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600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初二生物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3周文档格式.docx

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生:

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

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疑惑。

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这是血管。

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新授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交流课前预习题。

2、课前预习题大家都做得很对,是不是理解呢?

下面我问几个问题。

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

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

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

好,结合下面的事例作进一步推测,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

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

等等。

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二)、学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

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及课本的预习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首先思考:

(1)为什么在实验时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区干部包裹起来并保持湿润?

为了让小鱼能正常呼吸,减少对小鱼的伤害。

鱼也是一条生命,我们要爱护它,所以做实验时要轻一些,下面做实验。

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进行小组讨论

请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有许多细小的血管,有些比较粗。

特别细小的是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流速度很慢。

你是怎样区别毛细血管与周围其它血管的?

可以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就象它的名称细如毛发。

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比较多。

同学观察的很细致。

与毛细血管两端连接的较为粗大一些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

判断依据是什么?

(小组简短交流)

与毛细血管相连的一端是动脉,一端是静脉。

来血的一端是动脉,因为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血管,另一端是静脉。

(手持自制的血管模型)还可以根据血管壁的厚薄来区分:

我们用报纸卷的纸筒来说明,两个纸筒外观直径一样,其中一个纸筒的层数较多——管壁厚,代表动脉,弹性大;

另一个纸筒纸的层数比较少——管壁薄,代表静脉,弹性小。

另外我们还用一层纸卷粘合,代表毛细血管。

这个创意很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

出示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另有其他类似制作,用厚度不同的塑料管及口服液的吸管分别代表动、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也有用橡皮泥搓的厚度不同的管代表的各种血管的等等。

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分方法?

可以根据动、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速度区分:

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里血流速度慢,和消防水管有些相似,管内水流速度快时,管壁比较硬,管内水流速度慢时,管壁按上去比较软。

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

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明白了,难怪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

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一些粗大的动脉血管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浅的多是静脉。

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下面我们回顾这个实验总结一下,你是怎样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

学生总结。

(三)、知识应用。

1、血液流经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路径怎样?

(用线表示路径)

2、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这又是为什么?

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

(上黑板图示)血液流经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路径。

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

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能暂时阻止血液向肩膀方向流动,使血管鼓起,便于针扎入。

针刺入的是静脉。

静脉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壁薄易刺入,拔出针后出血少。

(四)、内容小结。

很好,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比较了人体内的各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试着填写表格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

小组间比赛,选出知识掌握较好的优秀小组。

【作业设计】

课本71页课后1、2、3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一、血管的类型: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三、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反思】

“血管”这一节虽然很抽象,但比较简单。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涉及到显微镜的使用,这是难点。

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较差。

在做实验时,有两个组由于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未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在做实验时,多数组只有一两名基础较好的同学操作,其他同学只是在旁边观看。

组员间合作较差。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显微镜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课前学生准备不足。

所以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无所事事。

改良措施:

1、课前让学生做好知识准备,例如显微镜的使用、试验的操作过程等。

所以在学习目标中首先要让学生复习掌握显微镜的措作过程。

2、小组内任务要分清分细,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3、在做完实验后,可利用动画展示小鱼尾鳍的流动情况,让学生观看的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备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始至终在各方面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二课时

2017年11月19日课型:

练习课

2017年11月24-26日

(1)知识目标:

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学习了解各种血管的特点。

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了解各种血管的特点。

【重点难点】

“伴你学”74页概念图

难点:

三种血管的特点。

“伴你学”

【教学过程】

1.先复习课本。

2.学生独立完成“伴你学”

1、右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所示血管名称:

(2)血液在标号处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所示血管内呈单行通过,该血管管内血流速度。

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2、根据右图人的心脏的结构完成下列练习

(1)连线表示:

左心房a主动脉

左心室b腔静脉

右心房c肺静脉

右心室d肺动脉

(2)、著名棋圣聂卫平的心脏在

间有一小孔,其不良影响是

因而聂棋圣在进行紧张的比赛时,要用氧气袋。

3、

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

B是;

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

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

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

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

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1)大面积烧伤患者;

(2)贫血患者;

(3)血流不止者。

3.老师重点讲解,单独点拨。

4.小组讨论,互查。

5.当堂小测。

教学反思:

“伴你学”选择题的7、8、10、11、12掌握的不好。

主要是有关的概念没有掌握清楚,下节课还要领着同学们把有关的概念再复习一遍,来加以印象,然后再找相关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课题】物质运输的途径

2017年11月26-27日

 知识与能力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

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

(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不能流动。

能流动。

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

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

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

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

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

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

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

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小组交换意见)

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

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

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

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

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

 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

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

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

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

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

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

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

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

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

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

(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

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

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

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

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

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

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

哈维(1578---1657),

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

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

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

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

(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

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

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

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

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很好,介绍的很精彩。

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差不多。

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先理沿途“主要景点”: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

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

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

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

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

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

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

(课件辅助,动画演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我有些疑问,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去了,那其他废物怎样排出呢?

输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的?

同学们能否帮助这位同学,营养从何而来,其他废物又到哪里去了?

营养物质就是人们吃饭获得的,应该从消化道吸收的。

其他废物、、、、、、

关于营养物质的来源解释是正确的,说明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人体的营养,认识较为深刻,并且能够同新知识联系起来,值得称赞。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多个系统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于其它废物的去处,同学们试着从下一章寻找答案。

作业:

课后练习题。

板书:

物质运输的途径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

2.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反思

有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认识、发现问题,学生探索的欲望强烈,主动性强。

选用的是羊的心脏,灌水效果较好。

(宰杀方式的不同,没有用猪的心脏)值得注意的是,准备的漏斗关颈不宜过长,否则容易直接从动脉插入心脏。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

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扮演导游的游戏方式,通过介绍途径的景点以及其间发生的事件,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控制,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