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867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docx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部分生词,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文字)、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生读题)天火之谜。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

(雷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读第2自然段: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

富兰克林解开)

2、读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过渡:

自由读3—4自然段,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先划出有关

语句,然后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勇于探索敢于实验)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交流。

(师引导相机板书:

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

解?

读的时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预设: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出句子,师出示文本: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

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

从这个片断中,你有什么发现?

而那时的富兰克林呢?

(出示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老师认为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值得大家推敲,你们找找看,是哪一个?

(生找:

大胆)从“大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

出示取笑的一段话: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潮热讽。

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

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吗?

想象:

什么是“冷嘲热讽”?

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让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

一般的老百姓,自称有学问的人?

?

过渡: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有什么打算?

生答:

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板书“风筝实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师(过渡):

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大胆推测和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那么他的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做“风筝实验”)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出示“风筝实验”图画。

看了这幅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让生找出表现天气的词语: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2)富兰克林的实验充满危险。

找出句子,师出示: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

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从这个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告诉我们“风筝实验”是危险的?

(生答,出示)

(3)为了这次实验他做了哪些准备?

(让生找出来)再思考各有什么作用?

从这儿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知识丰富,准备充分)

风筝——飞近云层细铁丝——吸收天电麻绳——淋湿后导电丝带——安全攥住风筝铜钥匙——传电放电的

(4)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

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引导理解“欣喜若狂”,想一想还有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拿来和它比一比,能不能比过它。

指导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指名读,师把读的学生当作是富兰克林,让他说出为什么读得如此高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2、让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3、联系上下文想想看,“风筝实验”成功了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

震惊世界)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

震惊世界

4、师: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更震惊了当初取笑富兰克林的人。

想象一下,现在那些人又该说些什么呢?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

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说一句话。

友情提示:

别在雷雨天放风筝,危险!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解开风筝实验证实推测震惊世界

【篇二: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庆市让胡路区繁荣小学王志超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以“美好的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人们不怕危险、大胆探究、持之以恒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议论文。

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

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文章一层一层逐步深入,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滴水穿石”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方法,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白板、名人简介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滴,感知魅力

1.上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安徽广德太极洞,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状如卧兔的石头,而是那接连不断的水滴声。

你听!

(播放水滴的声音)

2.从这滴嗒滴嗒的水滴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出水滴具有的精神。

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也就是作者向我们提出来的观点。

3.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

白板出示:

滴水穿石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接连不断锲而不舍

4.还有哪些需要掌握的词语

三心二意微不足道炉火纯青半途而废翻山越岭

5.齐读,之后利用白板中页面漫游功能出示学生的图片,利用聚光灯功能圈出某一个同学让其领读。

二、品读名人,感悟精神

过渡:

是呀,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

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里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哪几个人的事例?

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2.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三个人物取得的成就。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获得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的爱迪生,绘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齐白石。

3.因为他们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4.下面就让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品析文字,走进名人,

去读懂他们成功的奥秘。

(1)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句子。

(出示句子)

(2)自读第一个句子,学生品读句子,找出能够体现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完成下表。

(3)分析李时珍:

①抓住“二十几年”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谈感受。

这表明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花费的时间很长。

②二十几年,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这宝贵的二十年!

在这二十几年中,他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不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艰辛那,他放弃了吗?

(生齐:

没有!

在这二十几年中,他不知亲自品尝过多少带毒的药草,要面临多少次死亡的威胁啊,他放弃了吗?

(生齐:

没有!

③就是凭着这份决心,这份艰难的探索,这份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④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感受李时珍身上所具有

那小水滴的精神!

让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根植在我们的心田。

5.总结学法:

在学习一个人的精神时,要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精神,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朗读。

6.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并交流。

过渡:

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想一想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进行批注。

(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

过渡: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生活也比较艰苦,可是他为什么能成功?

(1)让学生们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把相应的词语填到表格中。

规范学生们的回答方式:

①爱迪生的成就是:

②体现他目标专一的词语有:

③体现他持之以恒的时间词是:

(2)爱迪生就像小水滴一样锲而不舍,日日研究,月月研究,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3)链接有关爱迪生发明的故事。

过渡:

下面我们看看齐白石的故事,哪些词最能打动

【篇三:

19天火之谜教案】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

什么是谜呢?

(“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雷暴)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

(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天火之谜”到底是怎样的谜,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ppt出示生字:

雷暴劈开爆炸毙伤揭示钥匙颠簸栓上

冷嘲热讽无稽之谈混为一谈欣喜若狂安然无恙

怒发冲冠不足为奇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引导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