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50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docx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

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参加人员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本节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从复习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出发,从而提出引入负数的加法问题,再通过实例明确有理数的加法意义,进而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

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

(2)│-5│和│5│;(3)-2与│-1│;

二、新课讲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①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②

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

5+(-3)=2③

探究:

还有哪些可能情形?

请同学们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4)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___m.

要求学生画出数轴,仿照(3)画出示意图.

写出算式是:

3+(-5)=-2④

(5)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_____m.

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回到原来位置,即物体从起点向左(或向右)运动了0m,因为+0=-0,所以写成算式是:

5+(-5)=0⑤

(6)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___运动了_______m.同样,先向左边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可写成算式是:

(-5)+5=0⑥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多少呢?

请你用算式表示它.可写成算式是:

5+0=5或(-5)+0=-5⑦

从以上写出的①~⑦个式子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引导学生观察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思考如何确定和的符号?

如何计算和的绝对值?

算式是小学已学过的两个正数相加.观察算式②,两个加数的符号相同,都是“-”号,和的符号也是“-”号与加数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8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即│-5│+│-3│=│-8│.

由①②可归结为: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4+5)=-9.观察算式③、④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0.

由算式③~⑥可归结为: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由算式⑦知,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朗读课本第18页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加法运算时,必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例1:

计算.

(1)(-3)+(-5);

(2)(-4.7)+2.9;(3)+(-0.125).

分析:

本题是有理数加法,所以应遵循加法法则,按判断类型,确定符号、计算绝对值的步骤进行计算.

(1)是同号两数相加,按法则1,取原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3)是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加,根据法则2进行计算.解:

(1)(-3)+(-5)=-(3+5)=-8;

(2)(-4.7)+2.9=-(4.7-2.9)=-1.8;(3)+(-0.125)=+(-)=0.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分析:

净胜球数是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进球数和失球数.红队胜黄队4:

1表示红队进4球,失1球,黄队进1球失4球.

解:

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新课标第一网(+2)+(-4)=-(4-2)=-2;

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

(+1)+(-1)=0.

以上讲解有理数加法时,严格按照:

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这三步骤进行.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指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应该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类型为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依法则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因为正负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有理数加法还打破了算术数加法中和一定大于加数的常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24页习题1.3第1题.

六、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的加法

(1)

第一课时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七、课后反思

 

 

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本节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从复习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出发,从而提出引入负数的加法问题,再通过实例明确有理数的加法意义,进而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2、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难点: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在小学里,数的加法有哪些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在小学里,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如:

5+3.5=3.5+5,(5+3.5)+2.5=5+(3.5+2.5).

引进负数后,这些运算律还适用吗?

探索:

例1.计算:

30+(-20),(-20)+30.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

换几个加数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得出: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加法交换律:

a+b=b+a.

例2.计算:

[8+(-5)]+(-4),8+[(-5)+(-4)].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

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

从而得到: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上述a、b、c表示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3.计算:

16+(-25)+24+(-35).

分析:

先观察题目中数据特点,根据运算律,选择合理途径.

本题采用正、负数分开相加的方法.

解:

原式=(16+24)+[(-25)+(-35)]

=40+(-60)

=-20

例4.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课本图1.3-3所示(课本第19页),与标准重量比较,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分析:

怎样求这10袋小麦的总重量呢?

这是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本题有两种解法,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

解法1:

先计算10袋小麦的总重量.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

再计算标准重量:

90×10=900.

所以这10袋小麦总计超过905.4-900=5.4(千克)

解法2:

先计算总误差,然后再求10袋小麦的总重量.

将每袋小麦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的对应的数为+1,+1,+1.5,-1,+1.2,+1.3,-1.3,-1.2,+1.8,+1.1.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10+5.4=905.4

所以10袋小麦总计超过标准5.4千克,总重量为905.4千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能凑整的数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以使计算简便.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习题1.3第2题,第26页第9、10、12题.

六、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的加法

(2)

第二课时

1、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上述a、b、c表示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7、课后反思

 

 

 

课题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之上,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出减法及意义,归纳总结减法法则。

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用字母简化减法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