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952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故B正确;

C.乙烯分子中含有个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正确;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8+6=14,该原子可以表示为:

,故D正确;

【点睛】化学用语的考查,需注意电子式中不要遗漏电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O2和16O2互为同素异形体B.戊烷和丙烷互为同系物

C.C60和C70互为同位素D.H2NCH2COOCH3和CH3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详解】A.18O2和16O2是氧气分子,为同种物质,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戊烷和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同位素指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C60和C70是碳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H2NCH2COOCH3和CH3CH2NO2,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点睛】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5.下列除杂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硝基苯(苯)

蒸馏

B

乙烯(SO2)

NaOH溶液,洗气

C

己烷(己烯)

溴水,分液

D

淀粉溶液(NaCl)

渗析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硝基苯和苯互溶,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正确;

B.乙烯和NaOH不反应,二氧化硫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采用洗气方法分离,故B正确;

C.己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己烷,己烷和1,2−二溴己烷互溶,所以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NaCl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采用渗析方法分离,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分离溶液和胶体采用渗析,区分溶液和胶体采用丁达尔效应。

6.我国著名书画家赵估曾有诗句“用过天晴云破处,干峰碧波色来”描述汝窑青瓷之美。

青色主要来自添加的玛瑙粉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青瓷的青色来自于玛瑙中的SiO2

B.陶瓷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瓷器质量与原料矿物组成、升温速度、煅烧时间等因素有关

D.青瓷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侵蚀

【详解】A.青瓷的青色主要来自添加的玛瑙粉末中的氧化钴为着色剂,添加铬锰铜等形成,二氧化硅为无色晶体,故A错误;

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故B正确;

C.瓷器质量与原料矿物组成不同、升温速度快慢、煅烧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故C正确;

D.青瓷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7.下列我国合成的材料中,主要成分由同周期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A.可实现高温超导的钙钛矿(CaTiO3)薄膜

B.制造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反射镜的碳化硅材料

C.大面积单品六方氮化硼半导体材料

D.可淡化海水的石墨烯纳米网

【详解】A.钙钛矿(CaTiO3)三种元素Ca、Ti、O分别属于第四周期、第四周期、第二周期,故A错误;

B.C. 

Si都位于第IVA族,二者位于同一主族,故B错误;

C.氮化硼中氮、硼两种元素都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C正确;

D.石烯纳米网烯是碳原子构成,故D错误;

【点睛】考查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需熟记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

8.关于离子化合物NH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为-5价B.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1

C.阴离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D.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

1

【答案】D

【详解】离子化合物NH5(H有正价和负价)是由NH4+与H−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A.依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氨根离子中氢为+1价,而氨根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

B.阳离子为氨根离子,含有电子数为7+3=10,故B错误;

C.阴离子为H−,电子层上共有2个电子,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化合物NH5(H有正价和负价)是由NH4+与H−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所以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

1,故D正确;

答案选D。

9.2019年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说错误的是

A.砹(85At)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B.位于第四周期V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铷(37R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1D.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详解】A.碘为固体,At在I的下方,根据同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则砹(85At)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固体,故A错误;

B.位于第四周期VA族的元素为As,为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铷(37Rb)元素位于I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1,故C正确;

D.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含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

10.白藜芦醇具有抗衰老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2O4

B.含有羟基与碳碳双键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一氯代物有4种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12O4,故A正确;

B.根据分子式可知,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故B正确;

C.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故C正确;

D.苯环有5种H,碳碳双键一种H,则一氯代物有6种,故D错误。

11.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宜布青蒿素应用取得科研新进展.已知:

青蒿素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实验室模拟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流程如下图,该提取过程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或装置是

A.

B.

C.

D.

由流程可知,研磨后乙醚浸泡,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蒸馏分离出乙醚和青蒿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A.研磨需要使用装置A,故A不符合题意;

B.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根据流程,没有用到分液,故B符合题意;

C.蒸馏需要使用装置C,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滤需要使用装置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1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铜生锈反应2Cu+O2+H2O+CO2=Cu2(OH)2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耗32gCu转移的电子数为NAB.1.8gH2O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22gCO2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AD.标况下,11.2LO2和CO2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为NA

【详解】A.32gCu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消耗0.5molCu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2=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A正确;

B.1.8g水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10=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NA,故B正确;

C.22gC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为:

4=2mol,共用电子对数为2NA,故C错误;

D.标况下11.2LO2和C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

2=1mol,含有O原子数为NA,故D正确;

13.科学家合成一种新化合物:

,下列关于组成该化合物的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Cl>

P>

NaB.含氧酸酸性:

Si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Si>

PD.单质熔点:

Na>

Cl

Cl、P、Na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

Cl,故A错误;

B.没有指出元素最高价,该说法不合理,如磷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故B错误;

C.非金属性:

Si,则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Si,故C错误;

D.一般来讲晶体熔沸点: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分子晶体,则单质熔点:

Cl,故D正确;

14.我国科学家用三元催化剂Mo/P/WOx催化纤维素直接氢解制乙醇,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该法实现由纤维素廉价高效制备乙醇

C.一个纤维素分子含有6个羟基

D.纤维素直接氢解制乙醇过程中Mo/P/WOx有参与反应

【详解】A.纤维素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用三元催化剂Mo/Pt/WOx催化纤维素直接氢解制乙醇,该法实现由纤维素廉价高效制备乙醇,故B正确;

C.纤维素为混合物,每个链节中含6个羟基,故C错误;

D.纤维素直接氢解制乙醇过程中,催化剂Mo/Pt/WOx有参与反应,最后重新生成,故D正确;

15.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Y、Z是处于不同周期的金属元素;

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Y<

M<

X

B.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其同族元素中酸性最强

D.常温下,Y和Z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

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M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

Y、Z是处于不同周期的金属元素,二者原子序数大于O,则Y、Z分别位于第三、第四周期;

Y只能为Na、Mg、Al的一种,X的原子序数大于O小于Y,则X为F元素;

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7=4,若X为Mg,则Y为Ca元素,若X为Al,则Y为K,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M为O,X为F,Y为Mg或Al,Z为Ca或K。

A.氧离子、氟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Y<

X<

M,故A错误;

O、Ca(或K)形成的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钾)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F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

D.常温下Ca(或K)与水反应剧烈,但Mg与水反应缓慢,Al与水几乎不反应,故D错误;

16.芯片主要由单晶体硅成。

下图是硅及其化合物的类价二维图,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利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硅酸钠转化为原硅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石英与纯碱在玻璃熔炉里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iO2+2C

Si+2CO↑

(2).SiO2+4HF=SiF4↑+2H2O(3).SiO32-+2H++H2O=H4SiO4↓(4).2NaOH+SiO2=Na2SiO3+H2O(5).Na2CO3+SiO2

Na2SiO3+CO2↑

(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硅;

(2)二氧化硅与HF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3)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原硅酸沉淀;

(4)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5)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

【详解】

(1)碳的还原性比硅强,C还原二氧化硅制粗硅,化学反应为SiO2+2C

Si+2CO↑,故答案为:

SiO2+2C

Si+2CO↑;

(2)二氧化硅与HF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SiO2+4HF=SiF4↑+2H2O;

故答案为:

(3)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原硅酸或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32-+2H++H2O=H4SiO4↓,故答案为:

SiO32-+2H++H2O=H4SiO4↓;

(4)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故答案为:

2NaOH+SiO2=Na2SiO3+H2O;

(5)纯碱为碳酸钠,与成分为二氧化硅

石英,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SiO2

Na2SiO3+CO2↑,故答案为:

Na2SiO3+CO2↑。

17.ClO2是高效、广谱、绿色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mol37Cl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判断Cl和O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得电子能力b.与金属钠反应得电子的数目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单质的沸点

(3)生产生活中含氯物质的排放会加快臭氧层的破坏,其机理如图所示,该机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化工、冶金行业的废水中存在CN—,可用ClO2气体将其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①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ⅤⅡA族

(2).1.204×

1025个(3).ac(4).2O3

3O2或2O3

3O2(5).

(6).2CN−+2ClO2=2CO2+N2+2Cl−

(1)Cl的质子数为17,原子结构中含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37Cl的中子数为37-17=20;

(2)由得电子能力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来比较非金属性;

(3)由图可知O3转化为O2;

(4)①CN-中含C≡N;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氯离子。

(1)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ⅤⅡA族;

1mol37Cl的中子数为1mol×

(37-17)×

6.02×

1023=1.204×

1025个,

第三周期ⅤⅡA族;

1.204×

1025个;

(2)由得电子能力及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等来比较非金属性,只有ac符合,与得电子多少、单质的沸点无关,

ac;

(3)由图可知O3转化为O2,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O3

3O2,

2O3

3O2;

(4)①CN一中碳氮之间为三键,电子式为

②ClO2氧化性较强,是常用的氧化剂,其中+4价氯元素通常被还原为−1价,在该反应中而CN−中+2价碳元素通常被氧化成+4价,而氮元素则容易被氧化成0价形成氮气,由电子、电荷可知离子反应为2CN−+2ClO2=2CO2+N2+2Cl−,

2CN−+2ClO2=2CO2+N2+2Cl−。

18.甲苯是煤干馏的产物,可用于制备具有止痛退热效果的冬青油(

),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干馏是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C是冬青油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冬青油相同,则C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

【答案】

(1).化学变化

(2).

(3).取代反应(4).氧化反应(5).羟基(6).

+CH3OH

+H2O(7).:

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邻硝基苯甲酸,根据邻硝基苯甲酸知,甲苯和硝酸发生邻位取代,则A为

,邻硝基苯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B和邻羟基苯甲酸反应生成

,则B为CH3OH,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1)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干馏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2)A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故答案

氧化反应;

(4)B为CH3OH,B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

羟基;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

+H2O;

(6)冬青油为

,C是冬青油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冬青油相同,为−COOCH3、−OH,则C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19.某兴趣小组制备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3mL无水乙醇,2mL浓硫酸,2mL冰醋酸进行实验,用5mL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

I.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接收装置还可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

(填序号).

Ⅱ.甲同学用含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收集产物后振荡,发现红色迅速退去.

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中和了碳酸钠.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如下实验,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酚酞试剂是酚酞的乙醇溶液.

实验i,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滴加几滴酸酞试剂

溶液①(填“变红”成“不变红”)

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

2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ii.取振荡后的上层液体,加入②溶液,振荡,发现出现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

实验iii,取5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3mL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荡,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

回答下列问题

(5)完成上述实验: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6)结合实验ii和实验iii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7)实验iii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2).催化剂、吸水剂(3).导气、冷凝(4).CD(5).变红(6).碳酸钠溶液(7).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层中(8).作对照实验,验证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I.

(1)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依据酯化反应的反应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书写;

(2)根据乙酸与乙醇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

(3)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乙酸乙酯;

(4)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与较快与碳酸钠反应,所以接收装置应该有防倒吸作用;

II.(5)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中和了碳酸钠,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或上层液体中是否含有酚酞,若下层无色液体含有碳酸钠或上层液体中含有酚酞,则证明甲同学的推测错误;

(6)通过实验ⅲ的对照实验,说明实验ii中上层液体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

(7)根据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现象可知,酚酞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不是因为碳酸钠消耗完全。

【详解】I.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CH3COOC2H5+H2O;

(2)乙酸与乙醇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则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催化剂、吸水剂;

(3)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充分冷凝乙酸乙酯,

导气、冷凝;

(4)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需要除去,但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与较快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能出现倒吸现象,

A.生成的乙酸乙酯和随之挥发过来的乙酸和乙醇都是有机物,通入CCl4中会发生倒吸,而且CCl4能溶解乙酸乙酯,使产率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直接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出现倒吸,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燥管体积较大,可防倒吸,同时插入液面下,除杂更充分、彻底,故C符合题意;

D.图中多孔球泡能防倒吸,同时可增大与碳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除杂效果更好,故D符合题意;

CD;

II.(5)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加入酚酞,根据结论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可知,酚酞变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