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0231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格式.docx

主要描述了两家的发展都由“发起来”到“完结”,这正符合一战期间及其战后列强放松侵略与卷土重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此可知,“发起来”的十年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C项正确;

A民族工业尚未诞生,排除;

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排除;

D由于列强卷土重来,应该走向衰落,排除D。

4.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

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5.《盐铁论·

水旱》载:

“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了铁器等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夫乐事劝功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铁器等生产工具是中国古代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6.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五次军事“围剿”

C.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战场 

D.胜利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D

7.美国学者杰里·

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全球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

A.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B.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B

8.二战后美苏形成了冷战的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北约的建立

“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

杜鲁门发表“遏制共产主义”的报告,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B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出台于杜鲁门主义之后,是美国在经济上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故C项错误;

北约成立在杜鲁门主义之后,属于在军事领域对抗苏联,故D项错误。

9.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

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

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0.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率领船队沿欧洲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麦哲伦

11.1981年,学者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导”出一个结论:

“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

”自此,“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这表明当时

A.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

B.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流于形式

【详解】依据材料““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可以看出,当时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因此反映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故B正确。

当时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是逐渐减弱,排除A。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排除C。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

12.促使20世纪初中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变的人物是(  )

A.洪秀全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13.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1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

①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

②资本主义经济是最高阶段的商品经济,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必然带来对外的不断扩张。

所以选B。

1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

“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调整

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结构

【详解】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次大调整,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A内容,排除。

材料中并没有说明生产力得到巨大飞跃,排除B。

材料并不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排除D。

16.在美国,处于决策中心的是

A.总统 

B.最高法院 

C.国会 

D.众议院

17.“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18.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

加亚尔《欧洲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6分)

(1)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4分)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

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依靠门第做官 

D.参加科举考试

20.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

21.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22.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这说明

A、自然经济解体 

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3.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

“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

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

”这表明APEC成员国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由材料信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可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故A项正确。

亚太经合组织主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故B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重工业为中心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C、范围更加广泛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5.“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可知是科举制的选官特征,科举制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吏,D项正确。

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材料不符,排除A。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材料不符,排除B。

九品中正制强调家世门第,与材料不符,排除C。

2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故选B。

考点: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

“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

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对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

B.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的痛恨

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

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

28.“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

”“此法”应为: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从“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可以得出这一选官制度消除了贵族和寒门阶层的界限,结合所学知识,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制度;

B选项和C选项都不具备这一功能。

29.《新唐书》载:

“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

……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

”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

24: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考查均田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的掌握.

解答:

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时期的均田制,材料中规定了授田人因性别与年龄的差异而授田数也不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表明重农抑商,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唐朝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均田政策的,但后来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所以均田制被废除,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有的是永业田,是可以传给后人的,但是有的田地不是私田,不能转让与买卖,授田者死后国家是要收回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30.近代某条约规定: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对此,晚清谈判大臣耆英曾得意洋洋地认为此条款

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耆英所言“条款”指

A.协定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居住以及租地权

【详解】从材料“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得知英国人与中国人打官司,英国人按照英国的法律来执行,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这是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是在《善后章程》中规定,答案为C。

协定关税权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虎门条约》中规定、居住以及租地权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AB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关于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

欧洲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论证:

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

欧洲人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8、19世纪欧洲人的工业革命最终将世界连成一体。

观点二:

广大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

并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

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

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如果认为欧洲是主导,则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

如果认为亚非拉是主导,则分析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欧洲国家、亚非拉国家的推动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

《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移民想要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对雅典作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外来移民),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公民权。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

为什么?

请用材料二、三的内容加以说明。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以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三处不足?

(1)不是指全体雅典人。

(1分)

理由:

享有公民权的只是城邦的成年男子,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2分)

(2)民主的范围:

建立在奴隶专政的基础上,众多的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的殿堂之外。

性质而言:

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3.1921—1926年苏联通过租让制等形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30年代,联共(布)利用大萧条契机加大引进力度。

1944年斯大林赞扬美国提供援助或帮助建设了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

这说明

A.西方世界放弃了对苏联的敌对

B.苏联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

C.斯大林善于借鉴资本主义模式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宽松环境

【详解】从1921-1926年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经济危机时期利用西方的大萧条发展苏联经济,再到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助发展本国工业,可以总结出共同点是苏联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答案为B。

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不是西方世界放弃了对苏联的敌对,A错误。

1921-1926年不是斯大林统治时期,C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宽松的环境,D错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基佐在1826年出版的《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革命的发展过程,并对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中下层人民的革命行动加以赞颂但1848年以后,他却对革命的暴力和流血加以谴责,并拿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1640年的革命作对比,认为“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和牺牲,但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所以比1640年的革命要优越得多。

材料二麦考莱的名著《英国史》就是从1688年开始的。

在这本书的一开头,著者就指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1688年的革命。

“对1688年革命所能给的最高赞颂乃是:

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

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己有几代人过去了。

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