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701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纷争不断,呈现出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三种思潮鼎立并存的基本格局。

B.三大思潮分属三个不同的价值系统,体现了当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尽相同的思考与设计。

C.虽然政治、文化取向不同,但三大思潮在思想倾向和关注内容上却有相近相似之处,有着共同的关怀目标。

D.三大思潮都有民族情怀与爱国情结,拥有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因而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共识大于分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三大思潮均发端于近代的戊戌思潮,它们在现代化的主张上有相同的地方,从这一点看,都属于“现代”思潮。

B.三大思潮对传统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激进主义反传统,保守主义珍爱传统,而自由主义对传统抱有眷恋态度。

C.社会主义是三大思潮的愿景之一,三大思潮都不同程度地、以不同形式将社会主义体现在其各自的思想体系中。

D.近代思想史的进程复杂快速,主要体现在近代思想界的发展复杂多变,近代思想界在三大思潮间不断调适转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大思潮既“离”又“合”,但《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考察着重于“合”,作者对此不大认同。

B.对三大思潮之“离”的考察,《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另辟蹊径,关注点与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

C.《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对三大思潮的辨析,可以为正确处理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提供借鉴。

D.作为一篇书评,本文先从自己对清末与民国思想界的认识谈起,然后介绍书的学术观点和写作重点,学术性较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

1937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

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

1924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

1927年7月,他在新加坡见到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

1928年9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

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

1932年和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931年,谭云山离开印度。

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

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

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

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

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

1934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

10月,谭云山回国,之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10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约5万卷。

1936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院。

1937年4月14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

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

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

学院大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

【相关链接】

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

4.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

B.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

C.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

D.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

B.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

C.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

D.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

E.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

6.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捶背

聂鹏

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中队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

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

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

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

“有些什么特长?

”那兵答:

“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

”文魁连说:

“算算算。

”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

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

当晚睡前一试身手,“这兵捶背有一手。

”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算是定了。

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

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

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

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

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

辉说:

“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

”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

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

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

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

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

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

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你们几个一齐上”。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

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惑:

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

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

辉叫苦不迭,却发现文魁一脸坏笑。

文魁捶背的要求更加频繁了,甚至中午,甚至周末,兴之所致,文魁都要把辉叫过来,捶捶按按,拍拍打打。

半年下来,辉的军事技能在中队无人能比,一年下来,辉在支队军事训练方面有了名气。

第二年春,支队组建参加总队比武的集训队,文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辉。

指导员还有些顾虑,“他走了,你捶背的事怎么办?

”文魁斩钉截铁,“扯淡,你以为他就只能捶个背?

”辉就被抽调走了,在一个偏僻山凹下的中队接受魔鬼训练,苦不堪言。

10月份参加总队比武,辉得第三名,荣立三等功。

回到中队时,全中队官兵列队欢迎,文魁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不着头脑的话:

“看来捶背的功力还不够。

”是夜,辉照例给文魁捶背。

越明年,支队组建比武队时,辉找到文魁,想通融一下,不要让自己去了。

末了还说,“我就留在你身边,还可以天天给你捶背,是不是?

”没料想文魁火了,“扯淡,你以为就只是个捶背?

”辉再次进了山凹里的魔鬼训练营。

10月份再回来。

辉就不是原来的辉了,在总队比武中得了全能第一,被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

到了中队,他受到全中队官兵的最高礼遇。

奇怪的是,是夜睡前,辉来敲门提醒捶背时,文魁说不捶了,已经睡了。

春节过后,辉参加武警部队直接提干的培训班。

培训半年后,辉已肩扛黄灿灿的少尉肩章。

回到中队,却再也见不到文魁了。

原来,文魁带领战士参加公安系统组织的缉捕黑恶势力行动,他只身擒获3名歹徒,不料却被一名歹徒趁夜黑开枪射中,当场牺牲。

知道辉是队长的得意门生,怕影响学业,中队官兵硬是没告诉他。

在县城烈士陵园文魁的墓冢前,辉长跪不起,泪如雨下。

他慢慢地继而快速地击打着墓碑和坟冢,“队长,辉儿来了,来给您捶背了!

空旷的墓地里,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把新兵训练营地称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既写出营地的荒凉偏僻,也表现出了刚入伍新兵的不满。

B.辉下重手捶背,“忙得一头大汗”,文魁却“眼睛都没眨一下”,小说借此情节暗示文魁腰伤严最,不知疼痛。

C.结尾用“穿云裂帛,撕心裂肺”来形容辉的“捶背声”,写出“击打”的用力有劲,表现出辉内心的无比悲痛。

D.小说叙写一对师徒的相识相知,描绘官兵刻苦训练的场景,着力歌颂了当代军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8.小说以“捶背”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辉和文魁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霆字震仲。

少有志节。

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

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

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人称神明。

辟荆湖制置司干官。

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

一日谓曰:

“朝廷有密旨,出师策应淮东,谁可往者?

”即对曰某将可。

又曰:

“兵器粮草若何?

”即对曰某营兵马、某库器甲、某处矢石、某处刍粮,口占授吏,顷刻案成。

文德大惊曰:

“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

公材干如此,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

”密荐诸朝,除通判江陵府。

江陵大府,雄据上流,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

暇日诣郡庠,与诸生讲学,又取隶官闲田,增益廪稍。

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丁内艰,德祐初,起复奉议郎、湖南安抚司参议,与安抚使李芾协力战守。

霆有心计,善出奇应变,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

城初被围,日夜守御,数日西北隅破,霆麾兵巷战,抵暮增筑月城,比旦城复完,策厉将士,以死守之。

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节选自《宋史·

杨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

B.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

C.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

D.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为学官名,宋代设教授一职,用来教导诸生,并掌管考查、考核之事。

B.库指藏兵甲战车的屋舍,王勃《滕王阁序》中“武库”的“库”即指此意。

C.巴、蜀本来都是古国,后来被秦所灭,分别被设为巴郡和蜀郡,合称巴蜀。

D.庠是古代乡学名,与“序”均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学生都为普通百姓子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霆才能出众,颇有美誉。

他初入仕途,就以能干闻名;

升任监利知县后,他通过微服查访决断疑案,被当地民众称为“神明”。

B.杨霆办事干练,折服上司。

任荆湖制置司干官时,元帅吕文德几次刁难,他都能应对自如,让吕文德从此以后不敢再轻视文人。

C.杨霆重视文教,关心学生。

任职江陵府时,他在公务闲暇的时候给诸生讲学,并拨出官府闲置的田地,让诸生得到更多的口粮。

D.杨霆指挥战斗,应变有方。

敌军攻破城池西北角后,他先指挥巷战,后增修月城、鼓舞士气,有条不紊地做出不同方面的应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

(2)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发宜陵即事

罗邺①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选自《全唐诗》)

【注】①罗邺:

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

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

②青萍:

古代名剑。

《拾遗记》:

“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凄清寂静。

B.“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发”。

C.颔联以“居人”掩门团聚与“行客”驱马独行作比,突出诗人的伤感。

D.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身世坎坷。

E.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曹操以“ 

”和“洪波涌起”两句,直接描写海水的动态,显示出大海的辽阔与雄壮。

(2)《琵琶行》中白居易以“ 

”自问自答,写出重闻琵琶曲后,自己超出其他听众的悲伤情怀。

(3)《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 

, 

”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的感受。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管理者应该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不要颐指气使,更不要无端指责。

②史老师的口才很好,历史课上,他栩栩如生的讲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盛唐国力的无比强大。

③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武器装备别具一格,既有有限的核反击力量,又有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

④武当金殿造型壮观,设计精巧,构建装配严密,里面的长明灯600年不摇不摆,从不熄灭,真是匪夷所思。

⑤每到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来这里看书的人汗牛充栋,但是整个图书馆却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

⑥虽然近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3%,但如果再看其他货币汇率的走势,人民币汇率的稳健不言而喻。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太钢集团已完成笔尖钢标准的制订工作,并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笔芯,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完全替代进口。

B.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否有效监管和及时介入,对农民利益的保障尤为重要。

C.“神舟”十一号第六次载人航天飞行将持续30天,推动中国在2022年前建成多模块空间站的一次彩排。

D.为了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史是一个整体,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的“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性混合着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每个人都相差无几。

 

① 

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 

② 

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天性,但骨子里的人性 

③ 

是相同的。

就 

④ 

我来说,我也不会比大多数人更好, 

⑤ 

我把内在的思想及脑海中的意念都记录下来, 

⑥ 

世人一定说我是品格堕落败坏的魔鬼。

明白这个道理,会使我们变得宽容。

①②③④⑤⑥

A因为于是却/要是可能

B当然/大概对如果那么

C也许因此却以假使/

D可能所以/对于只要或许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任何食物都含有一定分量的粗纤维,粗纤维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如果食物所含的粗纤维过多了。

① 

,使食物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通过消化器官,以致消化液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发挥分解食物的作用,便会造成消化不良;

② 

,也会导致肠蠕动不良,容易引起便秘。

因此, 

③ 

,那是必需的。

21.下面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统计图表,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

某高新区公开招聘窗口岗位人员,为了方便与本地人交流,在“要求”一栏增加一条——熟悉本地方言者优先。

此举引来网友的讨论。

材料二

手写书信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近日,专门朗读古今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一播出就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上面的材料引发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联想与思考?

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3分)D

2.(3分)B

3.(3分)A

4.(3分)B

5.(5分)A 

D

6.(4分)

①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可称为“现代玄奘”。

②谭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西天取经”,所以说他不是“现代玄奘”。

7.(3分)C

8.(5分)

①“捶背”将两人的命运连在一起,强化了情节的戏剧性,也使情节更集中。

②借助“捶背”来呈现两人的言行,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具体集中。

③通过“捶背”这一小事来表现军营练兵的主题,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9.(6分)

观点一:

辉是主人公。

①小说借写“捶背”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辉是“捶背”的实施者。

②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辉而展开的,小说着重写辉从一个“新兵”到一名“训练标兵”的成长过程。

③小说着力要表现的主题,是新一代青年士兵挑战自我、刻苦拼搏、不断成熟的精神风貌。

观点二:

文魁是主人公。

①小说借写“捶背”来刻画人物形象,而文魁是“捶背”的主导者。

②小说重在写文魁对辉的发现、特训、推荐、激励,有关文魁的情节较多,且贯穿全文。

③小说着力要表现的主题,是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