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5950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学考博总结文档格式.docx

碎屑岩的原始物质为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的。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破坏作用,物理风化为主。

碎屑组成:

1.颗粒:

矿物碎屑,石英长石重矿物;

岩石碎屑2.杂基3.胶结物4.孔隙5.成分成熟度

碎屑结构:

颗粒结构杂基结构胶结物结构孔隙结构支撑接触类型结构成熟度

母岩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也称外源沉积岩。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碎屑构造:

层理层面同生变形构造

 

三、试对比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沉积后作用等异同(25分)。

1.岩石类型:

同属沉积岩,均为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类。

2.成因:

碎屑岩——由母岩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也称外源沉积岩。

碳酸盐岩——经机械搬运沉积作用、化学搬运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也称内源沉积岩。

3.物质成分:

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由于碳酸盐矿物和陆源碎屑及粘土所占比例不同还可组成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

4.结构组分:

碎屑岩——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碳酸盐岩——颗粒、泥、亮晶、晶粒、生物格架、孔隙

两者各结构组分的关系:

颗粒与颗粒、杂基与泥、胶结物与亮晶、孔隙与孔隙可大体相当,但有区别(成分、来源)。

晶粒、生物格架是碳酸盐岩所独有的。

5.沉积后作用:

碎屑岩——压实压溶作用在细粒碎屑岩固结成岩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胶结作用是粗粒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交代作用多种多样。

碳酸盐岩——重结晶和矿物的多形转变、溶解作用、方解石矿物体系、白云石矿物体系、硫酸盐矿物体系间的交代作用较之在碎屑岩中更重要。

生物成岩作用更是碳酸盐岩所独有而及其重要的。

四、论述交错层理的类型及其形成环境(20分)。

交错层理是一种常见的层理类型。

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纹层(前积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平行、交错、切割,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由沉积介质(流水与风等)的流动造成。

(一)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

出现环境:

河流、滨湖、滨海、三角洲沉积。

2.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

海、湖浅水地带和三角洲地区。

3.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呈弧状,纹层各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

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及纹层是槽状。

多见于河流,判断古流向。

由于波痕由直脊~弯曲~舌状,水动力增强,所以,层理由板状~楔状~槽状,表示水动力增强。

(二)波浪成因的交错层理

1.浪成沙纹层理:

出现环境海湖滨岸、陆棚和泻湖等浅水环境;

2.冲洗交错层理:

波浪向滨岸传播时,在向海的斜坡面上产生向岸或离岸的往复冲洗作用形成的,也称低角度交错层理,出现环境是后滨-前滨带及沿岸砂坝沉积;

3.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

出现环境正常浪底和风暴浪底之间由风暴浪形成。

(三)潮汐成因的交错层理

1、羽状交错层理:

它是在周期性的双向水流作用下,在相邻交错层理单位中形成前积纹层倾向相反的一套交错层,形似羽毛状故称为羽状交错层理。

常见于河流入湖、海的三角洲地带。

2、潮汐层理:

水动力强弱交替,泥质和砂质交互沉积。

环境是潮间坪及潮上坪、三角洲前缘、浅水陆棚、河流洪泛沉积。

3、再作用面

(四)风成的交错层理:

在风的吹扬作用下形成,出现环境是沙漠及海滩风成沙丘带。

六、论述石灰岩的结构分类及其意义(25分)

(一)、石灰岩的分类方案(20分)

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案在冯增昭等(1991)基础上提出的分类,该方案同前述分类一样也属结构—成因分类,有着更强的实用性。

在这一分类表中,首先把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类型即:

I.颗粒-灰泥石灰岩;

II.晶粒石灰岩;

III.生物格架石灰岩。

第I大类颗粒-灰泥石灰岩分布最广。

它的分类是两端元的。

这两个端元组分即颗粒与灰泥。

此表中的颗粒-灰泥石灰岩部分,其纵坐标为颗粒与灰泥的相对含量,横坐标为颗粒类型。

颗粒与灰泥的相对百分含量,定量地反映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因此表中颗粒-灰泥石灰岩部分,从下往上,水能量逐渐增强,即从静水逐步变为强动荡水。

因此,这一定量标志有重要的成因意义。

根据颗粒-灰泥的相对含量,以90%(10%)、75%(25%)、50%(50%)、25%(75%)、10%(90%)为界限,可把颗粒-灰泥石灰岩再细分六个岩石类型,即:

颗粒石灰岩、含灰泥颗粒石灰岩、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灰泥石灰岩(见下表中的I

(2))。

表6-3 石灰岩的结构分类

灰颗

泥粒

%

颗粒

晶粒

生物

格架

内碎屑

生物颗粒

鲕粒

球粒

藻粒

I

颗粒

灰泥石灰岩

I

(1)

颗粒石灰岩

I

(2)

石灰岩

生粒

鲕粒

球粒

藻粒

含灰泥

10  90

含灰泥内

碎屑石灰岩

生粒石灰岩

鲕粒石灰岩

球粒石灰岩

藻粒石灰岩

II晶粒石灰岩

III

灰泥质

25  75

灰泥质内

藻类石灰岩

颗粒质

50  50

内碎屑质

生粒质

鲕粒质

球粒质

藻粒质

含颗粒石灰岩

含颗粒

75  25

含内碎屑

含生粒

含鲕粒

含球粒

含藻粒

无颗粒石灰岩

90 10

亦可仅仅根据颗粒的含量,把颗粒-灰泥石灰岩划分为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石灰岩、含颗粒石灰岩以及无颗粒石灰岩四个岩石类型(见上表中的I

(1))。

实践证明,I

(1)比I

(2)更便于应用。

第II大类晶粒石灰岩,主要以晶粒这一结构组分确定。

这一大类石灰岩,基本上全由晶粒组成,几乎不含其它结构组分。

它又可根据晶粒的粗细,再细分为粗晶石灰岩、中晶石灰岩、粉晶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等等。

此处的泥晶石灰岩与颗粒-灰泥石灰岩中的灰泥石灰岩是一种岩石,叫灰泥石灰岩或泥晶石灰岩均可。

除泥晶石灰岩外,其它较粗的晶粒石灰岩大多是次生变化即重结晶作用或交代作用的产物。

第III大类生物格架石灰岩,是一个独特类型的石灰岩,其特征是含有原地的生物格架组分。

它包括障积岩、粘结岩和骨架岩。

(二)研究意义(5分)

这一分类的意义主要在于引入了结构组分的概念,突出强调了石灰岩结构组分的类型及其与灰泥的关系,能够反映出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在石灰岩的成因研究和鉴定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5分)。

五、论述砂岩分类及其意义(25分)。

(一)概述(主要分类方案评述)(3分)

结构分类按粒度:

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成分分类:

石英、长石、岩屑、杂基、胶结物

成因分类:

河成砂岩、风成砂岩、滨岸砂岩

(二)分类原则和依据(5分)

分类原则:

(1)来源区的母岩性质——母岩区古气候,古大地构造背景/古地形,母岩类型

(2)搬运和磨蚀历史,即岩石成熟度;

(3)沉积时的介质条件——流体性质,水体能量,沉积速率。

分类依据:

四组分——石英,长石,岩屑,杂基;

三端元——石英,长石,岩屑。

(三)分类方案与意义(10分)

分类方案:

四组分三端元

(1)按杂基含量将砂岩分为两大类:

杂基<

15%——净砂岩;

杂基>

15%——杂砂岩

(2)以含量10%(90%)、25%(75%)、50%为界

石英>

50%,长石<

10%,岩屑<

10%—石英砂岩类;

50%,长石、岩屑含量均在10-25%间,**质石英砂岩

长石>

25%长石>

岩屑长石砂岩类;

岩屑>

25%岩屑>

长石岩屑砂岩类

(四)砂岩的主要类型与特征(5分)

砂岩的成分分类

1.石英砂岩类

石英砂岩——成分:

成分成熟度较高,碎屑颗粒含量高,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杂基很少。

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海绿石质;

结构:

结构成熟度较高,颗粒支撑;

构造:

大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痕和冲刷充填构造等;

颜色:

取决于胶结物的颜色,硅质或钙质胶结——黄白色或浅灰白色,铁质胶结——红褐色,海绿石胶结——浅绿色

产状:

厚度不大的稳定层状,约占砂岩总量的1/3,主要分布于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构造条件相对稳定地区;

成因:

长期、多旋回再沉积的产物,出现环境是滨岸(湖)、滩坝,风成沉积。

2.长石砂岩类(包括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成分:

少量重矿物和云母,成分成熟度较低,填隙物含量较高,杂基为主,胶结物为钙质、硅质、铁质、长石次生加大;

中粗类最常见,分选、磨圆度中等;

构造:

各种大型交错层理、波浪、生物扰动构造等;

与长石的颜色有关——淡黄色、灰白色或红色

成因前提:

母岩富含长石——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类,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强烈的侵蚀、快速退积,埋藏后的蚀变作用很弱,构造活动较强烈。

3.岩屑砂岩类(包括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

岩屑砂岩——成分:

成分成熟度较低,填隙物含量较多,胶结物常为硅质和碳酸盐质;

成熟度低构造:

以各种交错层理为主

灰色、灰绿色、灰黑色等暗色居多

占全部砂岩的1/5到1/4,形成条件与长石砂岩基本类似,出现环境为河流、湖泊、冲积扇、重力流。

4.杂砂岩类——分类同净砂岩

暗灰色或黑色,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低,杂基支撑,基底式胶结,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底部印模构造,形成条件与长石砂岩类似,需要侵蚀、搬运及沉积的快速进行,使物质不发生完全的化学风化。

(五)砂岩的油气储集性能:

砂岩成分稳定,分选、磨圆、球度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七、论述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25分)。

(一)基本概念(5分)

沉积物重力流(海洋或湖泊中)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形成条件(5分)

1.充沛的物源;

2.足够的坡角和密度差,一般坡角最小3-5°

3.一定的触发机制(地震、海啸、风暴浪、火山喷发、洪水);

4.足够的水深(风暴浪底以下)

(三)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鲍玛层序或序列)(10分)

典型浊积岩:

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中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成因的沉积岩

岩性:

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

杂基含量高,分选、磨圆差-中等

鲍马序列由下向上A-底部递变层段,B-下平行纹层段,C-流水纹层段,D-上平行纹层段,E-泥岩段,F-深水页岩段;

递变层理为主,滑塌变形、泄水构造、重荷模,侵蚀痕—槽模、沟模,无浅水牵引流沉积构造

(四)扇相及槽相模式(5分)

1.海底扇指带有较长供给水道和舌形体组成的洪水重力流沉积扇;

发育在深陷期的缓坡一侧;

亚相:

内扇由一条或几条较深水道和天然堤组成;

中扇辫状水道发育典型的叠合砂砾岩,由下而上为砾质至砂质的高密度浊流沉积;

外扇为薄层砂岩和深灰色泥岩的互层,以低密度浊流沉积层序为主。

相序:

可由多个舌形体组成的复合体,在垂向剖面上总体呈退式反旋回,而每个单一砂层均呈正韵律特征。

2.槽相是以主水道及漫溢沉积为主,滑塌构造十分发育。

平面上呈不均一带状,剖面呈透镜状分布的砂砾岩体,可能成为有利的含油气储集体。

向上变厚、变粗层序最为发育,反映重力流的逐渐加强和多次事件的叠加,有时是由于水道迁移所致。

八、对比分析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的分布位置、形成条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储集特征(25分)沟道浊积岩的定义、形成条件及岩性特征。

(一)冲积扇: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扇形沉积体。

1.形成条件: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干旱、半干旱气候;

(3)山口外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2.岩性:

砂砾岩为主,含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

3.结构:

粒度粗,成熟度低,分选、磨圆差,从扇根到扇缘分选和磨圆逐渐变好,粒度逐渐变细。

4.构造:

(1)泥石流沉积——块状、递变层理;

(2)河道沉积——砾石叠瓦状排列;

(3)筛状沉积——块状构造;

(4)漫流沉积——平行、交错、块状、水平层理、变形构造及暴露构造;

(5)常见冲刷——充填构造。

5.亚相类型:

(1)扇根亚相:

扇顶,河道沉积+泥石流沉积;

(2)扇中亚相:

扇中,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

(3)扇缘亚相:

扇末端,漫流沉积为主;

6沉积相组合:

(1)冲积扇+扇三角洲;

(2)冲积扇+风化砂+干盐湖;

(3)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

7.垂向层序:

当冲积扇向源区退积,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

8.储集特征:

扇中部位发育砂砾岩体,厚度较大,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稍好,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对较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

扇缘的漫流沉积发育泥岩可作盖层。

(二)三角洲:

河流入海(湖)的河口区,水流扩散、流速降低,所携带泥砂沉积于此,形成顶尖向陆的沉积体。

(1)水动力条件以河流作用为主;

(2)潮湿,降雨量大;

(3)缓坡、盆地长轴方向发育大型三角洲。

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平原亚相常见泥炭或薄煤层,没有或只有极少砾岩和化学岩。

成熟度较高,由陆向海,碎屑粒度和分选变细变好。

块状、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和透镜状层理,流水和浪成波痕,冲刷——充填、变形构造、生物扰动。

(1)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沼泽微相和洼地蓄水湖泊微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支流间湾微相、分支河口沙坝微相、滑塌浊积微相,远沙坝微相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等);

(3)前三角洲亚相。

横向上与河流相相邻,延伸到半深湖—深湖等相带。

垂向层序上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具有典型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序列。

纵向序列由下向上变厚变粗,从下向上依次由前三角洲亚相泥岩、粉砂岩,变化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中—细砂岩夹泥岩,再变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的粒度较细,分选磨圆较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前缘席状砂、河口沙坝、远沙坝等是有利的储集砂体。

生油条件:

前三角洲亚相泥质岩颜色深、厚度大、分布广、堆积速度快、有机质丰富是有效烃源岩。

盖层条件: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质沼泽沉积和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和隔层。

(三)扇三角洲:

由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稳定水体(海、湖)中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1)湖盆边缘邻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2)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主要为砾岩、砂砾岩。

粒度粗,分选差,成熟度低,磨圆不好。

与冲积扇类似。

发育交错层理、递变岑隔离,见有叠覆冲刷递变构造。

也可见炭化植物碎屑和煤线等。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含泥石流沉积;

(2)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三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

(3)前扇三角洲亚相——浪基面以下。

向源区方向与辫状河沉积扇相邻,推进到海(湖)深处。

具有三角洲典型的三层结构和向上变粗变厚的C-U层序。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砂砾岩体,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

(四)湖底扇:

由于洪水或滑塌事件产生的砂、泥、砾混杂的重力流水流体系,直插湖底沉积而成的一种粗—中碎屑岩沉积体系。

(1)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2)具有较广阔的半深水—深水沉积区。

颗粒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砾岩—砂砾岩、卵石质砂岩或块状砂岩。

有内扇到外扇,沟道型浊积岩减少,典型浊积岩增加。

不等粒结构,磨圆度低,分选差,成熟度低,总体为中—粗碎屑岩,具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特征。

具有叠覆、递变、冲刷构造。

(1)补给水道;

(2)内扇亚相—斜坡角和山谷口处;

(3)中扇亚相—扇主体,辫状水道及其漫溢沉积为主;

(4)外扇亚相—漫溢沉积为主;

(5)深切扇亚相—深切水道为主,生油潜力大。

由湖滨斜坡的断槽一直延伸到深湖区。

漫溢沉积和深切水道沉积,生油潜力大。

(五)相同点:

形态扇形(3分);

具发散状水道或沟道(3分);

水道或沟道前缘沉积主砂体(3分)

(六)沟道浊积岩:

凹陷斜坡带,洪水或滑塌事件产生的砂、泥、砾混杂的重力流遇同生反倾生长断层产生的断槽或断沟发生沉积所形成沉积体系。

凹陷斜坡带发育断槽或断沟,当沉积物重力流(洪水为主)注入盆地是,首先注入“槽中”并发生拐弯,形成纵向、横向或拐弯重力流沉积。

2.岩性特征:

深沟道微相主要由卵石质砂岩(AAA)和块状砂岩(ABAB)两类浊积岩组成,有时也有砾岩沉积(具正序或反序),浅沟道中“BBB”平行层理发育。

近漫溢微相主要沉积A-底部递变层段、B-下平行纹层段、C-流水纹层段、D-上平行纹层段、E-泥岩段序,或BCDE序典型浊积岩;

远漫溢主要沉积CDC或DE序典型浊积岩。

十、论述陆相断陷湖盆中主要的砂体类型与特征(25分)。

(一)陆相断陷湖盆中的主要砂体类型:

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近岸水下扇砂体,湖底扇砂体;

滩坝砂体。

(5分)

(二)三角洲砂体(4分)

1.定义:

河流入海(湖)的河口区,水流扩散、流速降低,所携带泥砂沉积于此,形成顶尖向陆的沉积体;

2.沉积类型以砂岩、粉砂岩为主;

沉积构造复杂多样,水流作用和波浪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常常共生,河流作用占主导作用;

3.亚相类型: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4.垂相层序:

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最下部由泥和粉砂层组成的底积层,是在较深的水下沉积的;

底积层之上是砂和细砾为主的前积层;

最上部是以砾为主的顶积层,是三角洲河道沉积。

(三)扇三角洲砂体(4分)

1.定义:

由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稳定水体(海、湖)中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2.分布:

多分布于短轴陡坡一侧;

3.亚相类型:

三角洲平原砾石和粗砂含量很高;

三角洲前缘有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时,砂坝变小、变薄;

前扇三角洲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

4.垂向层序:

具有三角洲典型的三层结构和向上变粗变厚的C-U层序;

5.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构成了扇三角洲的主要砂体类型。

(四)近岸水下扇砂体(4分)

1.近岸水下扇在断陷湖盆中具有特征性,是较常见的一种沉积类型;

发育在陡岸靠近断层下降盘的深水区,在盆地的深陷扩张期有较多的分布;

3.平面上呈扇形,纵向上楔形,根部紧贴基岩断面,由近至远可细分为:

内扇、中扇和外扇;

4.内扇主要发育一条或几条主要水道,沉积物为水道充填沉积、天然堤及漫流沉积,主要由杂基支撑的砾岩、碎屑支撑的砾岩夹暗色泥岩组成,自然电位曲线多为低幅齿状,亦可见箱状;

中扇是辫状水道区,是扇的主体,以砾质高密度浊流沉积为特色,自然电位曲线为箱型、齿化箱型、齿化漏斗-钟形等;

外扇为深色泥岩夹中薄层砂岩,砂层可显平行层理、水流砂纹层理,以低密度浊流沉积序列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状。

(五)湖底扇砂体(4分)

由海底扇引申来,一般指带有较长供给水道和舌形体组成的洪水重力流沉积扇;

(六)滩坝砂体(4分)

1.分布:

常见于开阔湖岸、滨浅湖区,是湖浪、湖流搬运沉积;

2.沉积物:

砂砾、鲕粒、生物碎屑。

以陆源碎屑砂质滩坝为主和一些湖内生物、鲕粒、内碎屑等碳酸盐物质组成的碳酸盐滩坝;

成熟度高,多为跳跃组分;

4.构造:

倾角平缓,向湖倾斜的中小型交错层理。

5.砂质滩坝的形成与岸流和波浪的再搬运和再沉积密切相关,砂质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等较大砂体,砂岩成熟度高,具有波状、平行层理,可分为滩砂体和坝砂体两种砂体,单层厚、粒度适中、分选好、孔渗性好,滩坝砂岩与浅水泥岩互层是很好的油气储层。

6.碳酸盐滩坝,近物源,岩性以泥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