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433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选择题学生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十三大的主题

十四大的主题

十五大的主题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是在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坚持与时俱进

保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廉洁奉公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辩正关系和指导党建工作的要求是在( 

 

2001年《七一讲话》中 

2000年2月考察广东党建工作时

2002年5月31日讲话中

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

十四大

十七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改革

开放

创新

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

如何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

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各国之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亚非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有经济增长而无发展”状况被学术界概括为

低度发展现象 

畸形发展现象 

失衡发展现象 

盲目发展

1941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

《青年运动的方向》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古田会议    

延安整风时期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

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宣言书是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强调解放思想

强调与时俱进

冲破“两个凡是”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的大讨论是()

民主与人权的大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崇尚科学与破除迷信的大讨论

关于要不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大讨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是()

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尊重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著作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实践

党中央文件

创新的基础和核心是()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文化创新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集中体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的是()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会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

政治协商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工农运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军队建设

土地革命

政权建设

党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劳动者联盟

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非劳动者联盟

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思想建设

作风建设

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独立性质的社会

发展性质的社会

过渡性质的社会

和谐性质的社会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 

1949—1952 

1953—1956

1949—1956 

1956—196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是()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1952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是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加工订货的实行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统购包销的实行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

新民主主义性质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由互助组到高级社再到集体化

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

由初级社到互助组再到高级社

个体小农到互助组再到高级社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定息

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利用、团结、教育

利用、团结、改造

利用、限制、批评

利用、限制、改造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新民主主义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经过“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形成的重点是()

重工业

轻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民族资本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全国大陆的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土地改革的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

没有重视发展生产力

没有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不同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

列宁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党的十三大

1992年南方谈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的基础地位.

共同富裕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

()

互为条件

互相独立

前者是过程,后者为基础

互相排斥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实行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生产力高度发达

社会主义时期,解放生产力要通过()这一根本途径实现。

社会革命

政治斗争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提高人民的收入

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前提条件

主要特征

经济实质

根本任务

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廉洁

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强大的人民政权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强大的人民军队

自己的发展

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句话()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由()决定

阶级矛盾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先富”和“后富”的矛盾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坚持治理整顿

坚持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

发展科技与教育

科教兴国,首先要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思想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经济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思想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资源状况

中国的人口状况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斯大林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的阶段的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三大

十二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的是()

十二大

十三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别人的经验可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党的十二大上

党的十三大上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

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

基本目标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理论

基本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原则

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基本实现现代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经济增长

四个现代化

人民利益

正式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是在

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

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l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要求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的身心和谐

群体之间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间接动力

最终决定力量

直接动力

根本动力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革命

政治运动

阶级斗争

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改革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

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表述,是在()

邓小平的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