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7568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周周清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

cB.甲烷的燃烧热为bkJ/mol

C.2CH3OH(g)=2CH4(g)+O2(g)△H=2(b-a)KJ∙mol-1

D.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时,放出的热量为Q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Q/(a+2b)mol

7.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8.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H2O2(l)=O2(g)+2H2O(l)△H=﹣196kJ·

mol﹣1

B.2N2(g)+O2(g)=2N2O(g)△H=+163kJ·

C.2Ag(s)+Cl2(g)=2AgCl(s)△H=﹣254kJ·

D.2HgO(s)=2Hg(l)+O2(g)△H=+182kJ·

9.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A.③⑤⑥B.①②C.③⑤D.①③④

10.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11.如何解决好碳排放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和富集再利用。

下列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CO2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C.CO2(g)+C(s)

2CO(g)H>

0,高温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2.甲、乙两个烧杯各盛有l00mLl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2:

3(均为相同状况下数据),则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  )

A.2.8gB.3.36gC.4.2gD.5.6g

13.T℃时气体A与气体B在某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①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3B═2C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定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压强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B.5molFe和4molCl2反应:

5Cl2+4Fe 

2FeCl2+2FeCl3

C.向Ca(C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SO2:

C1O-+SO2+H2O=HClO+HSO3-

D.FeSO4酸性溶液中加H2O2:

2Fe2++H2O2=2Fe3++2OH-

15.CuCl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孔雀石(主要成分Cu(OH)2•CuCO3,含FeS、FeO和SiO2杂质)制备CuCl的某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将溶液1中Fe2+氧化为Fe3+,再通过控制pH转化为Fe(OH)3除去

B.SO32﹣将溶液3中的Cu2+还原,反应得到CuCl

C.CO32﹣作用是控制溶液pH,促使CuCl沉淀的生成

D.若改变试剂加入顺序,将溶液3缓慢加入到含大量SO32﹣/CO32﹣的溶液中,同样可制取CuC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计算题

16.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

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

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

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填“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

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行”或“否”).

(3)写出铁离子与碘离子作用的离子方程式,并以该反应原理设计原电池,将电池装置示意图画在下边方框中.

17.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Na+、Al3+、Ba2+、NH4+

阴离子

Cl﹣、OH﹣、CO32﹣、SO42﹣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①A、D溶液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

②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③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用电子式表示C的形成过程:

  .

(2)向A溶液中通入适量CO2,使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4)简述D溶液呈碱性的理由  .

18.[实验化学]

磷酸铁(FePO4·

2H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可用于生成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实验制备磷酸铁。

(1)称取一定量已除去油污的废铁屑,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反应加热的目的是。

(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H2O2氧化Fe2+。

为确定加入H2O2的量,需先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的Fe2+,离子方程式如下:

①在向滴定管注入K2Cr2O7标准溶液前,滴定管需要检漏、和。

②若滴定xmL滤液中的Fe2+,消耗amol·

L—1K2Cr2O7标准溶液bmL,则滤液中

c(Fe2+)=mol·

L—1

③为使滤液中的Fe2+完全被H2O2氧化,下列实验条件控制正确的是(填序号)。

A.加入适当过量的H2O2溶液B.缓慢滴加H2O2溶液并搅拌

C.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D.用氨水调节pH=7

(3)将一定量的Na2HPO4溶液(溶液显碱性)加入到含有Fe3+的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PO4·

2H2O。

若反应得到的FePO4·

2H2O固体呈棕黄色,则磷酸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为。

三、实验题

19.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20.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

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①和③说明:

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试卷答案

1.B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工艺”的特征:

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即生成物质只有一种,由原子守恒推测反应物的种类.

【解答】解:

由于在“绿色化学”工艺中,原子利用率为100%,故生成的产品CH2═C(CH3)COOCH3与原料之间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都完全相同,即原子守恒.将生成物中各原子个数减去反应物中各原子个数得到一些原子,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在始态实现污染预防,而非终端治理的科学手段.由于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已充分利用了各种原料,因而生产过程和末端的差值为C2H4O2,对照选项,反应物中原子数之和为C2H4O2的只有B.

用CH3C═CH(丙炔)合成CH2═C(CH3)COOCH3(2﹣甲基丙烯酸甲酯),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另外的物质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1.

A、CO2和H2O,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故A错误;

B、CO和CH3OH,两种物质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

1组合,则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故B正确;

C、CH3OH和H2,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故C错误;

D、H2和CO2,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抓住一个主要信息(“绿色化学工艺”中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水的电离.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A.水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

B.高氯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

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D.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剂,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剂又有还原性.

A.水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故A正确;

B.高氯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高氯酸铵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则钠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l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Cl元素处于最高价,则具有氧化性,N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具有还原性,所以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电解质强弱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化学键、盐类水解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理论,知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3.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1mol双氧水中含2mol极性共价键;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C、浓硝酸在和铜反应的过程中,先生成NO2,后生成NO甚至价态更低的产物;

D、求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甲烷和乙烯中均含4个H原子来分析.

A、1mol双氧水中含2mol极性共价键,故0.1mol双氧水中含0.2NA个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无法计算物质的量和转移的电子数,故B错误;

C、浓硝酸在和铜反应的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先生成NO2,后生成NO甚至价态更低的产物,故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标况下11.2L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甲烷和乙烯中均含4个H原子,故0.5mol混合物中含2molH原子即2NA个,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4.A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SO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

Br﹣被氯气氧化为溴单质;

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以此解答该题.

A.共发生了氯气氧化SO32﹣、Br﹣2个氧化还原反应,另外还存在氯气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

B.SO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有阴离子的浓度都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前溶液呈无色,反应后有溴单质生成,溴水呈橙色,所以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故C正确;

D.由B可知生成硅酸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水成分和离子反应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氯气的氧化性、氯水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答的关键,难度较大.

5.C

A项,X与稀硫酸直接接触,若X为铁,在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项,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放电过程中,Mg2+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最终镁极变轻,交换膜左侧生成,错误;

C项,双氧水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确;

D项,任何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小于100%,错误。

6.C

试题分析:

A、水由气态到液态放热,则上述热化学方程式b<

c,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的氧化物是液态水,则甲烷的燃烧热应大于bkJ/mol,B错误;

C、①×

2-②×

2可得2CH3OH(g)=2CH4(g)+O2(g),则△H=2(b-a)KJ∙mol-1,C正确;

D、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Q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Q/(a+2b)mol,D错误。

答案选C。

7.A

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

H分别与O、S形成化合物可以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

氧元素与其他三种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B正确。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

Na>S>O>H,C正确。

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H2S溶液呈弱酸性,D正确。

考点:

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8.A

解:

A、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

A.

9.C

【考点】焰色反应;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同素异形体;

混合物和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①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生成新核素;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物理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⑥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糖有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同位素原子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故①错误;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是由于原子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反应,故②错误;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

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故④错误;

⑤石墨和C60是有同一碳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称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

⑥油脂、糖中单糖、低聚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③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焰色反应、碱性氧化物、纯净物、同素异形体、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油脂、糖中单糖、低聚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10.C

NaHCO3、Al(OH)3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错误。

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错误。

Na2SO3、BaCO3加入足量水时,BaCO3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

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BaC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正确。

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错误。

物质的推断和性质。

11.C

A、酸雨是pH<5.6的酸性降水,CO2不能形成酸雨,错误;

B、CO2气体无毒,不是大气污染物,错误;

C、反应CO2(g)+C(s)

0,S>0,根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判断,高温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正确;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为微溶物,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实验室不能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错误。

12.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酸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生成氢气的体积比可判断出盐酸不足,硫酸过量,根据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可计算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以此计算铁的质量.

由题意可知:

n(HCl)=n(H2SO4)=0.1L×

1mol/L=0.1mol,

两种酸溶液中H+物质的量比值为1:

2,

当铁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1:

1,当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

往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2:

3,介于1:

1和1:

2之间,

则说明盐酸不足,硫酸过量,

Fe+2HCl=FeCl2+H2↑

21

0.1mol0.05mol

则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