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47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7.已知:

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

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

Y>

Z

8.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

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13.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5.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

10

3

90

3.2

待测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18.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

19.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OH和O2D.Na2CO3和O2

20.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液体喷出B.

污染试剂

酒精溅出D.

读数偏大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

①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

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

(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有气泡冒出

B水不断流入①中

C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只有气泡出现

B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收集气体

B得到更多的CO2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隔绝氧气

B降温

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只有碳、硫元素

C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

16

23.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当观察到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4.乙醇(

)完全燃烧时生成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

请回答下列问题:

I.能验证产物中有H2O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的作用是____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

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F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

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5.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____?

(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

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

(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

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6.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或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应选____装置(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

(4)装置⑥可以用于气体的收集,请用图中“a”或“b”填空:

当收集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通入。

当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通入;

若要将瓶中气体导出,应将水从_______充入。

(5)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带孔塑料隔板,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往A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关闭止水夹,将A容器适当上移或下移,若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②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先放在_______(填“A”或“B”)容器中,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然后_______。

27.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

“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

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

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③;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28.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

D中有气泡产生

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

实验①②说明______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

故选B。

2.A

A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

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

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

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3.B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

4.C

C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

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5.B

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

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

6.B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错误;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7.D

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活泼。

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

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

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8.B

【分析】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

9.C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10.C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11.A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

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

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B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

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

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

因此:

A、该反应为:

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

5:

25=1:

5,故D错误;

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3.C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4.A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的概念;

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D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

故选D。

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6.D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

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

6.8g>

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

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

A.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

17.A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A、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A不正确;

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用于飞艇的He,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D正确。

1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