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
事项
1、不能加热,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土壤性质实验
砂质土、壤土、黏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瓶、支架。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瓶口,倒放在支架上,在塑料瓶内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
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砂质土:
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
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
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1.塑料瓶内加入砂质土、壤土、黏土应该同样多。
2.三个塑料瓶内应该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名称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步骤
实验一:
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二:
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十秒钟,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三:
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
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其中一块研成粉沫),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的慢。
2.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的冰糖溶解的慢。
3.研成粉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1.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2.热水可以加速溶解
3.把物体碾磨可以加速溶解
注意事项
1.搅拌时,玻璃棒不要接触烧杯壁。
2.使用锤子时,注意不要砸伤手指。
溶解的实验
烧杯3只、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象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1.沙子事先一定要在水中淘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药品取量要适宜。
3.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1.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
按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时间长了,岩石的各部分热胀冷缩不均匀,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掉碎石屑。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
2.加热时,不要用手触摸石块,防止烫伤手。
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小水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小水轮的转速又会怎样。
3.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一米处对着小水轮叶片倒水,水量要均匀,观察小水轮的转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的慢,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的快,水位高,小水轮转动的快。
水流量越大,水流力量越大,水位高,水流力量大。
倒水高度要保持一致,小水轮转动要灵活,每次倒水水量要保持均匀。
实验
名称
热气球实验
材料
塑料袋
木块
瓷盘
酒精
火柴
步骤
1.将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瓷盘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鼓起来,当感觉有种上升的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现象
看到塑料袋充满气后慢慢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注意
事项
1.塑料袋和瓷盘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冒反复盖两次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止一会,观察溶解情况。
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结论
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压缩空气的实验
注射器、橡皮
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5、反复做3至4次。
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手压活塞时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大。
土壤成分分析现象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石棉网、一小块土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1、土壤里会有气泡冒出。
2、会发现土壤有分层沉降,下层粗粒是沙,上层很细腻的是黏土。
3、会发现玻璃片有脏的痕迹。
4、冒烟,有气味。
土壤里有空气、沙、黏土、盐类、腐殖质。
在搅拌时不要碰容器壁,加热时不要烧手。
水土流失实验
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两个盆、水。
把两块木板分别斜放在两个盆里。
用喷壶在同样的高度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3.
有草覆盖的木板上留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
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
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1、喷壶的高度、浇水量相同。
2、木板倾斜的角度相同。
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3-5条)、纸盒、干土、湿土
1、纸盒里装上土,一半干土一半湿土,中间要有明显的界限。
2、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3、纸盒里装上土,两边都是湿土,一端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
4、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蚯蚓爬向哪一边。
蚯蚓爬向湿土没有光的一面。
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
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烧杯、玻璃棒、水、土壤
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
2、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4、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成了两层
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
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空瓶子、水槽、石块、橡皮泥、沙子等
1、水槽中装一半水,把空瓶子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把空瓶子灌满水,使它沉下去
3、把空瓶子里装满石块,使它沉下去
4、把空瓶子里装上沙子,使它沉下去
5、把橡皮泥裹在小瓶外面,使它沉下去
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水槽、泡沫板、木板、空瓶子等
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使它浮起来。
2、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使它浮起来。
3、把橡皮泥放在泡沫上,使它浮起来。
4、把橡皮泥放在空瓶子里,使它浮起来。
下沉橡皮泥浮起来
借助别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一)让小水轮转起来
滴水器、小水轮
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
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
水流位置高,小水轮转得快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
1、把小水轮装好。
2、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
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一)制作纸飞翼
纸、剪刀、曲别针、秒表
1、制作纸飞翼。
2、让纸飞翼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3、加大纸飞翼的翼面面积,从相同的高度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翼面大的纸飞翼留空时间长。
纸飞翼下降快慢与飞翼的翼面大小有关。
(二)制作纸飞翼
纸、剪刀、曲别针、秒表、橡皮泥
3、把橡皮泥捏在纸飞翼上,从相同的高度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增加纸飞翼的重量留空时间短
纸飞翼下降快慢与飞翼的质量有关
制作风车模型
白卡纸、圆木棍、纸盒、线绳、电风扇
1、制作风车。
2、利用电风扇使风车转动。
3、加大电风扇的风力,观察风车转动的快慢。
风力大,风车转动快。
风车转动的快慢与风力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