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0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

近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实践

【知识梳理】

1、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及实践

1、文艺复兴

(1)概念:

世纪的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文化所发起的、

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欧洲的发展,意大利萌芽;对精神的控制。

(3)起源:

14世纪,。

扩展:

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

(4)核心思想:

崇尚人性,反对神权。

(5)性质:

新兴运动的兴起

(6)代表:

意大利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长诗;意大利杰出画家达·芬奇的《》和《》;大戏剧家和诗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7)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的繁荣,为欧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

(1)背景:

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

(2)时间、中心:

(3)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民主思想)。

(4)斗争对象:

(5)代表及基本主张:

伏尔泰:

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强调资产阶级的。

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主张和的思想。

孟德斯鸠:

提出原则,强调权力的,还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6)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7)历史影响: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许多启蒙思想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8)实践:

①法国、美国和、日本等(详见专题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②体现启蒙思想的法律文件:

A、法国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美国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均体现了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B、美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提出的三权分立的原则。

C、拿破仑,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等。

③近代中国受其影响的事件:

变法、革命、运动等(详见专题五、近代化进程的探索)

3、马克思主义

(1)背景:

①经济基础: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②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③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诞生的时间:

(3)创立者:

马克思、

(4)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诞生标志:

的发表。

①内容:

分析了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

A、——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B、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实践。

①时间、地点、领导人:

1917年11月7日;;。

②特征:

,武装夺取政权。

③结果: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④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沉重地打击了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是世界的开端。

C、俄国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①列宁:

经济上——;政治上——年,成立苏联。

②斯大林:

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二、中国近现代进步思想及实践

1、魏源及主要思想

魏源:

湖南隆回人,清道光时进士。

是鸦片战争时期进步思想家。

思想主张:

编,提出“”的思想,即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

2、严复及主要思想

严复:

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著,

主要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他启发人们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孙中山及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提出“”、“”、“”即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民生主义是发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4、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标志: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2)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

(4)前期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

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5)性质:

运动。

(6)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5、毛泽东思想及实践。

(1)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

(2)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逐步开创了一条“,”的正确革命道路。

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时间:

1978年

②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中央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③开展: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④意义: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7、邓小平理论体系和实践

(1)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提出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②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十三大(1987年):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④南方谈话(1992年):

强调要坚持党的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敢于试验;才是硬道理等。

意义:

进一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①十四大(1992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

②十五大(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3)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地位: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重难解析】

1、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比较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不同点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18世纪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民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

资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

兴起发展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矛头

天主教会、封建神学

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方式

借助于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方式

直接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领域

集中在文艺、科学领域

主要在思想政治领域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影响

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许多启蒙思想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相同点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象

都批判天主教会

时代

都处在手工工场时期

内容

都强调人的价值

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关系: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时期:

新文化运动后期。

②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旗手: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④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诞生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点:

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它们之间是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精髓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近代思想的发展及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1)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

(2)提倡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命题猜想】

角度一:

从“思想解放运动能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角度命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是社会进步的不竭驱动力。

通过对比古今中外不同思想运动及实践,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史料,论证这一历史规律。

要求考生掌握每次思想解放的基本史实(时空、主张、性质、影响等)和实践活动。

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到思想解放运动之间,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解放思想,坚持思想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如2016年江苏淮安中考题28题,从孔子及思想——文艺复兴及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主张——邓小平理论四个设问来反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一主题。

角度二:

从资本主义思想发展演变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演变这两条线索命题。

“近代资本主义思想”这一线索要求学生理清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基本史实及两者的联系,同时关注它们对资本主义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作用。

“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线索则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史实,并关注它们之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关系。

角度三:

结合“弘扬国学”、“传承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时政热点,串联“古代中国的治国思想及实践”这一专题考查不同时期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实践活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情感价值观。

从百家争鸣、古代治国思想演变、近代现代对待儒学的态度、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士史相关史实进行命题。

如2016年长沙中考40题,用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一则材料,考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实践、佛教传入、儒家思想的现世价值、乡土史宋代理学大师等传统思想文化相关知识。

【习题演练】

1、18世纪,法国以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两大运动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  )

A.促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推动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

C.推动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D.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2、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

……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

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

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BCD

3、在《中国儒学与欧洲启蒙思想》中写道:

“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