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228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在两个基桩之间设置一标准点,架设全站仪并调平。

(B)确定全站仪的位置和全站仪定向。

每个标准点在两个方向上观测到2×

3个基桩。

为了轨道标记点的确定,目标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0m。

(C)与CPⅠ或CPⅡ控制点网相连接,如果有可能在线路内引出3个标准点。

(D)线路内的标准点可以直接通过辅助点CPⅠ或CPⅡ控制点进行观测。

(E)重叠区域通过至少3~4对基桩一起测量,且相互比较。

(F)在桥梁上,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纵向位移也要考虑在内。

在以后的测量中必须详细检查线路草图。

如果桥梁发生了位移,应该重新测量基桩。

(G)在轨道标记点之间,还要进行附加的横向距离测量。

测量采用双回路法,得出结果并做出比较。

B)高程控制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线路任意点架设水准仪,并调平。

(B)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基桩控制网高程。

(C)在全线测量贯通后应进行严密平差,平差计算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

C)轨道平顺度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安装GRP1000,通常需要约10分钟的时间。

(B)确定全站仪的位置和全站仪定向,通常需要约20分钟的时间。

(C)调整GRP1000的棱镜,使全站仪能对其自动跟踪和照准。

(D)开始轨道测量,轨道测量过程中,每次全站仪迁站后,需对上一测站已测轨道进行一定长度的重叠测量。

(4)基桩控制网(CPⅢ)复测

A)线下构筑物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按测量暂规的相关规定进行CPⅢ控制网的交接和复测。

B)CPⅢ控制网平面复测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复测采用DS1型水准仪进行,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在使用前经过校检。

C)基桩控制网(CPⅢ)测设基本工序流程见“CPⅢ控制网测设基桩工序流程图”。

D)根据控制点和线路设计资料编制详细的复测实施方案,交驻地监理审核,报业主授权的监理公司同意后实施。

E)从业主授权的测量监理处办理CPⅢ控制网的交接桩手续,进行复核测量并上报资料。

F)CPⅢ平面控制测量应按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应按下表执行:

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

控制网级别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CPⅠ

GPS

B级

≥1000m

≤4km一对点

CPⅡ

C级

800~1000m

导线

四等

CPⅢ

五等

150~200m

后方交会

50~60m

10~20m一对点

(B)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附合长度(km)

边长

(m)

测距中误差(mm)

测角

中误差

(″)

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对应导线等级

≤4

800~1000

5

2.5

10

1/40000

±

≤1

150~200

3

4

1/20000

8

G)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

(B)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应根据测区地形、地貌及线路工程情况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高程控制网设计应包括控制网基准、网形和精度设计。

需要增补高程控制点时,须进行控制网改造设计。

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应符合下表规定:

高程控制点限差要求(mm)

控制点类型

可重复性测量的高差限差

相邻点高差限差

水准测量等级

水准基点

二等

CPⅢ控制点

精密

(C)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应按下表要求执行:

各级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

水准基点高程控制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2000m

CPⅢ高程测量

精密水准测量

≤200m

注:

长大桥隧及特殊路基结构施工高程控制网等级应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

(D)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

——

精密水准

≤4.0

12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E)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

(mm)

与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环线

2

≤400

DS1

因瓦

往返

1

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F)水准观测应符合下表规定:

各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类型

水准仪

视距

前后视距差(m)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50

≤3.0

下丝读数

≥0.3

DS05

≤60

≤65

(G)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

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应读记至0.05mm或0.1mm;

使用数字水准仪应读记至0.01mm;

使用区格式木尺应读记至1mm。

(H)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往(返)测距离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

二等、

0.01

0.1

(I)水准路线应沿线路敷设,水准点埋设应每2km设置一个。

水准点可与平面控制点共用,也可单独设置,单独设置的水准点距线路中线距离宜在50~150m之间;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H)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如下:

(A)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B)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I)CPⅢ控制点的布设应兼顾施工及运营维护,设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A)路基和桥梁上基桩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隧道中基桩设置在衬砌边墙上。

(B)特殊情况下,由于施工无砟道床时接触网立柱或未安装,此时,在路基上,基桩可临时设置在接触网立柱基座上,桥梁上,设置在每孔梁固定支座端的防撞墙内侧,设置高度以能够满足测量通视条件为要求,尽量靠近防撞墙顶部。

待立柱安装后,重新引到立柱上,做为维护基桩。

(C)CPⅢ控制点宜设于线路外侧,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一般为3~4m,控制点的间距以150~200m为宜。

对线路特殊地段、曲线控制点、线路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均应增设加密控制点,曲线地段加密控制点间距以50~60m为宜,加密控制点相对于两端CPⅢ控制点的纵、横向中误差应小于1.5mm。

(D)CPⅢ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E)CPⅢ控制点采用导线法测量时,直线部分宜设于线路一侧,曲线部分宜设于线路外侧;

采用后方交会法测量时,应设于线路两侧。

在一条线路上控制点的外移距离宜相等。

如遇障碍物,外移距离可适当增减,但增减值应相等。

J)CPⅢ控制基桩点复测的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A)复测控制点间夹角时,方向观测应不少于两测回,距离往返观测各两测回。

(B)控制点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1/20000;

直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180°

较差应小于8″,曲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1.5mm;

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C)CPⅢ控制点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永久固定。

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使用,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控制点表,做好点之记描述其位置、里程、外移距。

(D)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

(5)加密基桩测设

A)加密基桩测设基本工序见“加密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

B)无砟道床施工前,根据轨道结构形式及施工要求增设加密基桩,测设精度应符合测量暂规的相关规定。

C)CPⅢ控制点复测合格后,编报详细的加密基桩测量方案,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实施。

D)加密基桩的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A)依据相邻CPⅢ控制点加密,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

(B)加密基桩间距应根据施工方法确定,一般在5~10m范围设置一个;

加密基桩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

2)无砟轨道竣工测量

(1)轨道质量静态检验标准

A)无砟道床静态平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表

高低

轨向

水平

轨距

扭曲

(基长6.25m)

350≥v>200km/h

弦长(m)

10m

B)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

5mm;

轨底坡允许偏差为1/35~1/45。

C)扣件的轨距块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应大于6%;

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应大于8%;

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者不应大于8%。

(2)轨道质量动态检验

轨道整理作业后,动态质量应检查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

轨道动态检查项目及轨道不平顺管理值应按有关工程验收的规定执行。

(3)维护基桩测量

A)线路维护基桩测设基本工序见“线路维护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

B)维护基桩应根据维修检测方式布设,并充分利用已设置的基桩。

C)利用已设置的基桩作为维护基桩时,应对其进行复测。

D)需要增设中线维护基桩时,应检测CPⅢ控制点,并根据CPⅢ控制点进行线路中线和维护基桩测量。

E)维护基桩的复测和增设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相应轨道结构加密基桩的精度要求,且满足线路维护要求。

F)维护基桩应定期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原测量精度进行恢复。

(4)无砟轨道竣工测量

A)轨道竣工测量应采用轨检小车进行测量,轨检小车测量步长宜为1个轨枕间距;

B)轨道竣工测量主要检测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测点里程、坐标、轨距、水平、高低、扭曲;

C)轨道竣工测量的限差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

D)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A)CPⅠ、CPⅡ、CPⅢ控制点,水准基点和维护基桩的坐标、高程成果及点之记。

(B)内业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C)技术总结,包括执行标准、施测单位、施测日期、施测方法、使用仪器、精度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等内容;

(D)竣工测量的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不得涂改或凭记忆补记,基桩的名称必须记录正确。

计算成果必须做到真实准确,格式统一,并应装订成册和长期保管。

3、劳动组织

项目部组建测量队负责轨道精调工作,精调作业配置测量人员6人、工人2人。

4、施工技术措施

1)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测量严格执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采用GPS、全站仪、水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测设控制网,确保双块式轨枕铺设精度和满足质量要求。

其测量平面控制网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

2)为GRP1000测量系统配置高精度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

测角±

0.5″,测距±

(1mm+1ppm×

D),该仪器为目前世界最高精度的全站仪),确保轨道三维绝对位置坐标的测量精度。

3)聘用经过系统培训的能够熟练操作GRP1000测量系统的有经验和资质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作业。

4)布设控制点时,将控制点间距控制在150m~250m之间,使得全站仪与GRP1000系统棱镜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5m以内,有效削弱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GRP1000系统测量过程中,全站仪迁站时必须保证至少20m的交叠长度,确保迁站前后采用不同控制点定向后轨道的平顺度也满足精度要求。

6)测量前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

7)根据GRP1000系统的测量结果精调轨道后,进行轨道测量复测,确保轨道定位精度满足施工质量的精度要求。

8)定期采用外部检核手段检测GRP1000系统的测量可靠性,并作好记录。

设置一个GRP1000系统专用检测台,检测台轨道的参数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

将GRP1000系统安置在检测台上对其轨距、高低、轨向、水平测量的实际精度进行检测,确保GRP1000系统测量灵敏度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