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398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煤机等矿山设备和电力设备制造能力进一步增强。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广泛应用,大型高效机组成为新一代火电主力机型。

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铜陵开工建设。

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冶金行业余热锅炉、电站锅炉、节能型变压器等节能设备已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2.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装备研制取得新突破。

国家批准淮南矿业集团设立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能力显著提升。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光伏电池及组件、高效秸秆气化装置、新型动力电池等研制居全国前列。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大型LNG存储装备、马鞍山科达机电清洁燃煤气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建成一批煤泥煤矸石和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电厂,新增装机125万千瓦。

全省所有新建火电机组均同步安装脱硫设施,并对老机组进行了脱硫改造。

全省电力能耗明显降低,2010年我省供电煤耗323克标煤/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34克/千瓦时;

电网综合线损率5.85%,比2005年下降0.25个百分点。

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建成一批余气、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电厂。

专栏1:

“十一五”能源发展成就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增长(%)

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6512.4

9689.3

48.8

原煤

万吨

7836

13144

67.7

水电

37

119

222

能源消费总量

6506

9706.6

49.2

电力装机规模

万千瓦

1217

2933

141

二、“十二五”能源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1.世界能源市场环境有利。

主要发达经济体对能源需求趋于稳定,世界能源市场供求相对宽松。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市场获取资源,增强我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

2.国家能源政策导向明确。

国家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油气战略储备等。

这些政策导向,与我省能源发展重点高度契合,有利于我省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3.全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的大力推进,我省经济将保持10%以上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4.省内能源企业“走出去”空间广阔。

国家能源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新疆等综合能源基地的战略布局,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跨地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我省大型能源企业“走出去”,赴西部开发能源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强劲,为我省能源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国家明确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为我省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将为我省能源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问题和挑战。

1.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性因素增加。

煤炭后备资源埋藏较深,保障煤炭长远发展的资源储备相对不足,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安全生产的条件日益复杂,塌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大。

2.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水电开发潜力有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受资源、技术和政策制约,较长时期内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较大挑战。

3.能源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电力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进展较慢。

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有待规范。

行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着力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着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

2.主要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把提高能源系统综合保障能力作为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总量与结构、开发与环保、生产与供应、常态与应急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2)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把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作为能源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强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低碳清洁能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能源的集约化、清洁化、低碳化开发利用,扩大绿色能源投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建立绿色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发展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3)坚持创新驱动的原则。

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抓住当前能源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培育以能源节约、低碳技术以及能源利用方式变革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实现能源保障和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

(4)坚持民生为本的原则。

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条件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和基本能源保障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地区能源发展,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产业做强做大与人民群众用能条件改善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目标。

1.能源建设规模。

“十二五”期间,煤矿建设规模5000万吨左右,其中,结转建设规模2340万吨,新建、改扩建规模2660万吨。

到2015年,全省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8亿吨,比2010年增长31.4%。

新增电力装机2860万千瓦左右,其中,燃煤火电装机2500万千瓦,水电装机124万千瓦(含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16万千瓦),风电装机1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7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5万千瓦。

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规模5800万千瓦左右。

新增天然气管道2200公里。

到2015年,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

2.主要能源品种产量。

到2015年,煤炭年产量达到1.8亿吨,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8亿立方米,抽采瓦斯利用率达到40%。

全社会发电量288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5%,其中,燃煤火电发电量2750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45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30亿千瓦时,生物质能发电量60亿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量2亿千瓦时。

成品油产量600万吨,年均增长14.9%。

3.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2015年我省能源需求总量约为1.39亿吨标准煤。

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约1.5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3.6%;

石油消费130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4%;

天然气消费量约80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

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折标准煤约83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

全社会用电量207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

4.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

5.民生改善。

人均用能和农村用能水平明显改善。

居民人均生活用电445.9千瓦时,年均增长12%;

全面消除农村地区无电人口,实现城乡各类用电价格同网同价。

建成5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专栏2:

“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5年

年增长

属性

主要

能源

品种

发展

目标

煤炭产量

亿吨

1.3

1.8

6.7%

导向性

全社会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63.2

2887

14.6%

其中:

燃煤火电

1419.8

2750

14.1%

水电

45

4%

其他

6.4

92

70.4%

煤矿瓦斯抽采量

亿立方米

6.8

8

3.3%

成品油产量

300

600

14.9%

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

万平方米

700

1200

11.4%

地热能建筑利用面积

800

2800

28.5%

消费

总量

结构

13870

7.4%

煤炭消费量

11100

15000

6.2%

煤炭消费占比

%

82.1

73.6

[-8.5]

石油消费量

900

1300

7.6%

石油消费占比

13.3

13.4

[0.1]

天然气消费量

15

80

39.8%

天然气消费占比

2.1

7

[4.9]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

239

830

28.3%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2.5

6

[3.5]

约束性

全社会用电量

1077.9

2075

14%

预期性

成品油消费量

671.7

970

节能

环保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968

0.813

[-1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17%]

火电供电标准煤耗

克/千瓦时

323

310

[-4%]

电网综合线损耗

5.85

5.8

[-0.05]

民生

改善

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时

294

566

绿色能源示范县

5

10

注:

(1)[]内为5年累计数;

(2)GDP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他涉及价值计算同;

(3)煤炭消费总量不含“皖电东送”机组耗煤量:

2010年1700

万吨,2015年3000万吨。

四、“十二五”能源建设及能源产业发展重点

(一)优化能源布局。

综合考虑全省能源资源赋存、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加快皖北、加强皖中、优化皖南”的原则,合理规划全省能源建设布局、重点及发展规模。

加大皖北能源开发强度,提高调出能力;

加强开发皖中能源资源,增强保障能力;

优化皖南能源结构,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形成皖北、皖中、皖南区域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能源供应格局。

1.加快皖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皖北地区能源资源和区位优势,继续推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炭开发积极向亳州、阜阳等地区拓展,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皖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启动实施“皖电东送”二期工程,积极合理地就地新建燃煤电厂和大型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鼓励建设坑口电站,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发展。

利用皖北地区丰富的秸秆和农作物资源,加快建设生物质电厂,积极发展秸秆制燃料乙醇。

加快蚌埠、淮南等市太阳能项目建设,推进光伏产业链条化、集群式发展。

加快皖北地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增强清洁能源供应。

2.加强皖中地区能源供给保障。

适应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推进皖中地区能源多元化发展,增强供应保障能力。

积极在中心城市发展热电联产,在合肥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建设试点。

加快皖中地区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推进合淮同城化发展,增强淮南能源对皖中地区的保障作用。

积极在粮棉油主产区和林业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生物质电厂,在江淮丘陵地区建设光伏电站。

加快滁州风电基地和光伏产业基地、安庆风电项目建设。

合理发展水电,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稳步推进安庆高温气冷堆核电工程前期工作。

3.优化皖南地区能源发展。

按照国家核电战略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核电前期工作。

科学合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加快建设农林生物质电厂、城市垃圾发电厂。

支持发展余热、余压、余气等发电。

积极勘探开发页岩气。

从严控制新增纯凝煤电装机建设。

4.积极拓宽我省能源发展空间。

支持大型煤炭企业“走出去”,赴国外和西部省份开发煤炭资源,保障全省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

加强铁路、电网、天然气管网、成品油管网等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增强我省能源输送能力。

提升能源储备应急能力,加快沿江煤炭储配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成品油应急储备库、天然气储备站和燃气电站。

专栏3:

“十二五”区域能源发展目标

皖北地区:

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

到2015年,煤炭产能增加4000万吨/年;

电力装机增加1355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装机128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3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万千瓦、瓦斯发电装机6万千瓦。

皖中地区:

包括合肥、滁州、六安、安庆4市。

到2015年,电力装机增加715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装机590万千瓦、风电装机9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万千瓦。

皖南地区:

包括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黄山6市。

到2015年,电力装机增加770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596万千瓦、水电124万千瓦(含抽水蓄能116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光伏发电5万千瓦。

(二)提高化石能源发展水平。

按照“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原则,稳步推进煤炭生产储备基地建设,提高石油、天然气保障能力。

加快煤炭等化石能源洁净化利用技术开发和推广步伐,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

1.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

(1)稳步推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按照“稳步推进、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继续建设两淮煤炭基地。

“十二五”期间,煤矿建设规模5000万吨左右,其中,结转建设规模2340万吨,新建、改扩建规模2660万吨,形成新增产能4000万吨左右。

到2015年,全省煤炭产量18000万吨。

稳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做强做大煤炭企业。

加快煤矿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矿,加强煤矿重大灾害和职业病防治,实施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应急避难救援等重大安全工程,着力提高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水平。

“十二五”期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到0.3以下。

专栏4:

“十二五”煤炭重点项目

地区

结转项目

备选项目

淮北

矿区

袁店一井、信湖

邹庄、赵集、花沟西、张楼、单集、蒙关店、任楼深部井、张大屯、朱楼、大段家、徐广楼等新建项目;

祁南、临焕、孙疃等改扩建项目;

五沟煤矿资源整合

淮南

板集、口孜东、

朱集东、朱集西、杨村

罗园、口孜西、连塘李、刘庄深部、潘一东等新建项目;

顾桥、顾北、谢桥、张集等改扩建项目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推动矿区环境治理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防治。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园区,重点开展煤矸石、煤矿瓦斯和矿井水等“三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继续建设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大力推进煤矿瓦斯发电、热电冷联供和民用等瓦斯利用工程建设,提高矿井水净化利用水平。

着力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大土地整治复垦和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

(3)完善煤炭运输储配体系。

针对我省“北方富煤、南方缺煤”的资源格局,加大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发挥长江、淮河水上运输优势,完善煤炭运输储配体系。

建设阜阳-六安-庐江-铜陵-宣城、许昌-亳州-宿州-淮安、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宿州-淮安-徐州等铁路煤炭运输通道;

建设商丘-阜阳-淮南-合肥-芜湖、合肥-安庆等客运专线,大幅释放阜淮线、淮南线、皖赣线、宣杭线等“华东二通道”的煤炭运输能力,提升两淮基地煤炭外送能力。

发挥两淮煤炭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来煤,保障沿江地区煤炭供应和应急储备,加快建设芜湖港煤炭储配中心,在沿江适宜地点再开工建设1座煤炭储配中心,2015年沿江煤炭储配中心储备能力达500万吨,年吞吐煤炭5000万吨以上。

(4)强化煤炭清洁利用。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以煤炭洗选加工和清洁发电、现代煤化工为重点,减少煤炭运输和煤炭直接燃烧利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提高原煤入选量和分选效率,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为清洁发电、现代煤化工提供原料保障,适时推进煤制燃料示范工程。

支持大型煤炭企业以煤炭主业为基础,通过合资合作方式,推进煤电、煤化工等一体化、多元化发展。

2.电力结构优化升级。

(1)统筹优化火电发展。

根据环境容量、煤炭、土地、水资源状况、市场空间以及输电通道等多种因素和支撑能力,按照保供给、调结构、“三优先”(坑口电站优先、负荷中心项目优先、填平补齐项目优先)、煤电一体化发展和支持后发地区等原则,“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燃煤机组,除部分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的扩建项目外,新建电厂原则上为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

加快皖北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煤电建设,推行煤电一体化开发,鼓励坑口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

继续实施电力“上大压小”政策,优化皖中、皖南地区电源布局,适度发展支撑性火电项目。

大力推进高效洁净燃煤发电。

积极应用循环流化床(CFB)等先进发电技术。

探索启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及碳捕获和封存利用(CCUS)试点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煤基多联产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加强火电脱硝、脱硫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根据节能环保的要求,加快制定全省及重点城市热电联产发展规划,深入研究热电联产发展政策,加强热电行业管理,切实提高热电联产在城市供热中的比例,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在热负荷比较集中和热负荷发展潜力较大的大中型城市,积极鼓励通过改造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环保、高效机组建设一批发电、供热两用电站,替代城市能耗高、污染重的分散低效小锅炉。

积极鼓励有充足、稳定的工业热负荷和采暖负荷的工业园区建设燃气热电联产机组。

“十二五”期间,全省煤电建设规模25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十一五”结转项目758万千瓦,新开工1742万千瓦。

专栏5:

“十二五”燃煤电厂建设重点

在建及国家同意

开展前期工作项目

皖北

淮北虎山电厂、顾桥煤矸石电厂、国电宿州热电厂

淮北临涣煤泥煤矸石电厂二期、华润阜阳电厂二期、亳州板集电厂、国电蚌埠电厂二期、淮南潘集电厂、国投刘庄煤泥煤矸石电厂、宿州电厂二期、涡北煤泥煤矸石电厂

皖电东送二期项目:

田集电厂二期、凤台电厂二期、平圩电厂三期、淮北平山电厂

皖中

华电六安电厂#3机组、合肥电厂扩建#6机组、华塑热电联产项目

华电六安电厂#4机组、皖能安庆电厂二期、华能巢湖电厂二期、大唐滁州电厂

皖南

皖能铜陵电厂六期#1机组、马鞍山电厂、芜湖电厂五期#2机组

国投宣城电厂二期、皖能铜陵电厂六期#2机组、华电芜湖电厂二期

(2)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体系。

全面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发展先进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经济高效,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电网体系。

到2015年,全省新增500千伏变电站14座、扩建6座,新增变电容量1900万千伏安,新增线路2372公里。

220千伏变电所覆盖全省所有市县,新增220千伏变电站91座(含开关站)、改扩建28座,新增变电容量2318万千伏安,新增线路4775公里。

完善骨干网架。

加快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等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构建以淮南为起点的“皖电东送”输电平台。

加强皖北地区电能送出,强化皖中电网各通道之间联系,完善皖南送受电平台。

完善输、配电网结构,提高分区、分层供电能力。

实施城乡电网一体化及高、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全面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发展智能电网。

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接入电网、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等需要,积极发展智能电网。

在经济基础较好和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