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356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达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军机处

5.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

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反映了( 

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社会制度转型对阶层流动的影响

6.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

唐实行道府(州)县制;

宋实行路府(州)县制;

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7.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

材料表明(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8.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

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

与此相关的制度( 

A.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

B.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

D.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

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搭配正确的是(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0.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世袭制度消亡

C.君主专制强化

D.地方权力削弱

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1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13.元代统治者将过去的三省合并为一省,作为宰相机构,即(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行省

14.《史记·

周本纪》记载: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权)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

”这一做法( 

A.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B.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

C.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D.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

1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

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

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

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1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记载的真实性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修撰的政治性

17.学者黄仁宇认为: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

”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 

A.分封与宗法相结合B.郡国并行制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郡县两级制

18.“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B.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19.政治制度文明之魂为“有衡”。

“有衡”首先表现为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下列史实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汉代分封同姓王B.唐朝三省并立C.元代推行行省制D.清朝设军机处

20.《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21.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

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

22.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

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得很。

这反映出当时( 

周文化的延续性 

宗法制的稳固 

神权的至高无上 

王权高度集中

23.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势力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A.

B.

C.

D.

24.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清初军国要务一般都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清朝)“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 

A.清代军机处B.元代中书省C.宋代枢密院D.唐代门下省

26.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这一制度是( 

世袭制 

宗法制 

郡县制 

分封制

27.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丞相制与刺史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皇帝制与郡县制

28.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

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2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唐朝的吏部C.宋朝的枢密院D.明朝的内阁

30.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宗法制度的瓦解 

礼乐制度的破坏 

等级制度的颠覆 

分封制度的崩溃

31.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B.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度

C.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D.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

3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候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沦是(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宗时

清康熙前期

全国人口(丁)

5959万

5237万

5816万

2456万

官员

7500人

13465人

22500人

27000人

官民之比

1:

7945

3927

2613

911

A.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B.官员的增加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D.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34.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35.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

36.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

“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3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3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39.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4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41.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响的是( 

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

4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3.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44.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牢固的血缘关系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浓厚的专制色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5.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46.明太祖曾感叹: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

共65分)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

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

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

刘毅传》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什么变化,并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1)材料一中“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一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3)你认为上述政治机构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49.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利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

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

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

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

……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

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

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

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

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制度的发展结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一发展趋势的实质是什么?

50.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 

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