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364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文档格式.docx

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

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

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

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

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

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

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

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

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

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公众行为和认知,这种认知并不会因时空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领导者与公众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形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是绝对的。

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和权力的运用是不断变化的,而公众对领导者的要求、愿望也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公众对领导者的印象,除了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

最后,领导形象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形象不是随意流露或无意显露的,而是通过形象主体刻意塑造和精心策划的。

历史发展和组织分化过程表明,商品经济或文化越发展,领导就越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行为,从而就越是将自身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去加以控制。

但是,领导形象的最终判断和评价,要通过自我形象转化为社会形象才能完成,领导形象塑造过程往往要根据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

没有这个反馈过程,领导者难以判断其自我认知形象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

同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并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肯定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

因此,领导形象应该处在可监可控的反馈调整系统中。

三、现代领导形象的作用

1.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履行职责的基础。

领导形象是在领导者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领导者个人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外在化。

领导者树立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公众对其实施领导、履行职责进行评判的过程。

一般地,领导者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承认了该领导者,并对其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该领导者就具有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

相反,一个领导者在公众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没有承认该领导者,更不能对其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该领导者就不具备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

2.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

领导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关系到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关系到领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即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领导魅力、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得体的领导仪表等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赖,不仅有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而且有利于领导的决策、指示、领导方法为群众所接受,并得到创造性的执行。

相反,领导者如果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认可,领导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

3.领导形象是领导效能的直接影响力。

领导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领导效能的发挥。

领导形象对于实施领导活动一般会产生两种效能:

一方面,良好的领导形象能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可以激励被领导者团结在领导者周围,支持领导者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奋力去实现领导目标。

另一方面,不良的领导形象会产生负效应,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感,相互间离心离德,甚至会出现被领导者抵制领导者的现象,这就无法发挥领导效能,阻碍领导活动的正常进行。

4.领导形象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任何领导者,必然会在与社会公众的接触和联系中形成各种印象。

现实中,有些领导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领导形象不好,得不到被领导者的信任与尊重,上下级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些领导者虽然能力弱,经验少,但能够团结群众,以身作则,发扬民主作风,得到了被领导者的支持、拥护和爱戴,领导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从而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可见,领导形象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第二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容构成

一、领导风格形象

1.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形象。

一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领导者应该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治家,具有先进的理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具有敏锐的政治思维。

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仅要善于科学地思考问题,更要善于站在政治视野之中进行理性思维,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三是具有宽广的眼界。

领导者眼界要开阔,既要向史学要深度,具有历史眼光,又要向未来学求广度,以面向未来、开拓未来的远见和胆识求发展。

四是具有宽阔的胸襟。

要大度容人,既要容人之言,又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具有团结人、吸纳群众意见的宽阔胸襟。

五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领导者有职权,就应该有责任。

权力是进行领导活动的前提条件,而责任才是领导活动的真正动力。

每个领导者都要有责任意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权利。

2.具有魄力、总揽全局的战略家形象。

一是具备统揽全局、着眼于未来的洞察能力。

在空间上,领导者能敏锐地从全局和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中把握整体效能,把注意力放在全局性问题上,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各局部问题,同时,根据他们对全局的不同影响区别轻重缓急,抓住要害;

在时间上,领导者能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和将来的内在连续性,能顾及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的连续性中把握今天,从而使现在和将来,长远和当前相结合,分清步骤,循序渐进。

二是具备权衡利弊、排除干扰的决断能力。

领导者既要勇于决断,即必须有理智清醒、及时准确的决断能力,又要善于决断,即掌握科学的决断程序和方法,多谋兼听,博采众议,甄别优劣,科学决断。

三是具备周密运筹、协调用人的组织能力。

领导者首先要知人善任,因人施用,合理搭配人才群体,着眼于整体效能的优化。

其次,要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政府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组织威力以推动决策的实施。

最后,要善于沟通联络,倾听不同意见,善于与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协调共处。

3.乐于服务、紧密联系群众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一是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领导者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现实状况、意见和要求。

对于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热情的态度认真处理,既要关心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群众前途做好谋划,又要关心群众眼前的、切身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吸引群众、服务群众。

二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

领导者能将经过集中而系统的意见向群众宣传,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把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任务上来,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团结奋斗的氛围,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指示及时传达给群众,帮助群众了解国家发展的态势,引导群众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动员群众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领导品格形象 

1.清正廉洁形象。

清正廉洁形象,是公众对领导形象的基本期望,也是领导形象的基本要求。

领导者的清正廉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正派。

所谓正派,就是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考虑事情、进行决策、处理问题以公共利益为依归,而不以追求个人私利、谋求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计较个人恩怨,不编织私人“关系网”,不做任何人的“靠山”,也不做任何人的“附庸”,遵守道德规范。

坚持党性,处事公正。

维护大局,搞好团结。

二是领导者廉洁自律。

为政之本在于廉,领导者只有为政清廉,才有资格规范和约束别人,实施有效的管理。

要增强自律,“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按有关廉洁自律的制度规范对照检查自己,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一个社会公众信赖和拥护的领导者。

2.开拓创新形象。

开拓创新形象,是领导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的综合体现。

首先,具备创新意识。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必须突破常规、传统的模式,力求深度开发新观念,产生具有创见性的新颖、独特的观念。

其次,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领导者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最后,领导者能从新颖的角度深刻分析、归纳出某行业系统的工作状况与特点,提出改革方案。

3.勤政为民形象。

勤政为民形象,是领导形象的本质内容。

领导者在领导岗位上,只能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同时,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做到管理与服务的高度统一。

4.求真务实形象。

求真务实形象,是领导者以务实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工作的具体体现。

求真务实,就是领导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实情、办实事、收实效。

务实,贵在实干。

在工作中唯有实干,才能出成绩。

讲成绩一定要实事求是,定指标一定要切合实际,抓落实一定要身体力行,一项工作布置以后,必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领导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就会在公众中树立求真务实形象。

三、领导风度形象

1.仪表风度形象。

仪表风度形象,是领导者的思想、文化、道德、情感和气质等的外在表露。

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是领导者仪表风度形象的核心内容。

在公众场合,领导者不仅要仪表端庄、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而且要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与公众接触,以开拓进取的勇气和精神影响和感染公众,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使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言谈举止形象。

领导者的言谈举止是实现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言谈上,领导者力求说话的方式和内容恰到好处,语调柔和,速度适中,用语文雅、礼貌,亲切和蔼,规范准确,机智博学。

在举止上,领导者的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等力求稳重得体、温文尔雅、落落大方。

通过文雅得体的言谈,稳重大方的举止,可以增强领导者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就会树立起来。

3.礼仪服饰形象。

讲究礼仪和礼节,是领导者与公众沟通思想,密切关系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了解和遵循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在工作场所,迎来送往,接人待物,访问探视,各种聚会、会议、会见、会谈、接打电话等各种活动中,力求懂礼节,讲礼貌,这不仅可以表现个人修养,还可以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同时,领导者应以庄重、大方、得体的服饰出现在公众面前和公务活动中,并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衣着,给人以愉悦的美感,从而提高和衬托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第三节塑造现代领导形象的途径

一、树立形象意识,实施“领导形象战略工程”

在塑造现代领导形象时,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意识,使他们既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形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组织的代表,自身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化身,并且将自己的行动自觉纳入到组织整体形象塑造的轨道上来,从而实行“领导形象战略”。

实行“领导形象战略”,要求领导者塑造好自身形象,成为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声誉的模范。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形象是组织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组织形象的人格化表现。

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带出一大批优秀的员工队伍,影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

反之亦然,因此,领导者要自觉地把塑造形象的重担挑起来,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勤政廉政,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和办事效率的提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同时,要建立一个能够科学设计领导者形象的智囊团,对领导者在不同场合的形象,进行预先设计,以供领导者参考,尽力使领导者对组织形象的输出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优化领导者素质,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好坏,执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领导形象的优劣。

没有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高水平的领导执政能力,领导形象的塑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增强素质,提高政府执政水平,就成为政府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增强领导干部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增强政治素质,就是要对各级领导者加强党的宗旨和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做到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而不滥用职权,树立政治思想过硬的形象;

增强业务素质,就是要使领导者能精通本职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各种领导艺术和方法,做到在工作中掌握政策准确,提供服务周到,树立业务精湛的形象;

增强文化素质,就是要使领导者能熟悉并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管理、历史、社会、财政、审计等学科知识,了解新兴学科和学术新动态,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树立知识广博的形象。

同时,还要提高领导者的执政水平。

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两个方面。

领导者各项政策的制定及决策的选择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和比较,尽可能多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从而使政策制定和决策选择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政策制定以后,还必须严格地执行。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领导执政水平,促使领导形象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完善双向沟通渠道,加强领导者与公众的联系

从根本上说,领导形象只能是公众认可的形象,良好的领导形象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实现。

而社会公众能否认可领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因此,通过有效形式加强领导者与公众的沟通联络,就成为领导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尊重公众,把完善传播机制和疏通沟通渠道放在重要位置。

完善传播机制,就要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某一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重大的公务活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高领导工作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理解度,特别是要善于把握时机,采用多种多样的传播活动,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政府广告等方式,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让公众了解领导如何想和如何做,既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又提高了领导施政的透明度;

疏通沟通渠道,一要进一步发挥信访渠道的作用。

信访工作程序应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信访工作的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可采用市长电话、专项热线、市长专邮等方式,或建立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制度,使公众能与各级领导者直接沟通。

二要深入公众,进行实地考察。

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才能为科学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社会协商对话,除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为适应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利益阶层的需要,应进一步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

对话形式除特邀的会议外,还可采用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式,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政议政。

此外,社会协商对话应加强其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定期向公众开放,使各种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这样,才能使领导者与公众的关系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四、健全监督控制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形象

领导形象建设要想深入持久,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领导形象的监督控制机制。

对领导形象的监督控制机制,主要由事先立法规范、事中执法自律、事后司法救济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多渠道立体交叉制衡网络所构成。

首先,通过立法规范领导形象。

立法决定着领导形象的构架和基础。

立法对领导形象的规范主要表现在对领导者的规范与监督和对公众意识的规范与提高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众选择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它产生、监督和罢免各级领导者,并通过立法使这一切民主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使领导行为合法化与规范化。

这既是保证依法行政的最有力措施,也是调动公众的参政意识,促使公众对领导者的了解,强化公众对领导者信任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立法对公众的意识也有规范和提高作用。

公众的整体意识一旦上升为法律之后,就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意识,并成为沟通和协调领导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桥梁,成为规范二者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准则。

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公众能从本质上把握各级领导者,并自觉地信任他们。

其次,通过执法加强领导形象自律。

执法是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

实践证明,执法是比立法更为艰巨的社会工程。

它对领导形象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公众对领导印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从执法过程中感知的。

如果领导者不依法行政,则无良好形象可言。

所以,领导者在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而必须加强领导者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完善执法和监督制度。

再次,通过司法救济领导形象。

立法规范是事先对领导形象的控制,而司法救济则是事后对领导形象的补救。

虽然立法力图构建一个最好的领导形象框架,但并不能保证领导行为完全符合法律。

因此,建立司法救济制度为现代法治国家所必需。

通过司法救济,一方面,确认了合法的领导行为,纠正了违法行为,从而推动了领导者依法行政。

另一方面,补救了公民遭受领导者及其所在机关侵害的合法权益,从而恢复了公众对领导者的信任。

最后,通过舆论监督领导形象。

舆论监督直接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这种期望和要求能迅速被领导者所了解,并妥善加以解决,社会公众就满意,否则就不满意。

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建立健全内外并举、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专兼相容的立体监督和管理网络,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要在依法按章强化内部层级监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评议监督、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民主监督等,把监督贯穿于整个领导形象塑造的全过程,切实让服务对象、监督对象依据有关规则对领导形象进行有效的监督。

另外,要采取多样化的监督方式,如设立投诉电话、投诉箱、定期监督检查、不定期暗访等形式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