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05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个“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截止2006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9.45万户,比上年增长18.4%,从业人员19.31万人,增长28.7%;

私营企业3.74万户,增长14.4%,从业人员38.23万人,增长18.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

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等。

             

农业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6年,我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产品加工、深水网箱养殖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力度,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87.08亿元,增长1.9%;

林业产值6.89亿元,增长4.3%;

牧业产值49.88亿元,增长1.9%;

渔业产值165.35亿元,增长6.0%。

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8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万公顷,粮经比例从去年的57.07:

42.97调整到56.52:

43.48,粮食比例下调了0.55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总产量98.36万吨,比上年增长0.9%。

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2006年,全市食用菌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7%;

茶叶产量1.20万吨,增长  

5.0%;

肉类总产量48.50万吨,增长1.2%;

蔬菜产量275.87万吨,增长3.7%;

水果产量28.33万吨,增长2.0%。

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2006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74.77万吨,比上年增长2.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6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11817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速生丰产林总面积6699公顷,沿海防护林总面积3799公顷。

全年商品材产量17.25万立方米。

全市森林覆盖率54.8%。

    榕台农业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依托,大力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发展高优农业。

一大批台湾名优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畜禽、食用菌等良种在福州落户,涌现出“洪宽海峡农业”、“琳鹏现代农业”、“茂盛农业”、“富山农业”、“青龙农业”等10多家台资良种引进示范企业。

  工业、建筑业

  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2006年,我市全面加大对工业项目落地、企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等扶持力度,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向以江阴、罗源湾为重点的“两翼”集聚。

工业集中区支撑、集聚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凸现,工业产出总量再上新台阶。

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7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6%。

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5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8.81亿元,增长21.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378.01亿元,增长13.7%;

股份制工业总产值  

706.59亿元,增长26.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302.39亿元,增长19.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

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冶金、电力等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0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纺织业工业总产值242.90亿元,增长27.4%;

冶金工业总产值150.60亿元,增长47.6%;

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3.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8.77亿元,增长25.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钢材增长80.2%;

水泥增长63.9%;

化纤增长29.5%;

化学原料药增长22.9%;

显示器增长18.1%;

人造板增长12.6%;

发电量增长10.5%。

2006年,百洋、海欣、海旺鱼糜制品、福人木业、亚通塑料管材等5家企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福人木业、飞毛腿、万年青等3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金日涂料、豪业陶瓷等6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建筑业稳步发展。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28.7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1.57万平方米。

 

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现代流通业蓬勃发展。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连锁经营从超市、百货店向多业态、多领域拓展;

现代物流配送迅速发展,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盛辉、宏捷、盛丰、荣泰闽光钢铁物流等4家物流企业上榜2006年百强物流企业,盛丰还成为我市首家第三方物流企业。

2006全市共有29个5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建成或开业,项目建设面积60多万平米;

新建、改造“农家店”336家。

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分城乡市场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616.54亿元,增长18.9%;

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8.99亿元,增长10.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8.13亿元,增长17.7%;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2.45亿元,增长12.2%。

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凸显,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汽车、家居、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

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22.4%;

金银珠宝类增长71.8%;

中西药品类增长166.1%;

书报杂志类增长18.2%;

家具类增长1.9倍;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2.7%。

汽车及相关商品消费增长迅速,汽车类零售额达66.63亿元,增长42.7%;

石油类增长40.3%。

  会展业稳步发展,年货会、车交会、住交会、美食节等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

2006年,还成功举办了中国(海峡)消费品全球采购交易会等4场全国性会展;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22场。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9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01.18亿元,增长35.7%。

  “东扩南进、沿江面海”发展战略稳步推进,鼓山新区、金山新区等新区建设形成规模,南台岛开发建设加大步伐,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

2006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0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809.35万平方米,增长5.5%;

商品住宅竣工面积411.1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0%;

住宅空置面积11.70万平方米,下降75.1%。

全年商品房交易成交额359.61亿元,比上年增长47.5%;

二手房交易成交额63.81亿元,增长38.9%;

商品房交易面积870.02万平方米,增长26.2%;

二手房交易面积332.76万平方米,增长10.1%。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1.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91%。

浦上大桥、机场高速公路一期、福顺半导体封装等32项重点项目建成;

温福铁路、福厦铁路、江阴火电厂等78项重点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中。

  市政建设成效显著。

2006年,闽江大道、浦上大桥、洪湾路、河下街、梅峰路等36条道路(桥梁、隧道)建成通车,市区路网日渐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079.04公里,道路面积1583.1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62平方米。

全年新增公交车207辆,年末拥有公交车1862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0.64标辆;

新辟、延伸、调整线路16条,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101条;

日客运量达108.76万人次。

2006年,市区共有自来水厂10座,综合生产能力150.9万吨/日;

液化气供气总量11.31万吨,其中家庭用气5.79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8.27%。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75.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生活用电35.63亿千瓦时,增长16.0%;

工业用电107.61亿千瓦时,增长16.2%。

              

对外经贸、旅游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按验资口径,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327项;

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

实际利用外资额6.61亿美元,增长3.2%。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2006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家采取了降低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措施来调控出口,但我市外贸出口仍保持稳步增长。

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7.55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5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出口总额101.65亿美元,增长19.3%。

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68.98亿美元;

内资企业出口32.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25.3%。

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33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53.47亿美元,分别增长18.7%和22.5%。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

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06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

完成营业额1424万美元,增长49.0%;

期末在外人员3190人。

  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成效。

以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文化旅游为重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资源,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促进旅游市场不断拓展。

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11.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

境外游客人数30.96万人次,增长0.2%;

旅游外汇收入2.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8%。

200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73家,客房达10022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

2006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2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增强。

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物发送量:

铁路298.79万吨,比上年下降2.7%;

公路6121.40万吨,增长21.0%;

水运5128.48万吨,增长7.7%;

民航3.01万吨,比上年增长8.2%。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旅客发送量:

铁路5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公路10815.90万人次,增长12.3%;

水运120.31万人次;

民航187.14万人次,增长10.6%。

2006年,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884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92.60万吨,增长14.3%。

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01.17万标箱,增长25.9%;

旅客吞吐量4.59万人次,增长25.4%。

全年“两马交流”客运直航667航次,旅客吞吐量4.59万人次。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462.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5.54公里。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新增程控交换机5万门,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79万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年末电话用户299.08万户,比上年增长3.7%;

移动电话用户386.78万户,增长14.4%;

全市共有IC卡公用电话2.7万部,其中市区1.6万部;

全市电话普及率48.03部/百人,其中市区79.93部/百人。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6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56.64万户,宽带网用户达41.6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35.2%。

  金融、证券和保险

  存款增势良好,信贷结构继续调整,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8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0.09亿元,增长11.8%。

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08.61亿元,增长21.9%,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私营及个人贷款、个人消费领域。

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规模及增速均明显大于短期贷款。

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291.43亿元,增长30.9%;

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40.4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90.54%。

短期贷款余额783.63亿元,增长21.0%,其中,工业贷款增长31.1%,个体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1.18倍。

全年现金净回笼24.72亿元。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2006年末,共有4家外资银行在榕设立分行,1家外资银行在榕设立支行,2家外资银行在榕设立代表处。

  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创新,促使证券市场走出低谷逐步复苏。

2006年末,我市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8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44家,股民资金开户数71.89万户,比上年增长3.1%;

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295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

年末共有期货营业部9个;

全年期货交易量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

  保险业发展迅速。

2006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人身险保费收入30.75亿元,增长13.0%,其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61亿元,增长29.8%。

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8.09亿元,赔付率63.1%;

人身险赔款支出1.16亿元,年金给付1.66亿元,满期给付0.78亿元,死伤医疗给付0.93亿元。

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247个,1家外资保险机构在榕设分公司,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榕设代表处。

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开发实力增强。

2006年,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达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218项,其中国家级8项;

火炬计划176项,其中国家级11项。

共有5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13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科研成果对接转化项目25项。

2006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55家;

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112家。

2006年,全市受理专利申请2468件,批准授权1430件,比上年增长28.1%;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1661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6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8家,其中上市公司21家(含境外上市)。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78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年末市科技园区共有企业221家,软件园入驻企业296家;

科技园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3亿元,利税19亿元,出口创汇7.2亿美元。

以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民营科技迅速发展,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1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

    

质量技术监督不断加强。

2006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1793家企业产(商)品,批次合格率为84.76%,其中生产领域抽检745家企业产品855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8.65%;

流通领域抽检1048家企业商品1219批次,批次合格率82.03%。

全市共有14家企业17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2006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99万台件。

  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06年,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7所,在校生22.70万人(含研究生);

高职高专院校21所,在校生5.65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3所,在校生12.96万人;

高中132所,在校生13.02万人;

初中339所,在校生28.25万人;

小学1729所,在校生49.31万人。

全市共有省标准幼儿园29所;

省级达标中学54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0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11%;

小学英语开课率92.2%,信息技术开课率79.4%。

全市拥有民办小学35所,民办普通中学52所,民办高校17所,民办高校在校生3.66万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突出“闽都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剧、评话、亻尺唱、十番音乐、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等6项传统文化入选首批市级民间文化遗产名录。

“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走进美的小区”系列文艺演出、闽江公园夏季纳凉晚会、“名家名段”闽剧演唱等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繁荣了群众文化。

2006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3个;

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0个;

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116场次。

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8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8%;

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5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8%。

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14.66万户,比上年增长2.6%,有线电视入户率62.03%;

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率87%。

全年出版图书2562种,9093万册;

报纸27种,46358万份;

各类杂志128种,2757万册。

全市共有群艺馆2个;

博物馆、纪念馆17个,收藏文物20.31万件;

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459.81万册。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加强,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各级卫生医疗网。

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2006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675家,其中医院84家;

卫生机构床位1.9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47万张;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5万人,其中医生8985人;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3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46人。

2006年末,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9家,卫生技术人员1457人;

全市共有村卫生所2246家,卫生技术人员4201人;

民营医院40个,床位1485张。

  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活跃。

2006年,在国际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1枚;

在少儿“李宁杯”体操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福州市职工拔河比赛、“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火炬传递活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65个,全民健身点245个;

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46项。

           人口、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71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267万人。

全市户籍总人口622.73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181.72万人。

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1.3‰,人口自然增长率5.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06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939元,比上年增长8.7%。

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6元,比上年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1元,增长12.3%,实际增长12.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595元,增长14.5%,其中食品支出4040元,增长10.8%,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2.1%;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71元,增长14.8%,恩格尔系数为42.1%。

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居住、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的消费支出占26.4%。

农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社区服务渐趋完善。

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47平方米,增长9.5%。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规模扩大。

社会保障事业的覆盖面、受益面进一步拓展,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到区属以上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与省、市属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自谋职业人员。

200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万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万人。

2006年,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为%;

罗源、福清等5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006年末,全市共有农村低保户户,市区低保户 

户。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绿化、美化建设取得成效,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观。

市区南二环路、西二环路、华林路、铜盘路、湖滨支路、国宾大道等6条道路沿线大规模景观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部分路段旧貌换新颜;

新区道路、四大城门的绿地花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效果。

2006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413.2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7平方米;

拥有公园36座,总面积1308.40公顷;

建成区绿地面积532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945公顷,绿化覆盖率36.02%。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污染治理能力继续提高,工业企业基本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祥坂污水处理厂扩容2.5万吨/日建成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