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58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逸出地表;

适宜温度。

6、太阳的组成成分: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数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氦约占27%,其他元素占2%,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6、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好处):

第一、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第二、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第三、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第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8、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

纬度越低,正午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例:

撒哈拉沙漠太阳能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要丰富

天气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地势

一般来说,地势高的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拉萨:

日光之城

备注: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

原因:

①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尘埃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①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②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10、太阳能量的来源:

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

11、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

12、太阳的外部结构小

密度

亮度

大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太阳

内部里黑子外

耀斑

太阳风

厚度

温度

13、小细节知识点:

(1)黑子:

是由于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注意:

黑子本身不是黑色

(2)耀斑:

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和耀斑

(4)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5)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耀斑

(6)日珥出现在色球层

(7)黑子周期:

11年

(8)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多的区域。

(狼狈为奸)

(9)色球层和日冕层在日全食时可以看见

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坏处)

出现时间

太阳活动的影响

产生原因

黑子

增多

无线电短波收到干扰甚至中断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大气层(其中的电离层)

出现“磁暴”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

两极高空出现极光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极地高空大气碰撞产生

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一定相关

尚在研究当中

15、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物质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km

2900km

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地幔

上地幔

固态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内核

16、重点:

岩石圈≠地壳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17、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

大陆部分比海洋部分厚。

18、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19、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

自转

公转

轴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10秒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15º

/h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线速度

从赤道从向两极递减

近日点(1月初)大,远日点(7月初)小,平均30千米/秒、1º

/天

20、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1、昼夜的交替和时差

(1)

昼夜的产生: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昼夜交替

交替的产生:

地球自转

(3)地方时和区时:

①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同意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由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区时: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度划分一个区时的办法,全区共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③区时的划分:

注意:

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º

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比北京(116°

E)的地方时早约16分钟

(4)区时的换算

第一步

计算时区

某地所在的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

15=商+余数。

若余数<7.5º

,商即为所求时区的区号(例:

138÷

15=9+4<7.5º

,所以138º

E为东九区);

若余数>7.5º

,则所求时区的区号为商数+1(例:

28÷

15=1+13>7.5º

,所以28º

W为西二区)。

该地在东经即为东时区,该地为西经度即为西时区。

第二步

计算

时区差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求时区差用减法(大数减小数);

若两地位于中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东时区序号+西时区序号)例:

东八区和东十区,时区差=10—8=2,即两个时区;

东三区和西五区,区时差=5+3=8,即八个时区。

第三步

计算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时区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比西边早。

反之,若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则用“—”。

若所求时间>24小时,时间即为此时间与24小时的差值,日期要加一日;

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时间为24与此时间之和,日期要减去1日。

(5)日期计算(注:

算日期比时,先要找出两条日界线,其中大部分先找出180º

经线。

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是24点,昼半球的中间经线是12点;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是18点。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互余!

太阳直射18º

N,则72º

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72º

S出现极夜。

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纬度,经度)。

经度为12点的经线度数。

180º

日界线

地方时为0时的日界线

相同点

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

向东跨过180º

经线,减一天。

向西跨过加一天。

向东跨过加一天,向西减一天。

2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北半球:

向右偏。

(2)赤道:

无偏向。

(3)南半球:

向左偏

(2)左右手定法则:

北半球:

右手手心朝上,右手四指指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偏向。

南半球:

左手手心朝上,左手四指指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偏向。

(3)地转偏向力的原理运用:

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23、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北半球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

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南回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南极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北极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昼长时数=昼弧度数÷

15º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

(再给弧度的情况下用)

昼长时数=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日出时刻)×

2=(12—日落时刻)×

2=(日落时刻—12)×

2,夜长时数=24—昼长时数=(24—日落时刻)×

2=日出时刻×

2

24、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统一纬线上的地区正午高度角相同。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º

,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º

(2)正午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极值

3月21日,9月23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节气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的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小的地区

--------

南半球各地

北半球各地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º

—(直射点和所求点的纬度差)

①若直射点与所求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括号内部的纬度差等于大值减小值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括号内部的纬度差等于两纬度之和。

25、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增加,寒带范围增加,温带范围减小。

②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26、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地面最主要最重要的热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部分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特别是夜间,没有太阳辐射时,地面也不会很快降温。

A天:

白天多云,夜晚多云;

B天:

白天晴朗,夜晚晴朗。

A天的日温度差小于B天,因为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削弱(反射、散射、吸收),不至于温度太高,夜晚云层又通过大气逆辐射,给地面以保温作用。

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这么甜?

因为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7、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另外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

28、重要口诀: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在降低,气压也在降低)

29、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吹

山风,夜晚吹谷风);

城市风(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而卫星城和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

于下沉处以外)重点!

几种热力环流一定要会画!

30、大气水平运动—风

(1)三种力: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②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③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2)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31、气压带和风带

必须熟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图及名称P34;

与二分日比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偏北;

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偏南。

·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七气压带+六风带

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

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

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35、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植被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º

之间

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º

-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º

内陆、西岸

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荒漠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º

-35º

大陆东岸

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º

-40º

大陆西岸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º

-55º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

-60º

全年受西风影响

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草原或荒漠

寒带

苔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

冰原气候

高山

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36、锋与天气

1.气团:

冷气团/暖气团←气团的温度、湿度

2.锋(锋=冷、暖气团+锋面)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锋面图

符号

天气图

雨区位置

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

锋前(冷气团一侧)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

出现阴天、下雨、刮风、

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

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

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

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

概念: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降雨形式:

锋面附近。

天气状况:

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

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

37、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状况

位置

名称

气旋

反气旋

示意图

中心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方向

逆时针辐合

顺时针辐散

顺时针辐合

逆时针辐散

中心气流方向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过境天气

阴雨

(如台风)

晴朗干燥

(如伏旱)

△锋面气旋

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

·

相关概念:

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

38、台风和寒潮

(1)、寒潮(冬半年)

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

危害

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

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2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级别最高的一种

结构

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旋窝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多发季节

7~11月最为频繁

源地

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

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

灾害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影响区域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孟加拉湾沿海

预防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预防措施:

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

39、全球气候变化

(1).状况:

大气状态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大尺度→一定尺度的上下波动

小尺度→总趋势在变暖(近百年来)

(2).原因:

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

人为的毁林,森林对CO2的吸收减少

(3)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

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一般来说,使中纬度农业受损,高纬度地

区受益。

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弥补中低纬度减少的产量,因而弊大于利。

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

(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CO2的排放;

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

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

40、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为主

时间集中;

不连续;

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

雪融水

补给

春节

有时间性;

连续性;

水量稳定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水量较稳定

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取决于河流水和湖泊水位的相对位置;

湖泊水量大小

普遍;

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典型

地下水

全年

稳定;

一般与河流水有补给关系

与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有关,地下水位和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河流补给类型如何分析: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补给较多;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

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

41、水循环的过程

42、水循环类型

类型

发生领域

环节

作用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之间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得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包含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上内循环

海洋和海洋上空

蒸发、降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全球热量输送具有重要意义。

43、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维护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使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对地表形态具有塑造作用(流水作用)

对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5、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1)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

a性质分类

暖流:

水温高的海域→水温低的海域(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增温、增湿、增盐

寒流:

水温低的海域→水温高的海域(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降温、减湿、减盐

b成因分类

洋流类型成因

举例

风带风向

盛行风。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极地东风带↙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中纬西风带↗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东北信风带↙北赤道暖流

风海流东南信风带↖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带↘西风漂流

极地东风带↖南极环流

密度流表层海水由低密度区流向高密度区,底层由高密度区流向低密度区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运动

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使海水流出区域海水减少,相邻海水、底层海水补充形成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等

45、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方向:

北逆南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该环流流向与反气旋水平运动旋转方向类似,因此又称气旋型大气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方向:

逆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该环流流向与气旋水平运动旋转方向类似,因而又称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冬季:

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旋转

北印

度洋夏季:

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旋

4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举例

气候

⑴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

⑵洋流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