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853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doc

大成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

(测试范围: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道3分,共20道,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

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

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3、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

“亚洲的重量全部显示出来了。

”此评价的事件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有“德”主要是指()

A.支援了中国的五四运动B.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C.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支援了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5.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6.一位学者认为: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

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7.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说明制定外交政策时

A、敌友关系是没有必要分清的B、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是最重要的依据

C、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D、历史的遗留问题完全不必考虑

8.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9.近几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

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

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10.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1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12.苏格拉底说: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重得多。

”材料表明他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主张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13、假设雅典某年的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B.约四万五千人C.约七万五千人D.约八万五千人

14.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包括(  )

①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②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③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

此时雅典政治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

A.寡头独裁、专制集权   B.僭主政治、家族世袭

C.公民参与、轮番而治   D.设立行省、总督专权

16.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

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D.是一出民主闹剧

17.“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

”(《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18.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

19.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两者的关系看,它们(  )

①罗马文明完全继承了希腊文明 ②两者同属“海洋文明”的范畴 ③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明 ④它们的文明成果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有关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B.《法国民法典》的有关内容以罗马法为蓝本

C.不列颠法系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D.中国的《民法通则》与罗马法没有任何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2道,共40分)

21.(14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

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应对“二战”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6分)

(2)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

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

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5分)

(1)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4分)

 

(2)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2分)

(3)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维护什么制度?

(4分)

 

 

(4)罗马法渗透着哪些法律观念?

罗马法有何影响?

(10分)

参考答案:

(1)“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

(2)成果: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3分)影响: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

(3)活动:

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健康发展;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与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答对一个史实及其意义给1分,该项得分不超过3分)评论:

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2分)。

“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2分)“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分)

26、答案:

(1)罗马法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平等”只是相对的,如:

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自由民、奴隶不平等。

(3分)

(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分)

(3)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4分)

(4)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5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