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145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2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都江堰。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2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4、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25、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

26、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A、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设“三公”,地方行郡县制。

B、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了车辆形制;

统一了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后又推行“隶书”;

全国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统一了度量衡;

C、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还修筑了长城。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2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

28、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颁布“推恩令”;

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

在地方,派刺史一人。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29、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

30、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31、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开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3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尊为“医圣”、华佗制成“麻沸散”,被誉为“神医”;

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33、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4、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5、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即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36、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国号人物都城220年魏曹丕(帝)洛阳221年蜀刘备(帝)成都222年吴孙权(王)建业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37、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官府建立起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

发明了灌钢法;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3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公元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提倡与汉人通婚。

孝文帝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39、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40、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1、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42、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后人称为“书圣”。

43、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今天的杭州和北京。

因此,唐朝人要运送货物到洛阳,最为便捷的就是走大运河,人们也可以乘船由杭州直达北京。

2、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

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残暴。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

4、唐朝的中央机构中,“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纳谏就是采纳意见。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6、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名臣是魏征。

7、唐太宗李世民说:

“君,舟也;

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中的“君”是指帝王。

8、唐太宗李世民说: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又谨慎从事,这主要是因为他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9、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大力发展生产,()重用有才能的人。

武则天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是进步的。

11、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2、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

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3、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一种选官制度,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

第5课“和同为一家”14、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她的丈夫松赞干布是藏族的杰出政治家。

15、“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

第6课开放与交流16、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

“市”是指市场。

17、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人的目的都是弘扬佛法。

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8、唐代雕版印刷品的代表是金刚经。

19、中国最早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朝。

20、隋朝时,李春设计修建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21、出现在宋代的交子是一种货币。

22、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战乱较少。

南宋时人们主食主要是水稻。

宋代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23、在宋代的“瓦舍“是娱乐场所。

到瓦舍来娱乐的人主要是市民。

24、宋代“士农工商”中“士”是指读书人。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25、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被誉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他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26、元朝实行民族岐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

27、元朝时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回族,他们一般信仰伊斯兰教。

28、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29、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地方上的最高的机构是省。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30、我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1、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条件。

32、黄道婆的贡献主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33、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3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35、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主要是为了掌权。

36、明朝设立厂卫,这些机构都掌握在宦官手中。

37、清朝建立军机处的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38、明清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典型的表现是大搞文字狱,目的就在于钳制思想。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39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

40、四大明清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41、宋应星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42、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明朝。

4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44、1405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他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世纪。

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应该是铁甲船。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45、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用了闭关政策。

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6、清朝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与外国的交往。

47、清朝大力实行“文字狱”。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虎门销烟: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缴获的鸦片。

2、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导火线):

虎门销烟。

(2)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有: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是鸦片战争期间的进步思想家。

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2、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又多次打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3、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中,邓世昌率舰冲向日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样外国的侵略势力就由东南沿海伸入到长江中上流地区);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或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等八国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

2、八国联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1、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

2、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一家),左宗棠创立了福州船政局等;

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著名的有李鸿章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

3、洋务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开端)。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抱着(目的)实业救国的志向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他创办实业的历程,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上,开放言论,创办报刊,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政治上,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官职。

百日维新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或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第8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旗帜和指导思想。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民心。

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或口号)是:

民主、科学。

2、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热情。

4、新文学的巨匠鲁迅的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1、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最高学府(戊戌变法时创办的且是留下的唯一成果)。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3、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照相术:

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电影: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序幕。

3、剪发辫: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限期剪去辫子。

4、改称谓:

中华民国颁布法令改称谓。

革除“大人”、“老爷”等旧称谓,改称“职务、先生、君”等,这体现了追求平等观念。

5、易服饰:

近代中国出现了新式服装,男装流行西服、中山装、女士则出现了高领服装。

6、铁路:

近代中国最长的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己(詹天佑)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7、电报业:

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第课:

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中心地点:

前期在北京,后期在上海。

主力:

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革命的洪流、黄埔军校:

1924年,(目的)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孙中山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北伐:

(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北伐目标(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接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井冈山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4、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之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结果:

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它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又叫卢沟桥事变),标志着:

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共屠杀中国人达30多万人。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血战台儿庄:

由李宗仁(国民党军队)指挥,(作用)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2、百团大战:

由彭德怀(八路军)指挥。

(作用)是抗日时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3、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全民族共同抗战。

3、抗日战争的意义:

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创作了黄河大合唱,鼓舞中华民族抗日。

5、著名画家徐悲鸿。

他创作了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鼓舞中国人民抗日6、近代化学家侯德榜: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这种制碱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乐居世界前列。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

(目的)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又叫会谈纪要)。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1、1947年,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作用)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或进攻)的序幕。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三大战役:

名称影响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华北全境解放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广大群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B、中共的正确领导C、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开国大典: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2)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我。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伏纪律的邱少云等革命英雄。

2、1950年,新中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作用)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

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万隆会议(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系的问题。

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特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注:

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956年,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大成果: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2、探索失误的原因:

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主要标志: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特点(主要标志)是:

一大二公严重后果:

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

教训:

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等。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发动的标志:

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迅猛发动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