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41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2学时)

第一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三、内涵逐渐扩大

四、不平等严重存在

第三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四、教育信息化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2学时)

第一节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教育历程

二、“文革”十年中的教育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

二、高中阶段教育

三、民办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教师

六、教育经费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学时)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1、顺序性与阶段性

2、相似性与差异性

3、整体性与互补性

4、现实性与潜在性

5、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教育万能论

四、主观决定论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4学时)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

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受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三、学生的发展

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第六章当代课程理论(2学时)

第一节课程理论的发展

一、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二、三大课程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第二节课程结构

一、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二、当代课程的基本形式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设置

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第4节我国当代课程改革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

二、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第七章当代教学理论(4学时)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二、教学理论及其历史演变

三、1949年以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阶段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图例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声像、实物及实际演示等各种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受器官及操作活动接受信息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是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第四节认知教学理论

二、教学原则

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五节情感教学理论

意义学习是一种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四、师生关系

第六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

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它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八章当代教学策略(2学时)

第一节教学策略概述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二、教学策略的特征

第二节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二)教学内容组织的方式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来源

三、教学组织设计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

一、导入策略

(1)教学导入的作用

(二)教学导入的原则

(三)教学导入的方法

二、讲解策略

(一)教学讲解的作用

(二)教学讲解原则

三、提问策略

(一)教学提问的作用

(二)教学提问的原则

(三)教学提问的策略

四、教学指导策略

(一)教学指导的作用

(二)教学指导的类型

(三)教学指导的原则

第四节教学反思策略

一、教学反思的历史追溯

(一)杜威的贡献

(二)萧恩对反思的划分

(三)英国教师教育者格里菲斯与坦恩对反思过程的划分

2、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3、教学反思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的形式

第九章当代学校德育(4学时)

第一节道德、品德与教育

一、道德与德育

二、品德与德育

三、教育与德育

第二节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

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

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第三节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一、理论假设

二、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

三、简要的评论

第四节体谅模式

二、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

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第十章当代教育评价(2学时)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一、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诊断教育情况、改进教育效果、区分教育水准、激励教育热情和引导教育改进。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

四、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学生评价

一、学生评价与学业评价

二、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三、几种常用的测验类型

四、学生评价的主要类型

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确定其成绩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绝对评价是通过个体成绩与一个预先确定的目标的比较,确定其成绩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同一个体的不同方面或某方面的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的评估。

第三节教师评价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意义

二、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

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

第四节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一、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二、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十一章当代学校管理(4学时)

第一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校管理理论

二、学校管理实践

第二节教师管理

一、依靠教师办学的教师管理思想

二、教师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三、教师管理的方法

第三节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班级组织的结构和类型

三、班级管理的过程

班级组织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级集体、建立班级组织、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学校群体。

第十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

4、经济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

5、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公平落实。

(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能把潜在(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普及)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

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5、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二、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三、教育与文化

(一)、涵义

(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教育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二、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教育具有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手段,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讨论法、演示法、指导自学法等。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法主要用于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课程在基本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可结合某个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相应知识。

指导自学法: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如学习理论等等。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

占课程成绩30%,包含课堂表现、作业成绩;

2.期末考核:

占课程成绩70%,闭卷笔试2小时。

五、其他

(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

作业1:

教育问题漫谈。

作业2:

读书笔记。

阅读名著或教育类的相关书籍,并针对其中的某个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读书笔记。

作业3: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可选定教育或者特殊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可阅读名著或教育类的相关书籍等等。

(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教育学原理》,成有信主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教育原理》,孙喜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大纲执笔: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审核签字:

教学院领导审核签字:

制订(修订)时间: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