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482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2可行性研究依据4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

第2章项目背景6

2.1项目背景6

2.2项目必要性分析8

2.3项目可行性分析10

第3章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13

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3

3.2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15

第4章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17

4.1项目点选址原则17

4.2项目点布局17

4.3项目建设条件19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23

5.1建设目标23

5.2建设原则23

5.3建设内容与规模24

5.4项目建设实施进度25

第6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7

6.1投资估算依据27

6.2投资估算27

第7章效益分析29

7.1经济效益29

7.2社会效益29

7.3生态效益30

7.4风险评估30

第8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32

8.1环境保护32

8.2安全生产32

第9章项目组织与管理33

9.1加强组织领导33

9.2完善项目管理33

9.3完善运行机制35

9.4依靠科技,强化教育36

9.5制定政策,加大投入36

9.6人员配置36

第10章招标方案38

10.1招标依据38

10.2招标范围38

10.3招标方式39

10.4招标程序40

10.5招标组织40

10.6招标工作的申报40

第11章结论与建议41

11.1结论41

11.2建议41

附表

附表一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二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规模及投资估算表

附表四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

附表四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

附图

附图一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规划示意图

附件

附件一荔波县农业局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二荔波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原生境保护点文件

附件三荔波县人民政府土地使用和维护经费承诺函

附件四荔波县环保局

第1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

1.1.2建设地点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主管部门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1.1.5项目建设单位

贵州省荔波县农业局

1.1.6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实施,在贵州省荔波县永康水族乡尧古村建立一个核心区面积为30亩的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另外,缓冲区30亩,总面积60亩。

确保当地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防止野生长穗桑资源的丢失。

1.1.7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围栏,修建平直便道、台阶便道、截排水沟渠、警示标志、保护点标志、管护房、瞭望塔等保护利用设施,购置GPS仪、简单实验分析设备、巡视工具(摩托车、望远镜)、数码摄像机、照相机,以及小型气象观测站等必要仪器设备。

1.1.8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9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4.6万元,地方匹配19.4万元。

其中土建投资为157.2万元,占总投资的81.03%;

仪器设备购置为17.3万元,占8.92%;

工程建设其他投资13.5万元,占总投资的6.96%;

预备费6.0万元,占3.09%。

该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中央投资174.6万元,地方匹配19.4万元。

1.1.9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为1年。

项目批复后的第1-3个月内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第4-10月内完成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第11-12月内竣工验收。

1.1.10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长穗桑在未开发成其它产品之前,最重要的作用是养蚕和养畜。

如果养蚕的话,一个农户可以每季养3张左右,每年可以收入9万至12万元左右,长穗桑叶子营养丰富,是较好的生饲料。

因此,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长穗桑的药用价值,以及将桑椹开发为饲料等,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因此,通过对长穗桑的保护,以及将来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在贵州省荔波县建立一个规模较大、建设规范、效果明显、永久性的国家级野生野生长穗桑保护点,将处于生长环境恶劣、处于濒危的野生长穗桑有效地长期保存,确保良好生长,避免绝种,不因该资源的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遗传物质多样性受到不可挽回的影响。

通过对野生长穗桑的研究,将提高其利用率,增加药用价值。

项目的建成能为我国研究开发利用野生长穗桑增加一处品种供试选择场地,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生态效益

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防止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原生境破坏,维护野生长穗桑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由于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野生长穗桑资源丧失,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

1.1.12结论与建议

结论:

项目建设非常必要与及时;

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我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战略的需要;

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

项目管理系统健全;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建议:

项目主管部门应在实施过程的监管、协调、控制上加大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资金额度,积极落实资金,并按实施进度及时到位。

同时,制定严格的项目保障措施,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安排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

技术依托单位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咨询与培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区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投资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议国家尽快立项,加快实施。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储备指南的通知(2011年5月3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1996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204号公布);

3、《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示范区建设技术规范》4、《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

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保护点建设单位相关资料。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建设内容

1

围栏

m

900

2

截排水沟

1800

引水渠

400

3

平直便道

1000

4

台阶便道

2100

5

管护房

m2

150

6

标志牌

7

警示牌

10

8

瞭望塔

9

仪器设备购置

套(台)

13

总投资

万元

194.0

土建工程

157.2

17.3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13.5

预备费

6.0

资金筹措

中央投资

174.6

地方配套

19.4

第2章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2.1.1政策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最近温家宝总理作出专门指示,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力协作”,做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野生植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战略性资源,要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相继颁布了一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部也专门出台了《农业野生植物管理办法》,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峦起伏,河流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多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贵州省野生珍稀植物资源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0多种,其中最为珍稀的贵州金花茶只有不足10株,而滇桐、云南金钱槭、格木三个物种,已从省内消失。

据介绍,从1995年开始,贵州省野生珍稀植物管理站以及省林校的科研人员先后深入全省87个县市区,行程三万多公里,基本查清了贵州野生珍稀植物资源的情况。

贵州省共分布有7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另外还有贵州兜兰属植物,贵州苏铁和贵州金花茶等7个特有品种。

调查中科研人员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杉只有1046株,复花苣苔不足100株,梵净山冷杉分布仅有80公顷,而贵州金花茶不足9株。

此外,南方红豆杉、珙桐等植物在贵州省得到很好的保护,数量及分布范围有所增加。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致使贵州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生存空间日渐压缩,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许多珍稀濒危野生物种不断减少或消亡。

为保护珍贵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按照国家领导指示和法律法规要求,贵州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组织管理、宣传培训、资源调查和原生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执法管理、资源调查以及宣传培训等工作。

在荔波县永康水族乡野生长穗桑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保护点,加强野生长穗桑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贵州省野生长穗桑等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

2.1.2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位于永康水族乡西南部的尧古村凉水井,是典型的农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

其次是务工收入等,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

务工收入已成为我乡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

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301户1127人,全部为少数民族。

全村贫困人口36户140人。

尧古村耕地面积1228亩,人均耕地面积1.11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为0.37亩,主要由粮食及少量经济作物和家庭种养殖业构成。

区内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经营粗放,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

主发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黄豆、油菜为主,传统副业为饲养家畜家禽(牛、猪、鸡)、编织凉席、采集中药材等。

2004年该村人均占有粮食和纯收入分别为350公斤和850元。

该村未有村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极其脆弱,农业科技人才奇缺。

2.2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保护长穗桑种群的需要

1957年5月覃浩富等曾在广西龙胜枫木坪采到长穗桑标本,据其记载该种普遍生长在山谷水旁。

然而,到本世纪80年代,根据在我国开展的较大规模的桑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在我国只发现了极少量的长穗桑存在。

湖南保靖县普戎乡发现三株,在云南的普洱、保山、芒市、景洪等地发现七株。

通过文献记载,以及2009年对贵州长穗桑的资源调查,发现在贵州的荔波、望谟、开阳等地有分布,种群分布面积小,甚至以株为单位计算,分布相对较多的在荔波保护区内,相对集中,胸径大于10cm的有12株。

其种群数量较少,因此具有对长穗桑种群进行保护的需要。

二、防止继续破坏的需要

通过2009年对贵州长穗桑的资源调查发现,主要分布在梵净山、雷山、荔波、望谟、开阳、息峰等地,部分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内,其中荔波的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相对大,息峰县青山乡青山村村旁的一株长穗桑的年龄、树高、胸径最大,其树高25m,胸径173cm,冠幅15m,年龄300年左右,坡位中位,坡向东向,仍然开花结果,当地居民把它当作神树保护起来。

在梵净山黑湾河、三角桩一带,长穗桑为零星分布,由于长期以来,处于无人保护状态,当地村民用桑树做扁担,用叶子做饲料,有大树砍伐、嫩枝叶破坏现象,使得野生长穗桑生长条件越来越差,数量越来越少。

加之野生长穗桑种源有限,适宜生长区域越来越小,植物种源大量减少。

调查发现,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尧古村凉水井分布的长穗桑保护情况良好,种群数量相对其它地方较多,茂兰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在2008年对长穗桑进行挂牌保护,目前保护良好。

但面对野生长穗桑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对荔波有限的野生长穗桑种群个体进行就地保护,确保良好生长,不断繁衍,长久保存,以挽救这一珍贵的资源植物。

三、促进繁殖的需要

由于长穗桑为雌雄异株植物,在野外个体极少,分布零散,植株间距离过大,从而因花粉流的传播距离有限(花粉流有效距离一般认为应在500m以内),使得雌株所接受的花粉量严重不足,结果使桑椹中种子的空秕率增加,饱满率较低。

尽管饱满种子在本实验条件下发芽率可达90%以上,然而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利,如风、雨等的袭击使实生苗往往难以成活,以及在果肉与种子未分离的情况下,桑椹易腐烂或遭受暴晒后,种子失去活力而不能发芽,在调查中,野外未见实生苗,因此,长穗桑的有性生殖力极低,使长穗桑濒危。

通过建立保护区,可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促进长穗桑生长发育。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建设荔波县国家级野生野生长穗桑保护点,是在选择野生长穗桑最为适宜生长的环境,在野生长穗桑生长较多的地方,建设30亩核心核心区和30亩的缓冲区。

项目的实施不仅对保护野生长穗桑的生长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率,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发生,为治理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保护野生长穗桑资源优良基因库的需要

大多野生资源都具有抗性强的优点,包括抗逆性、抗病虫害等强,有效保护野生长穗桑资源,是天然植物的基因库。

对于今后研究开发利用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育种材料,而且对于发现培育优良长穗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项目可行性分析

贵州省十分重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积极采取措施,在法规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国家政策支持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多次就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作出指示。

国家相继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从法律、组织管理、技术支撑等方面,为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政府部门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荔波县的野生长穗桑,荔波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永康水族乡尧古村建立保护点,荔波县环保局对拟建保护点进行环境影响考察。

此外,荔波县农业局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小组,从人员、组织和领导上保证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落实;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机构工作职责明确,热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思想认识上重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三、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贵州省专门组织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摸底调查,包括野生长穗桑、宜昌橙、兰花、四球茶、野生茶等作了资源调查,并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重点详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贵州省生农业野植物资源物种数量、分布、面积及濒危状况,拟订了地方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名录。

2011年,荔波县农业局详细调查了荔波县野生长穗桑资源的生长区域与种群的分布、数量及长势状况,并根据自然保护点地形对项目区内的野生长穗桑种类、生长发育状况、生育特性、生育期等进行实地调查与观察记载。

通过对野生长穗桑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与观察记载,掌握了今后野生长穗桑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第一手材料,为实施该保护建设项目作好了资料方面的准备工作。

因此,对于在荔波县尧古村建立野生长穗桑保护点有可靠依据。

四、单位具有配套资金的能力及相关人才团队

单位在申报中央财政资金的基础上,自己配套申报总经费的20%的资金投入保护点的建设。

荔波县已成功建成了野生植物原生境保区,积累了较丰富的成功建设经验和技术,为荔波县在实施国家级野生野生长穗桑保护点建设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较强的技术力量,从而为实施本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培训,当地政府和群众对野生植物保护有了一定认识,市乡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为该项目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因此,实施贵州省永康水族乡尧古村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切实可行。

第3章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该项目由荔波县农业局和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建设。

现分别对其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荔波县农业局:

荔波县农业局系荔波县编委批准成立的农业专门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法人单位,业务工作独立,财务单位核算,在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上,分别接受省、州农委的领导。

荔波县农业局局机关机构设置为1办两股10个事业站,总人数65人,其中事业人员48人,在事业人员中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12人,助理农艺师32人。

有办公楼1栋,1080m2,车辆4辆。

根据农业部及省农委的安排,2011年,荔波县申报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建设有望得到批准实施,2007年以来,发表研究论文27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引进玉米、水稻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5项。

荔波县农业局近期实施的主要工程项目:

1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农村清洁工程项目;

110万亩经果林基地建设项目;

12007~2008亚行支援项目;

1万亩早熟马铃薯商品薯示范基地建设;

1中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试验示范项目,实施面积2000亩;

1万亩桑蚕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每年生产粮食增产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

1马铃薯高产创建工程;

1小油桐(麻疯树)种植示范3500亩。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茂兰保护区管理局属县处级事业单位,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保护区管理局实行局长负责制,现设管理局。

下设办公室(政工科)、林政科、科研科、林业公安派出所、社区发展科、生态旅游管理中心等内设机构和三岔河管理站、洞塘管理站、永康管理站、翁昂管理站等四个基层管理站,管理机构健全。

全局共有职工31名,其中:

在职职工30人,占全部职工的96.77%;

退休职工1人,占全部职工的3.23%。

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23名(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6名,政工师2名,助理工程师14名),占76.67%;

其他人员7名,占23.33%。

茂兰保护区现有事业编制40人,全部为省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办公业务用房近1000m2,其中检测实验用房800m2,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分光光度计等大中型仪器设备10多台(套)。

配有专用监测车,固定资产300多万元。

2007年以来,茂兰保护区共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基金3项,省长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开放实验室课题2项,还完成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5项工程任务。

共发表研究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41篇。

获省级奖励2项,州级奖励2项,县级2项。

3.2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该站属于省农业厅二级机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负责全省农业环境执法管理,生态农业建设,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外来生物入侵防治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

湖北省农业厅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挂靠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该站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省环保站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干部职工15人,90%以上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技术人员专业涵盖农学、生物、环保、生态、土化等多个专业,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含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各1人),高级技术职务6人(省管专家1名),中级技术职务5人。

该单位曾经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第一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示范区(宜昌市夷陵区野生大豆保护点)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该保护点已经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农业部科教司的验收。

还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重大项目。

先后承担欧共体、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施。

从1996年开始,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农业生态与环境监测子系统项目,该项目在2000年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项目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项目,单位被授予优秀单位。

2001-2003年,与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合作,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基础科研项目-湖北农区生物多样性生境编目,获得农业部总站二等奖,为进一步开展湖北资源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第4章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点选址原则

1、野生长穗桑天然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完好。

2、距离居民点、公路、工矿企业、放牧场等人畜活动密集区相对较远。

3、保护点周边区域没有在植物分类学上与野生长穗桑近缘的栽培植物分布。

4、远离受人类生产生活排污行为影响严重的区域。

5、分布集中,能够满足野生长穗桑正常生长和自然繁衍的最低需求。

6、项目点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具有一定的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意识,能够保持原生境保护点的可持续保护。

4.2项目点布局

一、场址比较

经前期调查,发现长穗桑主要分布在我省梵净山、雷山、荔波、望谟、开阳、息峰等地,部分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内。

其中梵净山和荔波的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最大,在梵净山黑湾河、三角桩一带,长穗桑为零星分布,当地村民破坏严重。

此次调查发现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尧古村凉水井分布的长穗桑保护情况良好,茂兰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在2008年对长穗桑进行挂牌保护。

通过2009年对全省野生长穗桑的资源调查发现,目前荔波保护区尧古村凉水井分布的长穗桑保护情况良好,分布集中,地径在10cm以上的长穗桑12株,并对此进行每木检尺,记录如下:

物种

地径cm

胸径cm

树高m

备注

长穗桑

10.5

7.3

12.8

8.3

7.5

42

32

15.5

30.5

26

18.7

32.3

12.6(18.2)

12.5(13.5)

70

38.8(34.3\21.6)

14(14.5\13.8)

分叉

40.1

26.4

16.5

40.7

27(16.2)

18.5(14.5)

27.2

21.7

17.5

11

39.3

31

18.5

12

42.1

39.6

18.8

二、场址确定

由于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在永康水族乡的山坡、林地分布较多,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