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679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

在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

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

“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1993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

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

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地区。

⑥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系商品。

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选自2014年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茶马古道“恃茶性”的一项是

A.藏民懂得茶叶容易运输和保存,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把酥油茶当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B.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C.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

D.全民饮茶的习惯扩散到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约在唐代,青藏高原民族所形成的恃茶性促使马帮穿越横断山贩运茶叶,并使之成为一种常年的必要行为,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B.在茶马古道上,茶叶是古道网络存在的维系商品,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的需求。

C.茶马古道的范围广泛,滇川藏地带局域古道是其核心地带,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也都向它转型。

D.从茶马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从唐宋开始,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习惯的形成使茶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是说夷人每天的饮食结构中离不开茶,这说明当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B.宋、明以来的文献记录了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的相关内容,这可以证明西迁的回鹘把饮茶文化及恃茶性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C.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情况的出现,表明北方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了茶马古道的性质,茶叶逐渐上升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D.茶叶成为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之路得以存在和持续的维系商品,清末茶叶占到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

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①而体弱通侻②,不甚重也。

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

“卿能暗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

注:

①貌寝:

谓貌负其实,丑也。

②通侻(tuō):

简易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弗许,以疾免免:

免官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规:

效法

C.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覆:

覆盖D.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略:

全部

5.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B.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C.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D.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6.下列有关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粲年纪轻轻却受到大学者蔡邕的破格礼遇,原因除了王粲才学过人,更重要的是显赫的家庭背景。

B.王粲有识人之明。

尽管因为他相貌丑陋而且做人不拘小节,在荆州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他对刘表的评价却是入木三分,非常合乎实际的。

C.王粲记忆力过人,不但对只看一遍的碑文过目成诵,甚至别人打乱之后的棋局,他也能一子错地重新摆出来。

D.王粲文思敏捷,下笔成文,以至于别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打好了腹稿才写的,但是,别人即使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笔,再反反复复地推敲字句,也不能超过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5分)

(2)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②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

【注】①云物:

指天空中的云雾。

②拂曙:

拂晓。

③南冠:

楚冠。

8.诗有诗眼,最能窥探到作者所蕴之情。

请找出本诗中的诗眼加以分析。

9.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

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

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

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

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在美国20年,钱学森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钱学森兴奋极了。

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

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

“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红色中国。

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5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种盼望新中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上书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改进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紧张地展开,主攻方向是提高火箭的战术技术性能,使射程、精度、使用性能符合实战要求。

改进型运载火箭从方案设计到完成试验飞行仅用了10个月。

1966年10月27日凌晨,改进型中程火箭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沙漠深处飞去,准确命中目标并起爆。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

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

从此,在世界上确立起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

钱学森教授是一位在科学的追求上永无止境的科学家。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他总结了我国导弹武器和航天器系统的研制经验,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军事运筹和社会经济问题,推动了作战模拟技术和社会经济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他荣获了国际技术学界的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并由此进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在世界的赞誉面前,他说“成绩归于党,归于集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学森在美国二十年,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优厚的待遇,然而,他毅然决然放弃这些,是因为他心中有一种强烈愿望:

祖国要强大。

B.钱学森是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著名物理学家冯·

卡门的得意门生,经冯·

卡门推荐,钱学森参与了美国军方研究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的军事课题。

C.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

D.美国军方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是因为钱学森参与美国军方军事机密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当时是美国空军无人航天器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E.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他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二十年,生活和工作都拥有丰厚的待遇,他却放弃这些,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新中国,是什么原因呢?

请结合文中材料具体分析。

(3)钱学森作为世界级优秀科学家,在科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请结合材料分析。

(4)人们都赞誉钱学森是“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的哪些地方值得中国人骄傲?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非常宽敞,我们走在里面,脚步声就像空谷足音一样清晰响亮。

C.人类的生活已经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存,工业化的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大自然生灵涂炭,很多物种都濒临灭绝。

D.读《庄子》,我们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消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关键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进程。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

这无疑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有“诗魔”之称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看来, 

 

①“诗意的活着”不但是一个诗人的生命与美学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境界与精神内涵的表现

②如以世俗眼光来看,这个时期也许是他们生命中、事业中最黯淡的岁月

③今天是一个需要诗的时代,因为这个世界太物质,太缺乏价值感、美感

④而诗人以优雅而真诚的语言,忠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最高的使命是“希望”

⑤但他们却活得有境界、有品位、有尊严,他们寂寞的生命点燃了历史上千万人心灵的光和热

⑥比如,陶渊明罢官之后“采菊东篱下”,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麓,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成都

A.①⑥②⑤③④B.③④①⑥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①③④②⑤⑥

15.根据下面材料中的情境,在空白处代拟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

高考结束不久,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外语特别优秀的考生。

原来他设想的问题是:

“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习英语的能力?

”但是到了现场才发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场,这样原来准备的问题就显得唐突而不礼貌。

于是这位记者就把原来的问题改为:

“                   ?

”果然,考生父母马上热情地给予回答,说自己不但根本没有时间,而且英语水平也不比孩子高。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

可是近些年,它成了一种营销手段。

 ① ,一味以“抬高”为能事,动辄说“跨时代”“里程碑”“惊世之作”。

有的则靠名人推荐来吸引读者,一些名人不负责任地乱吹,让许多读者信以为真, ② 。

还有就是书是好书,但腰封俗不可耐,让人无法忍受,读者买到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撕下腰封扔进垃圾桶。

当然, ③ ,不少腰封做得洁净、雅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天,理发店里来了一位客人,师傅大胆地让还是学徒的阿信(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女主角)出来接待。

客人表示要做微卷“遮耳发型”。

阿信仔细观察了她的脸型,觉得这种发型不适合她。

于是阿信擅作主张,为她烫了一个波浪形的新发型。

发型做好后,客人大发雷霆,并对着师傅大喊大叫。

师傅沉着地应对:

“对不起。

如果您不满意,我们就不收钱好了。

”客人分文未付,扬长而去。

师傅温和地对阿信说道:

“你不是已经努力去做了吗?

不要放在心上。

”没过多久,那位客人上门道歉,指名要阿信再为她做头发,因为上次的新发型得到了她朋友的一致赞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上期第次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说“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高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而C项中宋彧《萍州可谈》的记述只能说明“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还没有达到“恃茶”的程度。

2.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说“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认为马店在主干道上,理解有误。

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说明马店并不在主干道上。

3.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强加因果,“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只能证明清末“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并不足以证明“茶叶成为……的维系商品”。

4.C(覆:

恢复)5.C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原文:

“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可知:

蔡邕所看重的是王粲的才学,而非他的身世,A项的描述与文意不符。

7.

(1)现在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依仗人多势众,立志要兼并天下,然而他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所以杰出的人才都离开了他。

(2)当时旧的礼仪制度荒废破坏,恢复建立新的礼仪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这件事。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疏通文意,抓住关键词:

(1)“仗”“用”“去”,意思分别为:

“依仗”“任用”“离开”;

(2)“仪”“兴”“恒”,意思分别为:

“礼仪”“新兴”“一直”。

翻译是对考生一种综合性能力的考查,翻译时:

①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②准确地翻译出文中的关键词。

【参考译文】

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是汉代的三公。

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何进因为王谦是公卿望族的后代,想要和他结为婚姻,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叫出来见王谦,让他挑选一个为妻。

王谦没有答应。

因病免官,死在家中。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他,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

当时蔡邕的才学有很大名气,在朝廷中地位显贵。

听说王粲在门前,蔡邕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出来迎接他。

王粲进来后,看到他年纪轻轻,身材矮小,满座的宾客都很惊讶。

蔡邕说:

“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异的才能,我不如他。

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都应当送给他。

”王粲当时十七岁,司徒征召,皇帝下诏任命他做黄门侍郎,因西京长安局势混乱,他都没有就职。

于是到荆州依附刘表。

刘表因为王粲相貌丑陋,身体瘦弱,行为不拘小节,不很器重他。

刘表死,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要他归附太祖。

太祖征召王粲做丞相属官,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太祖在汉水边设置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

“现在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依仗人多势众,立志要兼并天下,然而他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所以杰出的人才都离开了他。

刘表从容不迫地据守荆州,坐观时局的变化,自认为可以效法西伯周文王。

到荆州避难的士人,都是国家的杰出人才;

刘表不知道任用他们,所以国家面临危难而无人辅佐。

明公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就整治军队,招揽豪杰并任用他们,从而在天下纵横驰骋;

待到平定了长江、汉水一带,便引荐当地才德兼备的人,把他们安置在重要的职位上,使天下人心归附,顺应时势而期望得到太平,文治武功并用,英雄全力效劳,这正是夏商周三代开国明君的举动啊!

”后来升任军谋祭酒。

魏国建立后,授任侍中。

王粲学识广博,有问必答。

当时旧的礼仪制度荒废破坏,恢复建立新的礼仪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这件事。

起初,王粲和别人同行,读到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他:

“卿能背诵吗?

”王粲回答说:

”于是那人让他背过身去背诵,没有漏掉一个字。

观看别人下围棋,棋局被搅乱,王粲把棋子恢复成原样。

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照样摆出来。

将他摆出的棋局和原来的棋局相比较,没有错一个棋子。

他强记默识的能力就是这样。

他生来擅长计算,做算术时,能通达运算的原理。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一气呵成,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们常常认为他是事先打好了腹稿;

然而即使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也比不上他写得好。

王粲创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随太祖征伐吴国。

建安二十二年春,在路上得病死去,当时年龄四十一岁。

8.答案示例:

诗眼是“凄凉”。

(2分)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