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646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层次的审美意蕴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毕业论文写作日期:

2011年1月11日至2011年4月30日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集大成的作家。

其通俗小说巨作《金粉世家》微妙地演绎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代世家的兴衰荣辱,小说的女主人公冷清秋不仅具有宛若清泉般的自然美,又有融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品格、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为一体的中和之美;

既有知识女性的才气美,又有齐大非偶的爱情宿命和最终逃离婚姻的悲剧美,更有看清爱情幻象后可贵的觉醒美。

这位集多重人物性格于一体的典型女性,具有多层次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金粉世家》冷清秋审美意蕴

ABSTRACT

ZhanghenshuiisChinamodernpopularnovelshistoryShangofcombinationofwriters,itspopularnovelsmasterpiecespowderfamilyundersubtletodeductionouthasNorthernwarlordsruledperiodgenerationfamilyofriseandfallhonoranddisgrace,novelsofhostesspublicdesertedautumnnotonlyhaslikespringasofnaturalbeauty,andhasthawChinatraditionalfemaleofexcellentmoralcharacter,andstronglyofmodernfemaleconsciousnessforoneofneutralizationofus;

bothknowledgefemaleofbrilliantus,andhasQiDafeievenoflovefateandeventuallyfledmarriageoftragedyus,morehasseeloveillusionHouvaluableofawakeningus.Themultiplecharactersetsinoneofthetypicalfemale,withmultiplelevelsofaestheticimplication.

Keywords:

Ofthenoblefamily;

Lengqingqiu;

aestheticimplication

目录

引言………………………………………………………………………………1

一、自然之美…………………………………………………………………1

二、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的中和之美………………………………2

(一)传统女子的性格特征…………………………………………………2

(二)现代女性的思想意识…………………………………………………3

三、文人的才气美…………………………………………………………4

四、悲剧美……………………………………………………………………5

五、觉醒美……………………………………………………………7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张恨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通俗小说大家,堪称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代表作《金粉世家》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作,小说借“六朝金粉”的典故,以贵族公子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相识、相恋、分离这一过程为线索,透视出了显贵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同时,张恨水在小说中创造出了“才子佳人”般的浪漫结合,却以冷清秋最后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表现了“才子佳人”这一虚幻表象背后的不堪一击。

冷清秋作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最具认识价值和审美意蕴。

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若皓月般皎洁,如秋风般冰冷;

既有宛若百合般的淡雅,也有着小家碧玉般的端庄。

她既深受着中国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影响,又具备着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更有卓越的文人才气。

她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果敢,也有世俗女性渴望嫁入豪门的虚荣;

她既有因误入豪门而婚姻破灭的悲戚,也有被浪漫幻象蒙蔽后的可贵觉醒。

显然,张恨水赋予了这一人物典型复杂的性格特征,使其独具多层次的审美意蕴。

一、自然之美

冷清秋,就如一朵开在兵荒马乱里的纯洁的百合,清幽而又淡雅。

且看总理府的七少爷金燕西第一次遇见冷清秋时的情景:

阳春三月在陌上闲游的燕西,突被东风裹挟的清香惊扰,开始了乱混的寻觅。

回眸间“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髻发里面,盘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发光可鉴。

身上穿着一套青色的衣裙,用细条白辫周身来滚了。

项脖子披着一条西湖水色的蒙头纱,被风吹得翩翩飞舞。

燕西生长于金粉丛中,虽然把倚红偎翠的事情看惯了,但是这样素净的妆饰,却是百无一有。

他不看犹可,这看了之后,不觉得又看了过去。

只见那雪白的面孔上,微微放出红色,疏疏的一道黑刘海儿披到眉尖,配着一双灵活的眼睛,一望而知,是个玉雪聪明的女郎。

”〔1〕在燕西眼中,清秋没有脂粉堆里的俗气,如一枝出于清水的芙蓉,天然粉饰,美得不沾风尘,仅惊鸿一瞥,就让金燕西再难忘怀。

金燕西是金粉丛中长大的阔少,看遍了倚红偎翠,眼前素净女子瞬间便触及了心底的柔软,他让手下金荣即便踏遍北京城也要寻出这么一朵“奇葩”。

燕西得知其住处后,便月夜访情,在幽静的落花胡同里邂逅了清秋,衬着溶溶的月光,清秋梳一对圆圆的如意髻,着一身湖水蓝的学生装,像初涉凡尘的仙子,是那样的清纯脱俗。

从盈盈少女到温柔的小妇人,冷清秋始终是“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在一群浓妆妩媚的贵妇中显得素净淡雅。

男子喜欢清秋,是因为她的美丽羞涩,她的温柔体贴;

女子喜欢清秋,是因为她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纵然她不是仙姿玉貌,但是她散发出的气质已将她包装得高贵无比,这样的美丽是出尘的。

燕西喜欢上与众不同的清秋,正是因为她那份与身俱来的素雅、朴实之美是他生活圈子里无法堆砌的。

真情也好,新奇也罢,燕西的确是被她散发出来的浑然天成的自然美给征服了,并演绎了一出令人感慨的悲欢剧。

二、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的中和之美

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是不同时代的人文标志,是在不同的时代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传统道德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固有的意识形态,现代意识是现代文明对旧文化的革新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冷清秋是一个同时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新潮思想洗礼的女子,她是新旧时代参合下的典型女性。

(一)传统女子的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往往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取向。

张恨水是一个传统型的文人,传统文化积淀在他的心灵深处,对他的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取向及人格理想都具有深刻影响。

为此,他笔下的冷清秋自然就具备了传统女子的性格特征,清秋的所做所为时刻都在彰显着传统女子的人格魅力。

冷清秋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她具备了小家碧玉的端庄娴静和大家闺秀的优雅气质;

她的修养学识,思想见地教之于那些“无才便是德”的闺阁女子,自是相形见绌。

第一次在西山郊游时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清秋,虽只着一身素衣布裙,却胜无数珠环钗佩。

只看一眼,便会知晓她是从古典诗词的馨香里走出来的素净女子,就会发现一种真正属于中国古典的东西在她身上复活了。

透过她,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道德的外化,可以领略那份清新婉约的气质,可以体味如水墨画般的写意疏淡。

清秋在落花胡同里初遇燕西时的娇羞慌乱,与燕西在西山约会分别后的欲顾还休,站在簇簇百合花前的淡雅相映,不着一词,就把传统女子那份内现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朴素大方的穿着,清新可人的相貌,轻声细语的说话,使得贵为总理之子的金燕西一见钟情。

她能让燕西一见难忘,并且还让金荣找寻其住处,除外在的美外,无疑是因为她有着传统女子的贤淑娴静。

而且,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之家的清贫女子,竟能踏进封建思想浓厚的豪门之家,并得到有着厚重门第观念的金父的认可和欣赏,这与传统女子道德品格的外化体现、良好的人格修养、择善而言的睿智是离不开的。

同时,清秋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和佛学思想的熏陶,她的内心深处始终遵循着儒家的伦理道德及佛家“空”的理论,养成了她性格里的宽厚矜持和遇事不争的特点。

新婚那天,身披水红嫁衣的她却“矜持起来,只是在屋里守着一把椅子坐下,不肯移动”,“嫁衣虽说不算多,然而只觉浑身发热”,〔1〕这表明了清秋作为一名传统女子在情感上的矜持。

清秋进金府后,我们都担心她的处境,她能否在这样的世家中谋得一席之地。

可喜的是,在偌大的一个豪门金府,上至显贵金父,下至丫鬟婆子,清秋都很受欢迎,可见其交际协调能力的上乘以及贵为少夫人却全无骄横之态的朴实作风,这与宽厚的处世态度是分不开的。

尤为可贵的是,在金府败落之际,各房为争夺财产而勾心斗角,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清秋竟能坦然处之,这说明了清秋身上带了点佛家的“万相皆空”。

用敏之的话说,清秋是个贤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埋怨别人。

当然,受传统道德的影响,清秋的情感始终是内现的。

从之前的掌上明珠到之后的弃妇,任一女子遇此落差都会声嘶力竭,难以面对。

但是清秋没有,她始终是那一朵在墙角静静开谢的百合,旁人的欣赏,抑或嘲弄,唯有默默承受,因为她的“情感都带有古典式的不及不过的中庸色彩”。

〔2〕

(二)现代女性的思想意识

“《金粉世家》中的金家虽是一个旧式大家庭,但它注入了一丝民主的空气,婚姻上让儿女自由,对待婢女也给些民主,而主人公冷清秋身上更体现了不同于旧式妇女的新思想。

”〔3〕的确,冷清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女学生,受到了新潮思想强烈的冲击和洗礼,她的骨子里拥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对于燕西的追求,一开始清秋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在她心中,燕西不过是豪门的花花公子。

但是,面对燕西猛烈的情爱攻势,如百合般纯洁的清秋又如何能不为之所动?

一开始,金燕西对冷清秋的爱情已经超越了门第之见,燕西在对清秋的表白中,信誓旦旦:

“婚姻问题,是我们的事,与他们有什么相干?

直言你爱我,我爱你,这婚约就算成立了。

”并且声称:

“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什么资格而言。

”〔1〕于是,面对这份炽热的真情,清秋抛弃了世俗的门第观念,与燕西谈起了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

出身寒门的清秋,嫁入豪门金府后,与之前接触的社会层面、已有的生活习惯及思想交流方面,都会出现明显的落差,这就会激起清秋内心深处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和追求自我独立的意识。

清秋与燕西,一对终成眷属的有情人,他们的真情却在日后琐碎的生活中被消磨掉了。

素净的清秋,始终无法融入萎靡奢华的金家,她认为在金府的日子,即使穿绫罗绸缎,品美味佳肴,也像是带上了锦绣枷锁,虽然华丽却无欢颜。

尤其是燕西世家子弟习气的日渐暴露,更让清秋心灰意冷,他们看似完满的婚姻出现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他们的婚姻出现了争吵,在燕西看来,清秋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金家的,于是他用很难听的话来讽刺和抨击她,这无疑激起了清秋作为新时期女性的现代意识。

为此,她把属于金家的东西还给了燕西,并对金太太说:

“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向他妥协,成一个寄生虫。

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纵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

我有我的人格,我还是回家,继续做我穷人家的女儿,穿我冷家的衣服。

”〔1〕这番话绝不是冷清秋的气话,而是她认清金粉铺饰的大家族幻像后的觉悟。

最后她借着小楼失火,彻底的脱离了金家,并靠着自己的能力,以“书春”为生。

可见,在冷清秋身上,有着“现代女性强烈的经济自立意识”〔4〕。

冷清秋作为一名特殊时期的典型女性,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她特殊的性格特征,她是凝聚了20世纪初叶我国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的女性形象典范。

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受到新旧文化冲击,且完美融合了两种文化特殊形象的存在。

三、文人的才气美

有人说“冷清秋”是出自柳永的《雨霖铃》中“人生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联想此词境,无疑增添了些许别离愁绪,暗示了清秋诗人般的才气,蕴含着小说内容的悲凉。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

楔子》中首先说:

冷清秋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用“文章直至饥臣朔,斧钺终难屈董狐”,这十四个字概括出作者的职业和姓名,由此可知其才学绝非一般。

在当时新旧思想的碰撞下,清秋的这份才气能否得以生存,令人深思。

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这份才气,使她具有了独特的气质美——“腹有诗书气自华”。

燕西对清秋的才气自有领略,所以燕西才不惜出重金买下清秋邻舍,招揽许多文人墨客,兴办诗社,以此来接近清秋。

对于清秋的才气,其他人平素虽然听说,但是一直未曾得见,直到读了冷清秋在小楼失火、自己不辞而别后给燕西的信中才有所领略,金凤举称赞说:

“一个十几岁的女子,有这样的文字,前途实在未可限量。

”〔1〕

冷清秋敢于上嫁给总理的公子金燕西,并不是因为她姣好的容貌,而是因为她的才气和知书达理,要是以外在而论的话,较她漂亮的人不在少数。

四姐道之、五姐敏之、六姐润之之所以全力撮合清秋与燕西的婚姻,是因为她们被清秋的才华所吸引。

金燕西的父亲,堂堂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及门第观念,何以能同意身份、地位明显不如金家的清秋进入其府邸?

是因为道之拿给他一本冷清秋的诗集,他读后不由赞一声道:

“居然是很合绳墨的笔调”,可见他对清秋才华的欣赏,应允这门亲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令人惋惜的是,冷清秋在短短的一年间登上明珠之位后却遭弃妇之遇,前后差别之大令人咋舌,或许这是才气使然。

有几分才气的人,无论学问还是生活,大抵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冷清秋亦如此。

金燕西整天无所事事,终日在交际场所醉生梦死,这是清秋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她很想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改变金燕西:

希望金燕西多读书谋个正当的职业,希望他们这个小家庭在金家这个大家庭里有立足之地。

可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决非一朝之功,改变也决非一夕之事。

因此,她头脑里的想法对一向自由惯了的金燕西来说都是束缚,短时间内想要改变燕西是不可能的,两个人在生活态度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琐事而凸显。

当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后,便躲开金燕西,自己搬到了小楼独住。

迁居小楼是冷清秋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她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方面还是期望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作出一些改变。

一旦发现此法还是无用,清秋就越来越失望,直至绝望。

恰巧有那么一场大火,于是清秋便趁乱离开了金燕西,离开了金家。

从此,她凭借着她的才华维持后半生的生计,虽然难免心酸困苦,至少她没有被伤痛的婚姻所击垮,而是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因为清秋的才气,使她有了不同于大嫂佩芳等人对丈夫的花天酒地视而不见尽量低姿态的守住婚姻的想法;

因为清秋的才气,她才有了不同于旧式女子死守无爱婚姻牢笼的思想;

因为清秋的才气,她才有了为维护自尊而勇于走出婚姻泥淖的果敢。

在这里,“才气”成了清秋获得新生的基础和动力,所以,冷清秋身上散发出的才气美对其形象的构成及审美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悲剧美

自序》中写道:

“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

”对于世间芸芸众生来说,悲剧或喜剧都是难以预测的。

喜剧者,各有各的幸福由头;

悲剧者,各有各的悲伤祸首。

鲁迅说过: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恨水在小说中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制造了一份爱情的悲剧,这份“残缺不全”的悲剧美,给了读者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冷清秋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涉世未深的幼稚,又有齐大非偶的枷锁;

既有与燕西性格不合的主观因素,又有受时代所限的客观原因。

按理说,才貌俱佳的冷清秋是不应该会看中金燕西这样一个纨绔子弟的。

但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一个风度翩翩且对自己关怀备至的青年男子展开的强烈追求很少有能不动情的。

洁若百合般干净和透彻的冷清秋,在最初的一刹便攫住了燕西的双眼。

于是,燕西以为自己动了心,他用近乎疯狂的挥霍展示着他的热情,表达着他的爱意。

为获佳人芳心,瞒着父亲花重金赁下冷家隔壁的房子,借开诗社之名来吸引清秋的注意;

上至绸缎珠宝,下至鞋袜搭配,一一送给清秋,可谓用心良苦。

清秋抗拒不了这阳光般灼眼的热情,情窦初开的芳心无法抵制幸福的诱惑,尽管她有隐隐的不安。

但花前月下的浪漫,向日葵铺就的金色温床,使她没有料到他们的爱情只是如烟火般的一时璀璨,也没有想到金粉世家是一座坍塌前的空中楼阁。

这一切如点点月光,远远看去很美,走近却是寒冷。

毕竟,在一个纸醉金迷的年代,在一个奢侈腐化的封建大家庭中,纯洁的爱情根本得不到长久的存续,“真爱”永远不会有施展的余地。

这里有女孩子初恋的感动和欣喜,有对浪漫真情的向往,也有涉世未深的幼稚。

同时,张恨水在小说中提及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婚姻生活是否要讲究门当户对,齐大非偶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足以说明张恨水是倾向于这一观念的。

由于冷清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齐大非偶”自然会侵入冷清秋的头脑中,她就无法完全挣脱“齐大非偶”的枷锁,不能真正打破世俗的观念。

齐大非偶,出自《左传·

桓公六年》:

“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忽,忽辞,人问其故,忽曰:

‘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

”后来民间常用齐大非偶来表示自己门第卑微,不敢高攀。

齐大非偶的观念在豪门金府这个封建大家族中是真切存在的,正如清秋自己所剖析的,“齐大非偶,古有明训,秋幼习是言,而长乃昧于是义,是秋之有今日,秋自取之。

”〔1〕嫁到富贵权势之家的寒门女子,应该更能深深地体会这一观念。

冷清秋嫁到金家,由于出身卑微,受到了佩芳、玉芬等人的轻视,甚至连玉芬的下人李妈都瞧她不起。

正因为娘家背景不好,清秋在金家不得不“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生怕得罪了谁,丝毫没有少夫人的威严,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另外,生长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及价值取向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力,出身环境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是很难融合在一起的。

冷清秋与金燕西,来自不同的“世界”,在性格,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大相径庭,他们的结合注定是个错误,也注定了一个悲剧的上演。

作为豪门少爷的金燕西,有一个身为总理的父亲,又是家中的幼子,有着富家公子养尊处优的骄纵性情,当然也有着性格相对随和,不计较贵贱与门地等世俗观念的优点。

冷清秋于他,是在依红偎翠之外看到的一棵清新百合,自然感到无比新奇。

于是,他抛开自己曾一度追求的富家小姐白秀珠,转而追求温柔清纯的冷清秋,不可否认,刚开始追求冷清秋时他有一份向往爱情的“热心”。

但在清秋进金府后不久,他开始尽显公子哥的本性,终日在外寻欢作乐,清秋的劝解,被他看成是管束,对清秋产生厌倦甚至疏远冷落。

父亲的死亡无法阻挡他的花天酒地,孩子的出世也无法唤醒他的责任心。

金燕西生活在上层阶级的大家庭里,身上“纨绔子弟”的习气太多,在所有人都“花天酒地”的环境下,他的人性必然会产生扭曲,他和质地纯朴的冷清秋必定会分道扬镳。

而冷清秋出身寒门,与寡母相依为命,从小饱读诗书,外柔内刚,是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

她的性格平静内向,喜孤独,不爱交际,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回避问题实质,不正面解决问题,遇事易消极。

她义无返顾地踏破封建门第观念,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

又不愿被婚姻捆绑了手脚,身体力行地冲出婚姻的樊笼;

她忠贞于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宁愿一人承担孤儿寡妇的尴尬也要抛却空有海誓山盟的婚姻。

可以说,清秋是安静的百合花,喜欢在角落里静静开放;

而燕西是向日葵,没有阳光是不会开放的,他们的结合注定是悲剧。

并且,清秋生活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残存的封建意识和新潮思想发生碰撞,两种文化交互体现。

男权意识仍占主导地位,两性地位严重倾斜,这种特定时代,就注定了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悲剧:

首先,在金家,金铨儿子们个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成天逛窑子,娶小妾,捧戏子,混迹舞场赌局,过着挥金如土、醉生梦死的生活。

金家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家庭,造成了遗憾的悲情结局。

其次,冷清秋是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未婚先孕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

最后,冷清秋作为一名中西合璧的知识女性,必然会被有着浓郁封建色彩的家庭所不容,她的傲慢与清高也注定不会屈从于所谓的上流社会,于是悲剧上演了。

一段看似金玉良缘的婚姻结果却是一场悲剧,灰姑娘进入豪门之后并没有成为尊贵的公主,却因不适应豪门生活而郁郁寡欢,这也反映出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根深蒂固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之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这是时代的必然。

五、觉醒美

冷清秋在经历了浪漫奢华的爱情之旅,体味了上层官宦家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后,终于作出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决定,这是一位软弱女子在强大权力与绝望爱情面前的最后挣扎,这是一位新旧参合的女子在看清金粉幻像后的觉醒。

金铨的逝世在金家掀起了一场暴风雨,温暖羽翼下长大的孩子们对此“侵袭”只有恐惧、束手无策。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也随着家族的崩溃而走向灭亡,过惯了寄生虫生活的燕西无法维持家庭的生计。

当仕途渺茫的燕西为了权势决定攀附白秀珠的时候,清秋与燕西的感情也随之破碎,他们曾努力经营的爱情也在一场大火后因清秋的无声离去而彻底结束。

回看整个爱情过程,更像是金燕西的一场游戏,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给予他激情。

得到了便闲放在角落里,细看时,原来并不适合自己。

对感情的追逐,忘记了起因,冷落了结果,只享受刺激的过程,这是多么鲜活的一种人性。

所幸的是,当清秋看清了这一切后,毫不犹豫地脱掉了锦绣枷锁,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金家,这里有当初幼稚抉择的遗憾,也有及时觉醒的可贵。

结语

总而言之,冷清秋是特殊时期的典型女性,她和金燕西从结合到最后的悲剧,代表着当时新旧文化的相互融合,但又相互排斥的一种矛盾存在。

作为张恨水笔下的一位经典人物,冷清秋代表着复杂历史文化条件下的特殊女性;

作为新旧合参的代表,冷清秋是第一个更是崭新的一个。

她的脱俗,娴静,现代,才华,她命运的可悲,她觉醒的可贵,无一不折射出她多层次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涛甫.试论张恨水的名士才情与市民趣味〔J〕.苏州大学学报,1997(3).

[3]堠塞因·

伊拉欣.中国现代化与张恨水小说〔J〕.长春大学学报,2000(5).

[4]王敬文.漫论张恨水小说的创作〔J〕.湖北大学学报,1997(3).

[5]杨牡.勇敢的出走人:

娜拉和冷清秋的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2008

(2).

[6]袁进.张恨水评传[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7]袁进.在新旧冲突中崛起.江淮论坛(合肥)〔J〕,1986.

[8]王少栋.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9]黄永林.张恨水及其作品论[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马福玲.男权主义社会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品读张恨水<

金粉世家》有感[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

[11]汤哲声.被遮蔽的路径:

中国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