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谈学习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状元谈学习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状元谈学习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
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
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
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
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
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
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
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收获。
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
对已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
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
针对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嚼字》、《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
至于作文,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记素材,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于笔头干涩。
总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
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
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
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
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
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
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
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
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
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
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
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
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
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
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
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
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
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
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
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
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梁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
我在文科班的语文课是由一位学识渊博的特级教师——刘淑明老师教授的。
她教学经验丰富,水平很高,给了我不少好的方法。
记得刘先生给我们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我就从外貌、爱好、优缺、理想几个方面写自己,而且用一种自嘲的语气。
刘先生挺满意,夸我文笔不错,却又婉转地批评我作文深度不够,思想性不足,“玩”文章。
其实,对于这类作文,我很喜欢作,因为觉得这才叫真正的“文学”。
记得从初二开始,我就练着虚构故事,因为“虚构的情节较事实更吸引人”,当然,虚构还要以真实为基础。
有篇那时的“力作”,至今记忆犹新。
其内容大概如下:
幼年的两个小伙伴随父母移居美国,多年后归来,满口我们美国怎么、怎么,还贬低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
这些事实深深刺痛了我。
文章的结尾是“在古老东方,有一个沉重的声音在召唤:
‘归来吧,远方的游子。
’”其实,那是我当时看了一些关于出国热和华裔“新一代香蕉”的报道有感而写的。
可谓是时代的产物。
到了高中,写记叙文的机会少了,但我常练笔。
我觉得记叙文重在“新鲜”、“真实”。
这就要求我们会体察生活,做有心人。
我有一种观察人物的方法:
在放学回家时慢慢骑车,细心琢磨路边的人:
小学生,接孩子的家长,卖羊肉串的小贩,辛苦的菜农,趾高气昂的小老板?
?
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等到写作文时,说不准要安在哪个人物的身上。
只有人物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他的形象才会有立体感。
说实话,我不喜欢唇枪舌战、规矩刻板的议论文。
但刘老师说:
吃不爱吃的东西,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营养全面。
为了提高我们的议论文水平。
刘老师要求我们做《报刊时文》(是一种同学自己选、剪、贴的报刊议论文章的集子)。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用《报刊时文》可以做两种练习:
一是锻炼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二是用只看标题先构想文章内容再与原文对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明显。
后来,我能看到题,就能马上写出提纲、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于此吧!
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但语文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拼音,大到一篇分析文章,一份作文,处处是功夫。
对于字词、文化常识、语法,我想应对的办法无非是平时虚心,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管有没有用,记住再说。
正所谓“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
”另外,语文的零散知识很多得益于阅读。
不光是量上的问题,而且是质上的问题。
我感触尤其深的是古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量很是不少,而许多同学的得分率并不高。
毛病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A.对于古文常用的虚词,如矣、焉、且、乎、之、者、哉?
等的用法不详。
B.对于古文中常出现的语序不能很好辨认,如“呜呼!
无斯人,吾谁与归”。
同学们看到这句话应立刻反应出“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其现代汉语顺序是“吾与谁归”。
C.对于缺主语的句子,不能把握主语是谁,等等。
对付这些常见病的好方法是找几篇课文上的好文章逐字逐句阅读,弄懂每一个书下注释,弄通每一句话的白话文翻译。
这样日久天长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说句实话,一年多过去,有些当时背的句子、词语解释已模糊不清想不起来了。
但是如果把例子给我,我还是能正确判断,甚至立刻串想起与之相关的例子。
所以同学们不难看出背古文、多阅读、精阅读的重要性。
其实,有些考试时的文言
文题目,并不是当时现场分析出来的,而是以前见过类似的题或句子联想起来。
还是那句话“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或“一缸水”。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的。
语文知识的特点是零散、随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时间内集中复习而收到有效的结果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处处留心。
如高考中的诗词填空题,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诗词曲赋浩如烟海,要靠全背下来以对付那五道题,无疑是最傻的办法,而且也不可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诗句,只要能随时留心,将它们记下,便足以应付这一题了。
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到临考时再去集中“抱佛脚”,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背了许多生僻的句子,而应该掌握的却没有记住,这样便是事倍功半了。
况且,文科中的历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看、去记、去思考的,如果平时功夫下到了,就可以减轻考前的负担,腾出许多时间给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不会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除此之外,古文和现代文阅读也需要在平时下功夫。
古文如同汉语中的“外语”,由于没有“语言环境”,许多词汇,尤其是虚词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难靠突击来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读。
读得多了,便有了“语感”,再做古文题目就容易了。
高考复习时间紧,因此不必抽出专门时间去读古文,可以在复习其它课程的间歇中穿插进行。
正文的篇目也不要多,中学课文中所选的就可以了,课文中选的大多是名篇,读起来既能调节大脑,又能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现代文阅读应多注意科技短文,因为作为文科学生,本来平日里就对科技知识关心甚少,高三一年忙于应付考试,自然科学知识也就“自然”地成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做题时常会被那一串串名词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所以平时亦应在复习中穿插阅读些科技文章,使自己熟悉和适应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时就可以避免不习惯造成的错误了。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它的成功更是平时阅读、思考和练笔的结果。
但由于高考前时间紧张,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去做大范围的阅读和练笔,因此一定要多思考,尽量多接触些作文题,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并比较各种角度的优劣和自己对从这些角度进行论述的掌握情况;
时间充裕时还可以列出提纲甚至将文章整个写出来,进行集中的写作训练。
思考的面广了,头脑开阔了,便不会面对考题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并且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进行阐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
另外,考场作文的范围一定要“小”,人生、社会这样的“大问题”,看似有很多话要说,容易写,其实非常难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阐述清楚,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造成语言混乱、辞不达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误;
但如果从一件小事入手较深入地分析一个小问题,从一个细节入手进行论述——所谓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游刃有余了。
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汉语言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只要记住一点“万变不离其宗”,便能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
语文的学习归纳起来分为两方面:
课内和课外。
课内注意认真听讲,该掌握的语言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但要防止一种死读书的倾向,理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其实,
窃以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干还是在课外。
语言这东西最讲究一种感觉,即通常所说的语感,这靠课内那一点是决办不到的,只能靠课外大量阅读。
阅读范围从学生优秀作文到名家著作不等,以至各种社科著作。
语文照旧需要练习,可采取专题训练方式,自己哪种题型薄弱,可在一定时期内找来适量题目全力突破。
陆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我母亲生前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
我认为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并且也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密切相关。
学好语文,平时上课要注意听讲,随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加强训练。
比如在语文学习中,许多同学感到最困难的是古代汉语。
由于我从小学四年级起便开始看《西游记》,到初中毕业时一些最有名的古典名著都看了好几遍,因此我很喜爱古文。
其实它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为了弄清许多语法现象,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学过的所有篇目都进行了分类整理。
最常见的几个项目有:
“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通假”、“词性活用”、“固定句式”等,每学一课便总结一课。
通常整理一篇文章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还要翻阅许多参考书,力求做到准确。
虽然比较辛苦,但却令我受益匪浅。
时间一久,也逐渐掌握了古汉语常见的语法规则,而且在阅读时常常能凭语感选出正确答案,每次模考的古文部分我几乎都能拿到满分。
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高考语文的第一大题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的。
这与平时的认真积累也紧密相联。
平时汉字发音要准确,拿不准的东西随时查字典。
对每课后的习题、每单元后的语法讲解都要弄懂,不能似是而非。
对于许多词、句的语感要反复体会,修辞方法的分析也要多做练习、总结规律。
记得初学修辞时总容易混淆“借代”和“借喻”,后来查了一下《中学语文修辞手册》,才明白一条很容易的区分方法:
只要能改为明喻的就是借喻,不能改的就是借代。
因此要养成不懂就查就问的习惯,否则,不懂的东西积压得多了,也就对这个学科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此外,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广泛的阅读。
课外多读好书对作文和提高素质都有很大好处。
中学时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生阅读》和《读者文摘》(后又改名为《读者》)。
这两本书都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中学生阅读》,它其中有优美的散文、学生的优秀习作及许多课文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有古文阅读、高考的模拟训练等。
每一期的题目选材广泛,我都尽量认真做下来,特别是古文部分,既有选自《史记》、《春秋》、《左传》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艺性作品的节选,内容精炼,对能力提高很有好处。
除此而外,我还尽量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特别是古文和诗词,这虽然只是一种文学爱好,但也常常在考试中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现代文我多半是摘抄,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帮助。
同时还要多动笔多观察周围,培养自己敏锐的思维。
平时有令人感动或感慨的事就写下来,也可写一些自己的思想变化,坚持一段时间,写作文时自然也就很容易进入状态,可以很快地组织语言、打好框架,下笔千言,而不至于苦思冥想,花了大量时间,只写出一篇空洞干枯的文章。
总的说来,语文就是要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多想,一步步地
踏实去学。
陈小凌(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湖北省高考外语类第二名):
语文复习首先应该抓住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分数占的很多,并且阅
读题里也贯穿着基础知识。
阅读部分难度较大,只有靠多读多分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方面我觉得只要抓住了套路就不太容易出错。
议论文第一段一定要有简洁明确的立论,正文部分不管是采用层进式还是并列式一定要有翔实可信的例子,最好能举出三个例子,因为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最容易让人信服的。
结论部分非常关键,最好不要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论点,而应在它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最好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指出应该怎么做。
我写作文一般采用“图表列举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中间画一个圆圈写上标题,然后开始搜索与之有关的话题、例子、引语等,用一些放射线写在周围,这样看起来较乱,但能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思想不会受到约束,然后从这里面理出头绪,在另一张纸上或同一张纸上标明顺序、详略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写起来就会胸有成竹,不会随心所欲、主次不分了,而且也可以省掉另外打草稿的时间。
作文的文风以事实为主,不要华而不实、堆砌词藻。
郝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山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我从小就很喜欢语文这一科,由于对它感兴趣,所以一直还学得不错。
但经过第一年的高考后我才发现自己还差许多。
象高考中的第一题,拼音与字形的辨认,我在平时考试中经常就不得分。
由于我不讲普通话,所以前鼻音与后鼻音分不清,卷不卷舌也分不清,这就给做题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且汉字也掌握有限,有些读音相同的字平时不注意区分,模模糊糊,也没研究,在考试中总吃亏。
所以在今年复习中,我就养成了勤用参考书的习惯,一本厚厚的词典经常放在桌边,在做各种试卷时,凡是第一题我拿不准的读音和不认识的字,都会不厌其烦地查出来,并拿一个小本记起来,在空闲的时候经常翻一翻,把它们牢牢记住。
当然这些并不一定考,但这种方法的确教会了我许多字与它们的发音,从中我还学到了其它许多东西。
对于文化常识与名人名言,可以在做过数学题后当作调料来记,而且我也经常在饭前饭后拿出它们来看一看。
掌握这些常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它可以使你提高文学修养而且从名人名言中可以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就是一个练的问题,自己要找一些较好的文章来进行阅读,逐渐培养自己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
经常进行这种练习,高考中看到问题后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从哪方面去想。
文言文相对比较难理解,要先把课本中精彩的文言文反复阅读,掌握其中实词、虚词的各种用法,遇到其它文章,就可以照猫画虎,找适当的解释套进去;
要经常翻译一些句子并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只有常练,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也许在练的过程中你并不感到什么效果,但它已潜在的变成了你理解文章的能力,使你在高考做阅读题时游刃有余。
最后就是作文的问题,由于学校规定每星期一篇文章,这种强制措施倒是使我受益匪浅。
经过由议论文到记叙文,由看图作文到自选作文的各种体裁文章的练习,我能一看题目就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在脑中有了一个整体提纲。
而且通过老师的讲评,我能从别人文中吸取许多新颖的东西为我所用。
这一年坚持练习作文,我作文提高很快,经老师推荐还有一篇文章被登在了指导
作文的《写作导报》上。
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练与不练都一样,这就错了。
我可以说,语文学与不学,练与不练大不一样,只是它的效果不太明显,但只要学了练了,在高考中语文同样是一个使你与别人拉大差距的科目。
王劲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
我始终认为,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
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文化载体,把语文学好,或者是学得比较好,这对英语也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因为两者都有阅读理解的题型。
好的语文理解能力对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语文与数理化也有一定关系。
有的同学说:
“语文是文科,数理化是理科,两者一点都不沾边,会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不然,语文是理解数理化题意的基础,语文也是表达数理化解题过程的工具。
语文如此重要,但复习好语文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语文的综合性比较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语文的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虽然也是分成了诸如拼音、词性、句子结构等各个知识点,但都不象数理化那么章节分明,因而语文的复习应该是综合进行。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认为方法只有一个:
脚踏实地。
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拼音、句子结构、句型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但因为经常接触,我们一般不会去注意其中的道理所在,许多同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而对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而我对基础知识则是慎之又慎,不仅仔细地理解每一部分基础知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如半个月,就回过头来利用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将以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久而久之,这些基础知识就能够成为一个整体,遇到基础知识的考题就能很快地分析出题目所要考查的内容,并应用相应的知识进行答题。
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是难度比较大的考题,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总觉得理解得十分透彻,解题十分有把握,但等做完题之后一对答案才知道自己答错了,至于怎么错的,为什么错就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样的情形我也亲自经历过,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大家不妨试试。
所谓阅读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的并不仅仅是同学个人的理解,而是在考文章的作者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说应该顺着文章作者的思路来理解,而不应该根据考生自己的主观想法来理解。
具体作法是答题时应该忘掉自己的主观认识,不管这些认识是多么正确,而应该顺着作者的观点、思路来阅读文章,这样得出来的“理解”就可以符合题意的要求。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是一些同学的难点所在。
许多学理科的同学过惯了用公式表达思想的日子,一旦遇上要用文字表达一个道理的时候就感到笔头干涩,思路枯竭。
我写作文有一个决窍:
多看报纸、杂志上的诸如“一日谈”、“虚实谈”、“一夕谈”之类的小栏目。
这些栏目中的小文章在论证结构上、论证方法上可称得上是高考作文的楷模。
这些小文章中的事例、观点、警句格言我们都可以在考试时信手拈来,写作手法也可以模仿。
这样,在考场上面对着一张白纸,你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这些小文章所讲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谁心里都有,但我从这些小文章中学到的一种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文字。
高考的作文并不是要同学们阐述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而只是要考生将自己对作文题目、作文所给的观点用文字论述清楚就可以了。
有了平日报纸上一些小评论文章的基础,以它们作为原材料,作
文构思就比较容易,下笔时也可以左右逢源。
当然,语文学习、复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平时点滴的积
累,需要自己心想和手写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磨合的过程。
我的学习方法也是长期学习、复习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有效地应用这些方法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语文的学习主要靠平时的积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能在语文试卷中出现。
语文的复习中一定要与六册课本紧密结合,绝不能只做各种练习,把最基本的东西弃之不顾。
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一定要会背,
课文中的注释也要认真记,课后的练习也一定要真正领会。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随着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搞懂、记熟。
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可以适当地多做一些综合练习题,与此同时还要把以前没记住的东西重新复习一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