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49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苏平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呼吸肌发育差。

呼吸时胸廓运动幅度小,肺不能充分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小儿的纵隔相地对较成人大,占胸腔内相当的空间,因而肺的扩张易受到限制。

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有弹性,故在气胸或胸腔积液时易发生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生长快,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但因解剖特点,呼吸量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只能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最为明显。

各年龄阶段的呼吸频率(见表8-1)。

表8-1各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分)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

新生儿

40~45

120~140

1:

3

1岁以下

30~40

110~130

3~4

2~3岁

25~30

100~120

4~7岁

20~25

80~100

4

8~14岁

8~20

70~90

小儿呼吸频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激动、哭闹、活动、发热、贫血、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等,均可使呼吸增快。

因此,测量呼吸次数必须在小儿安静或睡眠时测量。

2.呼吸类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呈腹式呼吸。

随着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开始行走后,腹腔器官下降,肋骨逐渐变为斜位,开始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特点小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1)肺活量:

指1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约50~70ml/kg。

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进行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的呼吸储备量较小。

(2)潮气量:

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小儿的年龄愈小,肺容量愈小,潮气量也愈小。

小儿的潮气量约为6ml/kg,仅为成人的1/2。

(3)每分钟通气量:

指每分钟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正常婴幼儿呼吸频率较快,若按体表面积计算,其每分钟通气量与成人相近。

(4)气体弥散量:

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

二氧化碳的弥散速率比氧大,因此二氧化碳的弥散障碍较少发生。

小儿肺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和总容量均较成人小,故气体总弥散量也小,但若以单位肺容量计算则与成人相似。

(5)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的大小受管腔大小和气体流速等的影响。

小儿气道管腔小,阻力大于成人,但可随气道管腔发育阻力逐渐减低。

4.血气分析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肺功能检查难以进行,但可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8-2)。

表8-2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

项目

~2岁

2岁以上

PH

7.30~7.40

7.35~7.45

PaO2(kPa)

7.98~11.97

10.64~13.30

10.64~13.3

PaCO2(kPa)

3.99~4.67

4.67~6.00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低。

婴幼儿的分泌型IgA(SIgA)低,同时其他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也较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婴幼儿时期易患呼吸道感染。

考点提示: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本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在婴幼儿时期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很多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肺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

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一次患病后产生的免役力不足,故可反复患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由病毒引起者占90%以上,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少数由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感染。

经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

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小儿生活的环境不良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空气严重污染、被动吸烟、护理不当致冷暖失調等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

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婴儿病情大多较重,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一)一般类型的上感

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症状。

1.全身症状大多数患儿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持续1~2天或10余天不等。

重症患儿可出现畏寒、头痛、食欲不振、乏力。

婴幼儿多有高热,常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不安、甚至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由于发热引起肠痉挛、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可有脐周围阵痛,有的类似急腹症,应注意区别。

2.局部症状和体征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如出现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咽部不适发痒、咽痛等,亦可伴轻咳及声音嘶哑。

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或拒乳。

主要体征是咽部充血。

病毒感染时,咽部淋巴滤泡肿大、充血,细菌感染时,咽部红肿明显。

扁桃体可肿大、充血并有渗出物。

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肠道病毒引起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

肺部体征阴性。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高热,咽痛,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鄂等处可见数个疱疹,直径约2mm~4mm,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疱疹也可发生在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病原体为腺病毒,常发生于春、夏季,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及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

病程1~2周。

上呼吸道感染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要点】

1.休息、多饮水;

注意呼吸道隔离。

2.病因治疗抗病毒药物常用双嘧达莫(潘生丁)、三氮唑核苷等,也可使用板蓝根冲剂、大青叶等中药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

如病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等。

如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或风湿热病史者,应用青霉素或红霉素7~14天。

3.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高热惊厥者给予镇静、止惊处理;

咽痛者给口服咽喉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患儿发病前常有“受凉”史,或当地有类似的疾病流行;

是否有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病史;

有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

2.身体状况评估患儿是否有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咽部不适发痒、咽痛、轻咳、声嘶等;

婴幼儿有无高热或低热及消化道症状;

是否伴有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家长在患儿起病初多不重视,当患儿出现高热等严重表现后,会因担心病情恶化,而产生焦虑、抱怨等情绪。

另外,有些上呼吸道感染与当地空气污染及被动吸烟有关,还应做好社区卫生状况的评估。

【护理诊断/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咽痛、鼻塞等有关。

2.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惊厥与高热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呼吸道隔离患儿与其他病儿或正常儿分室居住,接触者应带口罩,这既可以保护接触者,同时又保护患儿,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2.休息与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对流风。

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干、过热。

这样可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减少细菌感染。

患儿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如有发热者应卧床,并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肺炎的发生。

3.饮食护理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因发热、呼吸增快而增加水分消耗,所以要注意常喂水,入量不足者进行静脉补液。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口腔粘膜变化及皮肤有无皮疹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及时控制高热惊厥。

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5.对症护理①发热护理:

低热患儿注意休息,多饮水,体温超过38.5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②鼻部护理:

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和干痂,保持鼻孔周围清洁,并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等涂抹,以减轻分泌物的刺激。

嘱患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炎症经咽鼓管向中耳发展引起中耳炎;

鼻塞严重的患儿,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再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如婴儿因鼻塞而妨碍吸吮,可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③咽部护理: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④婴幼儿饭后喂少量的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以防止口炎的发生,并可避免用口呼吸引起的口腔粘膜干燥。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集体小儿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居室;

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按医嘱使用左旋咪唑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

2.要积极防治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各种慢性疾病。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由于小儿抵抗力低,喉腔狭小,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声门下组织疏松,故易于发生水肿,引起气道阻塞。

若诊断及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感染性喉炎开始多为病毒感染,以后细菌乘虚而入。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全身抵抗力下降时。

也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疾病。

【临床表现】

1.起病急,症状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

白天症状轻,入睡后因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阻塞,致夜间症状加重。

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2.体检可见咽喉部充血。

3.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四度

Ⅰ度:

患儿安静时如常人,仅在活动后才出现吸气性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正常。

Ⅱ度:

安静时即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较快,可达120—140次/分。

Ⅲ度:

除Ⅱ度症状外还出现阵发性烦躁不安,口唇、指甲紫绀,双眼圆睁、惊恐万状,头面出汗。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或听不见,心音较钝,心率达140--160次/分。

Ⅳ度:

患儿渐显衰竭,由烦躁不安转为半昏迷或昏迷,面色发灰,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可不明显。

听诊两肺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微弱,心律不齐或快或慢。

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充血、肿胀,声带亦充血呈红色,上有扩张血管,声门常附有粘脓性分泌物,声门下粘膜肿胀向中间突出而成一狭窄腔。

1.保持呼吸道通畅肾上腺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消除黏膜水肿。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声带休息,由于发音造成的双侧声带运动、互相摩擦引起的声带水肿,应尽量减少发声次数及发声强度,应防止以耳语代替平常的发声,因耳语声造成声门下压力增大而并不能达到声带休息的目的。

2.控制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

常用的口服激素有强的松、甲强龙;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肌注或静脉给药。

4.对症治疗缺氧者予以吸氧;

烦躁不安者可用异丙嗪镇静,异丙嗪除镇静外还有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

痰多者可选用祛痰剂。

5.经上述处理后仍有Ⅲ度以上喉梗阻者,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喉头水肿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喉梗阻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置患儿舒适体位,及时吸氧,保持安静,给予雾化吸入。

2.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呼吸困难的程度,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备急救。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激素等。

4.保证营养和水分耐心喂养,避免呛咳,必要时行静脉补液。

【健康教育】

1.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晨起、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的习惯。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感染。

适当多吃水果、干果,以加强对咽喉的保养。

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第四节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acutebronch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实际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的常见合并症,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

临床以发热、咳嗽、肺部可闻及干啰音及可变性粗湿啰音为特征。

【病因】

1.病原体各种病毒、细菌或病毒及细菌的混合感染。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

2.其他特异性体质、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窦炎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的刺激也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的症状。

1.主要症状发热和咳嗽,发热高低不一,多在38.5℃左右,2~4天即退热,部分病儿可不发热。

咳嗽起初为刺激性干咳,1~2天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咳有痰声。

痰由粘液变为粘液脓性。

咳重时可引起呕吐。

经3~5日后痰量减少,咳嗽逐渐消失。

   

2.全身症状婴幼儿较明显,除发热、咳嗽外,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可见咽部充血,呼吸稍增快,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的散在干啰音、粗中湿啰音。

啰音的特点是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

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4.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多发生婴幼儿。

患儿除上述一般支气管炎症状外,还伴有类似哮喘的症状。

特点是:

①好发于1~3岁的小儿,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②起病急,但亦有在呼吸道感染2~3天后才出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及少量的粗湿啰音,叩诊呈鼓音。

哭闹、烦躁时呼吸困难加剧,可有鼻翼扇动及三凹征,严重者出现发绀。

③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发作逐渐减少,转为痊愈,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1.胸部X线早期无异常改变,后期有肺纹理增粗。

2.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治疗要点】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控制感染。

1.祛痰、止咳可口服止咳糖浆、祛痰剂祛痰止咳,一般不用镇咳剂以免抑制其自然排痰,但当干咳影响小儿的休息时可给异丙嗪口服。

2.止喘有哮喘症状者可氨茶碱口服,有烦躁不安时可与镇静剂合用。

3.控制感染细菌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等。

1.健康史评估患儿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是否有营养不良、佝偻病、鼻窦炎等病史,是否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2.身体状况评估患儿有无发热、咳嗽、咳痰情况,注意肺部呼吸音变化,有无干、湿啰音。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重视程度及当地的环境卫生、空气污染情况,家长有无焦急、抱怨的心理反应。

4.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及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改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

2.体温调节失常:

发热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维持室内湿度宜在60%左右,以湿化空气,稀释分泌物,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患儿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及游戏,防止咳嗽加重。

鼓励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调配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进食,但应少量多餐,不可一次进食过多,以免因咳嗽引起呕吐。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呼吸困难、紫绀,应给予氧气吸入。

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3.对症护理发热护理:

低热不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8.5℃以上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温措施,防止发生惊厥。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咳嗽无力的患儿,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

宜经常更换体位,拍背,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促进炎症消散。

也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可用吸引器及时吸除痰液。

由于患儿发热、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剧烈时常引起呕吐等,故要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

年长儿应在晨起、餐后、睡前漱洗口。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适应能力。

2.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第五节小儿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至。

本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占我国小儿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我国小儿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肺炎的分类尚无统一分法,目前常用者包括:

1.病理分类按解剖部位分为: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病因分类

(1)感染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2)非感染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1)急性肺炎:

病程在1个月以内。

(2)迁延性肺炎:

病程为1~3个月。

(3)慢性肺炎:

病程在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

(1)轻症肺炎: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2)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本节重点讨论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以3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以冬春季较多,南方以夏季多见。

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时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也较高,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及护理十分重要。

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宜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为肺炎的发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

发达国家主要是病毒性肺炎,发展中国家以细菌性肺炎常见,如肺炎链球菌肺炎。

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形成混合感染。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增多。

由于实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也日见增多。

【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由血行入肺。

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低下,病变不能局限。

当炎症向下蔓延至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时,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从而影响肺通气和肺换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为代偿缺氧,患儿出现呼吸与心率增快以增加肺每分钟通气量;

为增加呼吸深度,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重症者可产生呼吸衰竭。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病原体毒素和炎症产物的吸收产生的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改变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1.循环系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肺循环的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致右心的负担加重。

病原体毒素作用于心肌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

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重症患儿可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弥漫性性血管内凝血。

2.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