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34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哲学宗教等背景资料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古典"

的美名。

所以恩格斯在谈到希腊人时,特别指出,这个"

小民族"

获得了"

大成就"

"

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

僭主政治:

希腊文Tyrannia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

“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如品达)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

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

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

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伯罗奔尼撒同盟: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部分城邦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

公元前6世纪末期,斯巴达为对外扩张和对内镇压希洛人反抗,在打败对手阿哥斯之后建立该同盟,古希腊人亦称之为“斯巴达人及其盟友”,表明它是受斯巴达操纵的。

在形式上,同盟会议决议须有大多数入盟代表同意才生效,但事实上同盟的一切决议完全取决于斯巴达的意见。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来干预别国的内政,支持各国的贵族寡头政治。

后来同盟又成为斯巴达与雅典争夺希腊霸权的工具。

大约公元前370年,随着斯巴达的衰落,伯罗奔尼撒同盟瓦解。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由雅典执政官梭伦进行的民主制改革。

梭伦出身贵族,但家境中平,早年经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同时又是希腊七贤之一,他反对贵族专权,同情平民,主张在城邦中实行公正立场,以城邦利益为重。

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改革运动。

其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颁布《解负令》,既解除债务奴役,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原先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之分;

设立新的政权机构;

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等等。

通过这些改革,使雅典贫苦公民摆脱了遭受债务奴役的威胁,打击了贵族统治,使城邦体制更加巩固。

同时,梭伦通过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使城邦体制得到健康发展,民主政治也发展起来。

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措施又使工商奴隶主地位迅速上升,奴隶制经济开始走向繁荣。

希波战争:

古希腊诸城邦反抗波斯侵略和雅典乘机向东扩张的战争。

时间长约半个世纪,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大事件有:

公元前500年米利都人掀起反波斯起义,成为战争的起点。

公元前492年,波斯大举入侵希腊,但因海军遭到风暴袭击,损失惨重,中途被迫撤军。

公元前490年,波斯由海上进攻希腊,因马拉松战役失败而退兵。

公元前480年,波斯再度举兵西侵,在德摩比利(温泉关)获小胜,继而在萨拉米海战中遭到惨败。

第二阶段时希腊人完全转入战略进攻,从公元前479年,在波斯首都苏萨,希腊代表卡里阿斯同波斯订立和约,波斯承认小亚希腊各邦独立,放弃争夺爱琴海霸权。

希波战争到此结束。

希腊人的胜利为古典文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中,为反抗波斯侵略而建立的同盟,时间为公元前478年。

提洛同盟以雅典为首,包括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200多个城邦,因同盟会议会址和金库设在提洛岛,故称为“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在初期希腊联军共同反抗波斯侵略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到后期,随着雅典势力强盛,操纵同盟大权,开始侵吞盟金,并强迫盟邦向之纳贡,对同盟各国动辄使用武力施以威胁,同盟沦落为雅典称霸的工具。

公元前454年,提洛同盟的金库移至雅典,而同盟会议至此不再召开。

公元前404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战败,提洛同盟到此解散。

雅典民主政治:

即古希腊雅典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

它的形成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氏族贵族与平民斗争和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

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氏族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公元前594年由双方共同选出的仲裁人梭伦实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制,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前527年)及其后裔的僭主统治(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0年,中有两次间断)客观上打击了氏族贵族,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前509年的克利斯梯尼改革,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波斯战争的胜利,大大促进了雅典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发展,引起雅典公民内部不同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公元前462年(或公元前441年)的厄菲阿尔特和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的改革。

这些改革剥夺了由御任的执政官组成的贵族会议的权力,将其权力分别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军事殖民制度、各种社会公益捐献和对公民发放津贴以及大兴土木,使占公民多数的小生产者享有得到一定保障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雅典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达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国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

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

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

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

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遂于前421年缔结和约。

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

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

前405年,雅典海军被全歼。

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

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

希腊化文明: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

希腊化时代通常是指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开始东征,至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国之间的一个历史时代(也有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时算起的)。

“Hellenism”一词为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生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希腊世界之文明广泛传布和影响于东方,本有过于夸大古希腊历史作用之意。

亚历山大死后,争夺权力的斗争延续到公元前301年的易普斯战役,随之希腊化三大国鼎足之势确立。

这一时代的文化,吸收前人的成果,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阿里斯塔克等可为代表。

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及其图书馆)在当时享有国际性学府的声誉。

希腊化文明时代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时代。

柏拉图: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公元前427年出身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早年追随苏格拉底,并把他的观点系统化。

苏格拉底被处死后,逃亡到南意大利一带。

公元前388年回到雅典,约公元前387年创办“学园”。

柏拉图的著作很多。

多数是以对话形式写成,而且基本上都得以保存下来,如《斐多篇》、《法律篇》、《巴门尼德篇》、《蒂迈欧篇》、《理想国》等。

柏拉图集古代唯心主义大成,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神秘主义、埃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综合在一起,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即“理念论”。

他认为可感觉到的事物是变化、相对的、也是不真实的。

只有不动不变的绝对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

他提出任何一类特殊的事物都有自己一般的概念,只有要领概念才是永恒不变、真实存在的。

柏拉图把这种独立存在的一般概念叫做“理念”,据此创立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在政治上,柏拉图设计了一套“理想国”的方案,主张国家应由“哲学王”来统治。

在教育上,他制订了培养统治者--“哲学王”的措施。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影响极大,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发展路线称为“柏拉图路线”。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自然科学家。

公元前384年出生在希腊北部卡尔基狄克半岛上的斯塔吉拉城。

他从小热爱自然科学,17岁时去雅典拜柏拉图为老师,在柏拉图学园学习了20年之久。

公元前343年-公元前342年,受马其顿国王腓力的邀请,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传授荷马史诗和悲剧。

亚历山大即位并开始东征时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以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其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掀起反马其顿运动的高潮,亚里士多德因受牵连,不得不离开雅典,迁居卡尔基斯,于次年(公元前322)病死。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客观唯心主义错误,不承认在个别的事物之外,有什么一般的“理念”存在,认为“形式”和“质料”是统一的,但却又提出一个“第一推动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最后目的和运动的最终原因,从而在根本上倒向了唯心主义。

此外,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实体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感觉和经验的来源,但又认为质料是不可知的,人们只能认识形式,而理性知识只能由理性本身产生,它不依赖于身体而存在,是“不死的和永恒的”。

这样一来,他和柏拉图一样,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泥潭;

在政治上,亚里士多德反对大贪大富,主张拥有适度的中等财产为最好。

他拥护社会变革,支持马其顿统一希腊。

即反对贵族政体,也反对贫民政体,主张建立中等奴隶主统治的政权。

他认为中等财产的奴隶主当了城邦的统治者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

在伦理道德上,他主张“中庸之道”,认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著述很多,内容广泛,包括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生动学、经济学、物理学、天文学、美学等许多学科,成为这一系列专门知识领域的奠基者。

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修辞学》、《诗学》等等。

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怀疑论派:

古希腊罗马时期流行的一个哲学派别。

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皮浪。

这个学派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即希腊化时期的波浪的怀疑论、柏拉图中期学园派的怀疑论,晚期即罗马时期的怀疑论。

主要代表人物除皮浪外,还有他的学生提孟,学园派的阿尔赛西劳斯和卡尔尼阿德,罗马的埃奈西德穆、塞克斯都、恩玻里柯等人。

怀疑论派是要以否认知识的可能性来达到“不动心”,不受干扰的理想生活。

他们认为,人们对任何事物只能认识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不能知道它的真相、本质。

譬如我们只能说,一样东西呈现为白的或黑的,不能说它是白的或黑的;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任何判断都有与之相反而同样说得通的判断。

“我们对任何一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因此,我们不可能说出真理,我们对某一事物既不肯定,也不能否定,甚至根本不知道事物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

我们对事物应该完全怀疑,不能作任何肯定的判断。

他们主张对一切事物都采取淡漠无情、无动于衷,莫之是,莫之非的态度,人们只是按风俗习惯来进行活动,这样就可以与世无争而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伊壁鸠鲁学派:

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70年)创立的哲学派别。

伊壁鸠鲁生在萨摩斯岛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邦教授哲学,后来在雅典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已的学校,称为“伊壁鸠鲁花园”,逐渐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的著作很多,但大都失传,现仅留下来三封信和一些残稿。

他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

伊壁鸠鲁派宣扬无神论,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

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

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伊壁鸠鲁就曾发誓要放弃政治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现实世界漠然置之。

他认为最大的快乐是友谊,而个人的幸福就在友谊和社会之中。

伊壁鸠鲁学派把神还归自然,公开攻击古代的宗教,从而奠定了古代无神论哲学的基础。

斯多亚派: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之一。

由塞浦路斯岛季蒂昂的芝诺于公元前4世纪创立于雅典。

“斯多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柱廊”。

因为这个哲学派别的讲学场所有彩色壁画的柱廊,所以斯多亚派又被称为“画廊派”。

其代表人物还有:

巴内修(约公元前185年---约公元前110年)、塞内卡、埃彼克泰特和马可·

奥里略等。

斯多亚学派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观点前后并非一致,总的说来,它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没落和崩溃时期的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他们宣扬禁欲主义和宿命论,主张安于现状和忍耐的精神。

早期的斯多亚学派具有一些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因素。

但他们却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歪曲成神秘主义的“宇宙理性”,即神,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神安排好的,它包括含有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思想;

中期斯多亚派则抛弃了早期斯多亚派的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因素,公开宣扬宗教迷信和神秘主义;

后期的斯多亚派极力鼓吹宿命论和禁欲主义,宣扬“忍受”、“节制”,一切都是由命运决定的等等。

罗马王政时代:

古代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城到公元前509年推翻王政改行共和制为止共244年,经历了7个国王,古典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王政时代”。

关于七王的业绩,按历史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前四王统治时期,这4个王分别是罗慕路斯、努玛·

庞庇里乌斯、图鲁斯、荷斯提里乌斯。

此间罗马社会和政治的特点是:

处于氏族制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朝代,社会组织仍分为3个部落(特里布斯)、30个库里亚(胞族)和300个氏族,最基本的政治管理机构国王(勒克斯)、库里亚大会(民众大会)、元老院和一些其他公职人员。

其中库里亚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无论是选举国王、宣战、讲和还是决定死刑及其他重大刑事案的判决都由它来决定。

考古材料表明,王政时代早期,既没有城市,也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所谓的王应该是氏族时代部落联盟的军事领袖。

当时实行的是氏族成员的民主制而不是阶级压迫的国家。

其特里布斯、元老院、库里亚大会等只能说是氏族公社的组织和机构。

罗马王政时代的第二个阶段包括来自伊达拉里亚人的后三王,他们分别是第五王老塔克文、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和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公元前535-公元前509)。

其中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进行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建立了新的以财产区分阶级关系的标准。

这是罗马社会由氏族向国家转变的重要一步,成为罗马国家形成的划时代标志。

而到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统治时期,因为他执行暴政,极端专制。

最后元老院召集会议,宣布推翻塔克文的统治,以执政官来代行政务。

至此,罗马王政时代结束。

开始进入新的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

据史学传统通常指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统治开始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时期内的罗马奴隶制国家,又可分为前期帝国(前30-284)和后期帝国(284-476)。

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屋大维)建立元首政制,以帝国取代了共和制。

奥古斯都统治所带来的“罗马和平”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继续对外扩张。

到安敦尼王朝时(96-192)罗马疆域最大;

西起不列颠、西班牙,东达幼发拉底河,南至非洲北部,北迄莱茵河、多瑙河一带。

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兴起,2、3世纪时迅速传播,罗马统治者对其先迫害后利用,4世纪被定为国教。

公元3世纪帝国陷入奴隶制经济、政治危机,隶农制作为封建因素日益增长。

军队专横跋扈,干涉皇帝废立;

前期帝国在政治混乱中结束。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建立君主统治(多米那特制),后期帝国开始。

君士坦丁在位时(306-337),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城迁至东部战略地君士坦丁堡。

帝国的剥削压迫激起了广泛的人民起义,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都给罗马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395年提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帝国连年战乱,经济衰落。

统治亦日趋薄弱。

外部日耳曼人不断入境,并加入到罗马军队。

并于376年举行了反罗马的起义,屡败罗马军队。

公元395年后,又进军意大利,410年在奴隶策应下,一度攻占罗马。

476年,皇帝罗慕路斯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

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成为古典奴隶制终结的标志。

马其顿战争:

古罗马征服马其顿王国的战争。

在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并向东部地中海扩张的过程中,与马其顿发生了3次战争。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与在意大利作战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结盟,准备进兵意大利,罗马人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开展外交活动,迫使腓力放弃了进军计划,并与罗马缔结了和约;

第二次发生于公元前200-前190年。

罗马乘马其顿与叙利亚发生争执,组成反马其顿同盟;

第三次发生于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68年间。

罗马为消灭马其顿势力首先宣战,公元前168年6月在马其顿南部沿海的皮得纳战役中,马其顿王伯尔修斯战败被俘(后死于罗马狱中)。

马其顿被分割为彼此孤立的四个“自治区”,事实上已成为罗马属地,罗马对支持马其顿的各希腊城邦实行了严酷的报复和洗劫。

前三头政治:

指公元前60年,罗马共和国内三个有势力的人物恺撒、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的政治联盟。

公元前78年,罗马元老贵族派代表、独裁者苏拉染疾而死,民主派东山再起,贵族派克拉苏和庞培乘机转向民主派,企图争取握有选票的平民的支持,以便夺取统治权。

公元前70年,克拉苏和庞培任执政官,任满后,庞培因率军剿平海盗和远征东方,权利激增;

克拉苏因早年追随苏拉而乘机致富;

恺撒则通过在公民大会上反对豪门贵族,鼓动民主而在平民中赢得很高声望。

三头各怀野心,相互利用,结成反元老贵族联盟。

在个人独裁出现之前,克拉苏出战征伐安息而阵亡。

恺撒在任高卢总督时(前58--51年),通过征服战争,兵力、财力和威望猛增,从而具备了个人军事独裁的条件。

庞培畏惧权势日盛的恺撒,转而与元老院达成妥协。

公元前49年,恺撒开始与庞培展开内战。

公元前48年,法萨罗战役中,庞培战败,逃到埃及被杀。

前三头政治最后瓦解,恺撒建立独裁统治。

后三头政治:

公元前43年,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公开结成的政治联盟。

公元前44年,凯撒被布鲁图等贵族反对派刺杀后,引起平民的不满。

凯撒的助手安东尼、甥孙屋大维和骑兵长官雷必达继起掌握大权。

经过一段时间的纷争之后,三者结成反贵族的同盟即“后三头同盟”。

后三头政治时期,他们在罗马实行恐怖统治,宣告贵族派为公敌,在平息了贵族派的叛乱之后,三头在政治上瓜分了罗马各行省。

公元前36年,雷必达的军权被屋大维剥夺。

公元前31年屋大维与统治东方各行省的安东尼开战,在亚克兴战役中,安东尼战败,次年自杀。

自此,先后有两头退出政治舞台,屋大维一人成为罗马的独裁统治者,后三头政治宣告结束。

“奥古斯都”:

古罗马皇帝的封号,最早始于屋大维(前27--14)。

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前31年)中击败安东尼以后,成为结束罗马内战的最后胜利者。

他接受恺撒的教训没有称独裁官,但兼有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祭祀长等各官职。

前27年元老院授其以“奥古斯都”尊号,拉丁文意为“神圣的”、“至尊的”,后世即以此称之。

“奥古斯都”这一称号也成为后来罗马皇帝及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

罗马教皇:

教皇在拉丁文中是“爸爸”(pope)的意思。

教皇们认为自己是基督12使徒之一彼得的继承者,是上帝指派的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领袖。

五六世纪起,教皇和教会的权利迅速膨胀,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8世纪中期“丕平献土”之后,教皇国在意大利中部形成。

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房千米。

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

教皇与封建君主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

十二三世纪时,教皇权力达到顶峰:

有权废黜君主;

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当时,教会上层人士拥有很大权力,生活非常奢华。

14世纪起,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教皇权力逐步衰微。

近代时期,在意大利国家取得统一的情况下,教皇国领土缩小,教皇退居于罗马附近的梵蒂冈,教皇国实际上不复存在。

20世纪早期,梵蒂冈被意大利承认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皇。

十字军远征

中世纪(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

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

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

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

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总策划者。

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

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

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终以失败告终。

战争给东方地中海沿岸的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欧洲各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经院哲学:

产生于11~14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学院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早期中世纪思想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

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

经院哲学家们利用这种方法阐述各自的观点,围绕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大派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