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Word格式.docx
《金融学期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期末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货币作为价度,代表一定量社会劳动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
而货币作为价准,代表一定金属量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2)价尺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不依赖于人主观意志;
价标人为的,由国家法律规定(3)价尺,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变而变;
价标是货币单位本身金属含量,不随劳率变而变。
两者密切联系,价度依靠价标发挥作用,价标为价度服务。
●货币起源于商品本身,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必然产物,商品交换发展必然结晶。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
商品的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货币则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产生。
●货币演变过程:
1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
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2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3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只在某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4货币的产生
●货币制度:
国家为保持币值稳定、保障货币流通正常化,而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要素:
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本位币和辅币、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准备制度
第三章
●信用的概念:
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体现借贷双方特定的经济关系,基本要素:
1信用关系2信用标的3信用载体4信用条件。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关的信用,它的基本形式有赊销商品、预付货款、分期付款、经销、代销及补偿贸易等。
优缺点:
借贷行为与特定商品交易相联系使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的借贷行为相结合。
相对风险较大。
规模和作用范围有限。
短期信用。
●银行信用:
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间接信用,安全性较高。
较强的灵活性和广泛的接受性。
但没有商行方便直接
●比较银行、商业信用:
银在借贷数量、范围、期限、成本上优于商,更大程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国家信用:
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
形式:
中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
1信誉度高2流动性安全性强3利息由纳税人承担,银信的由借款人承担,且银信一部分利差给了财政收入4一定强制性5直接信用6不盈利
●消费信用: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货币或商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分期付款。
信用卡。
消费信贷。
功能:
1提高消费水平2促进消费品生产销售,甚至促进经增3引导消费,调节消费结构4调节市场供求5促进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推广以及产品更新换代。
缺点:
盲目放任消费信用,可能过度透支未来,导致未来的支付危机。
●国际信用:
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反映国际范围内的借贷关系。
国际银行贷款2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福费延,信用安排限额,混合信贷)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4国际间政府贷款5国际债券6国际租赁。
●股份有限公司、个人合伙制优缺点:
1.股司企业规模大,融资渠道多,易集资做大做强;
个制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不易扩大规模2.股司可以持续经营;
个制企业存在传代问题3.股司若破产只承担有限责任,以公司资产有限清偿;
个制公司破产要承担无限责任,要拿出个人所有财产进行清偿4.股司可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可能会不负责任;
个制由业主个人进行管理,尽心尽责
第四章
●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本质是部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率:
组成1.基础利率。
指无风险的收益率2.预期的物价变动率。
指对物价变动率的预期,它有很大的随机性,可能会出现价差风险3.风险补偿率。
主要有:
资信的差异造成的违约风险、借贷期限差异造成的时间风险等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利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扣除了同期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联系: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预期,再加上通货膨胀对利息的贬值影响。
i=i实+π^e+π^e*i实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
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
固率简单易行易于计算,用于短期借款或市场利率改变不大。
浮率计算困难,利息负担不确定,借贷双方共担风险用于中长期借款。
●期限结构是指其他条件(风险、税收待遇、流动性等)都相同,只是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纯市场预期理论:
证券市场是统一的,且不同期限证券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按照该理论,长期利率是该期间内短期利率的函数;
基本结论是当前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
即人们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则表现为当前长期利率高于当前短期利率,收益曲线向上倾斜;
当下降,则低于,向下倾斜;
当保持不变,则等于,呈水平状态。
●流动性偏好理论:
若投资者不愿承担风险,他们可能降低长期债券相对于短期债券的现时价格,以使长期债券包含一定的风险溢价。
●市场分割理论:
为保证生存,需要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合理搭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
期限结构分为两部分:
短期部分和长期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者。
可贷资金的供给者是那些投资于证券的个人和机构,可贷资金的需求者是那些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部门如政府和企业。
第五章
●外汇:
动态外汇,指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并转移至另一个国家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一种国际金融活动。
广义静态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一切资产,包括各种外国钞票、外币有价证券及外币支付凭证等。
狭义静态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债权债务清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
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汇率直接标价法:
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
以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
两者互为倒数。
●汇率对经济影响:
1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刺激进口2本币汇率降,进口商品国内价升,外币购买力增,加剧通胀3本币汇率跌导致资本外逃,升则外资流入加剧通胀4本币贬值使本国非贸易收支改善5储备货币的贬值转嫁债务负担
●汇率制度:
各国对于确定、维持、调整和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所作出的系统规定。
●固定汇率制:
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各国货币当局不再公布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再规定本币对外币汇率变化的波动幅度,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幅度的义务,汇率完全按照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
●固定、浮动汇率优缺点:
1浮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均,无须牺牲国内经济;
固需政府政策,时滞性效率低,国内经济发展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易矛盾2浮助于一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提高,固下央行需干预外汇市场无法自主实施3浮可避免通胀的国际传播,固下使各国货币和商品市场联系起来4浮利于贸易自由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浮下无须保持太多外汇储备,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浮的缺点:
助长投机活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通胀加剧,国际协调困难,发展中国家不利
第六章
●金融市场:
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功能:
1资金聚敛,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生产使用的大资金集合.促进社会资金流动,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
2资源配置,扩大投资方筹资者接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风险分散,通过资产组合分散化来降低风险4经济调节,通过资源配置提高微观部门效率,也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重要渠道。
5信息反映,最能反映货币、财政政策等国家宏观经济态势,证券价格的波动反映微观经济的信息。
●货币市场是指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交易工具是一年及一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
●同业拆借市场:
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形成的市场,是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回购协议:
卖方在卖出某种金融资产时与买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间将该资产以规定价格,按照规定条件再买进的合约。
与拆借关系:
回购协议是有抵押品的短期借款,利率一般低于同期的同业拆借利率,降低了银行同业拆借的风险成本,更好引导信贷资金实现最终配置。
●商业票据市场:
以大型企业为出票人,到期按票面金额向持票人付现的无抵押担保的一种凭证。
●国库券是由:
财政部门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其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是为了弥补政府收支的季节性的不平衡而发行的。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的存款单据。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
将众多投资者小额资金集合,专家理财,基金份额可以随时购买和赎回。
●资本市场指资金融通期限在1年以上的市场,包括1年以上的证券市场和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
与货市对比:
货市的主要交易品种是短期信用工具,以流动性高、风险小为特征,资本市场与此相反。
●债券市场:
由发行新债券的债券发行市场与已发行的债权转让交易的债券流通市场
●股票市场:
新股发行的股票发行市场和已发行的股票转让交易的股票流通市场
第七章
●债券是由债券发行者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约定时间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书面凭证,表明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1.偿还性2.安全性较高3.流动性强4.收益较稳定。
●分类:
1发行主体:
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2发行地点:
国内债券\国际债券3债券利息支付方法:
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贴现债券\累进计息债券\分红公司债券4债券形态:
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记账式债券
●股票:
股份公司发行的证明股东投资入股,并据此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法律凭证,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
特点:
1.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2.股票是没有偿还期限的永久性证券3.股票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股票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分类:
1按股东权益分: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基本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基本股东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特点是持有者分配公司的最后剩余利润,所有者权益清偿剩余性,潜在高收益,权利的普遍性),优先股(在公司盈余和剩余财产上享有优先权的股票。
特点是股息固定,股利分派先于普通股,破产清算时对剩余财产分配顺序先于普通股,一般可赎回)。
●股票债券的区别:
1性质,股反映对企业所有权关系,债是债权关系2投资者对本金的权利,股购买者不得要求发行者偿还本金,债发行者必须偿还3取得收益,股的收益有买卖差价和股息红利不固定,债固定4安全性,股取决于市场风险和经营状况风险大于债,债风险因素相对较小5期限,股没期限,债有偿还期.对企业的权利,股东可参与经营决策,债不可7在企业破产时的连带责任,股以投资面额承担,债无责可追索8发行者,股份公司,债可政府企业等法人。
●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投资基金股份或受益证券的方式,汇集不特定多数且具有共同投资目的的社会大众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各类分散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的一种大众集合式代理的新的投资方式。
●金融远期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日期按照固定价格交换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金融期权指期权买方在支付期权费后获得在将来某一时期按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第九章
●金融中介机构是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为资金盈余方和资金需求方提供条件,促使资金双方实现资金融通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总称。
●存在原因:
1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中介机构把众多闲散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有专门技术2.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贷款风险越高的人往往越积极寻找贷款。
道德风险是指贷款者把资金贷放给借款者以后,借款者可能会从事那些为贷款者所不希望的风险活动,这些风险活动很可能导致贷款不能如期归还。
两者阻碍金融交易的进行。
中介机构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技术获得公司及私人相关信息来评估借款人的信贷风险;
持有大量非交易性贷款或其他资产,克服信息不对称。
第十章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机构,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性质:
1.有一般企业的特征,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特殊的企业3.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1)与央行比较,商业银行从事的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央行向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创造基础货币,不从事金融零售业务,从事金融业务目的不盈利
(2)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
●基本业务:
1.负债业务:
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外来资金,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2.资产业务:
即资金运用业务,分为放款、投资业务两类,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3.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从事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有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经营原则:
1.安全性:
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银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流动性是指商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3.盈利性:
获取最大利益是其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内在动力。
●矛盾及协调:
盈利是生存发展的前提,但必须兼顾安全和流动性。
三性相互矛盾。
盈要求提高盈利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却要求降低盈利资产的运用率;
盈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安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
三性统一协调:
对各种风险衡量后得出的收益率指标才是实际盈利状况。
若把所有流动资产投到盈利资产,当出现流动性需求时之前的盈利可能损失。
流动性管理是安全性管理的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
对可能带来不确定性收益或损失实施有效控制和处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指商业银行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处置风险,用最低成本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方法。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特征:
1.央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职能:
1.是发行的银行,指有权发行银行券、纸币的银行2.是政府的银行,央行在代表政府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同时,还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3.是银行的银行,指央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4是管理金融的银行,是国家制定金融货币政策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监督者,并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领导管理监督。
●独立性
是相对独立性,在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控制影响下的独立。
主要内容:
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维持货币稳定;
独立制定执行货币金融政策;
独立管理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原因: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的出现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出现3.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地位的需要
第十二章
●政策性银行:
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对比:
贷款对象的选择以社会效益为标准,贷款投向投量有约束性,贷款期限长额度大风险高,贷款条件有优惠性。
●投资银行:
以证券承销和交易为其基础性业务,并衍生出其他业务作为其经营范围,为客户提供直接金融及衍生服务的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与商行:
都是沟通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的桥梁。
但投行的盈者和缺者是直接融资,商行的盈者和缺者是间接融资。
融资时,投行收手续费,商行赚存贷利差。
投行筹集中长期,商行短期。
第十三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个人或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一定货币的动机2.谨慎动机:
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3.投机动机:
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
第十四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长时间的持续上涨过程,或者是货币价值普遍的持续下跌过程,反映了名义货币的购买力降低。
●危害:
1.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影响经济,固定收入损失投机者获利2.通过改变产品产量影响经济
(1)物价上涨使得生产成本上升阻碍工业生产
(2)不同商品价格上涨速度不相同,使投资流向不均衡
●原因:
1.需求拉上,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过多货币追逐过少货币导致2.供给推动。
总供给不变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升高,是企业成本上升,导致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上升3.供求混合型。
由需求拉升和成本推动共同引起4.结构型,总需求总供给大体均衡,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治理:
1.需求管理。
财政政策:
增加税收、削减财政支出、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货币政策:
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提高利率。
2.供给管理。
收入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
强制性措施规定物价和工资。
收入指数化政策:
将各种收入指数化,随物价变动而调整
3人力政策:
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完善劳动市场提供信息;
协助工人进行流动人尽其用
4经济增长政策: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资本积累;
推进技术进步;
改革经济体制
5对外经济政策:
实行浮动汇率;
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物价总水平的稳定2.充分就业:
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3.经济增长:
GDP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4.平衡国际收支:
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货币政策4目标的关系:
四大目标是互补也是交替的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就要刺激需求,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此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
为抑制通胀,须紧缩财政和货币,又引起失业率上升。
另: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相互排斥;
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存在交替关系(为实现国内均衡,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为国际收支平衡,则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选择最佳的匹配组合,使目标体系成为和谐的有机整体。
●货币政策工具:
1.调整贴现率。
市场银根紧缩时,央行降低贴现率,商行贷款增,币多。
2.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政策工具有两类:
直接信用控制(行政命令)和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货币市场供求关系→利率→投资→国民收入
●萧条时用扩张性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中买债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国民收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