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5319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装配调试工艺111DOCWord文件下载.docx

风动扳手正确的连接如图所示:

 

①作为一般原则,如果对于一个紧固件使用冲击扳手时间要长于5秒,应该选用较大的风动扳手,否则扳手的使用寿命将会缩短。

②使用风动扳手时,注意螺栓的拧紧扭矩必须在风动扳手的扭矩范围内。

如果风前者过低,则很难达到要求,风动扳手易损坏;

如果前者过高,螺栓易被打断。

用风动扳手紧固螺母,当扳手出现“哒哒”声时就应当停止,否则扳手会损坏。

(图1)

③每天使用完毕后应关断气源。

④气动扳手打紧螺栓、螺母连接件时,用与螺栓对应的开口扳并住螺栓,气动扳手套筒打紧螺母。

若不用扳手并紧螺栓,在拧紧时螺栓、螺母连接会打滑,严重时会损坏螺栓、螺母和装配件。

⑤使用时将气动扳手对正螺母,套筒

包含螺母2/3以上(如图)。

⑥气压低于0.45mpa以下时,尽量

不要使用气动工具,等气路故障排除,气

压恢复正常后使用。

⑦装配空间风动工具不能直接使用时,

应加接长杆或万向接头,不得强行打紧。

⑧使用气动工具时首先要确认套筒确实已经包含螺母(或螺栓)后再开始打紧,不允许先开动风枪后再对正螺母(或螺栓)。

2、双头开口扳手

(1)开口扳上的数值表示该端开口大小,如图1:

A处的数值13表示开口扳右端开口大小L=13mm。

(2)注意扳手的正确使用方法,见图2,正常情况下作用在扳手上的力F的方向要与扳手作用于螺母那端的开口的方向朝向同一侧。

(3)扳手的手柄长度、工具类别是根据螺栓强度相应的扭紧力矩而选择的。

用于小的螺纹类拧紧工具------螺丝到端部的大小、把手的粗度也是根据拧紧力矩决定的。

a.M6以下的螺栓:

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拿着扳手,仅用手腕力旋转。

参看图3-a。

b.M10为止的螺栓:

握住扳手的头部,先从肘部发力旋转。

参看图3-b。

c.M12-14为止的螺栓:

紧紧握住扳手的手柄端部,用臂力旋转。

参看图3-c。

d.M20以上的螺栓:

用力叉开双脚,尽全身重量和全力来拧紧。

3、活络扳手

俗称活动扳手,它的开口大小l可在一定范围内由调节旋钮1调节,在扳手手柄上刻有两个数,前一个表示扳手的总长,后一个则表示扳手开口张开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如图4,扳手手柄上的数字“300*36”表示扳手总长L=300mm,扳手开口张开所能达到的最大值l=36mm。

4、定扭矩扳手

图5为目前在装配时使用的定扭矩扳手中的一种,它由头部和手柄2两部分组成,其头部可以更换。

现举例说一下正确使用定扭矩扳手的方法:

假如要紧固一个要求扭力达到300Nm的螺母,先用风动扳等将螺母拧至接近300Nm,不可超过,再通过旋钮4将定扭矩扳手的扭矩调到300Nm(刻度表3上可观察到数值),最后用定扭矩扳手紧固螺母,当听到定扭矩扳手发出卡嗒卡嗒声,即表示该螺母的扭矩已达到规定值。

使用方法:

由于定扭矩扳手使用较灵活(头部可更换,扭矩可调节),故又将其作为测扭矩扳手使用。

使用定扭矩扳手要特别注意:

作用在扳手上的力F的方向要与开口的方向朝向同一侧,否则扳手会损坏。

5、扭力检测扳手

扳手种类及特点:

(1)指针式扭力检测扳手传动杆上的变形量与施加在头部的扭矩成正比,头部固定有长指针指向手柄端的刻度,该刻度表示相应的扭矩值。

扭矩精度一般,用于一般紧固件的扭矩检查。

(2)表盘式扭力检测扳手检测扭力显示在表盘上,传力杆上有指示扭矩的表盘,传力杆变形推动使指针旋转。

双指针扳手的主动针指示扭矩瞬时值,被动针(一般为红色)指示最大值。

扭矩精度较高,用于重要紧固件的精确紧固、扭矩检查或试验研究。

扭矩检查通常使用三种方法:

松开法、紧固法、标记法

松开法:

测得螺纹副松开的瞬时值。

朝螺纹联结松开的方向转动检测扳手,读取最大瞬时值。

该方法误差大,松开扭矩小于实际扭矩(10-20%)

标记法:

作标记,松开后,再紧固至标记处的扭矩值。

该方法有可能改变摩擦系数和损坏防松紧固件。

一般松开60度左右即可复紧(如图所示)

图7

紧固法:

螺纹副紧固瞬时值。

螺纹副连接拧紧后,检测扳手朝螺纹拧紧的方向转动,直至手部出现轻微震动感觉,此时扳手的瞬时值定义为螺纹副连接的拧紧力矩。

该方法对测试人员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6、双头梅花扳手

双头梅花扳手手柄上的数值表示该端套圈内相对平行的两边的距离。

如图8,A处的数值13表示l=13mm。

用于空间允许的手动快速扳紧,一般情况下不用于气动扳手装配时并螺母(或螺栓)。

7、套筒扳

(1)可逆式棘轮扳手

用棘轮扳手紧固螺母比一般的扳手要快,因此俗称快扳、飞扳。

与普通扳手比较,可逆式棘轮扳手的优点在于不象普通扳手,每拧至一定角度需将扳手从螺母上取下,以方便下一次拧紧;

缺点是每次拧紧前得首先将套筒装在方头2上,而且当需要反向旋转时,得将调节旋钮1调至正确位置。

可逆式棘轮扳手属于手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

(2)手动套筒扳手连接附件

接杆和万向节都是用于一般扳手无法操纵的有限空间内,主要功能是向套筒传递扭矩。

8、旋具

俗称起子,目前装配上使用较广泛的是一字槽螺钉旋具和十字槽螺钉旋具等。

一字槽螺钉旋具俗称一字起,用于如图12-a所示含有一字槽的零件;

十字槽螺钉旋具俗称十字起,用于如图13-a所示含有十字槽的零件。

9、套筒

套筒的作用是将来自套筒扳的扭矩传给螺栓或螺母,使用时将套筒装在套筒扳的方头上,再将套筒头部(有六角和梅花两种)套入相应的螺栓或螺母。

套筒扳方头的旋转带动套筒,套筒的旋转又带动螺栓或螺母,从而达到紧固或松开的目的。

拧紧螺栓、螺母必须使用与之相对应规格的套筒,严禁用大套筒拧紧比其小的螺栓、螺母,否则会损坏螺母(螺栓)和套筒。

螺母规格与套筒对应关系:

第三章螺纹的连接与紧固理论

螺纹的联接与拧紧是装配作业的基本工作,用螺纹零件来保证联接强度(有时还要求紧密性)。

1、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

螺纹牙型:

同一公称直径按螺距大小,分为粗牙和细牙。

细牙螺纹的牙型与粗牙相似,但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较好,强度高,因牙细不耐磨,容易滑扣。

螺纹头数:

沿着一条螺旋线产生的螺纹叫单头螺纹,螺距与导距相等。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等间隔的螺旋线产生的螺纹叫多头螺纹,常见如双头螺纹、三头螺纹。

螺纹代号:

粗牙普通螺纹用字母“M”及公称直径表示,如M24表示公称直径为24mm的粗牙普通螺纹;

细牙普通螺纹用字母“M”及“公称直径×

螺距”表示,如M24×

1.5表示公称直径为24mm,螺距为1.5mm的细牙普通螺纹;

当螺纹为左旋时,在螺纹代号之后加“左”字,如M24×

1.5左,表示公称直径为24mm,螺距为1.5mm,方向为左旋的细牙普通螺纹;

常见联接螺纹类型及应用:

常见联接螺纹类型有普通螺纹、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米制锥螺纹。

普通螺纹:

一般联接多用粗牙螺纹,细牙螺纹常用于细小零件,薄壁管件或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中,也可作为微调机构的调整螺纹用。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适用于管接头、旋塞、阀门及其它附件。

若要求联接后具有密封性,可压紧被联接件螺纹副外的密封面,也可在密封面间添加密封物。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适用于管子、管接头、旋塞、阀门和其它螺纹联接的附件,因其利用本身的变形就可以保证联接的紧密性,所以不需要任何填料。

米制锥螺纹:

用于气体或液体管路系统依靠螺纹密封的联接螺纹。

螺纹联接件类型及精度:

螺纹联接件类型很多,常见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和弹垫等。

螺纹联接件分为三个精度等级,其代号为A、B、C级。

A级精度的公差小,精度较高,用于要求配合精确、防止振动等重要零件的联接;

B级精度多用于受载较大且经常装拆、调整或承受变载荷的联接;

C级精度多用于一般的螺纹联接。

2、螺纹联接的紧固理论

螺栓螺母组合:

通常螺栓螺母采用相同的材料,或螺栓使用强度较大一点的材料。

另外,使用不同硬度的材料拧紧时,也有防止咬死的效果。

拧紧方法:

紧固螺纹时,应一端用工具固定,另一端用拧紧工具拧紧。

螺纹连接的防松:

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相对转动。

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铆冲防松等。

摩擦防松包括对顶螺母、弹簧垫圈、自锁螺母等;

机械防松包括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串联钢丝等。

一般说,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

对于重要的联接,特别时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用机械防松。

3、紧固件装配规范及注意事项:

(1)力矩判断

特殊紧固件的螺纹装配,应执行工艺卡上的力矩要求自检。

普通紧固件的螺纹装配,一般用感觉判断拧紧程度,判定方法如下:

1有弹簧垫圈的部位,观察弹簧垫圈的开口是否完全压平判断拧紧程度,垫圈开口压平表明已拧紧,无须再拧,以免影响拆换;

2无弹簧垫圈,或虽有弹簧垫圈但观察困难的部位,手感判断拧紧程度,用被检件相适应的标准开口扳手,以拧紧的方式进行检验,若扳手不转动或转动不超过半圈者判为紧固;

若扳手转动超过半圈者判为松动,尚须拧紧。

(2)交叉拧紧

同一零、部件或总成的螺栓、螺母紧固时,应按规定交叉均匀拧紧。

如:

前后桥骑马螺栓、轮胎螺母等,应对角交叉均匀拧紧。

(3)弹簧垫圈、平垫圈装配

1弹簧垫圈下面,工艺卡上无特别说明的,一般不加装平垫圈,也不允许同一处装二只或多只弹簧垫圈;

2槽形螺母下不应装弹簧垫圈;

3腰形孔处装配,一般应加平垫圈;

4在拧紧螺栓、螺钉或螺母时,如果弹簧垫圈已变形或打炸打断,必须更换;

如果拆换或返修时,弹簧垫圈已被压平或失效,亦必须更换。

(4)其他几种紧固方式

1方向性管接头拧紧:

有方向要求的管接头应先拧紧,然后再拧至所需方向,绝不允许拧松退至所需方向;

2槽形螺母紧固时,如已拧至规定力矩值,其切槽正好对准螺栓的开口销孔,则穿开口销;

如切槽尚未对准销孔,应拧紧使切槽完全对准销孔,绝不允许拧松退回使之对准。

3开口销安装时,应分开折弯开口销尾端。

装在槽形螺母上的开口销。

长尾应弯到螺栓的尾端上,短尾应弯到螺母上;

装在平头销或其他杆件上的开口销,尾端应沿零件圆周分开折弯,并应紧贴在零件上。

④双螺母:

有软垫时,需用双螺母并紧。

第二部分汽车构造

一、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整车整备质量(m0):

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

它除了整车质量外,还包括燃料、润滑油、冷却液、随车工具、备胎和其他备品的质量,不包括人员和货物。

2、最大装载质量(me):

最大货运质量与最大客运质量之和。

3、最大总质量(ma):

整车装备质量与最大装载质量之和。

ma=m0+me

4、汽车外廓尺寸:

车长(L)车高(H)、车宽(S)、前后悬(A1、A2)、接近角(α)、离去角(β)

5、轮距:

轮距(K1、K2)mm。

同一车轴左右轮胎中心间的距离。

6、轴距:

轴距(B)。

汽车在直线行驶位置时,同车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条垂线之间的距离。

7、最大轴载质量:

汽车单轴所能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8、转弯半径(D):

转弯时,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mm)。

9、最小离地间隙(C):

汽车满载时,其中间区域最低点离其支承平面间的距离。

(mm)

10、最高车速(Umax):

汽车在最大总质量下,在平坦公路上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车速(km/h)。

11、最大爬坡度(i):

汽车在最大总质量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爬坡能力(º

或%)。

12、平均燃料消耗量:

汽车在最大总质量下,在公路行驶时的燃料消耗量。

二、汽车的总体构造

(一)发动机

两大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五大系统:

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启动系、点火系(汽油机专用)。

(二)底盘

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

(三)车身

驾驶室、车厢。

(四)电气设备

点火系、电源系、仪表系、照明系、启动系、信号系、辅助设备(无线电、空调等)

三、国产汽车的型号和编码规则

(一)编制依据:

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二)内容:

1、一般汽车产品型号构成:

生产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

企业名称代号——用两或三个字母表示(HFC、EQ)

车辆类别代号——用一位数字表示

主参数代号——用两位数字表示

(1)吨位表示:

<

10T前+0+吨位>

=10实际吨位

(2)长度表示:

10m实际长度扩大10倍

(3)排量表示:

实际排量扩大10倍

产品序号:

0、1、2、3。

举例:

CA1091EQ2080ETJ6481TJ7100

2、专用汽车产品型号构成:

生产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专用车分类代号+企业自定义

四、发动机的技术术语和计算公式

1、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曲拐6、气缸的工作溶剂(Vh)

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总容积(Va)9、压缩比(ε)10、排量(VL)

S=2R

Va=Vc+Vh

VL=Vh*i

ε=(Vc+Vh)/Vc

Vh=ΠD*D*S/4*106

已知某495QA型柴油发动机的活塞行程为115mm,试计算发动机的排量VL,如果此发动机的压缩比ε=16.5,试计算燃烧室的容积。

五、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汽油机:

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2、柴油机:

3、两者之间的区别:

(1)进气不同:

汽油机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和气,柴油机是空气。

(2)点火不同:

汽油机是点火式,柴油机是压然式。

(3)混合气形成装置不同:

汽油机是化油器,柴油机燃烧室。

4、相同点:

(1)每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周(),每个行程曲轴都旋转半周(),进气行程进气门开,排气行程排气门打开。

压缩行程、做功行程进、排气门关闭。

(2)四个行程中,仅有做功行程产生动力,其他三个行程为辅助行程,都要消耗部分能量。

(3)发动机起动时的第一个循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必须借助外力来完成,以后便自动不断循环。

(4)两者主要机件均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和曲轴的旋转运动,所以结构基本相同。

六、根据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写发动机的做功顺序表。

1-3-4-2

曲轴转角(º

缸号

1

2

3

4

0~180

做功

排气

压缩

进气

180~360

360~540

540~720

七、配气机构的组成:

(一)气门组:

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锁片或锁销。

(二)气门传动组:

凸轮轴、正时齿轮、挺杆、推杆、摇臂及摇臂轴。

八、配气相位图

α-——进气门提前角

β——-进气门迟闭角

δ-——排气门迟闭角

γ-——排气门提前角

α+δ-——气门叠开角

进气门总开启角=α+β+180º

排气门总开启角=γ+δ+180º

配气相位图

九、发动机燃料系组成

(一)汽油机燃料系的组成

1、汽油供给装置:

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油管和汽油泵。

2、空气供给装置:

空气滤清器、进气消声器。

3、可燃混和气的形成装置:

化油器

4、可燃混和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排气管和消声器。

工作过程:

油路:

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

气路:

空气滤清器

化油器—进气歧管—气缸燃烧后—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空气

(二)柴油机燃料系的组成:

1、燃油供给装置:

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粗、细)、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管。

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气缸内的进气道。

3、混和气的形成装置:

燃烧室。

4、废气排出装置:

气缸内的排气道、排气管及排气消声器。

工作过程

柴油箱—低压油管—输油泵—柴油粗滤器—喷油泵—喷油器—燃烧室

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气缸内的进气道—燃烧室

气缸内的排气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空气。

其中喷油器泄露的少量柴油经回油管流回油箱,输油泵供给的多余低压柴油也经回油管流回柴油箱。

十、润滑系

1、作用:

减轻零部件表面间的磨损,清洗零件表面,冷却摩擦件表面温度,密封各零部件间的配合间隙,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的锈蚀和腐蚀。

2、分类:

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

3、组成: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机油限压阀、机油表、传感器和油道等。

十一、冷却系

1、作用:

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90~95º

C)下工作。

2、冷却方式:

水冷却和风冷却。

3、水冷却系的组成:

散热器(俗称水箱)、水泵、水管、水套、节温器、百叶窗、水温表和风扇等。

十二、传统系

(一)作用:

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并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改变扭矩的大小,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二)分类:

1、按传动元件分类

机械传动系

液力机械传动系

电力传动系

2、按传动比变化的规律分类

有级传动系

无级传动系

3、按传动系的变化方式分类

强制式传动系

全自动式传动系

半自动式

(三)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汽车的全部车轮数×

驱动桥数例如: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5)四轮驱动(4WD)

(四)传动系的组成和动力传递路线

1、组成

(1)离合器

作用:

平稳起步、换档平顺、防止过载。

分类:

摩擦式、液力式、电磁式。

重点:

摩擦式

(2)变速器

A、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扭矩和转矩和转速的变换范围,以适应经常变换的行驶条件,并使发动机在功率较高而油耗率较低的工况下工作;

B、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够倒向行驶;

C、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和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有级式、无级式、综合式。

(3)万向传动装置

使变速器与驱动桥等连接处能在轴间夹角和相互位置经常发生变化的转轴之间传递动力,保证他们安全的工作。

组成:

万向节和传动轴

(4)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

改变力的传递方向、降低转速增大扭矩——主减速器

使汽车左右车轮以相同的转速直线行驶或者以不同的转速转弯行驶——差速器

承受垂直载荷,并在驱动车轮与车架或车厢之间传递纵向力与横向力。

根据汽车所使用的悬挂类型不同分类

A、非独立悬挂式驱动桥

B、独立悬挂式驱动桥

2、动力传递路线:

发动机的动力—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车轮

十三、行驶系的作用和组成

(一)作用:

1、支承汽车的总质量;

2、将传动系传来的扭矩转化为汽车行驶的驱动力;

3、承受并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反力和力矩;

4、减少振动,缓和冲击,保证汽车的平顺行驶。

(二)组成

1、车架

(1)作用:

使各总成固定并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和传递力与力矩。

(2)类型:

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泛),中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铰接式车架。

2、车轮

支承车重,传递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保证汽车与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确定汽车的行驶方向,以及和悬架共同缓和路面的冲击,减少振动。

(2)组成:

轮胎、轮辋、轮辐和气门嘴。

(3)分类:

盘式车轮和辐式车轮。

3、轮胎

支承汽车自重和负荷,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吸收路面的冲击,附着路面,从而稳定汽车的行驶。

(2)分类:

充气轮胎

根据胎内工作压力大小可分为高压胎、低压胎和超低压胎。

根据轮胎胎面花纹的不同,充气轮胎可分为普通花纹轮胎、越野花纹轮胎和混合花纹轮胎。

(3)规格:

高压胎:

B其中:

D—轮胎的名义直径,B—轮胎断面的宽度,d=D-2B,d—轮辋直径。

低压胎:

B—d其中:

B—轮胎断面的宽度,d—轮辋直径。

34×

7,9.00-201英寸=23.4毫米

4、悬架

缓和、吸收车轮在不平路面上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以及传递力和力矩。

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

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5、车桥

传递车架与车轮间的各方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承受这些力对它所形成的弯矩和扭矩。

根据悬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断开式和非断开式。

根据车轮的不同运动方式可分为转向桥(前轴、转向节、主销和轮毂)、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承桥。

(3)转向车轮定位

前轮定位角:

转向车轮和主销间的装配相对位置称为前轮定位角。

内容:

主销后倾(γ)、主销内倾(β)、前轮外倾(α)和前轮前束(A-B)。

十四、转向系

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和保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二)组成

1、机械转向系:

转向盘(方向盘)、转向轴、转向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转向器(方向机)、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杆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左转向节、左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右梯形臂)。

2、动力转向系:

在机械式转向系的基础上加一套动力装置。

十五、制动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