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选择Word下载.docx
《教育学原理选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选择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的产生和确立。
1.课程的设置是以为前提的。
(A)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政治C经济D文化
2.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C______。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育人选才功能D.文化功能
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C)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学校文化D.物质文化
1.人力资本是由西奥多·
舒尔茨提出来的(V)
2.高等学校兼具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但是科研功能大学教学功能(X)
1.下列哪个不是舒尔茨的观点(C)
A.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B.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C.人力资本不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D.人力资本通过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2.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资源,而且需要占有必要的物质资源。
从根本上说,这两者都取决于(A)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发展
3.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决定劳动者从事复杂劳动的平均熟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B)
A.实际经验程度
B.教育程度
C.教育条件完善程度
D.受教育者(劳动者)的环境
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未现实的劳动力。
(V)
2.“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是由马克思提出的(X)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D)
A.规模B.速度C.内容D.性质
2.教育的政治功能不包括(D)
A.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C.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D.教育可以创造、更新文化,使其更有活力
3.列宁曾说:
“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
”主要表现为教育(A)
A.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B.可以促进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可以增加文盲的知识
D.可以提升修养
1.教育能维系着社会政治的稳定。
(V)
2.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的人,是由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__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C)
A.协调功能B.文化功能C.理性功能D.服务功能
2.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D)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社会实践D.教育
3.中国古代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贤者”和“君子”的培养;
而古希腊以“爱智慧”作为最终目标,强调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这主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关系。
(C)
A.经济与教育目标B.政治与教育目标C.文化与教育目标D.科技与教育目标
1.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因此参观博物馆、阅读文艺作品等也是一种教育。
2.教育的文化选择一方面要与主流文化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以开始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
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特征。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要求教育必须坚持(C)。
A.全面发展B.取长补短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1.“一锅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X)
3.人的身高生长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个体社会化功能和(B)功能。
A.个体主体化B.个体个性化C.个体全面化D.个体自然化
2.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自然人”。
下列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是(A)
A.裴斯泰洛奇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杜威
3.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对立而存在,下列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D)
A.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B.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C.国家一切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
D.社会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在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2.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社会民主不完善的结果。
1.马克思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中人”,又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作者”,根据这一论述,教育工作的出发点(B)
A人B历史C社会D国家
2.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C)
A.育人为本B.立德树人C.人的全面发展D.教育公平
3.当前学校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就要做到(D)
A.教师单一主体B.学生单一主体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教育可以加速和引导人的发展方向,但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V)
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只能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A)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宗旨D.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C)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各级学校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代表着国家的意志。
2.教育方针要及时反映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具有易变性;
教育目的指向人才培养,具有相对稳定性。
1.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论
2.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为年轻一代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体现了(A)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人的全面发展D.中立主义
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赞科夫B.卢梭C.福禄培尔D.涂尔干
1.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表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
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陈鹤琴
2.我们常说的“三好学生”是指————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学生。
(B)
A德育、智育、美育
B德育、智育、体育
C智育、美育、体育
D智育、体育、劳育
3“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是指————(B)
A有道德、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道德、有文化、有热情、有创造
D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创造
1.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我国教育目标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1.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调节这三个生活领域的道德分别是(C)
A私德、职业道德、公德
B公德、职业道德、私德
C私德、公德、职业道德
D以上都不是
2.实施德育的路径主要是(C)
A直接的道德教学
B间接的道德教育
C直接的道德教学辅之以间接的道德教学
D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3.以__C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发展之路。
A德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改革创新
D法治教育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但是不包括心理教育和法治教育(X)
2.德育目标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V)
1.智育的目标不包括(D)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和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C培养创新精神
D强身壮体的能力
2.常说的“高分低能”是指__C____.
A知识多于能力
B知识不能内化为品德
C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不同步
D知识学习与能力转化速度不相称
1.综合实践课程也属于学科课程(X)
2.智育与教育的区别是:
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3.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他们是一一对应的(X)
1.广义的体育不包括(D)
A体育教育
B竞技运动
C身体锻炼
D脑力训练
2.体育的内容不包括(D)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社会适应
D心理调节
1.体育运动的社会适应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如体育活动中对他人的尊重,对弱者的尊重和关爱,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扮演运动角色,倡导体育道德行为等(V)
2.中国古代没有体育教育。
(X)
3.体育的目标可分为:
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1.“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劳动之美,通常可将劳动之美划入___D___的范畴来理解。
A自然美B艺术美C科学美D社会美
2.美育不包括(D)
A艺术美B社会美C科学美D情感美
3.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有“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庄子·
天下》)体现了美育教育中体现的(B)
A社会美B自热美C科学美D艺术美
1.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美的创造能力(V)
2..美育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X)
1.(D)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
2(A)是其他各育的灵魂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
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劳务劳动,公益性劳动,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
2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工具,也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3.劳动技术教育不需要学生去了解农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
(X)
1.在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A)
A.庠B.序C.教D.养
2.书院最开始作为一种私学,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A)
A.宋朝B.明朝C.元朝D.清朝
1.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2.私学的发展导致了各种学派的出现,典型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出现和发展,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内容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3.雅典学校是典型的军事教育,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主。
学校以严明纪律和刻苦训练为主。
4.(A)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新学制”
2.英国规定(A)岁以下是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A.5B.6C.4D.7
3.(D)最早出现双轨制学校制度的国家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
1.学制不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2.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达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预计在(C)年实现
A.2025B.2035C2020D.2022
2.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D)
A.是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B.是加强章程建设,各学校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C.是扩大社会合作。
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有效合作。
D.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任务。
1.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再次确认将发展幼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2.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任务包括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3.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___B___认同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A赫尔巴特B杜威C赞科夫D桑代克
2.___D___没有固定的教材,变动性较大,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A学科课程B必修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3.班主任李老师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她在墙壁上挂上爱因斯坦的名言,李老师这是开展教室文化建设,这种学校课程是__C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
1.课程方案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
内容通常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顺序、学时安排、评价方式等.(V)
2.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1.课程理论家___A___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gration)三条逻辑规则
A.泰勒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2___B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过程的优缺点,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的依据。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内部人员评价D质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方案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更具有针对性。
2.量化评价是指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用数学的方法,采用数字化的结果来评价,偏重质量化。
(B)
3.课程必须是由国家来开发,学校不能自己来开发课程进行教学。
1.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
A.课程改革B.教学改革C.大纲改革D.课程评价改革
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强调__C__的主体作用发挥。
A校长B教师C学生D家长
1.在课程政策上,世界各国已经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美国在1996年就推出了本国历史上第一全国通行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2.课程大纲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何实施,开展实践才能通向改革目标。
3.我国传统上非常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强调纯粹知识的传授,方法上的熟读熟记,现在已转向到强调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注重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并且注重通过课程学习直接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A.教师B.学生C.课程D.教学
2.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A)
A.师傅带徒弟
B.某人自学,通过了公务员考试
C.教师在演播室录制课程
D.学生在教室写作业
3.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C)
A.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从本质上看,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
(V)
1.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课堂教学的教育著作是(D)
A.斯宾塞《教育论》B.洛克《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智力训练的是(B)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教育论
D.经验教育论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是名符其实的教学理论里程碑。
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理论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上,提出“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2.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的教学观。
1.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这体现了教学的(B)规律。
A.教与学相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C.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D.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相统一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学的(D)规律。
A.教与学相统一
C.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1.教学过程具有简捷性、直观性和引导性的特点。
2.学生学习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
3.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V)
1.教师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A)。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形象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了“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2.《学记》中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赫尔巴特强调的教学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X)
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
C.布置与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评定
2.上课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D)
A.生成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B.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C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师生和情境因素相互配合
D生成性不利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
3.下列哪项不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D)
A.人数在30-50人之间B.一个班同一时间是上一门课
B.一般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D.将大班上课和讨论、自学结合在一起
1.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2.课外辅导主要指家长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只需口头通知,起到辅助作用。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C)。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D.教师教的方法
2.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
3.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具体的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属于现场教学。
1.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走班式
2.个别教学的含义是(C)
A.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B.教师根据所选的材料进行教学
C.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D.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受到师生比的影响,师生比越小,越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和个别教学;
反之,则需要采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形式。
(x)
3.走班制教学因受到学校硬件要求和教师水平的局限较大,因此难以普及。
(v)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C)。
A.素质教育
B.三维目标
C.核心素养
D.立德树人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A)。
A.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
B.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
C.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D.加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监控,关注教学效率
1.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