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766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磷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A.铁B.钙C.锌D.碳

【答案】B

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骨质疏松是缺钙造成的,应补充的元素是钙元素。

故选B。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

【答案】D

试题分析:

A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

B选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C选项蜡烛燃烧,产生无色气体;

D选项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答案选择D

考点:

物质燃烧的现象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面粉C.牛奶D.花生油

【答案】A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

B、面粉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浊液;

C、牛奶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浊液;

D、花生油溶于水,可以形成乳浊液。

故选A。

点睛∶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项错误;

B、铝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碳酸易分解属于物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此项正确;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H2O C.CO2D.H2O2

A选项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B选项水中含有氧原子;

C选项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氧原子;

D选项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选择A

物质的组构成

7.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外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知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

点睛:

原子定义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

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可是当它不是原子(即有得失电子而变成了阴、阳离子)时,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但是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数。

8.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B、氢氧化钠可溶于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需要密封保存;

C、食盐性质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需要密封保存。

点睛∶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吸水性,挥发性,与空气中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9.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B.烧碱C.小苏打D.熟石灰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B正确;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故C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往往有俗称,准确掌握常见物质的俗称,对于正确认识物质是很重要的.

10.下列物质,不能与铁发生反应的是

A.氧气B.硫酸铜溶液C.硫酸锌溶液D.稀硫酸

A、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铁比铜活泼,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C、锌比铁活泼,硫酸锌溶液与铁不反应;

D、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点睛∶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铁比铜活泼,锌比铁活泼。

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可以与盐酸或硫酸反应,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活泼金属可以置换不活泼金属。

11.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A.过滤B.蒸发C.溶解D.称量

粗盐提纯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配制5%的食盐水需进行的操作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故选C。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t1℃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A正确;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t1℃之后,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t1℃之前,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小,故B错误;

C、由于没有量的限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能析出谁的质量大,故C错误;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点睛∶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和田白玉”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属于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答案】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SiO2属于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4.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________的性质。

【答案】易升华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性质,干冰升华吸热。

15.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

(1)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钢铁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举一例)。

【答案】

(1).Fe2O3+3CO

2Fe+3CO2

(2).做炊具

(1)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2)钢铁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于做炊具,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16.“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答案】CaCO3+H2SO4=CaSO4+CO2↑+H2O

“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CaCO3+H2SO4=CaSO4+CO2↑+H2O。

17.“沸石分子筛”能将氮气等分子吸附,是家用制氧机的关键部件。

通过控制按钮,利用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下图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1)请在图中画出通过分子筛前后气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

(已知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微粒个数比)说明:

用〇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

________

(2)欲收集一瓶上图所示的富氧空气,用于检验氧气的含量,你认为合适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一定能引起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1)

(2).排水法;

(3).排水可以获得更为纯净(不受空气干扰)的气体,且可直接观察是否收满(4).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时部分气体溢出

(1)前后气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

(2)欲收集一瓶上图所示的富氧空气,用于检验氧气的含量,合适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理由是排水可以获得更为纯净(不受空气干扰)的气体,且可直接观察是否收满。

(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定能引起误差的原因是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时部分气体溢出。

点睛∶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更为纯净的氧气,而且可直接观察是否收满。

【科普阅读理解】《食用油脂与人体健康》

18.食用油脂能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最常用的食品和调味品。

食用油脂是一种高热量食品,每克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37.7kJ的热量,比等质量的糖和蛋白质高一倍多,再加上不同油脂成分的差异性,使如何选择和使用食用油脂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

食用油脂中99%以上是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A、E,少量矿物元素钙、钾等。

食用油中脂肪酸种类繁多,主要分类方法见表1。

不同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不同,常见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如表2。

脂肪酸不仅种类繁多,功能也各异。

饱和脂肪酸能平衡血浆中脂肪酸浓度,摄入过高会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继而引发动脉管腔狭窄;

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内的碳原子之间存在一个碳碳双键(C=C),主要是油酸(C18H34O2,ω-9),油酸能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但不会降低有益胆固醇;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C18H32O2,ω-6)和α-亚麻酸(C18H30O2,ω-3),它们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而且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入。

亚油酸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

α-亚麻酸在人体分解后形成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是大脑的重要营养要素,DHA能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EPA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

天然状态下,不饱和脂肪酸多数为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和烘烤类食品中,受加热过程影响,油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其变化过程如右图所示。

反式脂肪酸可妨碍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提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依据文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

(2)按油脂分类,花生油属于___________。

(3)常见食用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4)关于食用油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应少吃油炸、烘焙类食品

B.食物营养素中,热量最高的是脂肪

C.烹调食物时,最好将油温控制在260℃以下

D.油酸和亚油酸分子中碳碳双键的个数不同

【答案】

(1).三类(油脂、维生素、矿物质)

(2).植物油(3).大豆油(4).ABD

由题中信息知,

(1)食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油脂酸,维生素A、E,少量矿物元素钙、钾等。

(2)按油脂分类,花生油属于植物油。

(3)常见食用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大豆油。

(4)A、应少吃油炸、烘焙类食品,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和烘烤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可妨碍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提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故A正确;

B、食物营养素中,热量最高的是脂肪,故B正确;

C、烹调食物时,最好将油温控制在200oC以下,故C错误;

D、油酸和亚油酸(C18H32O2,ω-6)分子中碳碳双键的个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合理饮食,有利于健康。

尽量少食奶油类、煎炸类和烘烤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可妨碍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提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生产实际分析】

19.40%的甲醛(HCH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用于生物标本保存。

工业上可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其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洗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

请在空白□内画出生成物,使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完整_________。

(3)蒸馏室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生产50吨福尔马林,其中含有甲醛_________吨。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

(2).

(3).物理变化(4).20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碱洗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

(3)蒸馏室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4)生产50吨福尔马林,其中含有甲醛∶50吨×

40%=20吨。

点睛∶蒸馏属于物理变化。

甲醛(HCH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有毒。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0.依据下图回答A和B两组题中的一组,两组全部作答,按其中一组记分。

A

B

(1)A实验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B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

(1).H2

(2).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3).2KMnO4△K2MnO4+MnO2+O2↑(4).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甲烷燃烧能生成水)

(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A实验的试管1是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H2。

(2)B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固体加热制取气体。

(1)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甲烷燃烧能生成水。

点睛∶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21.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铁板,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说明:

金属板上白磷足量)。

(1)推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

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

【答案】

(1).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

(2).2H2O2

2H2O+O2↑(3).不行,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爆炸的危险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⑴可燃物与空气接触⑵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题中信息知,

(1)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的依据是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量。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

这样不行,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到二氧化锰中产生氧气,有爆炸的危险。

点睛∶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如果不纯,有爆炸的危险。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浓硫酸稀释放热。

22.化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矿泉水”变成“牛奶”、“雪碧”和“红酒”。

(1)“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________个。

(3)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则雪碧的组成是________。

【答案】

(1).Ca(OH)2+Na2CO3=CaCO3↓+2NaOH

(2).HCl(3).3(4).NaCl、CaCl2、HCl、H2O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碳酸钙白色沉淀,不溶于水,放入水中,震荡形成一种类似牛奶的白色乳状物。

(2)“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HCl,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三个。

(3)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C是石蕊试液,则雪碧的组成是NaCl、CaCl2、HCl、H2O,石蕊遇酸变红。

点睛∶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科学探究】

2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1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1-1碳酸钠

1-2碳酸氢钠

11.96

8.28

实验2

实验序号

2-1碳酸钠溶液

2-2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3

3-1碳酸钠溶液

3-2碳酸氢钠溶液

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1)实验1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①实验3-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完全分解8.4gNaHCO3能生成CO2__________g。

③要确定碳酸氢钠的分解产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溶液浓度;

(2).室温下,10%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3).1%的盐酸与2%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速率是否相同(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壁有液滴(5).2.2(6).取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溶液均呈碱性,与盐酸反应均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1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溶液浓度,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室温下,10%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

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酸性越弱。

(2)实验2的目的是1%的盐酸与2%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速率是否相同。

(3)①实验3-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壁有液滴,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完全分解8.4gNaHCO3能生成CO2质量∶2NaHCO3

Na2CO3+H2O+CO2↑,2NaHCO3→CO2,168→44,

,x=2.2g。

③要确定碳酸氢钠的分解产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取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睛∶同种温度,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通过测定其碱性大小,也可以通过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慢。

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

化学试题

H-1C-12O-16Na-23Mg-24Al-27S-32Fe-56Cu-64Zn-65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河水结冰D.胆矾研碎

2.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主题的是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就地焚烧塑料垃圾

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3.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利用活性炭净水,可以软化硬水

B.利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可以去除油污

C.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D.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Na2CO3)B.酒精(C2H5OH)C.干冰(CO2)D.苛性钠(NaOH)

5.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6.长途运输活鱼,常用过氧化钙增氧。

CaO2中Ca是+2价,则O的化合价为

A.+2B.0C.-2D.-1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D.

检查装置气密性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开高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浓硫酸涂在木棒上,木棒变黑D.点燃羊毛纤维,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9.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乳酸(化学式为C3H6O3)。

下则有关乳酸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D.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1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O32-、H+B.Ca2+、NO3-、Na+

C.Fe3+、OH- 

Cl-D.Ba2+、SO42-、 

K+

11.分别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

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

X>

ZB.X>

Y>

ZC.X>

Z>

YD.Z>

X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将50g甲加入5O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