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738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EST合作体1516上期末高一地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断裂下陷

B.向斜成谷

C.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第1小题:

A

第2小题: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貌。

小题1:

对比两幅示意图,再根据岩层的形态和背斜与向斜的伴生现象,即可确定A项正确。

小题2:

P处原有的岩层属于背斜构造,因张力作用岩石抗侵蚀的能力较弱,在河流等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6.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400千米

读图中地震波随深度变化线,在约5千米位置地震波发生明显变化,5千米上下物质有所差异,故莫霍界面约位于5千米处。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a、c两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不可能重合B二者一年之中有两次重合机会

C二者只有在春分日重合D二者夹角最大为30°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是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1】晨昏线在春分日或者秋分日时与经线重合,故与c重合的机会有两次。

晨昏线在夏至日或冬至日时与经线的夹角最大,为23°

26'

,故只有B正确。

【小题2】从题意可知b为地球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那么b位于赤道上,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不发生改变,故C正确。

A为北半球向右偏,B、D为南半球向左偏。

【考点定位】晨昏线的位置,地转偏向力

【方法总结】晨昏线的特征: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者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前后或者9月23日前后。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全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

若全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除了二分日外,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相交,且夹角的范围为:

—23°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

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0.该流域所在区域最可能的自然带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高寒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9.C 

10.B

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河流7、8月份河流径流深度最大,而此时降水量较小,说明其它补给比重较大,而此地7、8月份气温较高,所以应该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冰雪融水补给,C正确。

10题,因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区域最可能的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熟悉我国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特点也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知识点】河流补给特点、自然带类型判断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1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答案】

【小题1】B【小题2】A【小题3】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E处气温比H处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A错。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F处气压比G处低,B对。

气流②自G向H运动,不能判断东西方向,C错。

对流层顶最大高度约17-18千米,E处高度达不到120千米,D错。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环节①是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A对。

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包括水分,水是径流,B错。

环节③是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对。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D错。

【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洋流①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A错。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B对。

洋流③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

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D错。

大气环流,海陆间大循环,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4.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的两颗行星名称分别是( 

)。

A:

金星、水星B:

木星、火星

C:

火星、水星D:

火星、金星

15.图中行星表面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地球表面昼夜半球的分布状况,此时地球上的日期最可能是( 

3月10日B:

7月7日

10月1日D:

12月25日

1.D

正确率:

74%,易错项:

A

2.B

1.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从内至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读图可知,②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①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由材料可知这三颗行星公转轨道相邻,所以②为金星,①为火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图中以北极为顶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故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之间),结合选项可知仅7月7日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下图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读图,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①错。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②对。

图中有排污现象,说明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③对。

图中城市表示,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④对。

所以C对。

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7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大量燃烧化石能源 

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⑤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缺水问题的长远措施,不合理的是( 

A.发展节水农业

B.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C.进行人工降雨

D.保护和恢复植被

【小题1】D

试题分析:

【小题1】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温室效应、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导致根本上太阳辐射增强的气温升高、⑤过度砍伐森林而导致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加的温室效应等。

区别环境污染问题(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和生态问题(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的原因。

【小题2】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资源短缺,具有长远效益;

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和恢复植被,可以保护水源,保持水土,具有长远效益;

进行人工降雨,只能短暂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水资源短缺问题。

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

读图2,回答小题。

19.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20.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21.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小题1】B【小题2】C【小题3】D

分析试题:

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对应知识点,难度较大。

根据图可以画出以下的气流模型:

其中P'

为P对应近地面上的点,Q'

为Q对应近地面上的点,R'

为R对应近地面上的点。

【小题1】据上图,实质上是求R'

点的风向。

此时结合原图和上图,可得知气流由西向东地流经R'

点,又因为在北半球,受向"

右"

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因此形成西北风。

【小题2】结合上图,P'

点为高压区,Q'

点为低压区,因此可得P和P'

所对应的地方受反气旋控制,因此晴朗;

Q和Q'

所对应的地方受气旋控制,因此阴雨.

【小题3】"

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

留意20小时这个字眼,这表示了那时候的R点还没与Q重叠,那时的R应该是在Q西面。

又因为Q对应的是气旋,而位于气旋西部的地区受偏北风(与西北风风向大致相同)影响,所以风向改变不大。

风力减少是这样看出来的:

未作出移动前,你看一下P点西侧,等气压线分布密集,那么R点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较大(等气压线分布密集表示气压差明显,气压差明显则风力大);

而移动后,R在Q所在的气旋里头,观测Q的等气压线分布,明显不够密集,因此可判定风力减弱。

本题组结合天气系统考查局部地区天气特征。

点评:

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风向的判断,天气状况的判读,气压中心的动态移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解答本题组需注意:

(1)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流向低压。

(2)近地面风向的判断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3)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2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核B内核C软流层D上地幔

上地幔的软流层,是液态的岩浆发源地,有时又叫莫霍界面!

.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小题。

23.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答案详解

解析:

一般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等,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形成高原、山脉、岛链、海沟等。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大陆西海岸,这是由于其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在大陆板块边缘就形成了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4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风力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力的堆积作用

D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图1图2

25.图1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⑦⑧

26.含照片中化石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喷出型岩浆岩

【小题2】A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岩浆只能变成岩浆岩。

①②③④⑤⑥对,故ABC不符合题意。

⑦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不能生成其他类型的岩石,因此⑦箭头不存在,⑦错误。

⑧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生成,而不可能由其他类型的岩石直接转化而来,⑧箭头不存在,因此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演示的特征,喜马拉雅山鹦鹉螺化石应该存在于沉积岩中,因为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A正确。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形成,不存在化石,B错误。

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均由岩浆形成,岩浆温度高,不可能有化石的存在,CD错误。

故选A。

27.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石灰岩溶洞B.东非大裂谷C.撒哈拉沙漠D.长江三角洲

B

【考点提示】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题方法提示】

石灰岩溶洞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撒哈拉沙漠主要由风化作用、风力侵蚀等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主要由河流堆积形成的,都属于外力作用。

东非大裂谷主要由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

28.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

67%,易错项:

D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相关知识。

对于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右岸(⑤)为侵蚀岸,左岸(⑥)为堆积岸。

对于弯曲的河道,凹岸(①、③)为侵蚀岸,凸岸(②、④)为堆积岸。

即①、③、⑤为侵蚀严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9.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

A河流上游山前地带B河流中游地带

C河流下游地带D河源地带

在河流中游地区因凸岸堆积,常形成河漫滩平原。

故选B。

河流地貌

30.依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属于下列哪一个板块(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根据教材中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该题考查板块分布。

3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的是( 

非洲、欧洲B:

亚洲、北美洲

非洲、南美洲D:

南美洲、北美洲

50%,易错项:

C项,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非洲、南美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故C项正确。

A项,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故A项错误。

B项,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故B项错误。

D项,南美洲和北美洲同属美洲板块,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扩展

3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解: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一定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气变化会影响植被,也会影响土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

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密集,有的地方人迹罕至?

3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其根源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生物的风化作用D动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其根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过程,是初级生产者,A对。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的风化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都是在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出现,不是根源,B、C、D错。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34.我国北方的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水分B:

热量C:

植被D:

土壤

82%,易错项:

B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这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的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靠近沿海的地区水分多,植物生长旺盛,形成森林,而随着水分的减少,往内陆地区依次形成草原、荒漠景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山麓到山顶气温的差异,因此属于垂直地带性.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36.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点,“北京时间”是 

点。

(2)图中B点位于 

线上,目前正在 

(日出、日落)。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 

偏,后又向_______偏。

(4)A点和B点随地球自转一周,所走的路程是A比B 

(5)此日,赤道昼长 

小时。

(1)120°

23°

26′S 

16:

00 

8:

(2)昏 

日落 

(3)西 

东 

(4)远 

(5)12

(1)读图,图中本初子午线是0°

经线,根据等份判断相邻经线间隔是30°

,可以判断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120°

W,位于南回归线上,纬度是23°

26′S,此时图中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所以A点的地方时是16:

00点,“北京时间”是120°

E的时间,是8:

00点。

(2)图中B点位于昏线上,目前正在日落。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先是在南半球向西偏,后在北半球又向东偏。

(4)A点和B点随地球自转一周,A点纬度较低,所走的路程是A比B远。

(5)此日,赤道昼长12小时。

日照图基本知识,地球自转的特征,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晨昏线。

37.读下图“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位置示意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伦敦位于亚欧大陆 

侧,受盛行 

风和 

(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不定项选择填空)。

A.全年气温变化小

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气候湿润

(3)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资料:

猕猴桃生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地区,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不耐旱涝。

猕猴桃的生长期为210~240天,其中发芽期气温需高于10℃,结果期气温需高于20℃。

(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

(答出两点即可)

(1)西 

西 

暖流

(2)BC(2分)

(3)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地形

(4)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猕猴桃生长条件的对应角度说明,合理即可得分,共3分。

如:

成都适合猕猴桃生长;

理由是成都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

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月均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多云雨,强光照射少,适合猕猴桃生长。

(1)结合世界行政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洋流分布图,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海岸的40°

N—60°

N之间,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结合北京和伦敦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分析,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大;

而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选B、C。

(3)考查中国气候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成都地处亚热带,纬度低,热量多;

同时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周为山脉,盆地内热量不易外散;

且山脉阻挡冬季风的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