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64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00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考点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4.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5、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①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6.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

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

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

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B.天气状况:

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17.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①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②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②情况:

低纬环流(0°

~30°

),中纬环流(30°

~60°

),高纬环流(60°

~90°

);

③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3)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8.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④季风的影响:

季风的共性特点:

雨热同期;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

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北季风区;

冬干冷;

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南季风区;

冬温和少雨;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19、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③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2)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0.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

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

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

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

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地形阻挡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

阴雨连绵

雨过天晴

初夏(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注意: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

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

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

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3):

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

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4)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南北球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

22、影响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3、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①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

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总的来说:

热带季风比热带草原雨量多

重点区别: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2)亚热带气候类型:

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①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它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

—40º

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25º

--35º

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

预热不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º

--60º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②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35º

--55º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④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10-20℃之间,分布在北纬50°

~70°

N,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

⑤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

⑥冰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

有无降雨的区别。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前者有明显雨季(2-3个月),后者没有。

(4)注意区别下列气候:

①“热草”与“热季”:

“热季”年降水量>1500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

②“亚季”与“温季”:

“亚季”最冷月>0℃,“温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

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④“温海”与“地中海”:

“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

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

2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阳辐射:

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

A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

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着影响各地气候。

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5、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实例:

东南亚的对流雨。

(2)地形雨:

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

例子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

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国的雨极:

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风坡典型区:

大分水岭西侧;

南美安第斯山东侧;

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3)锋面雨:

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

(4)台风雨: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

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6、降水的时间变化。

(1)全年多雨型:

“热雨”——2000毫米;

“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

“热草--﹤1500mm;

“热季”--﹥1500mm;

“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

“热沙”——﹤200毫米;

“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

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

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

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

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

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

分布于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

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

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28、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暴雨涝灾

旱灾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大风、雨雪、冻雨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

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

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

洪泛区的土地管理;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

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29、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30、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1、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

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

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

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4)

【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

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

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

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

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

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

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