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请打印填表,也可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4、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地址: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邮编:
联系电话:
0791-,传真:
0791-。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成果形式
问卷调查,阶段性论文,总结性论文
立项时间
2009年
1月
日
完成时间
2012年
12月日
鉴定时间
年
月
是否通过鉴定
课
题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1
王睿鹏
男
45
中一
瑞金二中
2
洪九发
31
中二
瑞金四中
方案设计理论指导
3
杨平仔
34
资料整理案例论文
4
洪占生
实验操作案例论文
5
中小宝
29
6
杨慧珍
女
中高
7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语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学科,努力探索具有课程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方面。
而课堂发展性评价又是小学语文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能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本课题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学校层面、学科教研组层面、年级备课组层面、课题研究组层面以及教师个体层面层层开展系列活动,探索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切实有效的模式和机制,并以论文、课例、示范课等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形成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构建的“和谐课堂”,实现平等对话。
2、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全面评价。
3、坚持正面引导,寻求“鼓励”效应。
4、融入师生真情,丰富评价语言。
5、评价主体多元化,唤醒学生“我要评”。
6、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1、完成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
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
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深化对课题的认识;
结合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具体层面,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介绍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推广实验的研究成果;
撰写实验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四)成果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实践意义:
构建了新评价模式,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
教师用“真实打动学生”,“真情感动学生”,“真诚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丰富而灵活的”、“精彩的”、“师生互动的”、“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语文创新型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制定完善了《城关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达到了评价促进发展、提高能力的目的。
落实了“课标”精神,活化了评价理念。
学术价值:
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
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发挥了评价的效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社会影响:
1、课题教研成果《提高评价实效
促进学生发展》被县局作为先进教研组先进经验介绍材料在全县各小学广泛推广与学习。
学校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县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先进教研组”、“‘新蕾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童话创作及才艺大赛优秀奖”、“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第四届少儿书信大赛优胜组织奖”、“《基于blog的校本教研终身学习模式的研究》优秀课题奖”、“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学校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有13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获奖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课件,国家级的有3篇,省级4篇,市级16篇,县级23篇。
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大赛中有7人获一等奖,送教、新教材培训、新教师成长培训、教学开放日活动中,进行了14次示范教学和讲座,推进了全县、全校的教研工作。
3、课题组成员严梅(师傅)与康小虎(徒弟),在全县举行的语文师徒结对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何晓琼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获一等奖;
孙琴莉在全市识字写字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4、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课题实施后在各兄弟学校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利用学校网站推广研究成果,把研究构想及教师研究成果,上传到于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网站上,得到众多的家长、县内外教育同仁及社会的关注与高度赞许。
(五)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特色与重要建树
研究成果:
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扣读导悟,读中释颖》《教学设计〈——是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识字一>
》《珍视朋友珍重友谊》《奖牌该颁发给谁》《建构习作生态场,塑造原生态课堂》《泡一杯清茶,品出真感觉》《绝交》《语文七色光五》《顺应儿童心理组织课堂教学》《狐假虎威》《语文七色光三》《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活动》分别发表于《语文研究与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江西教育》。
课例《扣读导语,议中见悟读中释颖》论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改革探索》论文《基于blog的校本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研究》《给孩子插上阅读想象的翅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展性评价》《农村语文教学更需要评价创新》《巧用评价评言
留住永恒微笑》《“音”“画”翩翩飞,课堂情浓浓》获省一等奖,《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美丽的评价语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浅谈语文课堂有效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初探》《让习作课堂摇曳生命的绿色》获省二等奖,《<
鸟的天堂>
教学案例与反思》《在习作中寻找童真童趣》《让生活走进习作,让习作回归生活》《让心花在笔下自由绽放》《激情对话,灵动感悟--<
成吉思汗>
教学案例》获市二等奖。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探微》《灵活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改变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放飞儿童的五彩梦想》《语文课堂因评价而充满花开的声音》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多彩斑孄的评价,和谐发展的课堂》《让语言焕发童真魅力》《神奇的手》《植物妈妈有办法》《我选我》《浅水洼的小鱼》《雨点儿》《语文园地二》获县一等奖。
方法特色:
在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
在研究探索阶段,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在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总结法,应用法,实践法。
重要建树:
创新了研究方法,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模式与策略,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了范例。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内容提示:
预定计划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本课题的计划研究时间是2006.9—2009.8,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2011年3月结题。
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形成了一批反映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成果的论文、活动方案设计、案例。
初步建立了城关小学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量表,结题时,预定计划均以实现。
(二)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
本课题研究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6.9—2007.2):
利用调查分析法,完成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并归因分析;
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树立科研意识;
实施阶段(2007.2—2010.12):
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总结阶段(2010.12.—2011.3):
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总结研究工作,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三)研究成效和收获
∙理论贡献
1、构建了新评价模式,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式是我们构建的新的评价模式,即:
教师
课堂
学生
真实打动学生
“丰富而灵活的”“精彩的”
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堂评价:
真情感动学生
“发展性评价”“真正的”
成功的喜悦
真诚引导学生
“师生互动的”“创新型”
和谐的发展
“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式注重的是:
2008年学校获得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赣州赛区优胜组织奖;
2009年获得县素质教育师范校荣誉称号;
2010年在县教育局组织的调研考试中,获全县语文教学成绩第一名。
2、落实了“课标”精神,活化了评价理念。
课标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评价观点,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也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
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
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引导学生参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设条件。
∙实践意义
1、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
通过研究课题,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由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成为了研究的主体,集研究者与成果应用者的双重角色于一身。
我们的老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强了:
(1)目标意识增强了,让孩子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面的相关发展目标得以达成。
(2)发展的过程意识增强了。
教师心中装有孩子,眼中有了孩子,能尊重孩子需要、尊重孩子、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大胆交流,主动表达。
(3)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能将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实践,主动发展的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
(4)教育环境意识增强了。
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主题实施的关键。
2、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时候,我们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如方卫红老师在教学生字时,在指导完书写后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来评评他写得怎么样,在评议中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字形还促使学生写出了一手好字。
又如朗读课文时,黄福秀老师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一评他或他们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像这样的契机也有很多,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重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因此,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很少看见老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很少听见老师的严厉的批评声,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赞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然而,语文课堂又呈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热闹”,“散乱的活跃”:
“好!
”、“你真棒!
”、“你太聪明了!
”等教师的赞美之词响亮煽情却未免让人觉得空洞不值一品;
“五角星”、“小红花”以及电视中各类卡通形象作为物质评价在课堂中漫天飞舞,学生玩腻之后,随手扔掉的现象屡屡发生;
在教师“引导”下,或整齐划一,或零零落落的学生掌声和“你真棒!
我们大家向你学习!
”的口号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方法刚开始运用时的效应,但久而久之,如此评价,形式浮躁,语言单调,游离于文本内涵及师生精神世界之外,犹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的心田也不会萌生自信的嫩芽。
难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受到如此评价时,也就习以为常,甚至漠然了。
这些问题还待我们老师去仔细反复琢磨,继续研究、总结与应用。
3、发挥了评价的效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精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
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罗素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发展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发展性评价。
如:
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
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开展发展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
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
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
夸奖激励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并非越多越好。
表扬要适而有度,要因人而异,对骄傲自大的学生应少用赞词,对抑郁自卑的学生应多些鼓励。
同时,夸奖激励也要注意方式,颔首点头、会意微笑、肯定的眼神,口头、书面、当众、个别的夸奖要各取其适。
恰到好外的表扬激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发挥激励机制的功效。
那些不顾学生见解对错,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予肯定和掌声的,则是一种含水分的庸俗的夸奖,不仅不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2010年12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在五、六年级每个年级中各抽一个班级中的40个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
学习兴趣方面80人均选择了“很感兴趣”;
学习信心方面38人选择“充满自信”,40人选择“比较有把握”,只有两人选择“需要再努力”;
学习主动性方面:
课前预习80人均选择了“全部认真预习”或者“基本上预习”,预习是否查找资料46人选择了“经常找资料做进一步了解”,32人选择了“偶尔找一点资料”,只有一人选择“没时间查找”,一人选择“不知道怎样查找”,作业完成均选择了“能独立按时完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均选择了“查找资料自己解决”或者“同学互相讨论”,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均选择了“经常参加”或者“有时参加”;
语文课外阅读方面:
80人均回答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并列举了四本以上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读过的主要文学作品是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童话故事。
问卷调查表明:
课题实验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高了,学习信心足了,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外阅读量大了。
4、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研意识,提升了业务水平,并带动学校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2007年课题负责人孙琴莉老师被评为赣州市语文骨干教师,于都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并于2010年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于2010年7月赴井冈山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参加课堂教学竞赛获市一等奖,撰写论文《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评价》、《献你一束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均获省级不同奖项;
谢文英、李观芸、孙丽英、何晓琼等教师多次参加于都县赛课获一等奖;
刘建荣老师撰写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语浅谈》、《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应用价值》、《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展性评价》均被省市获奖;
课题组成员共发表和获奖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共76篇,张秀玉、胡伟英、肖禄英老师辅导学生发表并获奖作文46篇;
方卫红、严梅、黄福秀、李观芸老师被认定为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将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分别编辑成册。
∙推广价值
学校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县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先进教研组”、“‘新蕾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童话创作及才艺大赛优秀奖”、“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第四届少儿书信大赛优胜组织奖”、“《基于blog的校本教研终身学习模式的研究》优秀课题奖”、“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学校工作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