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4559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三是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使近年来一些本已灭迹的疫病又有发生。

最后一个是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

主要是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我州农村畜禽养殖多为分散式家庭养殖,少量集中的畜禽养殖场也规模也偏小,缺乏治理污染的能力和资金。

畜禽业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阻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危害农民的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4、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为:

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型地方病严重等。

据初步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仅有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含氟量大于2mg/L的人口约占病区总人口的40%。

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

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

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水窖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据对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表明,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仅为%。

京、津、唐地区69个乡镇地下水和饮用水取样分析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占一半以上。

5、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

初步估算,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亿吨,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农膜年生产量达130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

但调查显示,4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

据统计,我国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高达132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

化肥施用量达4412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2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

在东南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化肥施用水平已高达每公顷600公斤以上,化肥利用效率却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成因分析

导致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

二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根据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全国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160246人,其中,各级环境监察人员不足5万人,而全国产生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已超过百万家。

三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是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新环境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急需下更大的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三)形势与机遇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描绘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如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如何面对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如何遏制自然资源耗竭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农村地区粗放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坚持服务“三农”的基本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

实施“行动计划”的目的就是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在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倡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实施“行动计划”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家发展战略保持了高度一致,并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时期,启动并扎实推进“行动计划”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突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以试点示范为先导,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突出污染防治,完善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仍然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重点任务,优先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的生活垃圾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问题。

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从加大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重点保障农村地区开展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饮用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

2、明确目标任务,分步落实措施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06年至2020年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同时,根据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阶段的分段目标和任务,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根据所面临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指导

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治污力度,实行环境优先战略,巩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力度;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

4、坚持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

在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应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优先治理工业企业污染,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加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积极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土壤污染,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

5、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公众参与

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推进“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鼓励“环保下乡”,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落实“行动计划”。

6、坚持科技先行,多方筹措资金

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建立保障“行动计划”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在充分吸收与借鉴国际农村环境保护经验与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研究。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十一五”目标

到2010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新增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建设500个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基本完成全国1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东、中、西部分别完成4000个、3500个、2500个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5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建设10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

——建设600处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建设30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创建2000个环境优美乡镇,1万个生态村。

——加强200个县的环境监测、监管和宣教基本设施建设。

三、重点领域

(一)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在实施“行动计划”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

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

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应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在人口相对集中、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可采用环境工程设施处理;

在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农村区域,可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

应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在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要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二)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坚持工业企业适当集中原则,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

在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之外的区域,不再新上工业项目。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工业区规模与主导行业类型,建设相应规模的“三废”处理设施。

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严格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组织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保护规划。

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限期治理或予以取缔、关闭。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确保环境安全。

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逐步实施企业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

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企业,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污染治理设施的更新配套,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治理土壤污染与农村面源污染

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污灌区、固体废物堆放区、矿山区、油田区、工业废弃地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

严格控制农田污灌与底泥施用,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避免产生土壤污染。

要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规划和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开展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定相关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综合防治病虫害。

要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搞好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四)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

划定水源保护区,完善污染预防措施,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

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为保护水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五)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土地利用、工艺处理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的清粪工艺、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污染“源头控制”。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要加紧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

四、建设任务

(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示范建设

到2010年,在1万个行政村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200个(10吨/日处理规模)卫生/无害化填埋场。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置:

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筒(箱),及时收集村庄生活区产生的垃圾废物。

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清运路程,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中转站。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1)简易填埋场,主要用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和垃圾产生量少的地区近期垃圾处理;

2)垃圾卫生填埋场,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地区,按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

表1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东部

100

800

900

1100

中部

150

700

1050

西部

500

合计(个)

350

2000

2100

2700

2850

表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4

16

22

14

19

2

10

40

55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1万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

优先在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等技术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示范作用。

表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500个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完成250个、150个、100个示范工程。

重点在工业企业污染较重的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部分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完善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

健全工业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与污染物削减实施方案,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对周边农村地区分布的工业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表4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50

70

5

30

45

20

35

130

(三)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建设

到2010年,建设10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完成5处、4处、1处示范工程建设。

重点选择对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包括全国重点城市及流域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地、全国重点污灌区、典型工矿企业废弃地等,选取生物修复、施加抑制剂、客土、淋洗等措施,建设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

表5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任务分解表

1

合计(处)

3

(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到2010年,建设30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完成60个、90个、150个示范工程建设。

优先在中西部自然条件良好,有利于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的农村地区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东部地区则选择有机食品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示范工程。

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进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工作,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

表6 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表

12

8

18

15

25

60

69

73

(五)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600处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完成150处、200处、250处示范工程建设。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优先在饮用水源水质污染较重、对当地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农村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建设示范工程。

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布设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水源周边截污工程,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水源水质保护相关规定和办法。

表7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120

140

(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5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完成200个、180个、120个示范工程建设。

在重点流域、区域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优先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根据养殖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沼气、堆肥、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力求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表8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建设任务分解表

6

36

46

56

24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