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044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推荐文档Word下载.docx

②孤林:

孤树。

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xǐré

n):

移动席子。

徙,迁移。

衽,席子。

④反:

同“返”。

⑤濡(rú

):

沾湿。

⑥逾:

“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4)而其身逾湿()

2、解释下面的句子。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④。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复徙舍学宫之旁

3、简答题(3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

(1),稍长,潜心

(2)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

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

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ft先生。

(节选自《杨时传》)

【注释】

(1)属(zhǔ)文:

写文章。

属,连缀。

(2)潜心:

用心专而深。

(3)绝学:

宏伟独到的学术。

(4)河、洛:

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5)翕(xì

)然:

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6)寝门:

门。

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

无非故交亲。

”(7)游酢:

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理解其用法。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译:

(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2.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

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

答:

五、《楚人隐形》解读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②?

”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

嘿④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汉·

刘安《淮南子》

①《淮南子》:

又名“鸿烈”、“淮南鸿烈”,是一本寓言故事书。

②不:

同“否”。

③绐:

﹙dà

i﹚哄骗。

④嘿:

同“默”。

⑤赍:

(jī)携带。

1、写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2、翻译语句。

⑵对面取人物

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4、用原文回答:

“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5、“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

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阅读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

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

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

孟母见了说到:

“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于是领着孟子离开

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

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孟母又说:

“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

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孟母说到:

“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

”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小时侯特别聪明,能写文章。

稍长大后,专心学习经史。

熙宁九年,考中进士。

当时河南的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讲宏伟独到的孔孟儒学。

在熙、元年间,黄河、洛水流域的学士都去拜师。

【译文】楚地有一人很贫穷,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看到“螳螂伺机捕蝉时找一片树叶遮挡住,能隐藏身形”的话,他就到树下仰起脸寻找螳螂捕蝉时能遮住身形的那片叶子,便采摘那片树叶。

那片树叶落下来,与树下早已落下的树叶混在一起,就不能分辨出那一片了。

于是他扫回好几斗树叶,拿着树叶遮住自己,一一问他

的妻子:

“你能看见我吗?

”妻子开始时回答:

“能看见”。

时间长了,他的妻子便厌烦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他很高兴,便带着树叶到集市上去了,当面就拿人家的东西,官吏便捆绑起他去见官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说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致富。

若要抱着不劳而获的心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虽然一时得逞,但终究会“隐形”不住的。

一、参考答案:

1、①思②曾经这③离开2、①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

②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

3、天神被鹦鹉的这种重情义的行为所感动。

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帮助的。

二、参考答案:

(1)移动

(2)离开(3)逃暑:

避暑,乘凉(4)逾:

同“愈”,更加。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

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三、参考答案:

1、

(1)离开

(2)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

参考答案:

10.

(1)师从,拜某人为师

(2)一日日,一天天地(3)向南

11.

(1)(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

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2)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

(3)那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偶然闭目养神,杨时便与游酢等人侍立在旁边,一直没有离开。

程颐醒来后,看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12.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如“韦编三绝”。

1、

(1)凭借。

(2)来,连词。

2、

(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着的叶子可用来隐身。

(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3、不能。

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5、“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6、一叶障目。

六、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

“士卒得无恙乎?

对曰:

“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

“将军得无恙乎?

“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鞴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刘向《列女传》(节选)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

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ú

)豢(huà

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

好粮食。

④内:

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

倾倒。

⑥战自五也:

作战时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è

i):

干粮。

⑧甘不逾嗌(yì

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

咽喉。

【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

子发母亲问使者:

“士兵们可安好?

”使者回答说:

“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

母亲又问:

“那么将军可安好?

“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

”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

“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

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

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

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

《诗经》上不是说了吗?

‘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

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

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

”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阅读说明】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

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

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士卒得无恙乎?

(2)子发于是谢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人数之曰:

3、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疾病。

(2)道歉。

(3)(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

“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王的事吗?

3、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六、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兴平②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③负贩,而常挟持经

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

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

《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

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讷nè

言语迟钝;

口齿笨拙②兴平:

汉献帝年号。

③稆lǚ:

野生稻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

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ft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

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

”请教的人说:

“(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

“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

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

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②忘恩负义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曹刿请见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面ft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

1.①背②背弃,辜负③见同“现”④拜见2.C3.①苦于没有时间②见译文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七、凤凰寿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

“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

”蝠曰:

“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

用?

”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

麟亦责之。

蝠曰:

“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

”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

“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

”(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

【注释】①踞(jù

)傲:

骄傲自大。

②生诞:

这里指诞辰。

③与(yú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④恶薄:

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阅读赏析】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到。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

“你地位在我之下,竟敢这样傲慢!

”蝙蝠说:

“我长着兽脚,属于兽类。

祝贺你有什么用?

”有一天,麒麟做寿。

蝙蝠仍旧没有来。

麒麟训斥它。

蝙蝠说:

“我长着双翅,属于飞禽。

为什么祝贺你呢?

”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

事,相互摇头叹息,不胜感慨:

“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

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生活中的确不乏蝙蝠式的人物,他们时而“兽”时而“禽”,不断变换脸谱。

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其目的无非是投机钻营,谋取私利。

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作者借此不禽不兽之蝙蝠来喻那些虚伪、圆滑、世故之人,显得含蓄而深刻,风趣而辛辣。

【拓展训练】生活中也不乏其人。

若遇到此种人你将如何与之相处?

说说你的观点。

八、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谓其父曰:

“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①?

”父怒曰:

“吾之子敏②而且多能③,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

“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④之罪。

”父呼其子而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

“吾岂不知此也!

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⑤曰:

“子之愚甚也!

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

“非其父不生其子。

”(节选自苏东坡《艾子杂说》)

①曷:

何,怎能。

克:

胜任。

②敏:

灵敏,聪明。

③多能:

多种本领。

④妄言:

乱说,造谣。

⑤愀然改

容:

神色变得严肃。

改容,改变面色。

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

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他又不教他们。

一天,艾子对富人说:

“您的儿子虽然很美,但是不通事务,以后又怎能接管您的家产呢?

”富人大怒道:

“我的儿子很聪明,而且有很多本领,怎么会不通事务呢?

”艾子说:

“也不必考验别的事,只问他米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知道,我情愿担当诬蔑不实的罪名。

”富人把儿子找来问这件事。

儿子笑嘻嘻地说:

“我岂能不知道,米是从布袋里来的。

”父亲听了,立刻凄怆悲伤地改变了面容说:

“你的愚笨可算是达到极点了!

那米不是从田里取来的吗?

艾子叹道:

“不是这样的父亲,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来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齐有富人,家累千金()②其二子甚愚()

③吾当妄言之罪()④每以布囊取来()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②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3、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

4、艾子说: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①积累②很③承担,担当④从2、①您的孩子虽然很好,却不了解社会上的事务,以后怎么能胜任家务呢?

②只问您的孩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我愿意承担造谣的罪责。

3、富人在对待孩

子的问题上有两条错误:

一是不教育他们,使他们不通世务;

二是护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4、从字面上看,艾子是在讽刺富人本人也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

而实际上,这句话还揭示了父子一脉相传的剥削阶级本质。

九、金壶丹书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

“善哉,如若言!

鱼无反,则恶其鳋③也;

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

“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④!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纪有书,何以亡也?

“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

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解】①景公: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②纪:

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③鳋(sāo):

鱼腥味。

④毋

(wú

)不要;

不可以;

与“无”“勿”通假混用。

【译文】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

“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

“有道理!

吃鱼不要翻面,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

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说:

“不是这样啊!

吃鱼不要翻面,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

“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

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於天下。

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金壶丹书”指锦囊妙计。

主旨:

干什么都不要隐藏,否则将无济于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勿乘驽马

(2)则恶其鳋也(3)何以亡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1)君子有道,悬于闾。

(2)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

1、

(1)劣马

(2)讨厌(3)为什么2、

(1)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

(2)吃鱼不要翻

面,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根据认识水平以及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十、两次还金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

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明·

周晖《金陵琐事》

①封识(zhǐ):

封存的标记。

②利:

贪图。

③俟工(sǐ):

等待。

④暂犹可勉;

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

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

“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

就像是我的东西一样,(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

”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

“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这就可以看出他远远超过常人。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

为什么?

1、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这件事;

于是(就);

曾经;

听说;

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十一、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

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

熙宁六年,段忽系狱。

及归,

问鹦鹉曰:

“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

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

”鹦鹉曰:

“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

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