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1)玩扑克牌。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
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
你们玩过扑克牌吗?
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
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
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
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
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
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
每人每次拿2张。
学生2:
每人每次拿3张。
学生3:
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
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
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
(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
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
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
小组活动。
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
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
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
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
交代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
课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卡通动画演示)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巧碰上七仙女们摘回8个仙桃,猪八戒上前讨要,仙女们要八戒分别按下面的要求分完桃才能吃:
把这些桃平均分成4盘。
猪八戒受大家的启发,正确地分完了桃(课件演示)。
正准备吃桃,仙女又想考考它:
如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这些桃就全归你。
八戒一听,急忙说:
2×
4=8,仙女们直摇头,八戒没办法,急得直流口水,只好求同学们。
大家能帮八戒的忙吗?
能。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一种新的运算,一定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除法)
二、经历学习过程,理解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1
这里就有8个桃,要把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大家用学具摆一摆。
“8”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把这个分的过程连起来该怎么说?
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中,每盘2个。
刚才的操作中,要分的总数是几?
分成几份?
每份是几?
842)
大家认为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用8/4=2。
8→4=2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给予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所表达的式子根据学生姓名命名为×
×
发现。
为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很早以前的数学家就进行了探讨。
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威廉·
奥特雷提出了用“∶”表示平均分;
后来瑞士数学家认为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现在我们就采用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
8÷
4=2)
4=2表示什么意思?
谁给我们这位新朋友“÷
”取个名?
……(根据学生的命名,及时给予肯定。
数学家们最早也给“÷
”取过这些名字,后来为了统一,把“÷
”叫除号,把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
怎么写除号呢?
先写一短横,再写上面一小圆点,然后对下来写下面一小圆点,请大家用手指在桌上练习写一个“÷
”。
怎么读这个算式?
试着像读乘法算式那样读一读。
读除法算式时,“÷
”读作除以。
大家跟着老师试读:
8除以4等于2。
谁能结合分东西的过程,结合8÷
4=2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如果不是分桃,8÷
4=2还可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先写要分的总数,然后写除号,接着写平均分的份数和等号,最后写每份是多少。
除法有用吗?
(有)还想学吗?
(想)我们继续学习,请看屏幕。
2.教学例2
(课件展示:
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每6支装一盒”是什么意思?
它要求我们把24支铅笔怎样分组?
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分?
(1)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棒代替铅笔,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三、课堂活动(略)
课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9~81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
圆片、小棒。
一、谈话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点评:
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3
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
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
怎样写算式?
12÷
3。
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
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
你们猜得对不对呢?
请用小棒分一分。
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
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4,12÷
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
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
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加减法算式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
在数学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根据你的理解,被除数表示什么?
除数表示什么?
商表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
2.教学例4
(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
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
学生自由猜测。
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3.验证结合
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
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
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
三、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
(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
四、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1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和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同学们,快到元旦节了,幼儿园正准备开联欢会。
张老师买回一筐苹果,一共有24个。
二、小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展示)“筐里有24个苹果。
每6个装一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筐里有苹果24个,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要算一共可以装多少盘,怎样列式?
24÷
6。
24除以6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4人小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
学生汇报。
我是这样想的,1盘放6个,2盘放12个……把所有的苹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盘,所以24÷
6=4。
我们想6乘几等于24呢,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教师板书:
6=4(盘)想:
四六二十四]
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
我开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
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
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我们喜欢想口诀的方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2)“现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里放几个?
”教师:
怎样列算式?
4=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吗?
自己说一说24÷
4怎样算。
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是怎样算的。
4这样算,我想4乘几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4=6(个)想:
三、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有24,4,6这3个数。
我们发现可以根据4×
6=24,算24÷
6=4,24÷
4=6。
我们组觉得乘除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4×
6,24÷
6,24÷
4,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观察得真仔细!
你能说出几组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吗?
同桌说后,请几个同学说。
当学生说出3个算式后,教师问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四、课堂活动
1第1题:
分鲜花
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突出,老师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些礼物(出示花瓶图)。
你能根据这些礼物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请1人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三四十二。
2第2题:
开锁
老师把题目的钥匙贴在黑板上,把锁制成卡片发给部分学生。
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有5把钥匙,哪把钥匙上的口诀能打开你手中的锁,你就把手中的锁贴在哪把钥匙的旁边。
比一比,看谁贴得又对又快。
真能干,我们的书上还有很多把锁,你能顺利打开吗?
请试一试。
(学生完成第84页第2题)
3看卡片说得数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增长了什么本领?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
(出示图片)小朋友,仔细观察小猫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呢?
有胶水、铅笔刀、文具盒、钢笔和布娃娃。
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胶水每瓶3元,铅笔刀每个2元,文具盒每个4元。
布娃娃每个6元,钢笔每支5元。
小灰兔有18元钱,它想买胶水,可以买几瓶呢?
可以买6瓶。
因为18除以3等于6。
(教师板书算式)
18÷
3=?
怎么算呢?
因为3和6相乘得18,所以18除以3等于6。
也可以想口诀“三()十八”,因为三六十八,所以18÷
3=6。
(老师板书口诀)
刚才两位小朋友说得真好!
请大家打开书第83页,看例2的第1个问题,请填在书上。
学生完成。
下面两个小题,你会做吗?
会。
那请你们自己在书上把这两题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学生相互说。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除法问题吗?
请小朋友分组相互提问,并列式,再给伙伴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用乘法口诀求商(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3、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第1题至第7题。
1学生能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
2能进一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件。
小棒。
一、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棒来分一分。
(每个小朋友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再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活动后汇报: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2根。
4=2
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
2=4
8根小棒,每2根1份,分成4份。
8根小棒,每4根1份,分成2份。
通过分小棒我们写出了除法算式,你们是怎样算出这些除法算式的商呢?
用乘法口诀。
对!
用乘法口诀可以又对又快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
一群小朋友去餐厅吃饭)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两个班的小朋友就餐,其中一个班是48人,每桌坐8人,另一个班是45人,坐5桌。
现在,要求能坐几桌,该怎样列算式?
48÷
8=45÷
5=板书:
8=□45÷
5=□
你能很快算出48÷
8的商是多少吗?
怎样算呢?
用乘法口诀来算。
用哪句口诀可以算出结果?
想“六八四十八”,所以48÷
8=6。
8=6(桌)
45÷
5的商怎样算?
也用乘法口诀算,五九四十五,所以45÷
5=9(人)。
5=9(人)
你能结合上面的计算说一说,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课堂活动展示主题图。
小猴和小熊在数自己的小棒,小猴说我有63根小棒,小熊说我有63根小棒。
看图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小故事吗?
小猴有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小熊有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算式。
学生活动后交流。
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哪句口诀算?
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用“七九六十三”可以算出结果。
对比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将63根小棒平均分。
小熊是将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算算每份几根。
小猴是将63根小棒,每份9根,算算可以平均分几份。
三、巩固练习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
1完成练习十七第6题
出示:
24个小朋友乘车去春游的图。
你能不能开动脑筋帮帮他们,该怎样租车?
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谁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都坐小轿车,4人一辆,24÷
4=6,需要6辆。
都坐面包车,8人一辆,24÷
8……
你是怎样求商的?
2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小朋友们的方法都不错,让我们和这些小朋友一起去春游。
(课件出示)春游的小朋友看见公路边一匹小马在拉车。
(练习十七第1题)
你能帮助小马很快拉完车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说说用的口诀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第7题
(出示)现在我们来到小河边。
(练习十七第2题)
小马儿遇到了什么难题?
帮帮它吧。
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可是小马儿还有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它解决。
(课件出示)
小马儿说:
我有56个大鸡蛋,准备一个星期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个呢?
(练习十七第7题)
一个星期有7天,56÷
7=8(个)。
4完成练习十七第9题
(出示)树林里的两只小刺猬想请春游的小朋友猜一猜、算一算。
(练习十七第9题)
小刺猬想请你们算什么呢?
小刺猬有36个梨,6次背完,平均每次背几个?
另一只刺猬想把36个梨每次背9个,平均背几次?
该怎样帮助小刺猬?
用哪句口诀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练习十七第3,4题
在这节课中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
五、独立练习
练习十七第5题。
倍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高,×
矮。
轻,×
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
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桌子长,数学书短。
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
到底是几本呢?
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1本、2本、3本、4本)(闪动)
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
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
(板书课题:
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如图:
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左图)
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2倍。
3倍。
1倍。
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
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
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可以这样摆一摆。
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
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
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
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
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
我认为是多了1倍……
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
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
用倍比较怎么说?
(4倍)你是怎样想的?
一看就知道。
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不够摆,怎么办?
能不能不摆?
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你是怎样想的?
21÷
3=7,说明21是3的7倍。
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
312÷
212÷
1
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
算式是:
3=4。
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草莓是苹果的6倍。
2=6
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草莓是苹果的12倍。
1=12。
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
()=3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你们喜欢吃糖吗?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