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4157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Word下载.docx

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

n)料峭春风(qià

解析:

B项,华huá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芷阳间行

C.人生如梦技不如人

D.竹杖芒鞋轻胜马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A项,均为“形容词,以前的”;

B项,动词,说/动词,取道;

C项,动词,像……一样/动词,比得上;

D项,动词,胜过/形容词,风景优美的。

A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

放荡不羁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代指曹操的水军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

花白的头发

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

吟咏长啸

A项,风流: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4.下列各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B.“羽扇纶巾”,“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B项,“羽扇”指的是周瑜。

5.对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③①⑤②④     B.③①②④⑤

C.⑤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⑤

③总起句,①“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领起⑤②句。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背篓/背井离乡 着迷/不着边际 卡壳/拦路设卡

B.肥胖/心宽体胖鲜见/屡见不鲜蛮横/飞来横祸

C.饿殍/人浮于事针灸/脍炙人口怆然/沧海桑田

D.沏茶/雕栏玉砌提防/醍醐灌顶诧异/姹紫嫣红

A项,bè

i,zhá

o/zhuó

,qiǎ;

B项,pà

ng/pá

n,xiǎn/xiān,hè

ng;

C项,piǎo/fú

,jiǔ/zhì

,chuà

ng/cāng;

D项,qī/qì

,dī/tí

,chà

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年轻人对流行歌曲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________多了。

(2)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土地财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________。

(3)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______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A.淡泊  质疑  不止

B.淡薄  置疑  不止

C.淡薄  质疑  不只

D.淡泊  置疑  不只

(1)淡泊:

不追求名利。

淡薄:

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2)质疑:

提出疑问。

置疑:

怀疑,常用于否定句中。

(3)不止:

继续不停;

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不只:

表递进,不单,不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电影《同桌的你》中,导演将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现实的无奈与苍凉写成了一则青春物语,不止让观众陷入对青春的回忆,还掀起了向青春致敬的风潮。

B.“世上只有妈妈好”,一句童谣带出家庭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

父亲缺席,孩子和父亲相处的时间过少。

其实,教育子女也是父亲不可推托的责任。

C.歌德作《浮士德》历时六十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文化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A项,不止:

①继续不停;

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和范围。

应改为“不只”;

B项,推托:

借故拒绝;

应改为“推脱”;

D项,不合语境:

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不能说“讲得栩栩如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4巴西世界杯小组赛B组,卫冕冠军西班牙0∶2不敌智利,连败后提前出局,他们连续蝉联冠军的梦想就此破灭,球迷伤心不已。

B.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对中国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更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C.读完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读者就会被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评判健康的标准。

现在,许多都市人正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

A项,语意重复,去掉“连续”。

C项,成分残缺,应在“使”之前加“文章”。

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的影响”。

5.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⑤是中心句,引领下文,可排除A、B两项;

②讲保持打击的原因,故在⑥前,可排除D项。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简要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

(1)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2)这首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共同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2)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1)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2)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蝶 恋 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示例一)“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示例二)“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示例一)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

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示例二)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

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三、语言运用

9.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

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

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苏轼,一个天真的顽童,消解了浊世带来的痛苦,找到了人生的诗意,掬起了心中的明月(仰望着清空中的明月) 巴金,一个真诚的赤子,舍弃了大方之家的荣誉,找回了隐没的良心,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我国每年因餐饮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面对如此庞大的“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①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反问)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引用古诗)③“光盘”光荣,“剩宴”可耻。

(对比、谐音)

11.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

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考官说: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来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应对:

外之意:

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示例一)应付:

(希望留下):

单纯也是一种美德。

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示例二)应付:

(巧化尴尬):

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

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

苏东坡传·

逮捕与审判(节选)

林语堂

苏东坡,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幸而安然无事。

可是在他吐到第一百次时,他就被人抓住了,在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三月,他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

在他到任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

只要他单歌咏人民的疾苦贫穷、捐税、征兵,那派小人还能装聋作哑,置之不顾。

现在他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其中有在王安石势力下蹿升起来的李定和舒禀。

朝政是在无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握中,这类人是唯利是图随风转舵,既无所谓东,也无所谓西。

苏东坡过去曾不断给皇帝上表,每次皇帝看了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赞美苏东坡。

现在我们想起来,这些小人以前曾经阻挡苏东坡进京城。

万一苏东坡蒙召当权,可就真有危险,因为新政的领导人物那时不是已经失势,便是已然退隐。

苏东坡到任谢恩表只是例行公事,譬如略叙为臣者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以此美缺相赐。

但是苏东坡说: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随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

在过去为新政的朋党之争里,这一名词是固定代表那种含意的。

李定和舒禀心想苏东坡为什么会自信能逃得出他们的手心呢?

并且他说在他那个年纪,他担任地方官是因为他不可能再惹是生非。

他是不是暗示那些在朝为官的必然会惹是生非呢?

古之文人学者,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在措词造句上,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寻求含义于字里行间之中。

在中国古代,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苏东坡所写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

在神宗熙宁元丰二年(一○七九)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

数日之后,舒禀,当时尚在御史台,找了几首苏东坡的诗,内容关于农人青苗贷款,农人三个月无盐吃,还有燕子与蝙蝠争论的寓言。

他说写的那种诗,显示苏东坡不但考虑欠周,也是不忠于君。

舒禀随同弹劾表章,附呈上苏东坡印出的诗集。

李定,现今升为御史中丞,也随后跟上一表,陈述有四个理由,苏东坡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一共有四份弹劾苏东坡的表章。

这件案子交予了御史台。

李定,当年因隐瞒父丧,司马光骂他是禽兽不如,现在担任检察官。

他挑选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派到湖州去,免去苏东坡的官职,再押解入京受审。

御史请求,一路之上苏东坡必须关入监狱过夜,皇帝不许。

神宗皇帝从无意杀害苏东坡,不过这个案子既然依法控告,他也愿予以充分调查一番。

苏东坡的一个好友王洗,是他印了苏东坡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子由送信,子由立刻派人去告诉苏东坡。

这可以说是使者之间的大竞赛。

朝廷使者偕同他的儿子和两个御史台的兵丁火速出发。

但是他儿子在靖江忽然生病,于是耽误半天的行程,结果苏子由派的使者先到。

这个消息到达时,苏东坡是何等心情,我们必须要知道。

他到达湖州不久,也很喜欢这个新职位。

他常和长子去山林间漫游,同游的还有子由的女婿、女婿的弟弟。

在苏东坡记游飞英寺的诗里,他说自己“莫作使君看,夕以中已非”。

根据孔平仲的记载——孔平仲是苏东坡的朋友,他是听湖州祖通判卿说,苏东坡遭逮捕时,那位通判正好在场——苏东坡已经先得到子由给他的消息。

他可不知道控告的罪名之轻重。

使臣一到,苏东坡就正式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职务。

官差到时,正式身穿官袍,足登高靴,站在庭院中,手执箱板,御史台的两个士兵分立两旁,身穿白衣,头缠黑巾,眼睛里凶光闪动。

太守官衔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何事发生。

苏东坡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法接他。

东坡与通判商量应当怎样出来,因为苏东坡心想自己既然被控,就不应当穿着官衣出来。

祖通判认为他还没正式被控,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

于是东坡穿上官衣官靴,手执红板,立于庭中,面向官差而立,祖通判与官衙人员则头戴小帽,排立于苏东坡身后。

两个士兵手执御史台的公文,紧握一个包裹,似乎其中藏有刀剑。

官差面目狰狞,默不作声,气氛紧张万分。

苏东坡首先说话。

“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

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

”皇差皇甫遵淡然道:

“并不如此严重。

”这时通判迈一步向前道:

“相信必有公文。

”皇甫遵问:

“他是何人?

”通判回禀自己的身份。

士兵乃正式递交公文予通判。

打开一看,原来只是一份普通公文,免去苏东坡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

官差允许苏东坡出发前,归看家人。

根据苏东坡在笔记上记载,他到家时,全家正在大哭。

苏东坡向他们笑着说出下面一个故事,安慰他们:

在宋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

有人推荐杨朴出来。

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

皇帝问道:

“我听说你会作诗?

”杨朴回答道:

“臣不会。

”他想掩饰自己的才学,他是抵死不愿做官的。

皇帝又说:

“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

“没有。

只有拙荆作了一首。

”皇帝又问:

“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

”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太太作的诗念出来:

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苏夫人听见这首诗,不由得破涕为笑。

这故事曾记在苏东坡的笔记里,但不知是不是他当时现编的。

家中决定由长子迈陪同前往。

王适,他一向充任苏家的塾师,现在同他弟弟留在家中,后来才偕同苏东坡全家入京。

太守官邸的人全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个个躲躲藏藏。

但是老百姓都出来看太守启程。

根据县志记载,老百姓都泪下如雨。

官差与士兵的态度与办事的要求,都蛮横无理,后来苏东坡在上哲宗皇帝书中,说他们逮捕太守犹如捕盗。

官衙中只有王氏兄弟和陈师锡设酒筵钱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