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心得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教学心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心得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主要是看这所学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环境的良好与否,最关键是看:
有没有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和优秀的老师,而绝非硬件设施的漂亮完善与否。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就是显著的例子)。
自由的氛围,主要是时间的自由和思考的自由。
学生必须有时间沉思和自由的思考。
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爱学生胜于爱金钱和名利,值得学生感念的老师。
而非仅仅能取得好成绩的老师。
我们现在很难有这样好的学校,也很难有这样好的老师,因为衡量好学校和好老师的标准出了问题。
从以上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来思考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这一主题了。
(一)历史教学中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问题;
历史学科是一门很典型的人文学科,是进行人文主义思想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重要学科,然而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弥漫着历史教学,弥漫着整个教育领域。
历史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不可能做到洁身自好。
可以说,我国的教育在49年以后实际上走上了一条功利主义的道路。
开始是政治挂帅,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共产主义接班人”。
历史教学也是围绕为政治服务,从历史教学内容的编订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都是如此。
它的着眼点,不是培养人而是能不能成为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有用的机器”“一种服务于政治的劳动工具”;
不是关心人文精神培养,实际上更可能是压制人自身的和谐、健康成长。
要求做一颗革命机器上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后来,政治不行了,又来了分数挂帅,一切为了应试,一切为了分数,所谓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成了分数的奴隶。
作为高考科目的历史学科当然不能例外,现在主要是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支配着,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要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急功近利,不考虑人文主义思想的成长完善,甚至不惜违背人的成长规律。
人文主义的教学是注重人性的需求,关注人的成长,以人为中心,以健康成长、能够幸福而有意义为目的。
功利主义的教学要求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升学为目的。
于是不同的教学就产生了,在历史教学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学文艺复兴运动,从功利主义的应试要求出发,我们会条理清楚,面面俱到。
分析其背景: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
什么原因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
意大利
原因:
(逐条列出)
(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2).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初期三杰:
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后期代表: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通过材料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薄伽丘:
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更崇尚人的理性。
历程:
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文艺复兴的实质、评价
表面上: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形式)
实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性质)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评价
进步:
①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足:
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看起来条理清楚,分析透彻,学生似乎也容易掌握。
大都由老师分析,逐条列出,也有让学生归纳,整理而出。
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我们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人类的发展:
我们就会去探求中世纪的欧洲到底是怎样的状况?
基督教神学为什么要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的思想?
为什么要去压制人性,淹没人?
人在这样的压抑、控制下是一种怎样的痛苦状态?
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起来去反抗这种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自身解放。
然后来理解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但丁《神曲》歌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本来应该去看看《神曲》原作的)。
薄伽丘的《十日谈》讲述各色人物的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同时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举出另外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如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分析这些代表作的真实内涵。
真正感悟文艺复兴的实质:
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来之不易。
现在我们的教学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课堂要求立竿见影,最好一堂课讲完后马上考试,解答出来,那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然而到底掌握了什么?
我想无非是那些所谓的知识点。
大都数则是通过PPT上的练习加以所谓的巩固,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对付考试也很有效。
而人的感受,好奇心的满足,理性的思考,人类的发展,似乎完全是无所谓的,有那也是附加的。
我想这其实是教育方向的迷失。
这是由现实的、体制的、社会的各种因素造成的。
(二)专制主义与批评性思维的悖论
现在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创新性国家”的口号,这是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要求。
“创新性国家”的建立最关键的要教育。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思考就必须敢于提出质疑,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却走向相反,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否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专制主义在教育中(当然也包括历史教育中)表现:
1.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考试是何等的重要,从上学那天起,就被各种考试绑架了,小学稍好,大都学校主要是各种练习加期中、期末考试,到了初中就各种考试不断,周练、月考、阶段考、期中期末更少不了,高中更是登峰造极了。
有考试就要有答案,为了便于批改,就要尽可能的标准统一、甚至唯一(以前称标准答案,现在称参考答案),,权威性的答案就应运而生,学生的思维固定了,思想“统一”了,是好事吗?
我自己就几次参加了稽阳联考的命题,今年还担任历史部分的主命题,我感到最头疼的是组织主观题的答案,简直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刨冰啊,在试题命制好后,我给几位历史老师去答题来组织答案,最后自己来整合,结果各位老师的答案有不少的出入,我一直在问自己整合起来这样的答案行吗?
用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参考答案去衡量,是否有些残忍。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答案无非是教材的意思和现实因素的考量。
有些明明答得有理,但不符合现实的考量,就不能得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
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
‘士人政府’,或可称为‘官僚政府’,官僚即士人为之。
而决非贵族军人或商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选举”“考试”分别是指什么?
中国在何时形成“官僚政府”?
请说明理由。
(10分)
材料二社会体制既不同,建立于其上之政治,自亦不同。
如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只建立在每一小城市中,尚不能扩充成为一国家。
……秦、汉以下,全国大一统之中央政府,非神权,亦非民权,但亦不得目之为君权。
——钱穆《国史新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与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权有哪些区别?
造成这一区别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
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
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
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
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3)材料二的“市民政权”之体制对材料三中的政体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8、
(1)察举制、科举制。
(2分)秦朝(2分)理由: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古希腊的“市民政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而中国秦汉时期是全国一统的中央集权;
古希腊为民主政治,而中国秦汉时期为封建君主专制。
(8分)
最主要原因是古希腊工商业经济发达,而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
(3)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英国政体产生积极影响。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如答出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律至上、议会制等具体内容也可得分,答“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给2分。
)
2.把教材当圣经
死扣教材,在教材上打上了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记号,方方面面,各个角落都看得仔仔细细,生怕哪个地方疏漏了,各种考试也都紧紧围绕着教材,包括高考,前几年的浙江文综试卷历史部分不少答案就是从教材里一字一句地拿出来的,这是我一直感到十分困惑的,甚至问了以前文综命题组的组长计翔翔老师,为什么高考的试题也会是这样?
那可是整个浙江历史教学的导向啊,(这里我无意批评以前命题的专家,事实上我所认识的几位老师我一直都是很尊敬的,我只是认为高考试题应该更多的体现能力、体现历史的思维),他回答说那是运用教材经典的句子来回答问题,简明扼要。
我虽然心存疑惑,但我们在组织稽阳联考历史试题时以及平时的教学中都很受影响,紧扣教材。
今年的历史部分我觉得要好得多。
题目灵活、能力要求高,历史思维性强,这也许是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
可以说教育的专制主义是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呈现出来,它训练你迎合出题人的观点,揣摩命题人的意图,紧紧围绕着教材的内容,教材的观点,不能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
我们说近代中国是民主革命,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反封建表现在推翻清政府、打到军阀(主要是北洋军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我们通常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基本完成了,然而到底完成了吗?
若是完成了,我们怎么解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怎么解释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可我们很难这样去思考。
我们一方面肯定1953年---1956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当然包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另一方面又肯定改革开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难道没有矛盾吗?
难道仅仅因为时代不同吗?
其实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我专门调查了不少当年经历的农民的想法,他们回答真正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寥寥无几,有也只是凭一时的热情啊。
试想:
1950——1952年才分到土地,53年就要合作了,就从正常的人性考虑,怎么可能是愿意的?
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
从培养奴性的人的角度讲,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在专制主义长期压制下,我们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那无休止的题海中,孩子们的学习乐趣被剥夺,生活乐趣被剥夺,独立人格没有了,不会思想了。
最可怕的是,几乎完全不会将心比心,完全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宽容的精神。
有的是竞争,有的是考场如战场。
仍然强调“战天斗地”,有不少学校校园内红旗招展,标语横幅遍布。
陈寅格先生在给王国维的纪念碑的碑文上写道:
“先生的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人不同于动物,最可贵的是有思想,思想没有了,也不成其为人了。
应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教育,也是一种奴化教育。
限制人的自由发展,限制人的个性张扬,不让学习者有独立的思考。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还会有学习的兴趣吗?
很多学生是很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啊。
(三)训练主义当道
什么是“训练主义”?
即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训练体系,学校成了车间中的流水线,每一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就如同生产线上的工人。
我们历史老师也同样成为生产线上的一员了。
教育原本充满艺术的活动,历史的教学更是大有施展的空间,我们看看《百家讲坛》那些神采飞扬的老师就可见一斑,但我相信他们走下讲坛,走向中学的课堂,也一定会黯然失色。
中学的老师是在干一种体力活啊。
无休止的命题(从网上收集)、监考、改卷、统计成绩等等,周而复始,周练、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连续不断,所谓的“周练”就是每门高考的科目每周考一次,可是到了学生就是天天考啊,不少学校的学生从进入高中到高考结束,几乎是三年的考试啊,简直难以想象这是在搞教育,可这是现实,高考辉煌的成绩就是这样练成的啊。
这就是训练,训练到什么程度?
训练到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在教材的什么地方,用那些言词语句几乎不加什么思索就能回答。
历史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确实,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越来越多,但不应成为机械训练的理由啊,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要培养的是具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教育更是人文思想的教育,是自由、民主、平等的人类社会演进的教育。
训练主义的本质是要速成,却违背了教育最基本的规律。
它使我们不会思考,不敢思考,只要答案,能够得分的答案。
于是教师也慢慢的造成了这样的现状:
他们只有技术,缺乏艺术;
只有知识,缺乏见识,更谈不上智慧;
只有苦力,缺乏魅力;
只愿做题目,不愿做学问;
只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人格塑造;
只顾眼前的利益,很少有理想抱负。
这不是我们想要这样,而是各种因素逼迫的结果。
(四)我的思考与应对
以上我所提的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其实更是对当前整个教育的疑问,我想现在还很难来真正解决,因为这背后有强大的“体制”,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的因素等等。
但既然身为老师,总不能放任不管,总不能眼看我们的孩子在这水深火热中煎熬,总要尽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中去”。
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痛苦,而且,事实上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能作为。
两点认识:
1.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胜,以应试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败。
从人文主义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能引起广泛的共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学得热火朝天,有兴趣,站得高,那么,应付高考,即使不比别人高多少,也决不会落在别人后面。
2.大环境不好我们尽量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毕竟教室门一关,我们是起主导作用的。
直接影响学生的是我们。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谓“教无定法”,
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让教育回到原点,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