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师: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
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
4.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3题。
布置作业
1.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配套练习题。
四、课堂板书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1、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65+11=75+21=
48+42=47+17=48+37=
45-20=35-2=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
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
(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
65-54,问题②算式:
65-48。
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
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
先算65-40=25,再算25-8=17。
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
(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
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1.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2.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3.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例2:
(1)65-54=11(元)
(2)65-48=17(元)
65-50=15 15-4=11 65-40=25 25-8=17
第三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一、复习引入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
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3。
请认真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讨论交流,理解多种算法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一个问题。
先想
一想如何回答,再动手解决。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汇报。
2.以例题为本,交流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算理算法。
哪一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能向大家说一说你们的解答过程吗?
口算。
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教师继续追问:
为什么38+55=93,380+550就一定等于930呢?
学生说明算理。
如不能清楚表达,教师因势利导:
因为38加55等于93,所以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就是930。
即把几百几十数看作以十为单位的两位数,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进行计算。
预设2:
用笔算的方法。
教师注意让学生回顾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迁移到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笔算方法。
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因为十位上的数相加是13,也就是13个十,要向百位进一,所以百位上不只是3加5,还要加上进的1。
让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算理,小结笔算加法的计算步骤: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
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3.以例题为本,交流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算理算法。
哪一组向大家说一说第二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让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算理,并提问:
为什么百位上是
4-3?
小结笔算减法的计算步骤: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十位不够,百位退1。
4.小结方法。
观察口算和笔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请大家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情形,想想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呢?
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直接填在教科书上。
(2)集体汇报,汇报时说出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
(3)请全做对的学生举手,评出最佳小组。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在教科书上计算。
(2)完成后,选择一个学生的答题结果用展台展示。
(3)涉及进位加或退位减时,教师适当强调。
(4)同桌互相核对结果。
3.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2题。
(1)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
4.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3题。
分步出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延长“火车”的长度。
指名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其他同学笔算验证
。
5.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4题。
(1)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
明明写字的姿势不对,现在眼睛近视300度了。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视力。
(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提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而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再联系图说一说自己的感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眼睛、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第4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导入
师:
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
教材第15页主题图)
生1:
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
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问题是什么呢?
生: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4。
(
一)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讨论解题思路。
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能不能同时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
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23+234=_____。
3.适时引导,引入估算。
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二)分析与解答。
我们要先算出六个年级学生人数大概是多少。
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
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
(1)把223看成200,234看成200。
200+200=400(人)
400<441坐得下。
(2)把223看成220,234看成230。
223>220,234>230,
220+230=450(人)
450>441坐不下。
思考:
为什么有的同学估算坐得下?
有的同学估算坐不下?
怎样估算合理?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
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回顾反思。
1.对比分析。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2)不同点:
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
第二种方法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3.小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方法。
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取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4第二问。
(1)学生独立思考
,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
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几百几十数。
2.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交流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
让学生在回答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整理方法。
这道题怎么解答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方法吗?
(3)拓展提升。
带500元,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上的算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