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538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试题.docx

《课程标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试题.docx

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训练题

一、填空题

1、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

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数与代数的内容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性质,图形的

变化,图形与坐标。

6、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 主体地位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统一。

7、《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

理解,掌握 运用等,第二类,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8、《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9、《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0.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建立数感 、符号意识 、  发展运算能力和

推理能力  、 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

11、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2、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13、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课程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1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一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

课内外相结合.

15、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又称数学课程的“十

大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6、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有:

抽象思想、概括思想、归纳思想、转化思想、

分类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与模型思想 。

17、“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和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描述结果目标的行

为动词是运用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这一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体验;“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

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这一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描述过

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这一描述过程目

标的行为动词是掌握;

1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课程

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9、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20、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

式和因材施教。

21、《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2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4、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2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

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_,教师是学习的___________者、

___________者与___________者。

学生学与教师教;主体;组织;引导;合作。

26、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发

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______个学段,第三学段为___________年级。

三;7—9。

27、“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________意识、________意识和________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

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问题;应用;创新。

28、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表现。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29、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

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_______、方法_______的评价体系。

多元;多样

二、选择题

1、“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2、《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3、“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次。

A、一B、二C、三D、四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A 组织者 合作者B 组织者 引导者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5、推理一般包括(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9、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

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0、推理一般包括(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推理一般包括( 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

13、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

14、(   B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

15、数学教育的“四基”指的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C )。

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

16、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17、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B、目的C、过程

1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A 组织者 合作者B 组织者 引导者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19、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2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1、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2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

2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D)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 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2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次。

A、一B、二C、三D、四

25、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

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属于()。

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属于()。

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属于()。

日常

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属于()。

教学活

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属于()。

 

A、文本资源B、信息技术资源C、社会教育资源D、环境与工具E、生成性资源

A、B、C、D、E。

三、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

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

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建议?

答:

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

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3、数学模型思想指的是什么?

答: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

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

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什么?

答: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

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答: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

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

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

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

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

学会学习。

6、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答:

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

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

其三,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