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带一路考点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一带一路考点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带一路考点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水平。
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
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
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是为适应边境贸易而订。
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
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
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
《新唐书西域传下》说:
“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陆上通道受影响,海上贸易因而兴盛。
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
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了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
1500年至1800年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为:
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海航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不仅仅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的伟大贸易活动,也是“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节选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是在张骞之后,这是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采取反击匈奴政策的结果。
B.历代所建立的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贸易通道的畅通,使这条丝绸之路有了不断发展。
C.陆上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连接中亚、西亚原有道路网一直通到欧洲的一条贸易通道。
D.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由于西北地区受西夏政权掌控,丝绸之路的商贸荡然无存,蒙古帝国的建立,东西方贸易又恢复并空前高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东西方通道已经走通。
《管子》多次谈到的“月氏之玉”就是从新疆和田运过来的,只不过这条路属于“走私”性质。
B.北魏时期,边境贸易较为繁华,《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贩货的商客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很多人因商贸和“中国土风”侨居下来。
C.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唐朝时期边贸官员为适应边境贸易制定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因而这些制度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D.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互市监”所收税收是边境节度使的财政收入之一,边军经费从中开支,这在《新唐书西域传下》里有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西戎民族在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时的贸易活动对汉代后来建立发展的陆上丝绸之路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张骞发现的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是他第二次出使的路线,这次出使促使了诸部族和邦国的一些使者来华进行贸易活动。
C.大海航时代的西人东来对中国海上朝贡体系有所冲击,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为:
D.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活动的兴衰消长折射出中国及“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兴衰消长。
答案:
1.D(错在“荡然无存”,原文是“陆上通道受影响”)
2.B(A项错在绝对化了,原文有“也许”;
C项原因错误,“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的原因是“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而不是“这些制度”;
D项错在内容理解有误,中央政府是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而非边军经费从税收中开支)
3.A(B项无中生有,错在“使得他第二次出使就途径这些诸部族和邦国”;
C项概念混淆,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原文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
D项无中生有,“经济、文化、军事”为凭空添加)
现代文阅读二: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
海行靠舟,陆运需车。
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
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
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
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
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
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
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
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
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
只能通事,难以通心。
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
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
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
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
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
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
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
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
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
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
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
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
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
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
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
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
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没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
“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1.B(与文不符。
“五通”,并不包括语言互通。
)
2.C(曲解文意。
“少用、慎用”错误。
据原文第三段语境,不能使用“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
3.C(无中生有。
原文未提及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唐·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
)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赏析: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边城暮雨雁飞低。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
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
远景写得阴沉抑郁。
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
“芦笋初生渐欲齐。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
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荒漠的大地上也看到人的活动了:
“无数铃声遥过碛。
”
看!
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
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
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
但联系下面一句,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
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
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
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
“应驮白练到安西。
”在这“芦笋初生渐欲齐”的温暖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
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句首一“应”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
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英
语
ChinawillhosttheBeltandRoadForum(BRF)forInternationalCooperationonMay14and15.FollowingaresomekeywordsontheBeltandRoadInitiative.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举行。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词吧!
BeltandRoadInitiative
“一带一路”倡议
TheBeltandRoadInitiative--China’sproposaltobuildaSilkRoadEconomicBeltanda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incooperationwithrelatedcountries--wasunveiledbyChinesePresidentXiJinpingduringhisvisitstoCentralandSoutheastAsiainSeptemberandOctober2013.
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即与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Theinitiativefocusesonpromotingpolicycoordination,connectivityofinfrastructureandfacilities,unimpededtrade,financialintegration,andcloserpeople-to-peopletiesthroughextensiveconsultation,jointcontributionandsharedbenefits,withthegoalofbringingbenefitstoall.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互利共赢为目标,通过广泛磋商、共同奉献、共享利益等方式实现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Bytheendof2016over100countriesandinternationalandregionalorganizationshadexpressedaninterestinparticipating,andmorethan40ofthemhadsignedcooperationagreementswithChina.
到2016年底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SilkRoadEconomicBelt
“丝绸之路经济带”
Theproposedeconomicbeltisconsideredthelongesteconomiccorridorintheworld--andpotentiallythemostdynamic--connectingtheAsia-PacificregionintheeastwithdevelopedEuropeaneconomiesinthewest.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亚太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
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Startingwiththelaunchofindividualprojectsthatareexpectedtohelpspurawiderrangeofcooperativeactivities,itenvisionsanetworkofinterconnectedmarketslinking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SouthAsia,WestAsia,NorthAfrica,andEurope,andastrategicpartnershipfortheSouthChinaSeaandthePacificandIndianoceans.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旨在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与合作,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SpiritoftheSilkRoad
丝路精神
Throughoutthemillennia,interactionalongthisroutehasshapedtheSilkRoadspirit,whichisembodiedinsolidarityandmutualtrust,equalityandmutualbenefit,inclusiveness,adispositiontolearnfromeachother,andcooperationinfindingwin-winsolutions.
两千年的长期交往过程中,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互相学习、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
SilkRoadFund
丝路基金
TheSilkRoadFundwasestablishedinBeijingonDecember29,2014,followingPresidentXiJinping’sannouncementonNovember8thatChinawouldcontribute40billionUSdollarsforthispurpose.ThefundwillsupportinfrastructureandresourcedevelopmentandindustrialcooperationinthecountriesalongthelandandseaSilkRoads.
2014年11月8日,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在北京成立。
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The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isaregionalinter-governmentaldevelopmentinstitutionfocusedonsupporting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Itisthefirstmultinat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ponsoredbyChina.AsoftheendofMarch2017,thebank’smembershiphadreached70,secondonlytothatoftheWorldBank.
亚投行是政府间的区域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亚投行是中国发起的第一家跨国金融机构。
到2017年3月底为止,亚投行的会员国达到70个,仅低于世界银行。
政
治
相关考点分析:
1.经济生活
(1)建设“一带一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建设““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政治生活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3.文化生活
(1)文化具有多样性。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历
史(相关考点链接)
①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丝织业发展;
张骞通西域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