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944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三章Word格式.docx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节呼吸、心脏骤停的诊断

一、呼吸、心脏骤停时间与存活率的关系

呼吸、心脏骤停后,急救(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急救黄金时间4min

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与存活率的关系

呼吸、心跳停止时间(min)

存活率(%)

<

4

30~50

4~6

10

6~10

1

>

二.呼吸骤停的诊断

将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使气道开放后,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即可确定呼吸是否停止。

三、心脏骤停的诊断

一手拍喊病人,观察有无反应,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同时触摸病人的颈动脉了解有无搏动。

若两者都消失,即可确定心脏骤停,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处理。

特别注意:

心脏骤停的判断及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s。

临床上诊断心脏骤停的指标如下:

1、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首要指标

2、心音消失——次要指标

3、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典型指标

4、心电图或心电波呈现停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

——确切指标

现场诊断时往往以首要指标作为识别心脏骤停的主要方法。

因为成人以心音消失来诊断并不可靠,若反复听诊心音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而延误复苏。

瞳孔散大的影响因素也较多。

另外,现场一般不具备获得确切指标的条件。

正常情况与心脏骤停判断指标的比较如表所示。

正常情况

心脏骤停

有意识

无意识

有动脉

无动脉

有心音

无心音

有呼吸

无呼吸

瞳孔正常

瞳孔散大

有心电

无心电

 

老师导学引入

学生观看PPT表示

明确方法

掌握常识

看PPT上表

【思考提升】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呼吸骤停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现场应以哪项指标作为主要依据?

【教后反思】

心肺复苏

1.明确实施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心肺复苏流程。

实施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心肺复苏流程

【复习回顾】

(教师点评、归纳)

第二节心肺复苏

一、实施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呼吸骤停

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生以下情况导致气道阻塞:

①进食时大笑或交谈时不小心食物掉入气道;

②儿童口含异物在行走、跑或玩耍时堵塞气道口或落入气管;

③意识丧失者呕吐物、痰液、口鼻咽喉部出血形成的血块、义牙脱落吸入气管内;

④昏迷后舌后坠;

⑤吸入烟雾;

⑥会厌炎、药物过量等。

以上情况均可造成窒息,严重者几分钟内就危及生命

2、心脏骤停

心肌梗死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

(二)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心脏压塞

2、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无法逆转者或晚期癌症患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术。

二.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

第一目击者(如空中乘务员或列车员等)发现需要救助者时,首先观察患者发病时的体位是否安全(坐位或卧倒),患者有无损伤迹象,并轻摇患者的肩部大声呼叫:

“怎么啦?

”如图所示。

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的搬运可能造成截瘫。

三、启动急救系统(EMSS)

及时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120,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如在空中发生危急状况,应立即报告机上乘务长,如图所示,果断启动应急程序,及时联系航空地面运控人员,以便做好地面保障预案。

四、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急救人员首先将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应将双上肢置于头上方,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颈、躯干同时转动,三者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避免躯干扭曲。

对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者,翻转时应一手放在颈后方,另一手扶住肩部,防止颈部损伤进一步加重,如图所示。

翻转后将双上肢放置在身体两侧,立即打开患者气道,同时判断患者的心跳,判断时间不宜超过10s。

播放心肺复苏视频,教师适时讲解指导

学生思考,老师提问回答

学生观看PPT图示

学生观看视频掌握流程

1、实施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2、心肺复苏的流程是怎样的?

共__3___课时

1.明确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和步骤;

2.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和步骤

一、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和步骤

(一)C——胸外按压(circulation)

首先可通过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脏是否骤停。

方法是使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找到喉结或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如图所示。

判断时间不能超过10s。

如果不能肯定是否有循环,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避免反复检查而贻误抢救。

1、胸外心脏按压原理

双手着力点位于胸骨中下1/3处,将心脏向后压于胸椎,被动将心室内血液泵出,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血液及氧气。

2、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地上或硬板床上,急救者站立或跪在患者右侧,解开患者衣服,暴露胸部,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下段,右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双手十指分开并相扣,两手手指翘起,两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幅度至少5cm,每分钟至少100次。

按压时用力均匀、有规律,不可中断按压;

用力不能太大、太猛,放松时手不离开患者胸部,如图所示。

对婴儿则用食指、中指下压4cm,每分钟至少100次;

对儿童(1~8岁)用手掌根部按压其胸骨中部,下压5cm,每分钟至少100次,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

①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按压次数与口对口吹气的次数之比为30∶2。

②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两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如果按压时用力方向不垂直,有可能造成身体滚动,影响按压效果。

③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为5cm,为达到有效的按压,可根据体形大小增加或减少按压幅度,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至少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但按压力量以按压幅度为准,而不仅仅依靠触及脉搏,如图所示。

④每次按压后,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胸廓回弹),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一方面使双方位置保持固定,另一方面减少对胸骨本身的直接冲击力,以免发生骨折。

⑤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1∶1,可使大脑和心脏得到有效的血液供应。

(二)A——开放气道(airway)

患者无反应、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因为舌附在颌上,因此把下颏向上抬起,即可使舌离开咽喉部,使气道打开。

即使有自主呼吸,由于吸气时气道内呈负压,也可将舌、会厌或两者同时吸附到咽后壁,产生气道阻塞。

如无颈部创伤,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同时注意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

开放气道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也便于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

1.仰头抬/举颏法

救助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尺侧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下颏骨处,将下颏向上抬动,如图所示。

2.托颌法

怀疑有颈椎损伤时,需用此法开放气道。

把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所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如图所示。

3.通气术

通气术包括口咽通气道通气术、环甲膜穿刺术、环甲膜切开术等,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实施。

注意事项:

开放气道后,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异物、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

可让病人侧卧,使口腔内的分泌物顺着口角流出,或者用手直接抠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异物等。

(三)B——人工呼吸(breath)

1、口对口呼吸法

一手托起病人后颈部,使头后仰,口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深吸一口气后快速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大约1秒,每次吹入气体量约800~1000mL。

连续给2次,确保每次通气时胸廓起伏,吹完后立即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气道通畅。

单纯通气时,频率为10~12次/分,如图所示。

2、口对鼻呼吸法

对于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口唇创伤的患者不能经口呼吸时,可采用此法。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后推,另一只手抬下颏,使口唇紧闭。

用嘴封罩住患者鼻子,深吹气后口离开鼻子,让气体自动排出,如图所示。

3、口对口鼻呼吸法

适用于婴幼儿,方法类似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图所示。

4、口对面膜呼吸法

面膜是一种正在普及的人工呼吸工具,可以防止疾病相互传播,如图所示。

5、口对面罩呼吸法

面罩透明并有单向阀门,通气时把面罩紧贴于患者面部,封闭性好,如图所示。

6、球囊面罩通气法

将球囊面罩紧扣在患者的口鼻部,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起患者下颌,使头后仰、口张开。

拇指和食指紧压面罩,使之与面颊紧密接触不漏气,右手挤压气囊的后2/3处,将气压入肺内,压后立即放松,使患者呼出气体。

复苏时频率10~12次/分,如图所示。

7、俯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此法主要用于溺水者,便于呼吸道和胃中的水流出。

8、其他人工呼吸术

其他人工呼吸术,如口咽管通气术、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等。

需要专用器械、专业人员才能实施。

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不能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氧供给,救助者呼出气体的含氧量只有16%~17%,低氧血症会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不利于复苏成功。

飞机上配备有手提氧气瓶(或氧气袋)等急救装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给氧,如图所示。

1、鼻导管给氧

2、经鼻插管给氧

3、面罩给氧

(四)D——除颤术(defibrillation)

1、心前区叩击法

在高度怀疑病人为心室颤动,现场又无除颤器时,可考虑用此法。

方法为将患者仰卧,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叩击结束后立即行CAB程序复苏,5个周期后再判断叩击是否成功。

2、其他除颤术

电击除颤术、除颤药物等的应用需要专用器械和专业技术,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实施。

1、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

现场心肺复苏程序

1.明确心肺复苏程序;

2.明确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及终止的指征。

心肺复苏程序

第三节现场心肺复苏程序

一、复苏程序

1、判断患者反应

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大声呼叫:

“您怎么啦?

”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如处于燃烧或爆炸现场)才能移动患者;

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搬运可能造成截瘫。

2、拨打急救电话

紧急迫降,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启动EMSS,打电话时保持镇静,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急救患者所处的位置;

②便于救护人员联系的电话号码;

③发生什么事件(如心脏病突发);

④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

⑤回答其他任何被询问的信息,在EMS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并提出可以挂断电话时才能停止通话。

3、患者的体位

急救人员首先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应将双上肢置于头上方,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颈、躯干同时转动,三者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避免躯干扭曲。

对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者,翻转时应一手放在颈后方,另一手扶住肩部,防止颈部损伤进一步加重,翻转后将双上肢放置在身体两侧。

4、心肺复苏CAB

①胸外按压(C);

②开放气道(A);

③人工呼吸(B)。

5、恢复体位

对无反应,但已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应采取头偏向一侧的卧位,以预防患者的舌头、唾液或呕吐物阻塞气管。

二.复苏有效的指征

①扪及大动脉搏动(颈动脉)。

②自主呼吸恢复。

③瞳孔变小。

④皮肤颜色转红。

⑤收缩压达到60mmHg以上。

三、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对持续心肺复苏已历时30min,而出现下列情形时,可终止心肺复苏:

①大动脉搏动消失;

②呼吸仍未恢复;

③瞳孔散大和固定,对光反射消失,用手电筒光照射患者的瞳孔,无缩小反应;

④心电图成直线。

1、复苏有效的指征有哪些?

2、哪些情况出现时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