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与风向

(1)东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夏季,海洋温度低,气压高,东亚盛行东南风;

冬季,陆地温度低,气压高,东亚盛行西北风。

(2)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赤道低压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冬季,受亚洲高压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南亚盛行东北风,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冬季:

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7.气候:

一个地区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和统计状态,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进行描述。

8.三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单一气压带控制)

(2)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分布于南北纬40º

~60º

大陆西岸(单一盛行风控制)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于南北纬30º

~40º

大陆西岸(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比较下面5种气候的数据特点,说明分布特点

雅典

北京

15℃

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天气记忆

(1)暖锋:

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冷锋: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多为阵雨;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理解】冷锋的降水有三种:

连续性降水、狂风暴雨、沙暴天气,说明原因:

连续性降水冷气团前进速度慢,暖气团水汽含量多

狂风暴雨冷气团前进速度快,暖气团含水汽量多

沙暴天气冷空气前进速度快,暖气团含水量少

(3)准静止锋:

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为长时间持续性降水。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理解】1.锋面是一个冷暖气团之间一个狭窄的过渡区域,故锋面又称锋区。

2.锋前、锋后是指锋面移动方向的前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锋前有少部分),暖锋降水在锋前,实质是锋面降水出现在冷气团一侧。

3.江南准静止锋是因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而形成,出现在夏季,对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有重要影响;

※4.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面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二.气旋和反气旋或【低压和高压】

1.【理解】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控制下的不同部位,其气流运动状况(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不同,则天气不同。

判断各控制部位的风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可以依据左(南半球)右(北半球)手法则(如下图)进行判断。

建议学生们用手势进行判断并总结出不同部位的风向。

2.高压脊和低压槽

(1)高压脊: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气旋(低压):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

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其控制区域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

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其控制区域多晴天。

4.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

出现在夏秋季节

5.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主要是7~8月受副热带高压(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冷锋控制下形成的寒潮天气特征是:

寒冷干燥。

6.寒潮的防治主要有地膜覆盖和人造烟雾(“放火作煴yun”,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能量损失)

7.摘录:

台风、寒潮成因及其危害(课本44~45页案例2)

台风:

寒潮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

有波动,总趋势为变暖。

证据:

近半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升高。

3.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

(1)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影响农业生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干旱加剧,会使作物减产(低纬地区减产,地区高纬增产)

(3)影响水循环,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3.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植树造林(4)防止森林火灾

问题研究:

城市热岛环流

1.环流原因及过程

原因:

城市中心与郊区存在温差,市区热、郊区冷(冷热不均)

过程:

市区中心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

四周郊区空气较冷收缩下沉,气压升高

在近地面,郊区空气流向市区;

高空,市区空气流向郊区

画出城市热力环流

2.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2)增加城市水体面积

(3)通过建筑物的规划和布局来增加空气流通性

(4)鼓励市民乘坐共公交通工具

(5)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陆地水体包括:

表水和地下水

2.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

反之。

则由河流补给湖泊水。

因此,湖泊对河流具有蓄洪济枯的调节功能。

4.水循环示意图19:

把下列的类型和环节填在下图中

类型:

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

环节: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蒸腾、下渗。

地下径流

降水

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

下渗

地表径流

蒸发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填写三种水循环的环节

(1)陆地内循环蒸发或植物蒸腾,降水,下渗

(2)海陆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

(3)海洋内循环海水蒸发,降水

※人类能够干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蒸发、蒸腾、降水、径流、下渗(不能影响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黄河的灾害—断流与哪些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人类过度利用河流水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全流域统一调配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大众的节水意识等

5.水循环的意义:

记忆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更新陆地淡水资源(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分为(按性质分):

暖流和寒流。

(1)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一般也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3.洋流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

3.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图作洋流模式图:

(1)在图中横线上填写风带名称。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洋流及其流动方向。

4.世界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5.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

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

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