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720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讲座之试谈社会学学位论文的写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前者是比较规范的学术论文,后者被称为ResearchNote或ResearchReport。

这些研究报告也可以被归类为研究论文,但是偏重于实际调查的分析,不要求在理论发展的层次上做全面、宏观的梳理和对以往的研究文献做历史的分析与讨论。

国外有的杂志还刊登有当前热点专题介绍(Currentissues)和书评(Bookreview)。

目前国内有些学术杂志也在逐步采用这样的编排方式。

但是第一类的学术论文,始终是学术杂志的核心部分。

但是即使是属于第一类的学术论文,它在结构上也并不一定是严格符合规范的学位论文要求,甚至有的论文在论述的系统性和学术深度上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硕士或博士论文的高度[2]。

这里并不是讲其他一些研究论文在水平上一定不如学位论文,而是说学位论文在系统性、学术规范上有更严格的要求。

有些论文可能只是集中就一个问题来发议论,议论得也非常精彩和发人深省,并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它在文献梳理和论证过程方面可能比较简单甚至有些部分被忽略,这对于学位论文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

下面简单地说一下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各个大学向研究生授予正式学位(硕士、博士)的主要依据,论文答辩的核心内容即是对学位论文的综合性考评。

在对学位论文的考评和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会将力求全面和深入地审查学位申请人的综合性学术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以及在论文涉及的具体专题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所以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反映了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通过论文显示出自己是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社会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否熟悉本学科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状况,对论文选题相关的基础经典文献与最新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能够在论文中对这一专题独自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命题,并在论文的整体论证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已经具有全面把握、运用学术文献和进行综合性分析、逻辑推论,提出创新性学术理论和观点的能力。

具备以上这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获得这个学科相关学位(硕士、博士)的基础条件。

第二.在论文所研究的具体专题方面要有所突破,使所论述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术创新,这个学术创新应当是作者对这个学科内这一具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学术积累所作的独特贡献,作者要对以往这个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推动这个领域向前发展的新的关键性问题,即要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提出自己的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

而且作者要能够通过论文的系统性论证,并以实证性材料和分析结果来支持自己在论证中所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

在以上两项中,如只具备第一项,那只能证明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学术基础,并不能证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能力;

如只具备第二项,也仅能算是一篇优秀研究论文,并不一定可以作为学位论文,因为它反映不出作者对学科的总体与全局的把握,只能说明作者在某一个专题领域内有深入和独到的研究。

当然,这两者是不可能完全相互分开的,没有对于一个学科整体上的把握,没有对这个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特点的深刻理解,也是无法在一个具体专题上通过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而做出创新性研究成果的。

能够达到以上标准的学位论文可以被比喻为是在本学科的学术大厦上垒上了一块结结实实的砖,也是作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予了自己的一点贡献,可以使得后人在它的基础上继续再前进。

这个贡献既反映出在这个学科前沿上作者的研究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同时也为这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实质性的推动。

美国的优秀博士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经修订补充后而正式出版。

德国的博士论文必须要正式出版后,大学才正式授予学位。

国外有相当部分的学者,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最具创造力的代表作,都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成果或学术专著。

这都说明各个大学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标准是很高的。

二.学位论文的种类

社会学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从结构和内容来看可大致分为三类:

(1)理论文献研究类:

这一类大多是对于一个理论专题(如“社会分工”、“失范行为”、“现代性”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性的回顾与讨论,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做出理论上的创新和提出新的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

许多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常常写这一类论文。

因为研究者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文献资料尤其是理论文献,并不是自身在调查中所获得的特有的新资料(新的实证性资料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就对这类论文在理论文献的综合性分析,与提出并论证自己的创新性观点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作为博士论文,对于作者所阅读文献的范围、理论架构的创新性、新命题的理论层次和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2)方法论研究类:

这类论文的核心是研究方法的创新。

从国外的论文来看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在与定量分析方法(量化模型、指标体系、核心的计量指数、抽样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创新。

近年来,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社会学及时吸收统计学的新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最新成果,从而提出新的分析计算方法。

例如将“线形对数分析”首次引进社会学定量分析,在人口研究中首次提出“生命表”研究分析方法,在民族居住格局分析中首次提出“分离指数”的概念和运用,这在当时都是在研究方法领域中对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十分有价值的创新。

这类论文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是方法论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方面的论证。

由于量化模型、指标体系、分析公式、计量指数等方面的创新必须从前人做出的相应方法论研究成果出发,所以虽然是方法论类型的学位论文,也必须兼顾有关领域的方法论研究文献,同时新方法的论证过程也必须借助实证性资料(自己搜集的或其他机构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或调查资料),所以对于所选择的资料的质量与适用性(资料性质与研究方法是相互对应的)也需要论证。

但整个论文的核心是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由于这类论文在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学术基础与创新要求的难度都很大,所以选择写这类论文的往往是有较好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学生,因此这类论文在社会学学位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3)实证性专题研究类: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学位论文。

其核心部分是作者选定一个具体研究专题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再针对这一新命题去开展社会调查(社区调查、问卷调查或个案调查等方式),在实地调查中努力搜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用自己亲身调查所获资料围绕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参照其他研究文献,在这一具体专题有关的理论方面尽力提出新的核心概念。

在考虑这一类专题研究论文的设计时,通常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是研究者以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观察到的新的有意义的社会现象为起点,参考社会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对于这个专题方面的已发表出版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归纳与分析,在运用已有理论来解释这些新的社会现象时,努力去发现原有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对原有理论进行梳理时以此为基础努力提出对于新概念、新命题和新研究思路的假设。

然后选择适当地区和对象开展目的明确、周密设计的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数据。

在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检验这些概念和命题。

另一种做法是从学术界提出的新的研究命题出发,把这一新研究思路应用于本学科以前尚未研究过的地区(如把在美国社会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研究思路应用于中国,把从发达地区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的命题试应用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或尚未研究过的对象(把汉族社区的研究思路试应用于少数民族群体,把城市居民的研究模式试应用于城市中出现的新群体如流动人口等),参照原有的基础理论和新的研究命题背后的分析逻辑,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修订后的命题和分析框架,进行调查设计并实施实地调查活动,然后在自己调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这一新的研究思路对于这些地区和对象的适用性和适用程度,也可以检验自己在这一研究中所试图提出的经过修订的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是否成立。

第三种做法可以属于“追踪调查”的范畴,即对前人已经开展过类似调查的同一个地区(社区)或对象群体在相隔了一段时期之后进行再次调查,努力发现这一地区(社区)或对象群体在上次调查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并使用新得到的调查资料来论证和再次检验前人的理论及结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如果原有理论经过检验仍然基本适用,就可以证明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如果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发现了某些不完全一致的方面,我们就可以对原来理论、方法和研究思路提出补充或修订意见。

在研究新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对研究主题提出加以修订的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并使用新的调查资料来检验这些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是否能够符合社会实际发展进程。

这类研究的成果对于本学科的学术发展也同样具有一定贡献。

如果在实际资料分析中发现原有理论基本不适用,而自己在设计这一研究时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新思路经检验确实有符合社会实际的成分,那么就可以根据对新资料的分析结果来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并争取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新理论(如解释当地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和变化规律),从而在理论上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贡献。

于此同时,在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很可能会在分析中发现新问题(影响分析结果的新因素和新变量,变量之间具有新性质的相关关系),从而对现有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提出修订意见,甚至由此而使之具有创新性的发展。

也正是由于研究者在数据分析中对新的研究方法的需求和应用,才推动了近年来社会学在量化分析模型、分析技术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选择写作实证性论文,学生可以相对比较容易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实证性论文至少保证了论文的基础资料是新的,是作者亲自获得的第一手新资料。

这些资料除了可供本人在论文中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提供给其他研究者进行比较研究或在今后进行追踪研究。

但是在最初阶段进行研究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所谓“新”资料并不是指原有类型、结构的资料在一个新地点或一个新时间的简单重复,而是指在借鉴其他研究文献理论的启发下论文作者所设计的新类型(新变量、新指标)和新结构(新产生的社会组织)的资料,它确实是属于新对象、新类型并会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资料”(如研究纳西族的母系社会、南方新近发现的“女书”)。

而性质越新颖的资料也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占有自己调查所获新资料的基础上,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在方法论方面尝试进一步的创新。

如果资料确实很丰富,可以从大量第一手资料中分析出反映研究对象发展规律的新思路、新特征、新内容,那么研究者就可以做更进一步的努力,争取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创新。

我们说学位论文可以在三个方面具有学术价值:

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理论体系、新的研究命题、新的分析视角,甚至仅仅提出了开创思路的新的关键命题,但没能够系统论证,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创新(新指标体系、新计量指数、新抽样方法、新分析计算方法等)、最新的研究资料(不是搜集资料时间较新,而是资料属于新的类型、新的领域、与以往研究对象不同质的新的研究对象)。

当然,要想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全面创新,不是完全不可能,但相对来说是极为困难的。

在任何社会科学的学科中,从事单纯理论研究或者单纯方法论研究的人总是少数,而从事实际专题研究的是大多数。

要想在纯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真正出色的研究,就一定要有长期实证研究工作的积累或者对理论方面进行长期探索。

对于年轻的研究生来说,选择纯理论的题目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难度将是非常大的。

要能够在研究方法方面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就需要在相关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有深厚的基础,也需要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长期的摸索和积累。

所以,由于纯理论和纯方法的选题所面临的难度,在一般的情况下实证性论文占社会学学位论文总数的80%以上。

三.学位论文的选题

在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时,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是选题的学术重要性。

所选择的专题应当是本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这样论文才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推动学科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有些被大众暂时忽视的题目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当那些独具慧眼的人发现它们的价值,并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把这些专题推向社会与学术界之后,它们才有可能重新受到关注。

在确定了所要研究的专题领域之后,这只是对选题设定了研究的范围(researchfield)。

例如有的同学说他想研究“乡镇企业”或“进城的农民工”,在确定了这个题目之后还需要进一步选择研究对象或具体专题(researchsubject)。

如“乡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决策、管理或分配体制)”或“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居住格局、经济活动网络、与本地居民的互动)”等等。

但是到了这一步还不够,还需进一步思考通过什么视角、什么思路(researchtheme)来对这种“运行机制”(如各层次之间权力的产生与分配)或“社会网络”(如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交换)进行具体的实证性调查与分析。

我们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前人在对同样的对象、同一个专题的研究中曾经使用过什么视角或思路?

提出过哪些核心概念?

这些概念与社会实际是否相符?

这些概念在分析的逻辑上有什么问题?

随着社会与制度的变迁,过去可以做出满意解释的理论或概念今天是否仍然可以用它解释最新社会现象?

这些新的社会现象向我们、也向传统理论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类社会组织,我们就需要关注在这类组织的实际“运行机制”或“社会网络”中有什么现象是前人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给予满意解释的?

在阅读和文献梳理过程中,我们有时也可能会从其他(不一定是相近专题)研究中找到一些概念来启发我们,帮助我们捕捉和提出具有理论意义的新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和确定自己为这一研究所设立的新视角与新思路,以及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提出并努力论证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命题。

但是首先需要十分明确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要回答什么问题。

在论文完成之后的答辩中,需要介绍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篇论文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要介绍我们对核心问题的分析具有哪些创新性的研究视角与独特的分析思路,说明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在论文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命题,以及通过实际调查材料对它们所进行的各种论证或检验的结果。

选题确定之后,要特别注意研究中应用的研究思路、研究视角、理论框架、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些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没有创新的研究思路,即使你的选题领域很重要也不可能做出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在你最初思考一个选题时,就不能确信自己的思路具有创新性角度和切入点,那么最好就另换选题。

除此之外,我们在考虑论文选题时还有几个方面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1)最好选题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但不一定是新闻热点)问题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性意义。

学术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现实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呼唤学术的发展,为学术发展提供了新选题、新资料、新空间。

但是特别要注意不要盲目地追逐“社会热点”,或者以社会上流行但没有任何学术基础的某些观点作为自己的研究切入点或视角。

(2)选题的领域和专题范围不能太大,在“宽度”和“深度”的权衡之中,“深度”远比“宽度”重要得多。

由于目前国内的研究生学制(硕士或博士)都规定为3年,完成学校要求的课程任务之外,用于论文设计准备、调查研究、写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大约为一年半的时间。

如果题目选得比较大,涉及的领域过大或历史跨度过宽,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搜集,还要完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这样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论文的核心部分进行充分的论证,更谈不上对论文的结构和文字进行精雕细刻。

除了时间限制这个因素之外,如果题目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宽,学生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能力也是有限的,有可能驾驭不了。

往往有经验的老师强调要学生“小题大做”或“小题深做”,就是这个道理。

(3)选题要与学生自己过去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学习专业、阅读兴趣等等相接近,以便发挥自己在相应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的长处;

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挥个人阅历和学术基础的长处而不要暴露自己的短处。

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自己的家乡做调查,也是考虑到进入社区和接触调查对象比较容易,对于自己熟悉的社区在许多问题的判断上比较有把握。

(4)选题的领域最好是属于自己主要指导教师和所在学术单位研究领域中的“强项”。

这是由于主要指导教师和所在学术单位在某个选题和领域里有学术积累,本单位在这方面的图书资料也会比较全,教师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积累有较多的经验,本单位过去发表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影响,以上这几个方面都可以使学生充分受益。

依据这些情况来考虑选题,一方面可以最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长处”,同时由于学生的论文事实上具有某种“学术群体”的背景,论文相关的研究可能是本单位系列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论文将因此而受到学术界的一定关注。

(5)选题如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可以争取到(通过个人关系网络或导师、学校的支持)顺利实施调查活动的各项必要条件。

如:

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是否开“绿灯”协助安排调查工作,是否能够争取到必要的调查经费,在自己的日程表上计划的调查时间是否能够保证,计划的实地调查时间是否与当地社区的工作时间相协调,等等。

如果计划的调查时间恰逢调查地点的工作繁忙期(麦收、防汛),调查对象无法抽出时间接受访谈;

或者是节假日放长假,在需要调查的单位里无人上班,找不着人,这样就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调查工作。

在充分综合分析了以上各个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之后,研究生便可以与导师商量选题,经过反复比较和讨论后,你的学位论文选题便会浮出水面并得到最后确定。

事实上,当老师与学生进行交谈以确定指导教师时,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关心的领域、甚至未来可能选择的论文题目,就已经在师生讨论的范围之中了。

四.学位论文的结构

下面仅以实证性专题研究论文为例,介绍学位论文的结构和对于各部分基本要求。

大学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有着一般固定的范式或规则,对论文的结构也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硕士或博士论文一般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

(1)“导言”即选题论证:

英文中也叫做“Introduction”,与过去古文“八股文”格式中的第一项“破题”是同一个意思。

这就是在论文的开头需要论证自己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定位,要说明在本学科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这个论文选题的研究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学术价值,另外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及可能作出的贡献。

除了论证自己的选定题目外,学生在这个部分还需要点明自己的基本研究思路,说明自己的思路或视角与前人在这个题目上所做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以及你选择这一思路的原因(受到哪些研究经历、事件或文献阅读中的启发)。

曾有人说,选择一个好的题目,论文的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有的老师认为,“导言”这一部分不应当编入正文的章节中,因为在这一部分的结尾,通常要介绍论文的整体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如把“导言”作为第一章,在结构上这一介绍的位置就显得不大合理。

但是也有人把这部分作为论文的第一章。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在写作中具体选择哪一种可由学生自己确定。

(2)文献回顾或文献综述:

英文中叫做“LiteratureReview”。

在这部分中作者需要对所选定专题有关的各类研究文献进行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和批判性的梳理和归纳。

一篇好的论文,是在吸收前人所积累的全部研究成果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任何研究都不可能从平地、从最初的起点开始,而必须了解前人已经作出的成果,了解前人做出这些研究工作的长处和短处(有些短处是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才有可能被人们所认识到的),只有这样在研究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向学术前沿努力。

站在巨人肩上,我们才能有更高的创新。

在这部分,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文献回顾决不是简单的综述,最关键的是要有批判性。

如果没有批判的眼光,只是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单纯的归纳,就不能从中看出今后学术发展和自身研究所需突破的方向和关键点。

第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讨论前人研究文献时,对于前人观点的论述要准确与全面,而且要清楚地标明引文在参考文献中的具体页数,以备读者有疑问时可以查对。

这种对研究文献出处的说明也体现了对前人劳动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学者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则。

如果接触的是其他人转引的文献,为了防止转引者可能发生的“断章取义”或对文献原意的错误理解,需要我们直接去查对核实最原始的研究文献,以确认自己的理解和引用是否正确。

我们应尽量援引原始文献,并详细注明文献的具体出处。

第三,在阅读和讨论文献时,对于什么是社会学“理论”,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的。

有时人们把“社会哲学理论”与“社会科学理论”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相混淆。

哲学理论比较抽象,不需要说明前提条件,在实际社会中不可能甚至也不需要加以证明(证实或证伪);

而社会科学理论比较具体,在提出每个理论、概念、观点时都需要明确地设定前提条件,可以使用实际资料数据来分析和证明。

社会学的理论,当然只能是后者,社会学研究要具有科学理性和实证精神,这是与思辩哲学或社会哲学很不相同的。

我们在阅读研究文献或借鉴文献中的观点来进行研究与论述时,要注意对这两种理论加以区别,要时时把这一区别记在心上。

第四,目前在论文答辩当中反映出来的另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文献综述”部分与后面的实证研究部分常常显得是相互脱离的“两张皮”。

“综述”中涉及的常常是最基本的学科基础文献,而对于与论文所要研究的专题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specific)研究文献则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介绍,也缺乏分析和带有批判性的讨论,特别是对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中最新发表的文章重视不够。

有的学位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中,对于提到的文献只是点一下名或泛泛地用一两句话说一下它的主题,并没有对它们的理论构架、研究视角、方法论、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所以有时读完论文后觉得前面的这些“文献综述”是可有可无的,与后面的分析和讨论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关联和帮助,出现脱节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我们的同学对基础文献和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文章都存在读得少、读得粗、读得浅的问题,一方面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另一方面对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也关注得不够。

不少同学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方面很投入也很认真,但是在阅读和分析研究文献方面功夫下得不够。

当然,有的学校的图书馆资料不够全,也不一定订有比较全的国外学术期刊,但是我们的同学们如果努力去找相关的研究文献,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