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15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肖福松学案11Word文档1Word文档格式.docx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

C左右。

课程评价

(由学生填写)

教师授课前是否设计备课教案:

□是□否

对讲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全部掌握□部分掌握□都没掌握

(未掌握内容的描述:

对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的评价:

□好□一般□不好

辅导建议

学生签名

班主任签名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

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

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KH2PO4K2HPO4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

Na2CO3+H2CO3→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

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1°

C)

⑵变化原因:

新陈代谢

2、稳态:

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体温:

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

36.7—37.7°

C(平均:

37.2°

C)⑵腋窝:

36.0—37.4°

36.8°

⑶直肠:

36.9—37.9°

37.5°

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

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

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

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

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

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4、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

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

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

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

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9、静息电位:

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

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

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

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

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

不能写字;

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

不能讲话;

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

不能听懂话;

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1、感受器:

指传入神经的末梢。

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2、传入神经:

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3、神经中枢:

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4、传出神经:

也叫运动神经。

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5、效应器:

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神经系统(或神经元细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动物和人体内,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兴奋的“发源地”。

7、兴奋:

简单地说,兴奋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

8、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9、膜离子通道:

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Na+快速内流,K+快速外流。

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0、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

11、动作电位:

指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膜电位外负内正的变化。

12、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

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树突——树突。

13、神经递质:

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经系统:

⑴、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脑:

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

①大脑:

即大脑皮层。

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

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④下丘脑:

有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

脊髓: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枢

⑵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1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大脑的皮层,有140亿神经元,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

具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1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第1章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

1.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

A.鱼类   B.家兔  C.鸟类  D.草履虫

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纤维素

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渗透压和酸碱度的调节

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0.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13.分布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淋巴、淋巴B.血浆、血浆C.血浆、淋巴D.淋巴、血浆

14.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16.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

A.血浆    B.淋巴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17.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18.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

、HPO4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19.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注:

方框均应改为椭圆)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究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实验原理:

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2)实验器具:

烧杯、半透膜、细线等。

(3)实验步骤:

①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②用封住长颈漏斗的口,并用细线扎紧。

③ 。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

(4)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1—5.DBDCB  6—10.DCCCD11—15.BACCA  16、17.CA18.⑴②③  ⑵自由扩散  6  三  ⑶②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质  ⑷血浆pH  19.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或pH、水、盐、血糖、血压等合理的答案)  20.

(1)浓度差  (3)②半透膜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并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  ④漏斗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4)漏斗管中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海洋环境,故血浆渗透压较高

 

神经调节测试题

1.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2.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3.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兴奋或抑制

4.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5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A.+,—,+,—,+,—B.+,+,+,+,—,+

C.—,—,—,+,+,—D.+,+,+,+,+,+

6.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

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a)、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A.B.C.D.

7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8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芽孢和孢子都具有繁殖作用,②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作用是因为原尿渗透压升高和抗利尿激素升高,③按现代免疫学概念来划分,给严重贫血患者输同型的红细胞悬液,这种悬液的红细胞属于抗原,④鹿和狼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⑤一对同卵双生的狗间胰脏移植,有两个胰脏的狗会出现高血糖症状,但不排斥。

⑥细胞程序死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某些细胞在病理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程序性死亡,如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

A.①②③⑥B.②⑤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10.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

1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2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3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4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1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BCD

1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

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

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15.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7.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液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18.将大白鼠从25℃移至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9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20.以下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吃话梅时流唾液B看见话梅就流唾液

C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D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 

21.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经观察发现,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

这一实验说明          

A.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无关刺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为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22.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23激素从释放到消失所经过的代谢时间称为该激素的半衰期。

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

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

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B.反应发生慢C.作用时间长D.使作用范围广

2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定是双向的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位变化的形式,沿感觉神经传导

C.在突触上,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2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激素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胰岛素

胰岛

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催乳素

性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