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它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下列语段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
“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尔很严肃地说:
“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
A.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10.关于元杂剧的常识,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结构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有些前面还有楔子。
“折”相当于现代剧的幕或场,是戏剧的故事发展的大段落。
“楔子”相当于现代剧中的序幕或过场戏。
B.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C.杂剧角色分旦(男角)、末(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
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四大悲剧是: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C.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
),字子长,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D.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学校门卫小王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③⑥②①⑤④D.⑤③②⑥①④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B.④③⑤①②C.⑤②①④③D.⑤③④①②
14.有3个包装盒子,一个装苹果味糖的盒子,一个装橘子味的,还有一个是混合的;
然后刚好有3堆糖,分别对应3个盒子;
但是装盒子的时候,不小心装错了,也就是说,每一个盒子装的不是自己的糖。
问:
装错了糖的3个盒子在您面前,您需要打开几次盒子尝糖,才能把盒子里装了什么糖都分辨出来?
A.1次B.2次C.3次D.4次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15~17题。
(共6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高.考.资.源.网.独.家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
评论
B.空以身膏草野 膏:
使……肥沃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
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系:
关押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何以汝为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吾羞,不忍为之下
C.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D.皆为陛下所成就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
共8分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
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
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
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缅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
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言极愤切。
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
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
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军民从者数万。
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
有中人①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
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
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
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
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瘐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
“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
”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
“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
”吏曰:
“吾亦知公,安敢相迫?
”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
四明李猷赎其尸瘗②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时年四十有二。
(取材于《宋史·
忠义传》)
注:
①中人:
这里指宦官。
②瘗(yì
):
埋葬。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开边隙边:
边境B.传首四方首:
首先
C.不恤国计才恤:
担忧D.于是亟诏纲人亟:
急忙
19.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众脔而磔之B.顷之,东具冠带出
C.四明李猷瘗之D.特以国故,至为之死
20.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选忠信之人往待左右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
B.传旨慰谕,众莫肯去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
C.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
D.吾亦知公,安敢相迫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元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
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22-24题。
(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
伸颈远望
2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
2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24.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
五、25.默写(共15分)
(1)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2)千呼万唤始出来,。
(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小弦切切如私语。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6)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7)我欲因之梦吴越,。
(8)千岩万转路不定,。
(9)熊咆龙吟殷岩泉,。
(10)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恍惊起而长嗟。
(11)诵明月之诗,。
(1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13)歌曰:
"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14)舞幽壑之潜蛟,。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6-29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
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
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
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
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
”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
我们要给你报功!
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
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
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
”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
”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
”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
他是个哑巴。
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
”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
“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
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
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
“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
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
我又冒昧向他许愿:
“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
”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
”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
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
“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
“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
(5分)
28.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6分)
29.阅读延伸题:
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
七、写作(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
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离间(jià
2.C/A冠冕堂黄(皇)急功进(近)利;
C端祥(详)残羹冷灸(炙)D演译(绎)一愁(筹)莫展
3.:
A项和—合,C项赫—赦,D项“名信片”应为“明信片”。
答案:
B
4A/品尝:
尝试滋味。
品评:
评论高下。
与下文“果子”搭配,用“品尝”。
抑制:
压下去。
控制:
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语境不涉及“活动”和“范围”,用“抑制”。
质疑:
提出问题。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
这里是提出问题,用“质疑”。
5解析:
“怨气”指怨恨的情绪。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情绪。
“委曲求全”是一个固定的成语,这里只能是“委曲”。
“分辨”指分清辨明,“分辩”指用语言辩白。
C
6解析:
A“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含明显贬义,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合适。
”。
B项“处心积虑”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
C“如蚁附膻”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
7\【答案】B(自顾不暇:
暇,空闲。
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可改为“目不暇接”。
A.蔚为大观:
蔚,茂盛;
大观,盛大的景象。
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
C.鱼目混珠:
混,搀杂,冒充。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D.诟病:
指责;
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
8.D/A:
B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
B〔解析〕句中“报刊”“杂志”“电视”“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更包含了“杂志”,它们之间也是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C项成分赘余,“大约”与“多”重复。
9.C/A“卖画用去太多时间”不是门采尔言外之意的主要意思;
B门采尔画画很愿花时间,但“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则无依据;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过于绝对。
9答案:
C10C11A
12解析:
第⑤句和第③句紧密联系,都承前面“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而来。
第②句和第⑥句的“这”是指代“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并以“不只是”“是”的句式呼应。
第①④句与结尾处语句都是谈“育人”。
13、【答案】A(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
14A15.A/论:
判罪。
16.A/因:
均作介词,表凭借,通过。
B为:
上句,语气助词,呢;
下句,动词,在,位居。
C以:
上句,动词,认为(他是);
或,介词,把(他看作)。
下句,介词,表凭借,凭。
D所:
均作助词,上句,与“为”一起表被动;
下句,与动词“居”构成“所”字结构。
17.D/一个是副使张胜。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8.B首:
头19.B补充音节
20.B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众人不肯离去21.A蔡京、王甫二人执掌大权
文言文译文:
陈东,字少阳,是镇江丹阳人。
年轻时就有才智出众的名声,不(因出身)贫贱而自感哀伤。
蔡京、王甫当时正常权,人们没有敢批评(他们的),只有陈东毫不隐讳。
宋钦宗即位,(陈东)带领一批人跪在宫阙下上书,上奏说:
“现在的事情,蔡京在幕前败坏(国事),梁师成在背后要阴谋,李彦在西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朱缅在东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王甫、童贯又和辽、金冲突,开始(形成了)边界上的纷争。
应该杀掉这六个国贼,把他们的头在四处示众,以此来向天下人谢罪。
”言词极其愤慨痛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